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体验过伞关游戏的乐趣。
2、认识伞的特征,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伞的多种功能。
3、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跳、跑、爬、投掷等能力的发展。
准备:
1、实物:伞 16把、 图片(PPT)、
2、故事图片:小老鼠摘苹果
3、自制小纸伞人手一把、 沙包8个、 篮子4个
4、音乐:歌曲《小雨伞》、 下雨和打雷的声音
过程:
1、幼儿手拿小纸伞随着歌曲《小雨伞》唱唱跳跳进场。
2、听到下雨打雷的声音,幼儿找地方躲起来(坐垫子)。
师说:“下雨了怎么办?用什么来挡雨?”
幼儿说:“雨伞。”
3、老师出示伞,让幼儿观察。
师说:“伞是由伞柄、伞骨、伞面构成。伞柄是伞的主心骨,支撑着整个伞。伞骨支撑伞面,伞面制作材料是布,可以遮雨。”
师说:“伞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地说:“遮雨、遮太阳……...”
(老师出示PPT,让幼儿观看)
4、老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小老鼠摘苹果》,幼儿倾听。
听完故事后,老师提问:
(1)小老鼠是怎样过河呢?
(2)小老鼠想到什么办法来摘苹果呢?
(3)小老鼠的伞有什么用呢?
5、老师小结:伞可以用来挡风雨、遮太阳、当小船、当拐杖、勾东西。(老师出示PPT,让幼儿观看)
6、游戏:《过伞关》
(1)幼儿观看教师创设的游戏情景,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将幼儿分成四队,请幼儿聆听游戏的玩法:
第一关:跑到第一伞关时,要双脚跳过伞。
第二关:跑到第二伞关时,要转动三圈伞。
第三关:跑到第三伞关时,在斜放在地上打开的大伞处,从伞面、伞柄和地面构成的洞中爬过。
第四关:跑到第四伞关时,将两个沙包投入倒放在地上的伞中。完成将伞中沙包捡起放回篮子里,然后返回跑,轮到下一个接着游戏。最快一组则赢。
7、老师小结,幼儿随着歌曲《小雨伞》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各种电动玩具及其共同的特征。
2、使幼儿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玩具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电动玩具。
活动进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教师扮演师猫头鹰博士,邀请幼儿去电动城玩。
2、幼儿在电动城里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玩过以后,告诉大家,自己玩的是什么?它会怎么样?
3、幼儿分散按意愿玩,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进行观察。
4、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二、寻找电池。
1、教师提问。电动玩具为什么有的能动、有的能响呢?(幼儿互相发表自己的.想法)2、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寻找电池:请你们在玩具身上找找看,是谁供给它们电,使它们动的?
3、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是电池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4、请一名幼儿上来将电池拿掉,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5、教师简单小结:看来,真是电池起了作用,电池可以供电给玩具让它们能动、能亮,电池的本领可真大啊!
三、学习正确安装电池。
1、幼儿观察电池,了解电池的基本结构。
2、幼儿初步尝试给玩具装上电池,让它们能再动、再跑。(幼儿尝试装电池,教师巡回观察,不作指导)
3、请一名幼儿上来边操作边讲述,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观察。
4、请没有完成的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电池是各种各样的,可以用在很多地方,还学会了正确地装电池,可你们要记得电池用完了以后一定要拿出来,不然会把电动玩具给弄坏的,记住了吗?
四、结束活动。
教师扮演猫头鹰博士,欢迎幼儿下次再到电动城来玩。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排序并非掌握三种基本的排序规律( ab、abb、aabb)。
2、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鼓励幼儿创编出不同的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
1、成品手链三条 国王,城堡背景图
2、各种不同颜色 、大小、形状图形。
3、ab,aab、aabb操作卡 各一份、与幼儿人数相符制作材料
4、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以参加国王舞会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导语:从前有一个非常神气的国王,要举行一个甚大的舞会,想邀请所以的仙子们来参加,可是国王有个要求,要求来参加舞会的仙子必需带上自己制作的漂亮手链。仙子们听到可高兴了,开始制作起手链。
二、以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不同的排序规律ab、abb、aabb。
1、引导幼儿认识ab排序
教师:红仙子做了两条不同的手链,不知要带哪条想请小朋友帮忙看那一看,选一选。(出示红仙子、和两条手链比较)
a、提问:你觉得哪条更漂亮?为什么?(形状、颜色和排列顺序)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卡片
b、小结:我们把这种有规律的循环叫“排序”。
c、教师:小朋友都认为这种有规律排序的手链更漂亮,红仙子手链是怎样有规律排序的?
