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饼干的不同形状,能够根据形状进行配对。
2.自制夹心饼干,体会与好朋友互赠饼干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带一些形状相同的饼干来幼儿园。
2.果酱、炼乳、花生酱等容易按颜色辨认的酱料,小勺,托盘。
活动过程
1.观察各种饼干,说一说它们的样子。
(1)将幼儿带来的饼干放到托盘里。
(2)请幼儿观察饼干,说一说它们的形状。
(3)请幼儿闻一闻,说一说饼干的香味。
2.找出“好朋友”饼干,一起来做“好朋友”夹心饼干。
(1)教师请幼儿从托盘中找出两块形状一样的.饼干。
(2)一起认识各种酱料。
(3)教师示范“好朋友”夹心饼干的做法,幼儿制作。
用小勺舀出酱料均匀地涂在一块饼干上,然后与另一块饼干合拢。两块“好朋友”饼干脸贴着脸,中间加上一层甜蜜蜜的酱料,最后轻轻的合拢,“好朋友”夹心饼干就做好了。
3.欣赏、品尝“好朋友”夹心饼干,并与好朋友分享。
小班教案 篇2
教学意图: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幼儿园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鲜的,他们对于如何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毫无经验。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孩子社会性情感更显得尤为重要。叮叮咚咚的拨浪鼓,晃啷晃啷的铃鼓,圆圆肚子的小红鼓,此类乐器更因其外形可爱、声音悦耳、节律感强等特点而深受幼儿的喜爱。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由于歌曲曲调优美,歌词诙谐有趣,又具有关心他人的含义。小班语言文学活动《我的小鼓响咚咚》仿编童谣。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学习、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使幼儿在体验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欣赏、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爱之情。
2、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对童谣的理解、表现能力。
3、技能目标:
理解童谣内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诵童谣。
4、创造力培养目标:
培养初步的知识经验迁移和仿编能力。
教学隹备:
1、知识准备:
自由玩小鼓并听小鼓的咚咚声。
2、物质准备:
小鼓,多媒体设备,课件: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图片及声音。
3、物质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鼓,装饰布置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我的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背景下带幼儿拍手唱歌坐好。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歌词里面有什么?
二、展开教育
(一)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朗诵童谣。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童谣。
2、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一遍童谣。
3、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请个别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4人一组,分2-3组)
(二)引导幼儿仿编童谣的后两句。
1、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根据6种图片如: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说出6种相应的象声词)提问:小鼓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它做什么事情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呢?(当幼儿说出小鼓做的一种事情,教师出示相应课件图片及声音,请6个幼儿分别说出与6种声音相应的象声词及做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仿编童谣。
(三)根据以上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自由仿编童谣。
三、活动结束教师小结活动过程,带幼儿把自己编的.童谣带回去给别的小朋友听。
四、活动延伸幼儿在午睡时,同伴可以引导幼儿用关心他人,不影响他人的正确行为来表现。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附童谣:
我的小鼓响咚咚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呦呦,这不行,妹妹睡在小床中,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说声:“懂,懂,懂”!
相关信息:
童谣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童谣的教育价值:
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儿重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我园的童谣教学,让童谣进驻我们的心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充实儿童的涵养,可以收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度过一个智慧快乐的童年。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教师本身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要学会大胆放开自己,让自己充分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服务。亲切的态度,夸张的语态,优美的歌声等等。这些都是一节好的音乐活动所必备的。
教学点评:
活动重点立足于“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清晰、有表情地朗诵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因此,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理解童谣,体验作品语言的结构形式、韵律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童谣。小班仿编活动的特点是:只要求幼儿在原有诗文的基础上换词,通过改变某个词来体现诗歌的变化。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仿编,更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创设“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运用直接示范朗诵和边做动作边朗诵的方式调动幼儿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去欣赏和思考,从而更好地感受、理解童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运用“出示动作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说出象声词”——“根据动作和象声词仿编童谣的后两句”——逐步过渡到“脱离图片自由想象仿编”的模式,师幼互动积极有效,幼儿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较好地完成了仿编目标。
小班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特别在撕纸方面表现尤其突出,他们对撕的力度及外形不会把握,因此我设计了撕贴“送伞”这一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撕贴技能,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学会沿针孔轮廓撕蘑菇伞,掌握撕的技能。
2、激发幼儿相互合作、帮助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大背景图一副(图下方有兔妈妈和小兔劳动的场面,图上方画有乌云雨点。)
2、两张半幅图(一张是阴天,一张是晴天,可覆盖整幅大背景图的上方。)
3、带有蘑菇伞针孔轮廓的`大纸一张,带有蘑菇伞针孔轮廓的幼儿操作纸若干、浆糊、抹布每组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出示大背景图(晴天图覆盖乌云和雨点),
1、提问:(1)图上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2)天气怎么样?
