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精品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内容:蝴蝶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并感知不同花纹和图案的蝴蝶。
2、学习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蝴蝶。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已剪好外形的蝴蝶若干,记号笔每人一支,油画棒每桌一盘。
3、轻音乐和“蝴蝶飞”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题:
两根胡须头上翘,
身穿五彩花袍袍,
劳动辛苦我不怕,
跳起舞来我最好。(蝴蝶)
二、利用课件,欣赏各种蝴蝶。
让我们跟着蝴蝶姑娘到蝴蝶王国去看看吧!(欣赏课件)
提问,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
1)蝴蝶有几对翅膀?(两对翅膀)哪对翅膀大?(前翅大,后翅小)
2)蝴蝶有没有眼睛?(有一双小眼睛)头上还有什么?(还有一对触角)
3)蝴蝶的`身体是怎样的?(细细长长的)
4)蝴蝶有几只脚?
2、教师引导:蝴蝶身上还有五颜六色的花纹和图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美丽的蝴蝶吧!找一找,你最喜欢哪一只!
幼儿欣赏课件。
3、幼儿自由讲述不同图案和颜色的蝴蝶。
三、幼儿装饰画:蝴蝶。
1、利用课件出示蝴蝶姑娘的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
蝴蝶王国马上要举办一次化妆舞会,但是王国的蝴蝶们没有漂亮的衣服,现在想请你们小朋友帮助我们,你们愿意吗?
同时,出示“大花园”。
2、每人一只纸蝴蝶,请幼儿装饰。
1)引导幼儿利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不同的线条装饰,并大胆用色。
四、评价,并展示幼儿作品。
在“蝴蝶飞”的音乐中,幼儿学做蝴蝶飞出活动室。
,幼儿美术教案:中班装饰画:蝴蝶
美术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勾画。
2.掌握简单的构画要求。
3.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二、活动准备:
小猪玩偶、色彩丰富的房子简笔画,彩笔、白纸
三、活动过程:
1、老师带领幼儿做韵律活动
2、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主题:谜语(眼睛一条缝,肚子像水桶。吃又吃得多,吃了不劳动)
你们猜猜这是谁呀?
3、老师出示小猪的木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小猪不会盖房子,下雨的时候,给雨淋,夏天,给太阳晒。冬天,冷得直打哆嗦。
你们说,小猪可不可怜。(可怜)
4、老师出示范画一起与幼儿欣赏(今天,老师呀给小猪盖了一栋房子,小猪觉得很漂亮,但小猪说它会更喜欢小朋友盖的房子,那小朋友要不要给小猪盖房子呀?)
5、老师示范讲解绘画过程及注意事项,让幼儿认真观察与倾听。
6、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7、一起欣赏评价美术作品。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小百科:房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áng zi,指供人类居住、从事社会活动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筑物。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电视剧剧名。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欣赏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
2、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3、增进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欣赏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
2、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
增进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图片、课件。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印象派画家的相关资料以及印象派绘画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莫奈的绘画作品《日出印象》
a、画面表现的是瞬间景象的感受和印象。
b、画家是如何表现画面的光的感受的?
光源:橙红色。天空与水面受光源色的影响。
物体的色彩:强调瞬间的色彩氛围,没有仔细描绘物象的具体轮廓。
笔触:短小而清晰的笔触,把不同的色彩排列上去,造成一种光影在颤动的效果。
2、印象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a、照相机的.出现。
b、人们对色彩产生的认识。
3、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a、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
对比欣赏:
《石桥》、《父亲的肖像》、《买水的人》(固有色的明暗变化)
《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色彩丰富,光色交融)
b、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色束,强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对比欣赏:
《父亲的肖像》和《农家少女》两幅作品。
c、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
欣赏作品《卢昂教堂》和《舞台上的舞女》两幅作品。
三、课堂小结:
印象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画派中的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的绘画风格。印象画派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特点,并由此引发了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绘画流派的形成。
美术教案 篇4
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作为玩具的中国风筝在飞机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学美术风筝飘飘教案,欢迎来参考!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风筝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及制作风筝,使学生初步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加深了对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认识,在教材的单元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爱护和保护民间美术,关注民俗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依据
针对学情,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风筝的'流派、色彩图案特点、制作方法及制作一个风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及观察、分析,不断递进探究、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合作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爱护和保护民间美术、关注民俗文化,并通过放飞风筝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并学会风筝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与步骤。
教法:
1、情境教学法2、直观演示法3、引导、启发教学法
教学过程:
前提:(上网查找)
一、中国风筝简史
二、关于风筝的起源
三、风筝流派
四、风筝分类
五、风筝的特点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 喜欢
放风筝是一项深受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活动,早在二千多年前,风筝就
带着祖先遨游太空的愿望飞上了蓝天,因此一直流传民间
(二)请欣赏图1、2、3、4 请问这些风筝都有哪些特点?你见过哪些风筝呢?
