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2 10:28:5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实用(7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1)、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三)制订方案 实施探究 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四)、展示交流

  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五)、拓展创新: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科学教案 篇2

  让玻璃球浮起来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是幼儿在玩水过程中了解物质沉浮现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因此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能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难点是:学习合作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进一步感知沉浮。

  2、初步尝试小组合作记录实验结果。

  3、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球、一次性盘子、一次性杯子、牛奶盒、篮子、小方砖、一次性碗、套筒、鲍鱼壳、橡皮擦,它们有的会浮在水面,有的会下沉。

  2、大脸盆、钢化玻璃缸、干毛巾、笔。

  3、幼儿记录表(小)、教师记录表范例(大)。

  活动过程:

  1、出示玻璃球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设想。

  师(出示玻璃球):“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个玻璃球放进水缸里,它会怎么样?是沉下去呢?还是会浮上来?”

  (幼儿讨论)

  师:有人说浮起来,有人说沉下去,到底是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来将它放下去,大家来看一看。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沉下去吗?

  2、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师:小朋友看到,玻璃球一下就沉下去了,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

  3、幼儿进行实验

  第一次操作,初步感知

  ⑴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在试之前,老师有提几点要求:

  ①同一张桌子的小朋友为一组,轻声说话,材料轮着试一试。

  ② 玩的`时候,小心别把水洒到地上。

  ③ 多用几种材料试试看,记住哪些方法可以使玻璃球浮起来。

  ⑵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与指导

  放手让幼儿进行尝试。发现好的方法的给予肯定,实验失败的幼儿适时进行干预引导。

  第二次操作,尝试记录

  ①出示记录表,并讲解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让玻璃球浮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记录呢。老师设计了一张记录表,小朋友一起看看里面有哪些符号,记录什么。

  ②幼儿第二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重点观察幼儿的小组合作记录情况及是否真实的记录。

  4、小组介绍记录情况并验证

  ①请一组的幼儿介绍本组的记录情况,并当场进行验证,从中表扬小组幼儿的团结协作和真实的记录。

  ②教师作简要小结。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二、探索水的溶解性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三、讨论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4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声音

  教材分析: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动听的声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关注,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习与求知欲,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各种乐器的响声,大自然的天籁之声……都是幼儿模仿,喜爱的对象。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叫声,了解声音的多样性,具有很高的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需要。其教育资源来源丰富,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我们都能使其发出声音,这样就能给幼儿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获得切身的体会。符合《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载体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特点。

  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随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相对逐渐丰富,对生活善于观察,喜欢琢磨新奇的事物,创新思维能力发展迅速,语言表述,情感表达,运动技能,协调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个性品质等都已经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和提高。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不但能系统地叙述生活中的见闻,而且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双手的灵巧,使儿童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刨造欲望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他们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还会几个人合作探索。在体育活动中他们也常常会别出心裁,想出独特的玩法。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美工活动中会用多种工具进行绘画创作。在音乐活动中会通过歌舞、乐器、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外出参观后,儿童会用绘画、建构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便可利用幼儿爱表达这个兴趣点,结合多种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并区分乐音和噪音。

  设计思路:

  本着幼儿自主探究,自己创新的原则,我设计了此活动。幼儿在尝试制造声音后,感受拉拉公主原来生活的美好,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想象小动物演奏出的声音,锻炼幼儿的想象思维。拉拉公主出现了,说这一切都被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变成了废旧物品,从此王国里再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声了。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乐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吧。这样,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声音的欲望,情感上做了良好的铺垫。

  幼儿开始探究,分三次,在难易程度上呈现递进的关系,让幼儿充分自主创造,尝试制造声音。后面再区分噪音和乐音,感受二者的不同,知道噪音对人身体有害。最后一起合作演奏交游,幼儿自愿演奏,自愿表演,解除巫婆的魔法,让拉拉公主的生活有重新有声有色。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物品有目的地制造声音,体验创造的乐趣。

  2、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3、辨听一些常听到的声音,区分乐音和噪音。

  重点、难点:体验创造的快乐,区分乐音和噪音。

  活动准备:

  1、将报纸、瓶盖、木珠、纸箱、纸杯、塑料袋、不锈钢杯等各种材料置于活动室四周,并用东西遮盖。

  2、能运用手头的物品制造出声音。

  3、带录下不同声音以及乐音和噪音。《郊游》的音乐磁带。安静的标志。

  4、大班创新智慧游戏课程P53制成课件

  活动流程:

  一、产生兴趣

  1、幼儿自由选择一样小乐器合奏乐曲《郊游》。

  2、引导幼儿想象小狗会吹出什么声音?小兔呢?米老鼠会拉出什么声音?唐老鸦会拍出什么声音?……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创造性的想象。

  3、拉拉公主形象。我是拉拉王国的公主,你们美妙的声音吸引了我。以前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乐器。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变成了废旧物品,从此王国里再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声了。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乐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吧。

  二、制造声音

  1、教师轻轻打开盖在操作材料上的遮盖物。这些东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乐器。我们来帮助拉拉公主找回美妙的声音,好吗?

