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大全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背背小书包
设计意图:
该活动为特征的课程组织,强调活动的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以改变幼儿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活动取材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临近毕业,孩子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小书包、在书包的选择上他们往往关注的是款式、名牌、色彩、功用等,而忽视书包肩带的宽窄,忽略小书包对自己身体的保护作用。因此,教学活动--背背小书包,从幼儿身体的自我保护入手,与科学小知识: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相结合,重在幼儿的体验探究过程,将科学知识浅显、易懂的传递给幼儿,并能在生活中去有效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2、积极探索,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重点: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难点:发现宽肩带比窄肩带的书包背起来更轻松的小秘密。
活动准备:
材料:不同肩带的书包若干、图书若干
小实验:两块海绵和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不一样的小书包--发现不同
引出话题:
1、这些都是小学生的书包,它们一样吗?
2、说说它们哪里不一样?
3、小结:小小书包,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一定能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小书包。
二、背背小书包--体验感受,发现秘密
1、刚才,你们发现了书包的`肩带有的宽,有的细窄,如果在这两个书包里放入一样多的图书,背在我们的肩上,哪个会更舒服、更轻松呢?
2、请你们2人合作,一起完成一个任务。
小提示:2人合作--在书包中分别放入5本图书--两人轮流背背小书包,慢慢绕走一大圈。
3、幼儿合作探索,相互交流。
4、交流分享?说说感受,哪个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实验,海绵代替我们的肩膀,小书包背在我们的肩上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细肩带书包压在我们的肩上,会刻出深深的痕印,我们背起来会觉得痛,很不舒服,而宽肩带的书包不会把我们的肩膀勒疼,背起来舒服和轻松。通过小实验,我们知道了宽宽肩带的书包能保护我们的肩膀,让我们背起来更舒服,所以,我们以后选择小书包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宽宽肩带的书包。
三、迁移运用--尝试运用,拓展生活经验1、这是细肩带的书包,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它变宽,让我们的肩膀背起来更舒服、轻松呢?
2、出示加肩带的书包,加上一个小小的宽肩条,就能让我们背得更舒服。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好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你想一想它什么部位加宽了?加宽了以后有什么用处?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在张弛有序的过程下逐一展开,幼儿学得很快乐、很轻松,教学环节的设计为教学活动目标而服务,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体现。活动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探索;注重科学小实验的论证,让幼儿在即时有效的观察中,得到论证,达成共识;注重科学道理与生活的结合,将科学知识浅显化、生活化的传递给幼儿,活动中的延伸环节,让幼儿更多地关注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去发现更多这样的好方法,科学和生活的结合更具有教学的意义。
活动评析:
活动取材源于幼儿的生活,过程中注重幼儿的探索和体验过程,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科学道理浅显、生活化的传递给幼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获得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体验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能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将传递信息的.方式分类。
教学准备:
1、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到的各种传递信息方式的图片。
2、教学挂图《信息从哪儿来》。
3、《科学》下p.14~15。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奇奇就要过生日了,他想邀请乐乐来家里做客,请小朋友帮他想一想,都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奇奇得到这个消息呢?
二、开展讨论。
1、说一说,幼儿分别介绍自己的方法。
2、想一想,观看教学挂图《信息从哪儿来》,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传递信息。
3、看一看,请幼儿一起看同伴收集来的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图片。
4、分一分,教师与幼儿一起制定分类的标准。
三、信息传递方式多。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画册《信息从哪儿来》,了解信息的多种传递方式。
2、请幼儿从中找出最快递的传递方式是哪一种,说出为什么。
3、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出传递信息的新方式。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好奇是幼儿的天性,动手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应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让幼儿在动手中获得对科学的兴趣以及提高探究的能力。整个活动我遵循 5-6 岁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科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让他们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科学探究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鹌鹑蛋是幼儿早餐经常吃的食物,一次早餐活动,一位小朋友问老师“为什么鹌鹑蛋身上有斑点,不像鸡蛋一样白净,鹌鹑蛋可以祛斑吗?”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同时进行幼儿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我利用醋的酸性腐蚀能力,可以使鹌鹑蛋上的斑点脱落的现象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白醋能去除鹌鹑蛋的斑点,了解醋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
2.尝试与同伴分工合作,对实验进行操作、记录、讲解。
3.喜欢参加科学实验活动。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白醋能去除鹌鹑蛋的斑点,了解醋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
活动难点:尝试与同伴分工合作,对实验进行操作、记录、讲解。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鹌鹑蛋、白醋、透明塑料杯、盆(水)、牙刷、毛巾、肥皂、洗衣粉、镊子等。
2.PPT 课件、幼儿实验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播放课件):森林里要举行盛大的舞会,小动物们都在精心装扮自己,鹌鹑蛋宝宝也想参加。可是它身上长满了斑点,很伤心。它想,要是我把身上的斑点去掉,该有多好啊!