学生回答
(三)风筝的种类
1、硬翅类(见图) 2、软翅类 (见图) 3、板子类和长串类等(见图)
(四)风筝的材料
——主要是竹蔑和薄纸(丝绵纸)。辅助材料:棉线、浆糊、放飞用锦纶线适量
竹蔑要求:竹蔑应用竹子的外表面竹青部分,俗称蔑青。
她重量轻、韧性好、有弹性、便于弯曲造型,而蔑黄(竹子内侧)一般不宜制作风筝。
(五)制作过程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 扎、糊、绘、放
简称“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其实四字几乎包含了传统中国风筝技艺内容 如:扎艺包括:选材、劈竹、弯竹、削竹、连接
裱糊包括:选材、裁剪、裱糊、边缘处理、校正
彩绘包括:构图、铺底、描线、染色、修饰
放飞包括:场地和天气的选择、风、拉线、放飞、调收
(六)风筝常见故障
1、翻转下跌 2、侧飞、 3、摇摆 4、前俯
5、后仰、6旋转
(七)欣赏
(八)谈一谈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风筝,谈一谈亲身体会
(九)总结
这“四艺”的综合活用就要达到风筝的设计与创新的水平。
美术教案 篇5
目标预设:
1.探索树叶贴画的各种不同表现手法,感知作品的自然之美。
2.能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拼贴、组合树叶贴画,并适当装饰。
3.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利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拼贴出《快乐的一家》
难点:
1.能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2.用浆糊或双面胶固定作品。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秋冬交替之际,幼儿喜欢观察季节变换的特征,而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落叶恰恰是这个季节最为显著的标志。引导幼儿收集树叶、观察树叶,并以“树叶”为主题开展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更能激发孩子对大自然季节更替的兴趣,使幼儿体验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为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我并没有刻意地示范拼贴过程,而是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拼贴的手法,最后小组合作的形式更能够丰富作品的画面感,让幼儿欣赏和接纳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大大提升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树叶,有初步树叶拼贴的经验。
物质准备:电脑课件、电视机显示屏、电脑、各种形状的树叶若干,双面胶,浆糊、裁剪好的白纸若干、数码相机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导入“树叶贴画”的活动主题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快到冬天了,许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小树叶掉落了一地,你们看,有哪些形状的树叶呢?
师:(出示柳叶拼贴的小鱼)有一位小朋友用一些树叶贴了几条小鱼呢。他用细细长长的柳叶做小鱼的'身体,然后用笔添画上鱼鳞和尾巴,真有创意!
二、欣赏课件,丰富树叶拼贴的经验
1.出示课件一:树叶拼贴画《小鱼的一家》
师:老师这里也有很多树叶贴的小鱼,我们来看看吧。这些小鱼和刚才的小鱼有什么不一样?
(用多片叶子组合;有长有短;鱼有胖有瘦;鱼尾巴丰富多样;有鱼鳍和鱼鳞;还贴了水草)
小结:这幅画里的小鱼有胖有瘦,有大有小,真有趣!原来我们可以用很多不同形状的树叶,拼出小鱼来呢!看,这条大大的鱼就像是鱼爸爸,这条是鱼妈妈,其余的是鱼宝宝。原来这就是鱼的一家呀!
