中班科学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声音来源图片。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户外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带回家的活动:
家长可与幼儿进行声音辨别的游戏。继续寻找、收集各种声音。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PPT课件、视频一段、电子白板。
两人合用一张动物图片,上面有蜘蛛、蝗虫、枯叶蝶、螳螂、青蛙、狮子、北极熊、螃蟹、猫头鹰等。
重难点
结合《纲要》和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我将“引导幼儿知道动物保护色及其作用”确定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用课件的形式给幼儿直观、形象的展示;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运用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小动物所在位置,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与接受。
活动目标
加深爱护动物的情感,共享游戏的快乐。
学会观察、了解周围事物的动态,学会发现问题。
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作用,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在情境中导入
1.图一: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说说艾玛的外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它是谁?艾玛长得什么样?艾玛要和你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
2.图二:引导幼儿描述艾玛躲藏的位置,教师演示课件。
3.图三:请幼儿用激光教鞭指出艾玛第二次躲藏的地方,教师演示课件。
4.引导幼儿说出艾玛在图二、图三中躲藏的位置并进行标注。
5.提问:艾玛为什么会选这些地方?
6.小结:艾玛非常聪明,它躲的地方与它身上的花纹差不多,所以我们不容易找到它。
二、动物搜寻,在探索中发现
1.拿出动物图片,幼儿两两合作找出其中隐藏的动物,用笔圈出来。
师:艾玛的朋友也来捉迷藏了,请你和好朋友一起来找找它们躲在哪里,找到后就在小动物身上贴上标记。
2.请幼儿说出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
3.运用电子白板技术验证幼儿的发现。直接找出的动物:青蛙、蝗虫、螳螂;链接的动物:狮子、北极熊;使用放大镜的动物:螃蟹;使用聚光灯的动物:猫头鹰;使用动画演示的动物:枯叶蝶、蜘蛛。
4.讨论:仔细看看动物和它们躲藏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颜色为什么跟周围环境这么像?有什么用处吗?
5.教师总结:这些颜色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我们叫它保护色。动物世界很神奇,为了保护自己,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相近的保护色,以此来隐蔽自己。有了这种独特的保护色,敌人就不容易找到它们,就能保护它们的安全。
三、视频欣赏,在分享中提升
1.师:刚才这些动物朋友只有一种保护色,艾玛还有一个朋友特别厉害,能变好多种颜色,你知道是什么吗?我们来看一看。
观看视频“变色龙”。观看过程中提问:刚才它变成了什么颜色?为什么会变成绿色?这次它会变成什么颜色?
2.师:变色龙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我们一起到花丛中找找吧。看一看你找的变色龙藏在什么颜色的花朵里,它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意愿涂色,让变色龙变一变,变好之后就把它藏在相应颜色的花丛中。
四、生活链接,在运甩中拓展
1.师:生活中人们也很聪明,根据动物的保护色想到了保护人类自身,小朋友想一想,人类会怎样利用呢?
2.出示课件后提问:他是谁?你认识这种衣服吗?解放军为什么要穿这种衣服?
3.教师总结: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先进地利用了保护色,解放军叔叔穿上各种色彩的迷彩服,在战场上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五、自主选择,在游戏中巩固
师:你们想不想玩捉迷藏的游戏?