教师:宝贝们,你们有什么方法能帮助鹌鹑蛋宝宝把身上的斑点去掉吗?(幼儿自由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幼儿自主尝试鹌鹑蛋祛斑的方法
1.教师介绍水、毛巾、牙刷、肥皂、洗衣粉常见清洁用品,请幼儿猜想用这些清洁用品能不能去除斑点,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并说明记录表(一)的记录方法。
2.幼儿尝试用清洁用品去除鹌鹑蛋的斑点,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说明规则,幼儿进行实验。
3.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一),集体讨论总结实验结果。
教师:常见的清洁用品可以祛斑吗?
4.教师小结:鹌鹑蛋上的斑点牢牢粘在蛋壳上,用一般的清洁用品很难去除。
三、认识白醋,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探究“给鹌鹑蛋祛斑”实验
1.教师(播放课件):鹌鹑蛋还是很沮丧,怎么办呢?对啦,我们去找熊医生问问。熊医生说:“我给你们一瓶神奇的.水,你们去试试吧!”
教师:熊医生给我们的神奇的水是什么呢?
2.认识白醋:教师出示白醋,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
3.幼儿分工合作进行白醋祛斑实验。
教师:白醋真的能把鹌鹑蛋的斑点去掉吗?我们去实验室试一试吧!
(1)出示实验材料,说明记录表(二)的记录方法。
(2)提出实验要求:
幼儿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实验,一人负责操作实验;一人负责完成记录表(二),并讲解实验结果。
(3)幼儿小组分工合作自由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幼儿实验记录表,讲解实验中的发现和结果。
教师:请讲解员将实验结果进行讲述。
4.教师小结:原来,白醋里有一种叫醋酸的东西,它能将斑点和蛋壳分离开,我们就很容易去掉鹌鹑蛋上的斑点。
四、了解醋在生活中的妙用
1.教师: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呢?(幼儿自由表达想法)
2.幼儿观看课件,教师总结:
醋常常用在烧菜中,去除腥味,又能产生酸酸的味道;醋可以当调料,增添美味;醋具有保健的作用;
醋可以杀菌消毒;醋酸可以去除污垢。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到班级进行陈醋、苹果醋祛斑实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基本达成,活动中通过两次实验操作,让幼儿知道白醋能去除鹌鹑蛋的斑点;通过迁移生活经验了解醋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以此达成认知目标。活动中第三个环节认识白醋,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探究“给鹌鹑蛋祛斑”实验达成技能目标:尝试与同伴分工合作,对实验进行操作、记录、讲解。在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提供给幼儿充分活动空间和材料,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选用机会,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承担不同的探索职责,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其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在这种活动环境中促进幼儿积极思维、主动交流分享对方的经验,对于探索中产生的各种预测是否正确并不重要,教师应真诚地接纳和认可,要力求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幼儿与教师的平等关系,幼儿与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增强自主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次活动也存在不足方面,如:在说明实验规则环节不够清楚细致,导致有的幼儿在操作时混乱,没有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猜想环节,应该把记录表展示出来,给幼儿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还是过于把控时间。科学活动必须注重严谨性和科学性,教师的语言需要更精准、更具科学性,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对我有所进步,在今后的科学活动中能够积累经验,继续进步。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块是水变的,冰又能变成水,并能用语言表达。
2、有探索冰变化的兴趣。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冰块、毛巾、热水、大盆子、冰花、纸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冷冷的冰》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冰)你们看、这是什么?请你猜一猜这块冰是从那里来的?(冰箱)冰箱里的冰是从那里来的?
小结:水遇到冷会变成冰。
二、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征
1、幼儿第一次玩冰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冰,等一会请每个人拿一块冰,玩一玩,摸一摸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有什么感觉?(冷、滑)
2、再次玩冰(引导幼儿压衣服、压冰两者进行比较)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硬)
3、(纸和冰进行比较)冰是什么颜色的?(透明)
4、小结。
三、冰的融化
1、刚才玩冰后你为什么要用毛巾擦手?手里的水是从那里来的?冰拿在手里为什么会变成水?
2、实验:热水和冰
“如果有很多冰,有什么办法让它马上变成水?老师给冰请来了好朋友,请小朋友把冰放在大盆子里。管好自己的冰,看看冰碰到好朋友后有什么变化?”老师到热水,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丰富词:融化)
3、老师这里有许多冰,请小朋友把它们拿到太阳底下去,看看它是怎么样变化的?