2.出示课件二:树叶拼贴画《美丽的蝴蝶》,学习利用叠加方式装饰花纹。
师:树叶除了可以拼出小鱼,还能拼出什么小动物呢?(幼儿自由回答)老师这儿也有一只小朋友贴的蝴蝶。仔细观察一下,翅膀上的花纹是怎么做出来的?用不同颜色的小树叶放在大树叶上,能形成美丽的花纹。瞧!有花纹的蝴蝶多么美丽呀!
3.分别出示课件三图片:乌龟、企鹅、螃蟹,引导幼儿探索拼贴动物的一家。
师:看,树叶还可以拼出这些小动物!是谁呢?
三、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自由组合,小组操作。
1.明确操作主题和要求
师:小动物们想:唉,小鱼的一家多快乐啊!如果我们也能像小鱼那样一家人在一起,那该多幸福呀!今天,我们就来用树叶贴画的方法,做出小动物的一家。等会儿两人一组,首先商量一下,你们想拼贴谁的一家?商量好以后两人在桌子上找一张操作纸和树叶材料,合作完成小动物的一家。
2.幼儿合作拼贴,教师边指导边为幼儿的作品拍照。
提示语:(1)家里的成员可以多一些,除了爸爸妈妈和宝宝,还可以拼贴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人。
(2)拼好后再用适当的浆糊粘贴。
(3)想想怎么让你的小动物更漂亮。
四、展示并欣赏幼儿作品。
出示幼儿树叶拼贴作品的照片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是谁的作品?说说你们小组贴的是谁的一家?谁是妈妈?谁是爸爸?谁是宝宝?再想一想,树叶还可以拼贴出什么,以后我们也来试一试,贴一贴。
美术教案 篇6
一 教学背景:
江西省铅山县古镇河口,江南四大名镇之一。铅山的林业,茶业等资源非常丰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日益发展,铅山以毛竹为原材料的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的加工业逐渐繁荣,尤以武夷山等地的竹编花篮等工艺品更是远销国內外,享有盛誉。“五一”期间,本人带领学生来到了竹制品工厂,让学生先睹为快,大饱眼福,观看了工艺品整个制作程序,并让工艺品大师手把手教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回校后,我们以纸代竹,进行竹篮的再度创作,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有很强的创作欲望。
二 教学对象:
小学3——6年级学生
三 活动材料:
不同颜色的彩色卡纸3——4张,铅笔,双面胶,透明胶,美工刀,剪刀,60厘米长直尺,彩带,贴纸等。
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欣赏了解我国民间传统的竹编艺术。
2 学习纸编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
4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勤于思考,善于创新,敢于创作的精神。
五 教学难,重点:
1 纸篮的编制方法,技巧和松紧等力度的掌握。
2 创作出造型独特,色彩协调,有特色装饰的个性作品。
六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 学生回忆工艺品竹篮制作的整个程序,并通过投影机播放伴有音乐的整个制作过程,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好奇并萌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2 我们以纸代竹能编制出那么漂亮的`作品吗?观看过程中老师分析每个环节的要点和基本技能。播放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并总结整个制作程序。
“破”竹—— 编制篮底——编制篮身——“锁”口——制作提手——装饰点缀
(二)借鉴
1 裁纸带(同传统工艺中的“破”竹):把各种彩卡全部裁成2厘米宽的纸带,以备编制用。 要求:纸带要裁的均匀,平直。
(三)展示:
老师展示自己精心创作的造型,风格,装饰等不同的几款作品。(学生惊讶,好奇,更有创作的欲望)
(四)讨论、创作:
1:2——3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并创作。
2:讨论确定:篮子底部的长宽比例。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可设计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比例的篮底,确定用纸带的条数。