2、在晴天图上再覆盖阴天图。
提问:(1)呀!一会儿天气快要怎么啦?
(2)小兔们淋了雨会怎么样?
(3)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能使小兔们淋不到雨呢?
3、教师小结幼儿的办法,那我们一起来做些伞送给小兔们,好不好?
(三)教师讲解示范撕伞的方法。
(1)教师着重示范讲解撕伞。
(2)伞撕好了,那怎样送给小兔呢(启发幼儿说出伞应送到小兔的头上方)?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卫生)。
(2)幼儿操作,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3)教师表扬鼓励相互谦让、帮助的幼儿。
(五)活动评价。
(1)小朋友你们看,哪一把伞最好看?为什么?(幼儿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和希望。)
(2)刚才呀!小兔们得到了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他们非常高兴,还说要谢谢小朋友呢!那平时别人有了困难我们应怎么做呢?对,不管是谁得到了别人的帮助都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帮助别人吗?
五、活动延伸:
(1)在美术区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轮廓纸,继续提高幼儿撕和粘贴的技能。
(2)在日常活动中积极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帮助。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荡秋千》。
2、复习已经学过的歌曲。
3、 认识汉字“秋千”、“像”。
材料准备:
1、儿歌汉字卡:《荡秋千》及已经学过的部分字卡。
2、《字宝宝乐园》第二册(人手一本),录音机,磁带
活动内容:
1、欣赏画面并提出问题
观察问题:
(1)图中有什么?
(2)两个小娃娃在做什么?
(3)小朋友们有没有玩过秋千?在哪里玩过?
收书。出示字卡:听音乐收书。
常规要求:从后往前传,常规同发书。
(4) 听读:我们一起来听听叔叔阿姨给我读的这首诗歌吧。(听录音磁带)
常规要求:出示字条“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不出声”。
(二) 出示大范例,幼儿跟读。
老师呀把小朋友书上的字宝宝变大了,把他们请到黑板上来了,请小朋友看黑板,跟叔叔阿姨一起读吧,要读的和录音机里的叔叔阿姨一样好听哦!
(三) 游戏
小朋友刚才听了叔叔阿姨给我们读的诗歌好听吗?现在字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了。请看黑板。
游戏一:什么字宝宝不见了?(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将大范例中所学到的新字盖住,让小朋友猜猜看,什么汉字不见了? )
游戏二:什么字宝宝变大了?(用大字卡盖在大范例中相应的字上面)
游戏三:我的字宝宝在哪里? (教师出示字妈妈,即大字卡,幼儿找出字宝宝-----小字卡) 。
(四) 结束活动
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一起出去跳舞呢,我们出去和他们跳舞吧!(幼儿随老师小碎步飞出活动室)。
小班教案 篇5
教育目标:
1、通过游戏、谈话熟悉老师,增进对老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引导教育幼儿通过生活实践,与老师初步建立亲密关系。
3、培养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能力。
4、学习基本的生活常规。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一些教师关心孩子的情景录像。(如:安慰孩子,带孩子活动)
班上老师的'照片各一张,各种手工制作材料。
歌曲《我的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老师的单人录像)
T:你们看到谁?(×老师)她们是哪个班的老师?有几位老师?
T:老师在干什么?
T:你们喜欢不喜欢这些老师?为什么?
(二)引导幼儿说:老师还帮小朋友做了哪些事?
T:老师还帮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情呢?
如果你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三)操作活动“送给老师的礼物”
在音乐伴奏下请幼儿为自己喜爱的老师做礼物。
亲子活动:
家长根据老师的外貌特征,平时行为等进行描述,让孩子猜一猜是哪位老师,帮助孩子 进一步了解自己班上的老师。
活动评价:
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班上的老师,增进对老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⒈你们班上有哪些老师?
