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10篇(推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观赏茶艺初步掌握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对茶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
1.教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杯茶,请小朋友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诉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教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
师:小朋友说的非常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漂亮,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教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
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朋友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
⑵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⑶边播放视频,教师边解说
2.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
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非常的优美,小朋友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⑵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教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使用姿势,
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使用姿势。(包括:随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
(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
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出示全部的茶具,幼儿挑选出摆放在茶盘里的茶具
师:茶具家族里有许多的茶具宝宝,哪些是可以放在茶盘里面的,哪些是放在茶盘外面的?(出示PPT,让幼儿边说出茶具的名称边分类)
(2)教师提出任务,幼儿自己尝试给茶具摆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和茶具宝宝交朋友了。小朋友在班级有自己的位置,那茶具宝宝在茶盘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一起给茶具宝宝在茶盘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吧!看看怎样摆放又美观又方便我们泡茶?它们很脆弱要轻拿轻放哦。
(3)幼儿自主摆放茶具,教师进行指导。
2.示范正确的摆放,进行统一指导
(1)幼儿分享各自的摆放结果
师:你的茶盘里摆放了哪些茶具宝宝?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引导个别幼儿展示给大家看)
(2)展示正确摆放的图片,提出要求:a:公道杯、紫砂壶的嘴都不能对着客人,b:紫砂壶不能被挡住;c:公道杯和紫砂杯是好朋友,它们要面对面靠得近一些;d:茶具不能摆放太分散
师:根据要求小朋友再调整一下吧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摆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瞧一瞧爸爸妈妈是怎么用茶具宝宝来泡的。
活动反思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幼儿能够清楚的知道茶壶的作用是接水已经倒水,但他们对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不清楚。在这节美术活动课中,以茶壶为题,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茶壶,知道他的组成以及作用。
因为班级里有平时倒水的茶壶,我们就直接先观察班级的茶壶,根据之前积累的经验,幼儿能够直接说出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由壶嘴、壶盖、壶身、手柄组成的。以至于这节课上的很轻松,大家掌握也很好。
在示范点拨时,因为有实物,便直接拿实物写生,幼儿作画时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作画。在结束环节,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共同分析茶壶的外貌特征,装饰的图案是否完整,运用的色彩是否干净、漂亮。在创作方面可以转动纸张,换不同角度去想象。
在作画时,我主要观察黄**小朋友,因为在这几次作画中明显能够感受到他不敢画,有时候明明是会画却不敢画有时还会哭,在跟他家长沟通过后,今天作画时,他已经能够下笔,并且主动告诉我他画了一个小巧的茶壶,但在借形想象时,他又不敢画而且默默的擦眼泪,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是由于爸爸外出开店,他很想念爸爸以至于自己不自信,不敢画。于是我便轻轻走到他身边跟他说,没关系,自己画出来的都是最棒的。他听了我的鼓励,便动手画了几笔,又说自己不会画了,我问他你把茶壶变了什么,他回答说不知道。在点评时,我还是以表扬鼓励的形式表扬了他的作品。让他知道自己画的都是最棒的。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在玩电脑的时候注意到了那个计时的小沙漏,于是大家关注起计时的问题来,开始研究哪些东西可以用来计时,古代和现代的计时工具有什么不同,等等。由于时间概念比较抽象,运用沙漏这种古老的`计时工具是帮助幼儿感知速度的快慢,理解时间概念的较好途径。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观察、判断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
2.交流和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用饮料瓶制作的沙漏、饮料瓶若干、钻有不同漏洞的饮料瓶盖。
2.细沙、漏斗。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观察沙漏,引起兴趣。
2.制作沙漏
(1)幼儿讲述制作沙漏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示范操作。
(2)教师介绍不同材料,请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不同的沙漏,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上。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实验情况,并给予帮助或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
(1)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2)集体分享实验结果,并讲述实验经验。
通过交流,幼儿获得漏口少则沙漏漏得慢,漏口多则沙漏漏得快的知识经验。
4.引发新问题
沙漏中沙子的多少是否会影响沙漏的速度?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材料,大胆尝试制作泡泡水,体验探索的乐趣。
2.愿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的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带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
活动过程:
1、交流经验,回忆从孩子们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入题,询问小朋友还找到了哪些会变泡泡的东西,并请他们跟好朋友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带来的材料。
2、分类介绍,经验丰富
(1)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各自带来的材料,说说他是怎么知道这种材料可以制泡泡水的。
(2)由于小朋友带的材料可能有重复,无需一一介绍,当介绍到某种较普遍的材料时(如沐浴露),可以问问还有谁也带了这种材料,带的是什么牌子的,等等。
3、运用经验,积累探索
(1)在探索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对材料作简单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泡泡好吗?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杯子、盖子上带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材料,你们也可以选择。
(2)孩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a.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
b.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c.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d.发现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幼儿分享这些信息。
4、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当有的幼儿制作出泡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
(2)和孩子们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长到5、6岁时,原来的乳牙开始逐渐脱落,换上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恒牙,如任其自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及时教给幼儿换牙的知识,则可使他们尽快适应这一生理变化,学会科学地保护牙齿。美观、整齐、健康的牙齿将有益于孩子将来的生活与工作。
活动目标
(一)知道不健康的牙齿会给人们带来身体的痛苦,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二)认识牙齿,了解换牙的知识,了解牙齿的功用,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长出美观、整齐的牙齿。
(三)懂得如何保护牙齿,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齿。
活动准备
角色扮演:医生和病人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观察牙科诊所的环境,牙科医生的'工作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有些什么器械?那些牙科医生在干什么。
2.观察牙科诊所的宣传栏。引导幼儿观看宣传栏里的图片并说说内容。
3.观察哪些病人到牙科诊所看病。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病人怎么了?他们得了什么病?