  2、启发幼儿使用各种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三次尝试和讨论)

  3、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声音像哪种乐器的声音。(如摩擦纸可以发出沙球般的声音)

  三、展示交流

  1、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的。(如揉、敲、摇等)

  2、请幼儿展示自己制造声音的方法,并分析声音的性质,将它们分为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两类。

  3、分别请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制造声音,看看声音是否和谐。

  四、模拟音响效果

  1、请幼儿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来表现拉拉公主喜欢的鸟鸣声、流水声?

  2、请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利用这些操作材料表现鸟鸣声和流水声。

  3、播放《郊游》音乐,引导幼儿用自选的材料伴奏。

  4、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谢幼儿:你们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们拉拉王国的人民感谢你们。

  5、幼儿互相拥抱,庆祝胜利。《喜洋洋》结束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组织紧凑,师幼互动融洽,和谐。始终以幼儿的兴趣点为活动的主线,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新操作。

  2、运用游戏情境,动静交替,通过幼儿想一想、试一试,学一学、演一演、讲一讲、玩一玩、做一做等多种形式围绕制造声音展开创新思维想像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意识,幼儿始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活动,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幼儿创造声音时,还需要更到位的引导,让幼儿的探索更加大胆,更加积极。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尝试用符号记录规律。

  2、激发幼儿对物体排列规律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斑马图片;条形旗图片(规律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1、教师身穿条纹上衣,吸引幼儿注意。

  师:“老师的上衣图案是怎么样的?”

  2、出示斑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花纹规律。

  3、出示条形旗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启发幼儿用符号记录规律。

  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怎么样把它们记录下来呢?”

  1、幼儿讨论记录方法。

  2、确定简洁的记录方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规律(如:010101、□○□○□○)或用物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记录(如:蓝白蓝白蓝白)。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符号记录。

  4、幼儿互相交流记录结果的含义。

  三、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尝试进行记录。

  四、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各种规律事物及规律现象。(如:人行横道、星期的轮回规律、四季的轮回规律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2.知道鸡、鸭、鸟全都会生蛋,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各种各样的蛋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蛋

  1.出示蛋,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蛋吗?

  你们还认识什么蛋?

  2.ppt课件:各种各样的蛋

  引导幼儿将动物图片与蛋一一对应。

  3.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生蛋?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

  1.教师:这些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重量、颜色来比较。

  2.教师小结: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

  有的蛋是深黄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还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带斑点的。

  三、由表及里观察,产生探索的兴趣。

  1.教师:鸡蛋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将鸡蛋打开观察。

  2.观察:是不是每种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种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样吗?

  (逐一打开蛋。)

  3.教师小结:每种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壳,敲碎蛋壳,里面都有蛋黄、蛋清。

  四、活动结束

  教师讲述有关蛋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有关蛋的话题。

  如:蛋黄怎么会变成动物宝宝的?为什么蛋有大有小?

  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来的各种方法。

  中班科学:大蒜哥哥,葱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标: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 .大蒜 .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过程:

  一 .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 .大蒜 .吗?那认识它们吗?

  二 .拣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 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 .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蔬菜分开,那谁能来说说这三种蔬菜,它们有什么特征。如果它们是一家人的话,你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又像妹妹呢?

  5 .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 .种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葱(有根的)。

  1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 .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 .幼儿种植蔬菜

  5 .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花》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雨中红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课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儿观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吗?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观察: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有什么用?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花的礼物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小结花的用途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朵头箍

  提问:这个头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吗?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

  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你想做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环保教育

  讨论: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气球吃什么》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气球吃什么

  1.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

  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2.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提问: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讨论: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二、我帮气球吃空气。

  1.教师: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

  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2.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3.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4.告诉幼儿为了不让空气溜走,他们可以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三、充气玩具吃空气

  1.出示充气玩具。

  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2.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3.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2、能用动作创造性的表现蚯蚓。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树衣服、图片、营养-报纸球

  活动过程:

  1、师:“这是哪?”――动画城。

  2、今天动画城给小朋友准备什么好看的呢?一起来看。

  (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大树是什么表情?

  3、这时有一只老鹰飞来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突然有一条小蚯蚓从土里钻出来说:“老鹰你不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他就要倒了。”

  (1)大树为什么要倒呢?(幼儿讨论)

  (2)为什么蚯蚓知道而老鹰不知道呢?

  4、蚯蚓:“老鹰,你去那边的树上安家吧!那边的树很健康。”

  老鹰:“那边?那么远你怎么知道?分明是在骗我。”

  5、老鹰不明白那么远蚯蚓怎么知道,我们小朋友来把答案告诉老鹰好吗?(幼儿讨论)――蚯蚓可以爬很远的地方

  老鹰:“哼!你那么小,既没有手也没有脚,也没有我这样的尖嘴,没有大大的翅膀,更没有尖尖的.爪子,而且还软绵绵的,怎么能在坚硬的地下钻来钻去呢?别骗我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不知道蚯蚓到底靠什么爬来爬去的?(幼儿讨论)利用纲毛抓住粗糙的东西向前爬。”

  老鹰不相信,生气的一口把蚯蚓咬成两截,

  “蚯蚓被咬成两截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

  6、过了几天,老鹰在大树上生出了鹰蛋,“哼,小蚯蚓被我咬死了,再也不会有人来烦我了。”

  “老鹰!你好吗?”(蚯蚓钻出)

  “你为什么没死”?