出示幼儿园草地、红色滑梯、黄色花丛、蓝色墙壁等图片,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衣服的颜色,想一想适合躲在幼儿园的什么地方,然后一起到室外去玩捉迷藏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兔子的基本特征,学习用彩纸、纸杯拼贴可爱兔子。
2.激发幼儿保护小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兔子
1.师:今天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
2.出示“兔子”,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所观察到的兔子。
3.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所认识的兔子的一些基本特点。
二、教师示范制作
1.师:原来小小的一次性杯子和彩纸就能变成一只漂亮的兔子!到底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示范制作的过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怎样制作兔子,介绍要使用的工具。
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幼儿根据观察,讲述教师制作的'过程。
3.操作:首先要准备一个一次性杯子,然后在准备一些彩纸,用剪刀把彩纸剪成兔子耳朵、眼睛以及嘴巴的形状,最后将其贴在纸杯上。
三、幼儿分发工具材料,幼儿操作
1.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操作,制作可爱的兔子。
2.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个别的指导和帮助。
四、评价活动
1.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介绍,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制作的兔子。
2.相互欣赏作品,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增强辨识乐器声音的能力。
认识变色龙的特性。
活动准备
主题爆米花、儿歌读本、儿歌掛图、互动式教育光碟。
各式乐器、变色龙相关书籍或影片、变色龙头套、幼儿大头照、呼拉圈。
活动过程
1事前分别用绿色、褐色、灰色纸材包覆呼拉圈;并於活动进行前,向家长或爬虫类宠物店商借变色龙到学校。
2活动进行前,向幼儿说明今天有一位小贵宾要来,大家要小声说话才不会吓到牠,之后介绍变色龙进到教室,让幼儿观察、摸一摸牠,或是让
他趴在幼儿的肩膀或手上,作近距离接触。
3取出主题爆米花封底,观察变色龙的变色功夫,再与幼儿一起欣赏变色龙影片,介绍牠的变色能力及又长又有黏性的舌头等特徵,并分享与变
色龙近距离接触的`感觉,是否发现牠的变色能力……等。
4播放儿歌「变色龙」〔附一〕,与幼儿一起念唱儿歌,然后将变色龙头套〔附二〕发给幼儿,让幼儿自行选择并涂上顏色。
5请幼儿戴上头套,翻开儿歌读本P.32,请幼儿拿出事先準备的大头照片,插入翻翻书旁的缝隙中,将自己变成翻翻书中的角色,说故事。
6老师拿出绿色、褐色、灰色呼拉圈随意放置,并向幼儿说明绿色的呼拉圈代表草丛,灰色呼拉圈代表石头,褐色呼拉圈代表树干,当听到敲击
三角铁,就要躲进草丛中,听到木鱼声要躲到石头上,而听到响板声则是躲到树干上,不然会被蛇〔附三〕(由老师戴头套扮演)吃掉。
7播放儿歌,大家一边念唱,一边学变色龙走走停停的在地上移动,老师随机敲响不同的乐器,幼儿则站到指定的圈圈中,不小心掉出圈外的,
就会被蛇吃掉。
注意事项:
当变色龙趴在不同人身上时,会因為衣服顏色深浅的不同,而有身体变色的现象,老师可趁机引导幼儿发现变色龙的变色能力。
变色龙离开之后,需请幼儿洗手再继续活动。
评量
1能辨识乐器声音进行游戏。
能说出变色龙身体会变色的原因。
结束活动
讲述「我是变色龙」故事(上谊出版),带领幼儿製作鏤空图卡,变换故事中各角色们的顏色,完成后放入语文区,让幼儿可以利用来说故事。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题目:
有趣的运动会
二、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对风的观察和实验,感知风会产生动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扇子、塑料垫板、空塑料瓶(大饮料瓶若干)、滚筒青蛙(铁饮料罐外包上手工纸,手工纸上画有青蛙)、青蛙头饰。
五、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1.探究的问题:不用手,让我做的小青蛙动起来。
2.幼儿讨论。
(1)用瓶子挤压空气。
(2)用嘴吹。
(3)用扇子或塑料垫板扇。
3.试一试。幼儿实验自己设计的方案。
(1)我对着小青蛙用力挤压瓶子。
(2)我鼓足腮帮使劲吹。
(3)我用力扇扇子。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瓶子挤压空气,小青蛙没有动。
(2)用嘴吹,小青蛙跑得慢。
(3)用扇子或垫板扇,小青蛙跑得快。
探究活动二
1.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滚筒小青蛙(在易拉罐上粘上小青蛙的图片)跑得这么快。
2.幼儿讨论。
(1)用手中的塑料垫板扇滚筒小青蛙,使它滚动起来。
(2)是风的力量使它们跑得快。
3.做一做。用垫板用力扇滚筒小青蛙的后面。
4.探究的结果。
(1)是风的力量使滚筒小青蛙跑得这么快。
(2)风大滚筒小青蛙就跑得快。
六、注意事项:
如幼儿都选择同一种材料、同一种方法实验也可以。
七、拓展思路:
1.探究的问题:一样的风车为什么转动的速度不一样?