(2)引导幼儿谈论他们为什么要请医生治好牙病?
(3)教师小结:这些病人得了牙病后,牙很痛,吃东西会很不舒服,疼痛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要请医生帮助他们,治好牙病.
4.活动结束,就幼儿参观的所见所闻组织谈话,并引导幼儿思考议论:"他们为什么会生牙病?"教师小结:"由于病人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牙齿,所以生牙病了,小朋友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员查询自己想要的资料,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制作资料卡片。
2.能够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快捷;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了解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教学重难点:
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信息了第一节《生活中处处有信息》,并且一开始就指出了“信息就在我们身边”,那有一个问题:我们是如何感知“信息就在我们身边”的呢?
学生回答
归纳:我们感知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我们“如何”感知,就是信息“如何”被获取。
二.猜想假设:
小组内进行
三、制定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四、实施探究:
1、信息的获取
人们通常用眼、耳、手、鼻、舌等感觉器官来捕获信息。但我们天生的感觉器官获取我们想知道的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或是有障碍的。例如,我们仅凭肉眼想去看到细菌,这样往往就是力所不能及了。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采集技术代替或延伸了任的感觉器官。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可以使用显微镜。再例如,人老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开始退化,出现了耳聋、眼花等感知障碍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助听器、老花镜等科技产品帮助感知、获取信息。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例如,一种知识技能怎样才能从一个掌握者的手里传播出去呢?就是通过语言、肢体示范等等交流活动。例如:一个人搬砖头盖房子快还是多各人一起盖房子快?(学生回答:多人快)如果只有一个人掌握了盖房子的技术怎么办?(学生回答:传授技艺)那技术的传授过程就是信息的传递过程了!信息的交流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3、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
肢体动作——>语言、行为——>文字书信——>烽火狼烟、击鼓飞鸿、飞马传书——>电报、电话、电视、广播——>移动通信:卫星、网络
信息传递的速度:慢——>快
4、过渡:
选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得到的信息量大、速度快,那么,是不是我们所接受到的信息对我们来说都是必须的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所接触到的,往往都是原始信息,而原始信息往往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才能成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五、展示交流
信息的处理
举例:气象站每天都要记录一天的风向、风力、云层、雨情等等,那记录下来的这些数据都是“已发生”的,那么,这些历史数据的意义在哪里呢?人们经过分析和整理这些数据,就对天气的变化规律有了一定的掌握,通过一定的分析,就能推测出未来的天气变化,就有了我们对我们生活有帮助的“天气预报”。要做出一次准确的预报,所需要的已往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那么人么对那些原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就是对信息的一种处理。对于像例子里这样大量的数据,也就是信息的处理,如果是采用人力,那么付出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时候,人们就可以借助计算机这种有着高速度、高精确度、大容量存贮和逻辑判断能力的信息处理工具了。
六、拓展创新:
畅想未来的信息传递方式。
七、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青蛙、蚂蚁、燕子等动物如何过冬的。
2、能够分辨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
3、愿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对探索动物世界奥秘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图片若干、冬天图片、南飞图片、冬眠过冬图片、储食图片
2、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1、拿出一张冬天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冬天的天气怎么样。
2、让幼儿谈谈自己是怎样度过冬天
二、让幼儿初步感知动物是如何过冬
1、先认识动物(青蛙、蚂蚁、燕子、熊、兔子、天鹅),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些动物分别是怎样过冬的?"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3、比较一下动物外形特征的不同与感动有没有关系(为什么选择这种过冬方式)'