⒉你喜欢她们吗?
⒊老师帮小朋友做了哪些事情?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
《小熊醒来吧》这个故事选自新教材《学习活动》(小班),故事虽短小但富有情趣,故事中小鸟、小老鼠、小猫、小象的动物形象是都是小班幼儿比较熟悉和喜爱的。我借助多媒体,让幼儿在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中,在听听、猜猜、看看中,对小动物们形象和声音的模仿感兴趣。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PPT、烘山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小熊睡觉的呼噜声)嘘,这是什么声音啊?会是谁在打呼噜呢?
我们小朋友都已经起床来上幼儿园了,是谁还赖在床上不起来呢?
2、PPT——小熊在睡觉。
师:太阳都升的很高很高了,小熊怎么还不起床呢?我们一起来叫醒他吧!(小熊、小熊醒来吧!)
小结:哎,小熊叫都叫不醒,我们让别人一起来帮忙把小熊叫醒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
1、PPT——小鸟(播放小鸟叫声)
(1)听听,谁来了?
(2)真的是小鸟,小鸟的叫声真好听。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鸟唱歌“嘀哩哩,嘀哩哩”!
(3)小熊还没醒,我们拍拍翅膀飞到小熊面前叫他吧!
2、PPT——小老鼠(播放老鼠叫声)
(1)又有谁来了呢?(它还有长长细细的尾巴,小小的眼睛)
(2)原来是小老鼠来了,吱吱吱,吱吱吱。
(3)幼儿扮演小老鼠去叫小熊!
(4)小熊醒了吗?
小结:小熊睡得很香,什么也听不见。
3、PPT——小猫(播放猫叫的`声音)
(1)你们又听到了什么声音?谁来了?
(2)喵喵喵,喵喵喵,是小猫来了。(幼儿扮演小猫)
(4)小熊醒了吗?
小结:小熊还在睡觉。
4、PPT——大象(出示大象的鼻子)
(1)你们猜,谁又会来叫醒小熊呢?你怎么知道是大象呢?
(2)大象伯伯的长鼻子是怎样的?一起学做大象的长鼻子。模仿大象走路重重的声音。
(3)大象伯伯甩着长长的鼻子走来,蓬蓬蓬,蓬蓬蓬,地都震动了,小熊醒了吗?
小结:地都震动了,小熊还在睡觉。
5、PPT——熊妈妈
(1)这个时候,熊妈妈回来了,你们觉得熊妈妈会叫醒小熊吗?
(2)熊妈妈带回了一样东西,你们闭起眼睛来闻一闻,猜猜是什么?
(3)熊妈妈把烘山芋放在小熊的鼻子前,轻轻摇一摇。
6、PPT——小熊醒来了。
(1)小熊怎么样了?(小熊一下子睁开眼,说“噢!妈妈!多香啊”)
(2)小熊醒了吗?(小熊醒来了)
7、情感提升。
(1)为什么那么多小动物都没有叫醒小熊,熊妈妈一回来,拿了只烘山芋让小熊闻了闻,小熊一下子睁开眼、醒来了呢?
(2)你的妈妈知道你最喜欢吃什么吗?你知道妈妈最喜欢吃什么吗?
小结:妈妈每天陪伴在宝宝身边,知道宝宝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做什么,宝宝的每一件事情妈妈都知道,所以每个妈妈都是最爱自己宝宝的!宝宝们也要好好爱妈妈,做妈妈的乖宝宝。
三、完整欣赏故事。
幼儿根据完整故事情节表演故事。
附故事:小熊醒来吧
熊妈妈很早就起来干活了。小熊还在睡觉。
鸟儿唱:“嘀哩哩!嘀哩!嘀哩!”
老鼠叫:“吱吱吱,吱吱吱!”小熊睡得很香,什么也听不见。
“喵喵喵,喵喵喵!”是小猫来了。小熊还在睡觉。
“蓬蓬蓬,蓬蓬蓬!”是小象走过。地都震动了,小熊还在睡觉。
熊妈妈回来了,带回了一只烘山芋,放在小熊的鼻子前,轻轻一摇。小熊一下子睁开眼说:“噢!妈妈!多香啊!”小熊醒来了。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乐》03-15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的教案04-16
小班教案03-24
小班教案【经典】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