3 示范:
(1)老师作简单的示范,教学生的编制技巧(上下交错编制)。每两根纸带之间尽可能能编紧一些,这样的作品更结实,细致,耐看。
(2)底部编制完后,用透明胶把四个角固定好,以免放手后纸带变位,松散掉。 4 编制篮身(难点)
(1)老师讲解要点:
A:用不同颜色的彩卡纸带做成多个方形纸框(长宽比例和篮底的长宽一致)
B:按里外交错编制方法把第一条纸框编下,此时,由底部过渡到篮身(由二维变成三维),有一些难度,教导学生别急躁,要耐心,要配合,注意发挥团队的力量。
(1)学生讨论:根据自己的作品要求,篮身需编制的高度。
鼓励学生:篮身编制了两圈以上,造型初具规模,难题就迎刃而解,学生的自信心大增。
(五)篮口的制作(锁口)
要求:美观,牢固,造型独特。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可用卡纸,彩带,贴纸,大头贴等材料进行装饰。
(六)提手的制作:
提手可线,面结合,可刻制一些图案,可用其他材料缠绕等。学生根据有关资料,工艺品等大胆创新,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七)巡回指导:
1 、多激烈学生,要善于配合,敢于发挥,勇于创新。
2、不足之处及时指出。
七 作品展示
把小组创作出来的作品全部放在展示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作品风格配一些装饰品。如:篮子里放一些水果,花卉,千纸鹤,纸星星,玩具等,更加突出自己的作品风格。
八 教学随笔:
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手工制作课。学生运用现代化的材料,借鉴中国民间传统的工业进行创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兴趣,大大鼓舞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课根据有关资料等再度创作纸编鸟笼等手工作品。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时代已经是电话手机e—mail的电子通讯时代,很多幼儿寄信的行为都没有过,更何况对于邮票知识的了解。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各种邮票。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我就和孩子们一起观察邮票、欣赏邮票。设计本次活动,是为了让幼儿了解邮票文化,增加邮票知识,热爱邮票,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做点应该的贡献。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尝试了解邮票的用途和组成部分。
2.幼儿尝试设计制作邮票,表现自己的特色。
3.幼儿享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了解邮票的用途和组成部分。
活动难点:幼儿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邮票。
活动准备
1.ppt、剪好花边的画纸
2.人手一份记号笔、12色油性笔。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今天李老师遇见一件麻烦事,老师去邮局寄信,可是邮局的叔叔说这封信少了一样东西不能寄,请你们帮我看看到底少了什么?”(出示信封)这封信到底少了什么?(邮票)
2.小朋友知道吗,邮票除了寄信以外,因为它图案精美、有纪念意义,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呢。
二、欣赏邮票
1.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有纪念意义的邮票,我们也来欣赏一下好吗?
2.你看到的邮票是怎样的?教师引导幼儿边欣赏边说说邮票上的图案(观察一些特殊的纪念邮票,为设计邮票做铺垫)(有花边、有币值、有美丽的图案等)
3.刚才小朋友看见邮票上有纪念意义的美丽图案,和表示邮票价钱的币值,在邮票的旁边还有白色的花边和中国邮政四个文字。这些都是邮票设计师叔叔阿姨们精心设计的。如果你是邮票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有纪念意义的邮票图案呢?