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冬眠过冬(青蛙和熊),储食过冬(兔子和蚂蚁),南飞过冬(天鹅和燕子)等。
三、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己表述动物是如何过冬的,加深印象。
"我问你答"的游戏:一个幼儿先上给相对应的图片连线再抽一张动物图片叫另一个幼儿回答是如何过冬
总结:青蛙和熊都是冬眠过冬的,因为他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个冬天他们就可以睡觉,不吃东西了;兔子和蚂蚁是在自己的洞里过冬的,因为冬天出去找食会很冷,所以提前把整个冬天的粮食准备好过冬;因为天冬天的时候南方比较暖和,所以天鹅和燕子会选择南飞过冬。
活动延伸:
大家转动自己的小脑袋想想乌龟、蜜蜂、大雁等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活动反思:
首先我选择这个主题是应为冬天快到了,让幼儿可以从自身冬天是怎么过引申到动物是动物是怎么过冬的,而且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可以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通过游戏让幼儿对动物过冬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印象,请一个幼儿上来先连线再抽一张图片叫另一个小朋友回答讲述动物过冬的方式。幼儿敢想敢说,不受拘束。本次活动也存在了很多不足,如我对其它动物过冬的知识面不够丰富;活动结束时教师语言不够精练,动物卡片运用不够充分等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冷和热,对物体的变冷和变热产生好奇。
2、探索简单的降温方法。
活动准备:
1、温度计一支。一张大记录表,六张小记录表。
2、活动前小实验:晨间活动时,盛满两杯凉水,一杯放在室内,一杯放在室外太阳下。
3、幼儿已有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哪一杯水热。
出示一杯水:
楼老师这里有一杯水,这杯水是放在教室里的,还有一杯水呢,我是放在太阳底下的,请宣老师帮忙拿进来。你们想想看,这两杯水一样吗?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有什么不同呢?请个别幼儿来尝试。(一杯水热,一杯水冷)楼老师请专门测量水温的温度计来帮帮忙,看看小朋友摸出来的对不对。(教师分别在两杯水中放入温度计进行测量,提醒幼儿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小朋友真棒,原来放在太阳底下的水热,放在室内的水冷。
介绍大统计表:
老师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杯水是放在哪儿的?(手指房子标记)放在房子里的水冷我们贴上蓝标记。这杯水是放在哪儿的?(手指太阳标记)放在太阳下面的水热我们不贴。
2、怎样使水变冷。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宝宝变热了,它们觉得热死了,太难受了,请小朋友来想个办法,帮帮忙,让它们凉快一些。幼儿讨论讲述。教师介绍材料,记录表。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空杯子、扇子、筷子、盛有冷水的小碗、冰块还有三杯一样的热水,这三个杯子上都有一个标记,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数字1、2、3)请小朋友每人找一只水杯,用你们想的方法让热水变冷。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个别遇到困难的幼儿完成。
出示记录表:
我们都用自己的方法帮助了水宝宝,可是老师和别的小朋友不知道哪一杯水是最冷的。怎么办呢!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三个杯子,和桌上的杯子一样有标记。请小朋友摸一摸三个杯子,哪一杯水最冷就用在上面贴上蓝标记。幼儿记录,提醒幼儿不争抢。展示幼儿的记录表,教师请二三组的`幼儿讲述:你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水冷得最快。
3、怎样使身体变凉快。水宝宝可高兴了,现在天热了,如果我们也很热,觉得不舒服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的身体也变得凉快些呢!幼儿讲述使自己身体变凉的方法,如:扇扇子、用凉水擦脸、洗澡、开空调等等。你们想的办法真多,以后我们热了就可以用这些方法使自己变得更加凉快了。
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凉快招数的研究,在不断的尝试操作、探索感知、体验分享来发现热水变冷的不同方法,并进一步发现里面的科学道理,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及尝试教育的理念,并让幼儿从中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对动物的一些防身绝招已有所了解,然而对动物的再生本领却比较陌生,活动以《螃蟹的奇遇》这个故事为背景,以螃蟹失去大螯、长出大螯、发现壁虎和蚯蚓的再生本领为线索。在欣赏课件和观察画面的过程中一些动物的再生本领。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分享经验,从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再生本领的探索。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一些动物的再生本领。
2.在倾听、思考、探索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萌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魔术道具、课件、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精彩的节目。
1.教师表演魔术,将大拇指拔走。
2.和幼儿一起揭穿魔术。
师:老师拔出的是假手指套,是魔术道具,真手指藏在了手背后面。
3.引出问题。
师:如果我的手指真的没了,还会长出来吗?