探究的结果:风车――风大转得快,风小则慢。
2.让幼儿了解人们利用风来发电、灌溉,让幼儿了解风对人类的益处。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名称:
会动的玩具(科学)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探索启动玩具的不同方式。
2、幼儿乐意和同伴交往,体验和他人分享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各类玩具。
活动重点:
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探索启动玩具的'不同方式。
活动难点:
幼儿乐意和同伴交往,体验和他人分享玩具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欣赏丰富多彩的玩具。
幼儿自由参观玩具,幼儿可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
2、初步探索玩具不同的玩法。
(1)鼓励幼儿自选玩具,自由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与方法。
(2)请幼儿说说玩的是什么玩具,以及是怎么玩的。
3、发现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启动方式。
(1)幼儿自由结伴,尝试不同的玩具操作,比较它们的不同启动方式。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4、游戏“玩具找朋友”。
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的启动方式重新分类摆放,比如:惯性玩具、拖拉玩具、发条玩具、电动玩具、充气玩具和机械玩具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喜欢和小动物一起玩。所以,设计这堂课时,我从幼儿已有的知识出发,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习惯,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嘴巴特征的欲望。同时,把爱护动物的情感贯穿于活动中,让幼儿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的嘴巴,简单了解其不同特征。
2、针对幼儿对动物的喜爱,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知识的欲望。
3、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嘴巴的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回家观察鸡、鸭、猫、兔,并记住这些动物嘴巴的特征。
2、老师准备鸡、鸭、猫、兔的图片和它们嘴巴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我采有游戏的方式欢迎四位小客(鸡、鸭、猫、兔)的到来,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教学活动。
2、逐一出示图片,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这些动物都没有嘴巴。然后老师引导幼儿帮它们找嘴巴。
4、逐一出示动物嘴巴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说说这些嘴巴的形状。再让幼儿说说这些嘴巴各是什么动物的嘴巴。
5、引导幼儿给小动物找相应的嘴巴,并贴上去。同时告诉幼儿,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6、在老师的示范下,根据动物嘴巴的形状编儿歌——《嘴巴歌》 。
老师编儿歌:小鸭小鸭嘴巴扁,嘎嘎嘎嘎嘎嘎嘎。老师再鼓励幼儿给小鸡、小猫、小兔仿编儿歌,如:小鸡小鸡嘴巴尖,叽叽叽叽叽叽叽;小猫小猫嘴巴长,喵喵喵喵喵喵喵;小兔小兔三瓣嘴,蹦蹦跳跳蹦蹦跳。
二、活动结束
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走出教室,结束本次活动。
三、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观察其它小动物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反思
《动物的嘴巴》是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嘴巴特征,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我充当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他们也是满怀新奇。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游戏活动将幼儿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说出来,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取得了好的活动效果。
因为本次活动内容,是幼儿身边的、熟悉的、比较喜爱的内容。所以,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小朋友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发言,抢着说老师出示的图片是什么动物,抢着给动物找嘴巴,抢着上台给动物贴嘴巴。编儿歌时,小朋友们积极动脑筋,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老师的示范,仿编儿歌。
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楚时,我亲自到其身边进行解释和引导,对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幼儿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完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还培养了小朋友们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动物的嘴巴》是一堂科学性很强的课。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生活场所,并从中了解动物嘴巴的特征,让幼儿了解了动物世界的神奇,并能感知动物的多样性。虽然我能把课完整的上下来,但仍有不足的之处:太急于将答案告诉小朋友了,而更应该让幼儿从中发现。在以后的巩固教学中我可以找出更多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发现。另外,我觉得,这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还差了一点,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的组织、引导,让幼儿举手、有序发言。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光透过其他物体时的折射现象。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透明水杯、相同大小玻璃球人手两颗、铅笔人手一支、水。
活动过程:
一、 教师讲述生活趣事“小猫抓鱼”,引发幼儿兴趣。
1、师:小猫想抓鱼缸里的小金鱼,它的小猫爪每次都是对准小金鱼的,可是怎么也抓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并回答
3、教师小结幼儿的`答案。
二、教师介绍今天的实验材料,并操作示范,引发幼儿思考。
1、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小猫抓鱼”的有趣现象,小朋友们肯定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要做的小实验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清水和透明杯,引导幼儿思考:如果将手指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3、幼儿猜测将会出现的现象。
4、教师小结:手指放入水中,会发现手指折弯了,手指在水中的位置跟我们眼中看到的不在同一位置,这是因为光在水中发生了折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光的折射现象吧。
三、教师带领幼儿做铅笔插入水中的实验。
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透明水杯里倒入约2/3的清水,放入铅笔。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从杯子的侧面观察水中的铅笔会发现什么现象?