d、小结:我们把玫红正方形和绿色圆形、玫红正方形和绿色圆形这样有规律的循环叫ab排序。
2、引导幼儿认识aab排序
教师:红仙做了一条ab款的手链,看!黄仙子也做了一条。
提问:
a、黄仙子的手链是怎样排序的?你能发现它排序的规律吗?(出示手链,引导幼儿观察)
b、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卡片(2朵红花一跟吸管,2 朵红花一吸管)。
c、小结:我们把2朵红花一跟吸管,2 朵红花一吸管规律的循环叫aab排序。
3、引导幼儿认识aabb排序
教师:黄仙子做了一条aab款的手链,大家都说兰仙子的手链是最漂亮的。你能发现它的秘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兰仙子的手链是怎样排序的?他排序的规律密码是什么?(出示手链,引导幼儿观察)
b、据幼儿表述一次出示2三角形2吸管。
c小结:把这种二隔二有规律的循环排列叫aabb的排序。小朋友真棒兰仙子手链aabb的规律密码都被你发现。
三、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序练习闯关。
导语:仙子们做好了漂亮的.手链高兴的去参加舞会,这时她们却发现城门上有道关卡。咦!这是怎么回事儿?这时国王又提了一个新要求,要求他们必需闯三关破密码以后才能真正到城堡参加舞会。”。
1、导语:小仙子又遇到麻烦了,我们一起来帮他们闯关。看看这三关国王分别给出了什么?
2、请个别幼儿操作并说说自己的排序方法。(给予鼓励)
四、幼儿按照排序的方式制作手链,启发幼儿创造能力
导语:小朋友们真棒帮助小仙子闯三关,解密码,小仙子们终于可以参加舞会了。老师也想参加国王的舞会吗?但是参加舞会需要手链,怎么办?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1、讲解规则并提出要求:老师这有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图形要求小朋友按照规律做一条漂亮手链,并把手链的规律密码记心里待会老师会提问哦。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想清楚用什么规律排列以后再动手制作)、
3、师幼共同验证制作结果:谁能把做好的手链拿上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并说说自己是按什么密码制作
五、评价总结
教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做这么多漂亮有规律的手链,现在让我们戴上它去参加国王的舞会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水可以使我们身边的环境变得干净。
2、了解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清洗办法。
活动准备
提供各种玩具图片的幼儿操作包和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个谜(幼儿猜谜——水)。
2、谈话讨论
师:水有什么作用?
小结:水可以解渴、水可以清洗,世界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水的'本领真大。
师:这里有许多玩具脏了,怎样用水把它们清洗呢?
3、幼儿完成操作包
师:操作包中有哪些玩具?
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玩具变得干净?
幼儿操作
交流操作结果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延伸到生活领域,幼儿有了这些知识经验后,可以在生活区域中选用合适的方法清洗各种玩具。
2、讨论:自然角中的植物是否每天都需要浇水?需要浇多少水?什么时候浇合适?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此活动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最喜欢玩勺子了,几天没玩了,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
二、幼儿玩镜子。(各种平面镜,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后集体分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教师引导一:问在座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2、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教师引导二: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2、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3、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4、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教师引导三:有的小朋友在玩“动物追逐战”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
1、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心理有什么感觉?