生:不会。
师:是的,人没有这样的本领,那动物有吗?
生:有。
二、欣赏故事,了解动物再生的本领。
(一)播放课件,设疑、猜测,了解三种动物的再生。
1.出示螃蟹。
师:这个小家伙是谁呀?它是一只怎样的螃蟹?
生:开心的、帅的、可爱的······
师:可是今天它被人抓进了笼子里,它可不想待在里面,如果你是小螃蟹,你会怎做呢?
生:用钳子挖个洞。
生:爬上来,用钳子把盖子剪开。
生:用钳子刨个地洞逃走。
师:你们说的钳子就是螃蟹的大鳌。
师:那它有没有逃出来呢?
师:看它真的爬上来了,想从洞口挤出来,可是它太用力了,把大鳌挤断了。
2.欣赏课件,引发讨论。
师:螃蟹丢掉了一只大螯很难过?这时壁虎看见了走过来说——(观看动画1)
师:壁虎是怎样安慰它的?
生:别担心,你的大鳌还会长出来的。
师:你们相信壁虎的话吗?
生:信。
师:螃蟹可不相信壁虎的话,它觉得壁虎是在骗它呢!可是壁虎说——(观看动画2)
师:壁虎说了什么?
生:我的尾巴被蛇咬了还会长出来,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的大鳌断了也会长出来的。
师:原来壁虎知道自己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所以它觉得螃蟹的大鳌断了也可以长出来,那它的想法正确吗?(观看动画3)
师:螃蟹真的长出新的大鳌。
师:那你们知道螃蟹除了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还有哪些地方没了也可以长出来?
生:腿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哪里没了都可以长出来。
生:肠子吐出来,还可以再长。
师:螃蟹不仅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腿断了也可以长出来,更神奇的是它的眼睛坏了还可以再长呢!
师:螃蟹长出新的大鳌,它可开心了,又活灵活现的在岸边爬来爬去,忽然它听到“哐”的一声,发生什么事了?(观看动画4)
生:蛇被刀砍成两段。
生:毛毛虫被刀砍成两段。
师:告诉你们是蚯蚓,它被人用铁锨砍成了两段,它还能活吗?(观看动画5)
师:螃蟹是怎么样安慰蚯蚓的?
生:别担心,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还会再长出一条新的蚯蚓。
师:螃蟹说的对吗?我们来听听蚯蚓自己来告诉你们答案。
师:螃蟹只说对了一半,蚯蚓不但会再生,而且两个半段身体会分别长成蚯蚓,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其实啊,蚯蚓如果被切成三段、四段、也有可能长出三条、四条蚯蚓。
(二)总结故事情节,理解再生的含义。
师:故事听完了,你知道了什么?
生:螃蟹的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蚯蚓如果被切成两段会长出两条新的蚯蚓。
师:这些动物的特殊部位断过之后可以重新长出新的来,我们把这样的本领叫动物的再生本领。有了这个再生的本领,动物在遇到危险时就可以顺利逃走,保护了自己。
三、交流分享,继续探索
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吗?
1.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自由讨论,思考一些动物的再生部位。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看你拿到的动物是谁?有不认的吗?(一起认识水螅)
师:拿到相同动物的小朋友可以走到一起,大家讨论一下,交流交流,看看它们再生的部位有可能在哪里?
生:鹿是角,尾巴。
生:龙虾是大鳌、尾巴、腿。
生:章鱼是脚爪、头。
生:水螅哪里都可以。
2.通过视频,验证探索的结果。
小结:其实自然界中像这样有再生本领的动物还有很多,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发现更多的奥秘。
四、初步探究人类的再生。
师:动物有这么强大的再生本领,那我们人体有吗?
生:没有。
师:互相观察一下,看看你旁边的好朋友,再想一想,一起思考交流一下。
1.幼儿相互观察讨论,发现人体的再生部位。
生:头发、指甲、骨头、皮肤、胡子······
师:老师每年去献血,我的血会不会被抽干啊?
生:吃红豆补血。
生:还会生出新血。
师:我们的骨髓细胞是可以造出新的血液的。
2.懂得关爱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师:那如果我们的四肢,器官失去了会不会再长出来?
