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6 08:45:3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3篇(优选)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3篇(优选)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6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培养学生喜爱大熊猫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按要求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文,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热爱大熊猫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1.掌握会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和有关大熊猫的录像资料。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请学生猜谜语:“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是粮食,密林中安家。”教师板书贴出大熊猫的图片。

  2.启发谈话:“你喜欢大熊猫吗?”激发兴趣,教师给每位同学一张熊猫的图片,请同学们贴在自己的胸前。

  3.教师和学生打招呼:“可爱的大熊猫们,你们好!一会儿大家要认真读课文,向我们介绍介绍自己。”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题质疑:什么是国宝?

  2.借助拼音读课文。

  3.自学生字读音。

  4.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

  5.再单独读一读生字词,你认识它们了吗?请你读一读。

  6.再读一读全文,两个同学互相听一听字音读得准不准。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分自然段指名读文。

  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你最想向大家介绍你的哪些情况?

  2.朗读感悟。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大熊猫哪方面的情况感兴趣,就来读哪部分内容。

  教师随机板书:故乡样子习性等内容

  (1)我来向大家介绍我的故乡……

  (2)我向大家介绍我的样子(模样)……(学习第二自然段)

  填空:我的样子很(可爱)。()的身子,()的尾巴,身子()。

  朗读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练习背诵。

  (3)我来介绍我的习性。(学习3、4自然段)

  看大熊猫生活的录像,体会它的可爱。

  感受动作“慢悠悠”。

  指导朗读,体会可爱。

  3.多可爱的大熊猫阿!生活在中国,你们感到高兴吗?为什么?

  4.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自豪幸福的语气。

  5.你还愿意向大家介绍哪些关于大熊猫的知识?

  6.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

  怎样做才能使它们更好地生存下去?

  (四)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我是国宝

  稀少

  故乡中国

  样子可爱

  习性爬树

  吃箭竹、竹笋

  第二课时

  (一)背诵课文,复习旧知。

  谁愿意看着插图,给大家介绍一下可爱的大熊猫呀?

  (二)复习生字。

  1.教师用课件演示:请学生带读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

  这些字宝宝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请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三)记忆生字。

  1.小组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你们记住哪个字了。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及时评价: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学生自主记忆生字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点拔,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如以旧代新记忆,加、减部件记忆,编儿歌、猜谜语记忆等。)

  4.质疑:你们认为哪个字比较难记忆?

  5.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教学,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6.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忆。

  (1)慢:注意右半部分上面是扁日,中间不是“四”字。

  (2)很:右边不是“良”字。

  7.教学课件演示:字宝宝都回到课文中去了,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请学生看看课本中的“田格”字帖,说说希望老师帮你们写好哪个字。

  2.学生反馈,教师演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

  3.通过教学课件,重点指导:“国和黑”的书写及占格。

  请学生观察“国”字的结构。

  (1)请学生说说怎样写这个字才漂亮。

  (2)教师板书,注意“国”字的占格。

  (3)外面的“口”写在田字格的中央,里边的“玉”字要写清楚。不要写成王。

  请学生观察“黑”字的结构。

  (1)请学生说说怎样写这个字才漂亮。

  (2)教师板书,注意“黑”字的占格。

  (3)上半部分不是里外的里字。

  4.请学生当堂进行写字练习:一个字写一遍,遇到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教师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书写情况,可以做有针对性的个别同学的辅导。)

  (五)词语积累。

  1.读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2.读词语:胖胖的、短短的、圆圆的、黑黑的。

  3.练习运用:胖胖的(小手)黑黑的()

  短短的()圆圆的()

  4.你还知道哪些这类的词语?

  (六)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任选一篇读过的写读后感,根据提示选取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表达。

  2、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引导回忆: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

  点拨话题: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写读后感好吗?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一本好书,你读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读一读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读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复述,哪些句子是写感想)

  3.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

  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

  当然交代所读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

  四、学生选材,互说。

  五、打稿。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王维。

  2.讲析诗歌,清楚诗歌中的“征蓬”这个意象,能赏析颈联。

  3.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1.导入: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墨客,特别是唐朝的几位诗人,王维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王维的一首边塞诗。齐读题目《使至塞上》

  2.简介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

  3.分析诗歌,理解王维的.特定心境。

  解题:使:出使;(王维)出使到边塞。

  学生读诗。个读+集体朗读

  回答王维为什么出使?(用诗句中的词回答)——问边

  单车欲问边——出使时随从很少。一般作为使者出使,替皇帝慰问,队伍浩浩荡荡,而王维只是“单车”,为什么呢?

  王维当时的背景资料:开元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二十五年,受张九龄提拔的王维也遭牵连,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一联诗句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直”:《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母鸡教案04-18

语文下册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