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3 09:35:0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精华5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若干。

  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 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 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三块奇块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 幼儿操作尝试。

  3. 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三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 得出结论:

  (1) 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

  (2) 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耻,教师解释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射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二、 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平面镜的特征

  1. 师:三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哪种不变?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 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 引导幼儿讨论。

  (1)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立即告诉幼儿:这种就叫?透镜(

  幼儿学说)

  (2)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夺取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 剩下哪种看东西不变?(剩下的边上和中间一休养厚的看东西不变)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叫平面镜(幼儿学说)。

  (4)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 第三次尝试:玩哈哈镜,说说透镜的用处

  1.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厅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哈哈镜)大家试试看,哈哈镜里的人和你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 幼儿玩哈哈镜。

  3.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图为哈哈镜表面是?凸不平的)

  4. 得出结论:哈哈镜是工人叔叔们利用?透镜、凸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面镜、凸面镜。

  5.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 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

  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同学们讨论发言。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问题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们将一起找到答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纸人跳舞

  打开录音机,纸人随着音乐起舞,关上录音机,小人停止跳舞。

  学生提出问题

  师: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实验二:教师演示

  (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

  (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着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物理这门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镜看物体;c、纸板托水;d、小试管爬山;e、吹纸。

  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看结果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学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

  多媒体补充实验(纸盒烧水、多彩的太阳光、会变大的鱼、连电路)

  师:以上这些实验有趣吗?物理就是研究这些力、热、声、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现象的,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学生们认识了电、电流、电路之后,渐渐地他们就不满足于只点亮一个小灯泡,于是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用几根电线连接好几个灯泡和灯座,一个地方的连接或一个器材出了问题,灯泡就不会亮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2.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2.能力目标

  〔1〕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情感目标

  〔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分析、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信封1:小灯泡2-3个、电线若干、灯座一个、电池一节、电池盒一个;坏的灯泡3组、没有剥皮的电线2组、废电池3组、形成断路的电池盒2组,共12组。

  〔2〕信封2: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事先测试会亮。小灯泡、电池、电池盒、灯座各一,电线三根)

  2.教师准备:课件;科学文件夹;电路故障分析表和检测电路故障方案设计表;一组会亮的电路。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科学教案 篇4

  一、鼓励同学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同学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同学来说有的内容同学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同学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同学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同学感到教师与同学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绩感体面地坐下。

  二、引导同学会问。 同学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同学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同学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同学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同学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同学的质疑能力。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同学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应鼓励同学多通过实验去发现,他们在判断吸水性还用到了挤、甩的方法来比较,如把相同纸、木材、塑料、金属都通过挤,能发现纸轻轻一挤就能挤出,再将剩下的3种资料都通过甩,通过观察被甩出的水量能发现木材中被甩出得最多,而塑料与金属通过我们目前现有的方法与观察工具无法比较谁的吸水量大,只能将两者都归类于吸水性最弱。

  3、从矛盾之处质疑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同学只要拿到了实验资料,就会想尽一切方法去进行观察,他们在观察白纸时,不只用肉眼观察,还通过放大镜,还比较了干的纸与被水浸湿的纸的区别,分别用了自身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特点。书本上是先讲了古代造纸术,再由同学来造一张纸,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能不能先让同学来动手做,让同学在动手中来发现问题,再回过头来结合古代造纸术,看看两者之间的联系。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

  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 糖 盐 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