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语文综合性活动《说不尽的桥》所处的单元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而《说不尽的桥》正是在学习这些文章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桥的知识和桥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情分析
综合活动课,是语文与其他领域知识的有机综合,那么,如何让学生“活动”起来呢?据此,我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基本模式。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素材库优势,让学生自己去检索、去分析、去概括、去推理,从而找到桥的各种知识。同时,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让学生认识了解了桥的分类、风格、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了学生查阅各种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和科学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能够自主体验以桥为代表的建筑物中的文化内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增强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收集、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丰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我根据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桥的知识和桥的文化两大块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怎样利用网络环境搜集资料,然后用不同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并获得对桥的感性与理性的全面认识作为本课的难点。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段段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1-3段段意
难点:
概括1-3段段意,感受荷花的美丽
(三)课前准备:挂图、幻灯、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
1、
出示挂图:这是什么花?你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
2、
听录音,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1-3)
二、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反馈:
字音: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读准花骨朵,画图理解花骨朵
字形:骨:第3画()翩:左扁右羽
提出不懂得词:莲蓬:看图理解挨挨挤挤:做动作理解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4、齐读课文,读出你想表现的感觉。
三、学习1-3段
1、
默读1-3段,思考:这三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清香、形态、姿势)
2、
学习第一段
●读,找出写荷花香气很诱人的词?
●概括段意?(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3、
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标好句号
●划出直接写荷花形状的句子(4、5、6)
●写了哪几种不同的形态?(全开、刚开、未开)从图中找出这三种形态的荷花。
●课文用什么词把三部分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为什么?(2)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读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体会哪个词用的好?
(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昂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划出写荷叶的句子
这句话中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是(),写荷叶颜色的词是(),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就多。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美丽了。
●小结,这段话荷花的形状。谁能概括的说说荷花的形状美在哪里?
(开的多,形状各异,白花、黄莲蓬、绿荷叶,颜色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荷花形状各异,十分美丽。)
3、学习第三段
●理解姿势:姿态
●看图说说白荷花有哪些姿势?用一个词概括?(千姿百态)
●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
(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他们的样子不时的在改变。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白荷花的姿势很美。)
4、
读1-3段
四、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看图仿写
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
清香
荷花
形态
形状各异
姿势
千姿百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5段,进一步感受荷花之美
2、背诵课文2、3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荷花之美
难点:
感受荷花之美、背诵课文2、3段
(三)课前准备: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朗读1-3段,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荷花的美?
2、背诵第二段
二、学习4、5段
1、听录音,讨论:这两段写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习第四段
●面对一池的荷花,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象中的我美吗?美在哪里?
(静态美: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动态美,风吹来,与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丽。)
●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做了好梦,说明什么?(它们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乐,从而衬托出荷花的美丽。
●为什么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的入了迷,把自己都忘了。)
●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概括段意(我看着美丽的荷花,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荷花的诗句。
四、作业
1、完成作业
2、给荷花上色
板书:
荷花想象(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3、学习读书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幼龟离巢奔向大海的过程,理解揭示的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教学难点:
对文章最后作者感叹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冲突,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人与家庭之间会有冲突,今天,让我们随美国的伯罗蒙塞尔走进大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吧!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边板书,边提示学生注意“秘密”的写法。)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寻找秘密
小组合作学习: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提示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叙述这个秘密的语句画出来,并作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3.每组的2号同学读找出来的语句,1号进行概括。(海龟是有自己的生存办法的)
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投这句话。如果把“探出”换别的词,可以怎么说? (伸、露)比较为什么此处用“探”?(探有试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则没有)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如果 它们就会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是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就学懂了?(没有)
三、品读课文,解读秘密
除了写海龟,还写了我们呢!指名读第一段,我们是谁?想干什么?
我们弄明白幼龟是怎样离巢入海了吗?可是在弄明白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
1、理解蠢事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说一说。
书写“愚蠢”都是形声字,愚:心里想的和平常人不同,违背常理。板书“愚” “蠢” 形声兼会意字,春天到了,许多小虫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蠕动,如成语“蠢蠢欲动”,后来由虫子蠕动时笨笨的样子引申出愚笨、笨拙之义。
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读——
2、品读救龟
现在我们就是那些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10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在旁边写上批注。(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
学生汇报
出示: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这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议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鹰眼见着到手的美食给抱走,只能颓丧地飞走了。
若无其事:若(好象)其事(指什么事?)学生汇报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规矩、笑逐颜开、桅杆、倒霉、无恶不作、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等词。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指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渔夫的故事》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呢?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
三、合作交流品读体验
1.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呢?
读第十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使学生明白:魔鬼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它净做坏事,是不会懂得报答别人的。另外,杀人是魔鬼的本性,它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理解“无恶不作”。
2.面对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
读第十六至第二十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渔夫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镇定下来的渔夫知道了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只有用智慧,才能战胜魔鬼。理解“恩将仇报”。
3.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至第二十五自然段,读出魔鬼的凶残和渔夫的智慧。
巩固延伸
四、理清脉络,复述课文
1.理清脉络,借鉴提纲。
2.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情境之一:(多媒体播放渔夫和妻子在家门口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情境之二:(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听的人又会说什么?
3.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五、布置作业
1.将《渔夫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读读《一千零一夜》中的其他故事。
六、板书设计
32*渔夫的故事
魔鬼渔夫
凶残、狡猾、愚蠢从容、镇定、聪明
教学反思
本文运用对比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而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学生通过前后对比,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狡猾的魔鬼与聪明的渔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现在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回答,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8-07
(经典)语文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