三、设计邮票
1.幼儿讨论设计一张怎样的`邮票,然后画在纸上。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提醒幼儿要在设计好的图案旁贴上中国邮政四个文字和币值单位。
四、活动评价
1.谁愿意将你设计的邮票介绍给大家。
2.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今天我反思的内容是大班美术活动《小小邮票设计师》。
一、说选材
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了解邮票的用途和组成部分。2、技能目标:尝试设计制作邮票,表现自己的特色。3、情感目标:体验合作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重点:了解邮票的用途和组成部分。活动的难点: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邮票。活动的准备:ppt、剪好花边的画纸
2.人手一份记号笔、12色油性笔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教学法: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邮票欣赏的情景,让幼儿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活动中去。 2、观察法:在活动开始时,请幼儿仔细观察邮票。通过观察,使幼儿对邮票进行认知。 3、提问法:对幼儿进行一些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对邮票的组成有进一步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了 1、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法来获得对邮票的形状、组成的知识体验。 2、操作法:幼儿动手作画,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索和学习,获得设计邮票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作画,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活动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大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邮票”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活动流程是:观察欣赏邮票→出示范画导入→师幼互动→幼儿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的画,欣赏)。(具体的活动程序见活动教案)
四、说反思
情景创设的导入很能吸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在看教师绘画的时候,幼儿个个全神贯注地听着。大班幼儿对于这种新的作画形式很感兴趣,用它作画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由此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积累相关的绘画经验,让幼儿对美术课产生喜爱之情。课后我想也可以让孩子先画出自己理解的邮票,再丰富幼儿有关邮票的常识,再设计,可能效果会更好。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从教师和同伴传递的信息中尝试折纸画的制作方法。
2、在圆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3、感受尝试学习和向同伴讲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奇妙的圆”、勾线笔每人一支、长方形复印纸每人两张。
活动过程:
(一)感悟活动。
1、魔术游戏,激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语:这是什么?(长方形纸)我要变个魔术,看看这张长方形纸会变成什么?闭起眼睛,变、变、变!变成了什么?(圆)几个圆?(一个圆)我还能把这个圆变成许多个圆,变变变,哇!变成了四个圆。咦?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怎样把长方形纸变成四个圆呢?请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然后说给大家听。
2、探索连续圆的折剪方法。
(1)幼儿与同伴讨论、猜想制作的'方法。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用语:谁来说说这四个圆是怎么做出来的。
(3)幼儿可能说出的几种情况并尝试。
A、先画四个连着的圆,然后用剪刀剪下。
B、对折后剪。
……
(二)尝试制作连续的圆。
1、幼儿根据自己猜想出的方法,制作。
2、展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做的和老师做的不同之处。(不一样大、没有连起来……)
3、根据幼儿表现出的情况,再次探讨如何制作一样大小的、连续的圆,并尽可能圆。
教师用语:
第一种情况:我的这四个圆是一样大的,你的呢?一样大吗?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能一下变出四个一模一样的圆呢?(引导幼儿说出对折后再剪,然后再让幼儿尝试)
第二种情况:这样确实剪出了四个一样大的圆,可是没有连起来哦。(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画的是两条弧线,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并且弧线要尽可能贴近边缘,组成圆形。
4、幼儿再次尝试。
(三)进行圆形联想。
1、出示折纸画,幼儿观察画中物体的共同特征。
教师用语:老师又要变魔术了哦,变变变!变出了很多画。这些画都有个共同的地方,对都在圆形上添画出来的。那么,圆形还可以添画变成什么呢?(激发幼儿想象出其他具有圆形特征的物体,如:小动物的脸、皮球、花……)
2、演示课件,扩散幼儿的思维。
教师用语: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的圆形的东西,电脑里也有许多由圆形变出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制作折纸画。
教师用语:我们也来制作一个折纸画吧。
(五)玩耍活动。
1、玩“猜猜什么没有了”游戏。(先让幼儿看清画中的物体,然后通过折叠,藏起一样物体,让幼儿猜猜什么没有了。)
2、启发幼儿思考:一张纸可以变出四个连续的圆,能变出八个、十个甚至更多的圆吗?小朋友回去后自己去试一试吧。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手指作画的快乐。
2、学习用圆形组合表现葡萄。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紫色、绿色、褐色广告色,练习册,一串葡萄。
活动过程:
1、看老师不用笔也能画画。食指蘸紫色由下向上竖按葡萄,再用食指蘸褐色,竖指画枝梗,蘸绿色横指画出叶子。引起幼儿用指作画的兴趣。
2、出示葡萄,引起幼儿观察葡萄,一颗一颗葡萄珠排列的样子。
3、用练习册在葡萄叶下面,从下向上用食指蘸紫色点画葡萄。
4、评议幼儿作品,表扬幼儿大胆尝试手指画的积极性。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了解了葡萄不仅是圆圆的,还是紫色的,一颗挨着一颗的,幼儿基本掌握了这些而且学会了自己清洗葡萄以及如何点画葡萄。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02-17
[经典]美术教案07-26
美术教案【精选】07-30
美术教案[经典]07-29
[精选]美术教案07-28
(经典)美术教案07-28
【经典】美术教案08-04
美术教案[精选]08-10
美术教案【经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