四、延伸活动
1、幼儿到室外观察冰的变化。
2、幼儿观察冰花,教师讲解冰花的制作过程。
3、请幼儿回家制作冰花。
教学反思:
但由于现在的气候原因,并不是每年的冬季都能看到这样的雪景;父母长辈的过度关爱,怕受伤、怕冻坏、怕生病,也使孩子们享受不到玩雪的乐趣。而在《冷冷的.冰》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给了幼儿与雪、与冰的亲密接触。当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冰块放在幼儿的面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小手亲自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时,我看到有的孩子大胆地伸出手,来来回回地摸了又摸,嘴里还一直嘀咕着:“怎么这么硬呀?”;有的孩子胆怯地用一个手指,轻轻地触碰了一下;还有的孩子根本就没伸出手,而是振振有辞地说:“我爸爸、妈妈说了夏天才可以玩冰,冬天不能玩冰的!”
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觉得这次的教学活动安排是正确的,因为在我们印象中再普通不过的冰,在幼儿的眼中,成了陌生的“玩具”,成了不可触摸的“禁地”,也成了无法想象的“危险品”。我想这都是大人过度保护的结果吧!因此在这次活动中,我鼓励不敢与冰块亲密接触的幼儿,抛开顾虑,开开心心地做游戏,让他们在玩乐中进一步了解了冰、认识了冰、喜欢了冰,也通过切身体验,学到了许多知识,让孩子走进了有趣的冰的世界!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乐于探索,乐于猜想的习惯。
3.对实验结果用语言进行表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2.材料准备:装有水的水盆,空矿泉水瓶,锥子,吸管,纸片,平口的玻璃杯,氢气球,画有表格的记录单,报纸,真空吸盘。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装满水的瓶娃娃,它想和大班小朋友玩个游戏,如果把它的瓶盖打开,放到装满水的水盆里,猜猜我肚子里的水会怎样?小朋友们记得要在记录单上写上结果哦。
二、探索活动
1.幼儿分组实验操作,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水流出来的方法,师引导幼儿,空气宝宝可以帮助你们的。
2.出示材料,吸管和锥子,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让水流出来的方法。
师引导幼儿小结:当空气宝宝进到瓶子里,水就会被空气宝宝挤出来,空气宝宝,力量很大。
3.师:看,老师这还有一杯满满的水,把瓶子倒过来用一张纸盖住杯口,水会流出来吗?请幼儿猜猜,并做记录。
4.幼儿分组试试,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力量。
师引导幼儿小结: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水流不出来了。
5.师:老师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游戏,把报纸放到杯子里 ,然后把杯子放到水中,想想有什么办法不让报纸湿了。
6.幼儿分组探索,讨论尝试,交流结果。
7.师小结:当杯子口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由于空气宝宝在杯子里面水就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三、分享交流
空气宝宝的力量真大,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第一个实验水流出来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水挤出来的`,第二个实验水没流出来是因为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第三个探索,孩子们发现由于空气宝宝占满了杯子,水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四、活动延伸
出示真空吸盘,让幼儿讨论它为什么会吸到光滑的墙面上。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五彩的彩泥是幼儿喜欢的手工材料之一,经过他们的摆弄,创作出了许多稚趣盎然、神采奕奕、千姿百态的作品,给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有一天,一个孩子问我:“老师彩泥怎么来的?”这小小的问题引起了一群孩子的好奇,激起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于是我决定引领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自己配制彩泥。
活动目标:
1、能用各种方法探究配制彩泥的秘密。
2、尝试做简单的`实验记录。
3、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水彩颜料、面粉、水、葱、芝麻、豆类等配方材料以及毛巾、盘子、笔、两张事先画好配方的表格、记录纸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问题导入法: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团彩泥)
这团彩泥是我自己配方后制成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用多种方法配制彩泥
1)幼儿实验前教师先介绍配方表格记录纸
表格上画有许多材料(同文字相配),你用了什么材料,用了多少,请在表格的相应位置打“∨”。
2)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方法开始配制彩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配制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3)实验结束,请每个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记录。
4)幼儿相互交流自制彩泥的心得,并交流配方:
(1)、幼儿介绍配制成功的配方(展示成功记录表)
(2)、幼儿介绍配制失败的配方(展示成功记录表)
(3)、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成功和失败的表格进行比较)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用各种方法配制彩泥
1、每个幼儿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重新配制彩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配制情况,并在第二张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2、实验结束,请每个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记录。
3、展示彩泥配制成功的记录表2,彩泥配制失败的记录表2。
4、幼儿对记录表进行比较交流。
四、延伸活动
1、彩泥配制成功的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创作。
2、个别创作失败的幼儿允许他们再次尝试,从种感受配方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自从保健医生将一支温度计放到活动室里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到那里看看今天几度了?于是我们的“稚语心声”里又多了新任务“天气预报员”。渐渐地,孩子们从关心温度到关心今天的天气、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班幼儿在相互交往中的合作意识,鼓励幼儿自己结伴,共同合作探索天气预报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各种办法和途径。
2、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记录的天气预报表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分组介绍了解天气预报的不同途径,分享经验
1、这几天,我们大家都一起关注天气预报,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从哪里知道天气预报的?