生:不会。
师:所以身体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五、活动延伸:探究动物的其他自我保护方法。
师:动物除了有再生的本领保护自己,还有什么本领也可以保护自己呢?(出示图片)
师:认识它们吗?
生:变色龙变色。
生:枯叶蝶停在枯树叶上。
师:那海马呢?蜘蛛呢?不着急,这个问题你们回去后再慢慢探讨。
课后反思:
拿到这个故事素材时,觉得要把它设计成科学活动,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再生?而再生的范围非常广泛,动物、植物、人类都有再生的功能,还有再生能源、再生资源等。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认识是粗浅的,他们所能理解的再生的概念应该是简单易懂的,所以,我还是围绕故事情节,把再生的概念定义为,物体对失去的部分能长出与原来形态功能相同的结构的现象称为再生。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各地风光雪景和家乡冬天的迷人景色,知道冬天的特征。
2、通过探讨冬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冬日疑案”的告白,指导幼儿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活动准备】
冬爷爷头像一个,关于冬天的'图片,故事视频,彩笔,青蛙、蛇、乌龟、刺猬动物图片若干,玻璃杯、玻璃片若干,热水。
【活动过程】
(一)冬天来了
1、教师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
2、冬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但是冬天到底在哪里呢?前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开展寻找冬天的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冬天,找到了吗?(贴冬爷爷头像)
(二)寻找冬爷爷
1、冬爷爷来了,你们看,他从北到难经过了哈尔滨、来到东北、来到黄山、来到玄武湖(展示图片)冬爷爷带来了多美的景色呀!
2、冬爷爷也来到了我们家乡,你们有没有发现冬爷爷已经来了?
3、介绍我见到的冬爷爷。
4、教师提出问题。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天气和气温又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周围 的变化。
(三)、欣赏关于冬天的故事
1、看图读故事
黑猫警长是破案专家,这一次他又接到了报案,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看故事视频。
3、我们一起来当黑猫警长的小助手。
讨论:(1)《冬日疑案》中有哪些“?”(2)你能回答这些“?”吗?(3)想想怎样“破案”?
(四)涂色——寻找“失踪者”
1、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涂色,看看发现了什么?
2、讨论:(1)冬天里青蛙、蛇、乌龟、刺猬等一些动物为什么要躲藏进洞里?
(2)什么叫“冬眠”?
(3)你知道哪些“动物怎样过冬”的知识?
(五)巧破“白气”之迷
1、过渡:看来这次不是“一只耳”干的坏事,那他嘴里的白气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
2、按组分发玻璃杯、玻璃片,教师分组倒入热水,学生观察。
3、考考你:想一想,为什么玻璃片上有水汽?
教师小结: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十万个为什么”,只要我们小朋友能带着“?”去多观察就能寻找到答案。有些问题,我们还可以采用像刚才小实验那样的方法,来验证和揭示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是探究问题、学习科学的好方法。
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通过一段时间关于“鱼”的知识的学习,孩子的兴趣有增无减。他们已经了解了鱼的外形基本结构,初步了解了鱼鳍、鱼鳞、尾巴等构造的功能。可是他们的.求知欲还在扩张,他们又对鱼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兴趣,他们都想知道“鱼肚子里有什么呢?”“鱼宝宝是怎样的啊?”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鱼的构造,知道其基本的功能;
2、能和家长一起动手剖鱼,并能对其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黄鱼或鲳鱼一条。
2、剖鱼用剪刀人手一把,清水一桶,盐一袋,电饭煲一只。
3、一次性手套人手一副。
4、PPT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你认识这条鱼吗?它叫什么名字呢?
今天丁老师要带你们去了解这条鱼身上的秘密?
二、教师出示图片
1、你看,这是鱼身上的什么呀?鱼鳞像什么呀?
2、逐一播放PPT
3、那鱼里面有什么秘密?我们怎么进去呢?这是什么呀?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它有什么用呢?咦!这又是什么呀?鱼鳔像什么?有什么用呢?最后一件宝贝是什么呀,知道吗?它里面一粒一粒的是什么呢?
三、教师示范剖鱼
1、介绍工具(砧板、剪刀、一次性手套)
2、先把鱼躺在砧板上睡好,再把鱼鳞刮干净,要从下往上刮,(左手按住鱼头,右手拿剪刀,从尾巴往头方向刮鱼鳞),从鱼的肚子里剖开来,然后把鱼的内脏、鱼仔都取出来,最后把鱼洗干净。
四、小组活动:幼儿操作剖鱼,教师指导。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科学教案08-18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