三、幼儿玩“勺子里的哈哈镜”。
(一)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幼儿回答)。
(二)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简单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成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
四、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铃铛皮、镜子、杯子等“镜子”投放科学区,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对其进行分类。
2.学会用↓记录沉,用↑记录浮,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体验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经验。
2.物质准备:木块、铁制汤匙、乒乓球、石头、海绵、玻璃球、钥匙等;干抹布若干,装有清水的透明大盘一个,供幼儿做实验的实验盆若干。
【活动过程]
阶段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你觉得什么物体是可以在水中浮起来的?什么物体在水中是沉下去的?
2.猜猜看,石头和乒乓球,它们放入水中会怎样呢?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说:“不如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教师小结
像石头这样沉入水底的现象叫沉,像乒乓球这样漂在水面上的现象叫浮。我要把这个发现用标记记录下来,石头在水中下沉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即↓,乒乓球在水中上浮用向上的箭头表示即↑。
分析与反思
首先借助随手可见的材料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幼儿的讨论、验证教师小结沉浮概念,为后续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丰富自己的经验做准备。
阶段二:幼儿动手操作
1.实验
我将一个装有清水的'盆子、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材料(在这里对家长朋友长期以来对我们的支持表示感谢:-D)、记录纸、笔等投放到区域中。
沉浮实验开始了,孩子们经过简单协商决定由宸宸、蕊蕊、晓轩三人逐次把材料投放到盆里进行实验,淼淼记录结果。
2.统计
区域活动结束的小结时间里,我请淼淼根据记录表格介绍实验结果,请宸宸演示操作,这样一来,幼儿直观深刻的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特性。
如:知道了大的不一定会沉(乒乓球)、小的不一定会浮(硬币),塑料的不一定会浮(班中的塑料螺丝),金属的不一定会沉(铁碗)。
分析与反思:
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由此可见自主操作的重要性。因此,我将本环节重点设置为幼儿自由探究物体沉浮特性,过程中我没有过多干涉幼儿,只是向幼儿讲清活动规则(水溅出来要及时擦干等),鼓励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并记录。
阶段三:设疑活动,如何将沉的物体浮上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个区域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
经过探索,孩子们对物体的沉浮特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于是,我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扩展幼儿经验:你们能想办法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吗?你能想办法帮助浮的物体沉下去吗?
问题一出,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并在游戏中进行实验:
有的说:我把它(纸杯)摁下去不就行了。
有的说:哎,还是不行,你一松手它就起来了。
晓轩:等会等会,你使劲摁倒底,(纸杯)进去水了它就沉到底了。
分析与反思
在得到我的肯定后,孩子们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如:在塑料纸上放东西,这样塑料纸就会沉下去;把硬币放在纸杯里,硬币就会浮起来,等等。
阶段四:物品归类
1.将浮的物品放在↑的盒子中。
2.将沉的物品放入↓的盒子中。
分析与反思
通过分类,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进一步巩固。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根据动物细部特征来辨别动物。
2、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拼图等游戏活动了解动物特征,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有积极探索的欲望,能大胆的猜想,并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游戏用转盘、森林背景的课件。
2、动物各部分图片、动物拼图、声音素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引导幼儿观察大森林的场景:“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森林,大家看看大森林里漂亮吗?里面有什么?”让幼儿通过观察,增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提问:“大森林是谁的家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游戏部分
1、游戏:《玩转盘》转盘上是一些幼儿认识的动物的头部、尾部图片。教师出示大转盘,请幼儿自己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指针指到哪个动物,即说出动物的名字。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初步学习推断的方法,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
2、游戏:《辩声音,学姿态》
(1)课件中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幼儿猜是什么动物,并作模仿。猜对的话课件呈现该动物的图片。
(2)一幼儿模仿该动物的走路、活动的姿势体态,让其他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最后一起模仿。
3、游戏:《找动物》请幼儿将老师藏在大森林里的动物部分图片找到,这些动物并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在找到后,还要推断出它是谁,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找到了什么动物。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喜爱科学活动的情感。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三、结束部分——《拼图游戏》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建议: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动物拼图,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1-07
中班科学教案08-03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3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4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4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05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