2、幼儿分组介绍
二、感知天气预报与生活密切相关
1、原来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收听、收看到天气预报,你们家里平时还有谁听天气预报的?
2、幼儿交流
3、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听天气预报?有什么用?
4、我们看看除了你们说的,还有谁也很关心天气预报的5、出示暖棚的图片:农民伯伯为什么这么关心天气预报?
6、逐一出示司机图片、游客图片,进一步感知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真有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三、交流天气预报记录表,提出问题出示幼儿几天来的天气预报记录表,请部分幼儿交流记录表。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今天的天气,但是有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不同呢?
教学反思
1、应让在配合说天气与星期后,增加幼儿完整的用语言说明天气和星期,让幼儿学会完整表达
2、引出各种天气时,可以用声音引出,如录音等
3、如何让主题引出时应该更新颖
4、能带幼儿在各种天气模拟里去体会理解更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
2.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盐水、清水每组各一盆;土豆每人2个;装有清水的盆子每人一只、勺子每人一只;每组一盆盐;记录纸、笔。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知道土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
活动难点:
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比操作,了解土豆沉浮,激发幼儿兴趣。
1.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今天老师请你们去做一个小实验,后面的桌子上放着两盆水,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土豆,分别放进两盆水里,仔细观察土豆在水里会怎么样?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你们刚刚玩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土豆在水里怎么样了?
5.小结: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土豆放在两盆水里有浮上来和沉下去的两种不同现象。
5.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让土豆浮起来的水有什么秘密呢?
二、做一做土豆沉浮的实验(探究操作盐的多少与浮力的关系)
1.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土豆、清水、盐,这些材料能让土豆浮起来,你们想试试吗?
2.交待实验规则:用勺子取盐时,取满满的一勺,然后用筷子刮平,放入水中,多搅拌几下,让盐溶解到水里,把土豆放进去,仔细观察土豆能否浮起来?如果浮起来用“↑”(往上的箭头)表示,如果沉下去用“↓”(往下的箭头)表示,并记录你用了几勺盐。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展示记录结果,交流、讨论。
5.小结:原来要让土豆浮起来,加一点点盐是不行的,要有一定量的盐。
三、再次实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1.刚刚我们没有让土豆浮上来的小朋友你可以在去试试看,让你的土豆也浮起来。其他小朋友可以去帮帮他们。
2.这次你们的实验成功了吗?
3.展示记录结果,交流。
四、延伸
1.那除了盐,还有什么溶化在水中,也会使土豆浮起来?
2.请你们回家用你们刚才说到材料回去也做做实验,明天把结果告诉我们。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能积极探索、发现动物保护色以及保护色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感受动物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难点:能积极探索、发现动物保护色以及保护色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熊二捉迷藏》课件、有关动物保护色及应用的课件和录像、磁性黑板、森林背景图、动物图片、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1、以游戏“捉迷藏”导入,在情境中激发幼儿了解对动物保护色的兴趣。
1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说出熊二衣服的特点。
(2)继续演示课件,以“熊二捉述藏”的形式引导幼儿说出熊二两次躲藏的位置并进行标注。
教师小结:熊二为了隐藏自己,它躲藏的地方与身上的衣服颜色和花纹差不多。
2、动物搜寻,在探索中发现、了解并交流不同动物的保护色,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继续以“捉迷藏”情境引导幼儿观看录像,了解动物保护色。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都有谁?藏在什么地方?
教师小结:这些颜色是动物用来保护自己的,是它们的保护色。
(2)请幼儿帮小动物利用保护色玩“捉迷藏”,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进一步理解保护色。
(3)课件展示,经验分享,引导幼儿了解其它动物的保护色。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保护色?
教师展示各种动物课件,进一步了解不同动物的保护色,丰富幼儿对保护色的认识并进行小结。
3、视频欣赏,在分享中提升幼儿经验,了解动物的不同保护色。
(1)观看视频“变色龙”,了解变色龙保护自己的特殊方法。
(2)观看过程中提问:它变成了什么颜色?引导幼儿观察并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变色龙的保护色更神奇,它的皮肤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来保护自己。
4、播放课件,联系生活,了解人们对保护色的利用。
(1)猜猜看:以穿不同服装的军队在森林里行军打仗为例子,引导幼儿思考:“他们谁能取胜,为什么?”
(2)播放录像,引导幼儿通过视频验证自己的想法。
(3)结合课件,拓展幼儿经验,加深幼儿对保护色的了解,并进行小结。
5、以游戏巩固对保护色的认识,进一步体验探索的快乐。
游戏“快乐大躲藏”,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寻找隐藏的动物,并通过动物自身的保护色进行躲藏。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到户外玩“捉迷藏”的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2、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探索动物保护色的知识,并充分利用保护色进行奇思妙想。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3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