  小朋友来告诉老鹰,我为什么没有死,好吗?(讨论)

  7、老鹰被蚯蚓气的飞走了。

  蚯蚓:“小朋友大树真的没有营养生病了,小朋友变成小蚯蚓帮助我搬营养给大树治病好吗?”

  小蚯蚓变好了吗?快去运营养吧!

  8、老师变成大树

  提醒幼儿:

  小蚯蚓没有手脚,我却发现咱们小蚯蚓怎么在用手爬呀?

  或――小蚯蚓,你怎么长出手来了呀?

  大树吸收营养慢慢舒展开来

  大树:我已经有了营养不会死了,谢谢小蚯蚓

  9、蚯蚓和大树跳舞

  大树:“小蚯蚓我的朋友在那边,你们爬过去看看他好吗?”

  幼儿爬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看到各种轮子。例:车辆轮子、溜冰鞋的轮子、玩具物品的轮子、钢琴轮子、卷帘门轮子以及工厂的机器轮子等。这些轮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材料不同……。它们是我们生活中极其平常但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为了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激起他们对事物探究的兴趣,特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发现轮子是圆形的,会滚动,它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2、帮助幼儿了解轮子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带幼儿观察各种有轮子的物品。

  2、教具:投影仪:健康车、小童车各一辆;一壶水;各种有轮子的玩具;一头劈开l0cm左右的长竹竿一根;中心有横轴的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木块各一。

  3、学具:每桌一只篮子,篮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轮子,三角形、长方形积木。操作卡片《请你添上轮子》、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篮子里有好多玩具,请你们拿一件或两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刚才你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出轮子这一话题。)

  二、实验,帮助幼儿了解轮子是圆形的,会滚动。

  1、你看到轮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或三角形的.?如果用长方形、三角形做轮子会怎样?

  2、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教师把有横轴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木块分别插进长竹竿劈开的一头,在桌上推。问:用长方形、三角形做轮子,这辆小车怎样了?用圆形做轮子,这辆小车怎样了?师小结:刚才我们做了实验,知道了圆形)做轮子,小车才可以滚动,并滚动得快。

  三、引导幼儿观察轮子,了解轮子的多样性。你知道轮子有什么地方不同吗?师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找找、比比,发现轮子的不同之处。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小结:轮子有的大,有的小;中间有空的,有实的;有的轮子宽,有的轮子窄;有的轮子上还有花纹;有的是橡胶做的,有的是塑料做的,有的是……轮子各种各样。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轮子能省力。过渡:人们真能干,造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轮子,用轮子有什么好处呢?

  ①请幼儿说说:用轮子是不是省力呢?我们来做实验。

  ②做实验1:请幼儿用手拎水壶;用小推车推水壶。为什么同样的东西,用手拎不动,而放到车里就能推动了?

  ③做实验2:抱同伴;用小车推同伴。哪样省力?为什么?

  幼儿讨论师小结:轮子除了会滚动,滚得快,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省力。所以人们造出了好多有轮子的东西来为我们服务。丰富词语:省力。

  五、引导幼儿讲述轮子的应用,扩展幼儿知识。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有轮子?为什么要装轮子?幼儿讲述。老师这里也有好多东西有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六、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轮子都是圆形的,会滚动,轮子还能省力,给人们生活带来好多方便。(把操作卡片放到投影仪上)老师这里有好多东西没有轮子,它们很难过,我们来看看是谁?(沙发、童车、小轿车、推车……)没有了轮子会怎样?(无法滚动,不能为人们服务)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吧。画什么形状的轮子?(圆形)课后我们一起来画,好吗?

  活动延伸:

  1.请你添上轮子。

  2.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各种轮子。

科学教案 篇7

  1.学习2、3的相邻数,感知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2.能发现相邻数的规律。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企鹅操作卡、数字卡每人1套。

  2.《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在9只企鹅的图片中找出外形一样的摆放在一起。

  2.幼儿操作,感知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1)将数字1、2、3与相同数量的企鹅图片对应摆放。

  (2)分别说出3种企鹅的数量,并比较3种企鹅的`多少。

  (3)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3种企鹅排队。

  3.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的规律。

  教师小结:数字1、2、3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1比2少1,排在最前面;3比2多1 ,排在中间,所以1和3是的2的好朋友。

  4.幼儿尝试用相邻数规律,找出3的相邻数。

  5.游戏:朋友在哪里。

  幼儿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听音乐《找朋友》传球。音乐停,球传到谁的手里,谁就说出自己卡片上的数字,如:“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手里拿着数字卡片1和3的幼儿举起卡片回答:“我是1,我是你的小朋友。”“我是3,我是你的大朋友”。全体幼儿一起说“2的好朋友是1和3”。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经典)科学教案08-18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