3、教师小结:可以发现水面外地部分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入到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像是被折断一样,这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
四、引导幼儿观察投入到水杯中的玻璃球和水杯外的玻璃球。
1、教师介绍试验方法:将一个玻璃球放到水杯里,并将另一颗玻璃球放在杯子的旁边,幼儿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接着再从杯子的上下左右等不同的方向观察水中的玻璃球。
2、幼儿自由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积极讨论探索。
3、教师小结:从侧面观察水杯中的玻璃球时会显得较大,而水杯旁边的玻璃球为正常的大小。当从上或从下观察水中的玻璃球,将不会出现任何的变化。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动脑探索。
2、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物体的沉浮。
【活动准备】
1、试验材料:(泡沫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泥、木块、棉花、乒乓球)两份。
2、记录卡每人一份,水槽、笔。
幼儿已有相关知识: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投放了很多材料,幼儿与这些材料很熟悉,知道轻的物体浮在上面,重的物体沉在水底。
【活动重点】发现物体沉浮现象。
【活动难点】尝试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玩的物品,小朋友先猜一猜都有什么?(用语言调动幼儿的兴趣)现在把它们请出来。(幼儿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想知道是什么。)
1、请幼儿说出这些操作材料的名称。
幼儿一起说出了有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
木块、棉花、乒乓球。(幼儿都认识这些材料)
2、师:如果我把这些物品放到水槽里面,它们会怎么样呢?
师:手里拿着泡沫积木,请一名幼儿回答?
幼答:会浮在水面上。
幼答:放到水里会沉下去。
师:我也不知道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我们先来猜想。
3、请幼儿猜想结果,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4、师: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操作材料用什么符号表示,每个幼儿进行猜想,并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幼儿开始猜想并把猜想的结果用沉浮标记记录下来,师在一旁巡视。(在猜想棉花时,一部分幼儿说沉在水底,一部分幼儿说浮在水面上,但我没有说谁说的对或错,而是告诉他们,一会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教师小结:我们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了。那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否一致。现在我们来动手实验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二、幼儿实验操作
1、师:鼓励幼儿大胆实验,并巡视指导,让幼儿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都亲手操作,有的幼儿发现猜想的和实验的结果不一样。我鼓励他们要大胆操作,错了不要紧,而且我还奖励他们小红花。)
2、教师提问:(1)什么物品沉下去、什么物品浮上来?师请xx小朋友回答,泡沫积木是沉还是浮。
幼答:是浮在水面上。
师:猜想的和实验的结果一样吗?
幼答:一样。
师:奖励小红花,全体幼儿为xx小朋友鼓掌。
师:空瓶子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答:会沉下去,这时一名幼儿抢着说会浮在水面上。
师:不要争论,咱们一起来做实验,我把空瓶子放在水里,幼儿看结果,空瓶子是浮在水面上的。这时只见这名小朋友有点不好意思,我看到后,走向前去摸了摸他的头说:回答错了没关系,你回答问题说明你很勇敢,老师奖励你一枚小五角星,作为鼓励。
师:小朋友棉花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上面?
幼答:xx幼儿说沉在水底,xx幼儿说浮在上面。
师:我请想xx幼儿回答棉花沉在水底的原因?
幼答:棉花吸了水会沉下去。
幼答:棉花轻会浮在上面。
师:看到这种情况(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先是干棉花放到水里,浮在上面,但过了一会棉花吸了水它悬浮在水中,看到这种情况,我说:“小朋友都说得对,说明小朋友都动手动脑了,老师为你们鼓掌,小朋友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3、教师通过幼儿实验总结:像泡沫积木、空瓶子、木块、棉花、乒乓球在水面的现象叫浮;像钥匙、硬币、橡皮泥在水底的现象叫沉。
三、沉与浮材料分类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有些物品浮在水面上,有些物品沉在水底。现在我们和这些操作材料做一个小游戏。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幼儿非常高兴的回答好)
师:制作了两个小房子,在房子的上面有沉浮标记,幼儿看
沉浮标记把它们送回家。(在这一环节活动中,场面秩序有点混乱,小朋友都一窝蜂的围了过去,我应该让小朋友们排好队,有秩序的把它们送回家。)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沉浮现象,我们平时多试一试,看看你们找到的物品到底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上吧。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4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5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