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范例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庐山的挂图。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指导学习第二组课文的单元导读,单元主题是:在观察中学会思考。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的观察先锋队,在宋代诗人苏轼的带领下,来到江西省的庐山参观。
认识苏轼,擅长写祖国的大好河山。(知作者)
二、学诗文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苏轼最爱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差不多一千年前,苏轼游览了庐山,他很认真的观察了庐山,发现庐山险峻和柔丽,它的雄奇秀险令苏轼感触很深。于是就写下了这首《题西林壁》。
(解诗题)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请个别同学朗读诗歌。自有朗读,理解诗句中的字词。
学生对字词质疑,学习小伙伴互相解决,或者由老师解决。
(抓字眼)
出示庐山图。请观察庐山,你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我站在远处看,庐山 ;
我站在近处看,庐山 ;
我站在高处看,庐山 ;
我站在低处看,庐山 。
(怎么看都看不清庐山的真面)。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交流对这句诗句的看法。
反复朗读诗句。注意停顿,节奏,和快慢。
三、回忆总结刚才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悟诗情,多诵读。
四、作业
默写全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2段。
3.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了解葡萄沟是盛产葡萄的好地方,对葡萄沟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出来。
教学难点: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葡萄)这可不是一般的葡萄,这是从遥远的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运来的,看着这令人垂涎欲滴的葡萄,你们想不想到葡萄沟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
1.快快打开书,读读21课,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读流利。
2.认读词语:导:同学们读了课文,有几位词语朋友想见见大家,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
1)吐鲁番
2)梯田:你知道梯田什么样子吗?(课件)这就是层层叠叠的梯田,葡萄就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3)搭起凉棚:课文中写什么搭起凉棚?这就是茂密的枝叶搭起的绿色的凉棚。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在写什么?(葡萄的枝叶)再读这句话,体会葡萄枝叶的`茂盛。
4)五光十色
5)维吾尔族、热情好客:课文中写谁热情好客?你们看这就是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他们在干什么?读一读这句话,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
6)酿酒厂、蒸发、碉堡
三、整体感知:
师导:同学们词语理解得真好,课文读得一定也不错,谁愿意读一读课文?他们读时请你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随机板书)
四、理解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教师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订教:
第一自然段:那里盛产水果。
1)那里指哪里?
2)你从哪些语句知道那里盛立水果?读一读
3)你们看这就是葡萄沟盛产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多馋人呀,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读一读体会枝叶的茂盛。
第二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课件)
1)自己读一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3)听老师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
4)你们真聪明,快快把葡萄的数量多,颜色美,晶莹剔透读出来。
5)两个人比赛读一读,看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悟。
第三句: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读一读这句话,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
2)读出老乡的热情好客。
师导:层层的梯田,五光十色的葡萄,热情好客的老乡,都等待我们到葡萄沟去看一看,让我们把这段连起来读一读。(课件)
1)自己练习朗读,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3)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的感悟读出来。
4)葡萄沟真是太美了,那里的人真热情呀,你们想不想把这一切牢牢地记住,试着背一背吧。
5)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填一填,再请一位同学试一试。
6)同学们一起来试一试。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摘下来的葡萄,有的……有的……还有的……
1)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再读一读。
第二句: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1)课件:这就是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制成的吗?(说一说)读了这段文字你就更明白了。
2)边读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3)你们看这就是像碉堡一样的阴房,这就是挂满葡萄的阴房内部,通风的气孔,一串串的葡萄,葡萄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制成的,老师也有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昵?(挂在阴房里,太阳不直射,不变色,联系生活中晾衣服的道理,沙漠中干燥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糖分留下来,所以很甜,天然晾制,不加色素、防腐剂。)
4)这么好的葡萄干远销国内外,外国朋友吃到葡萄沟的葡萄干,赞不绝口,就拜师学习制作葡萄干的方法,结果回国后一试验,都失败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们那里不具备葡萄沟这样的独特的自然条件,也就是说,只有中国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好的葡萄干来,听到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想说的?
5)那么就自豪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师导: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五光十色,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非常有名,所以说:齐读第四自然段。
这句话应该怎么读?(骄傲,自豪,夸奖,称赞)把你的感悟读出来。
五、回归整体:
让我们带着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再读一遍全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六、布置作业: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老师也被这个好地方深深的吸引了,情不自禁的写下一首小诗来赞美它:(课件)但是最后一句怎么也想不好了,你能帮帮老师吗?试着填一句。如果你也有兴趣,回家试着编一首小诗,或者画一幅画,表达你对葡萄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简析: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
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语句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学情分析:
1.本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文本中的援助中心、圣诞树及给予树等内容,学生不太熟悉。教师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充分让学生感受。
2.对文本中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学生基本能理解。而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理解金吉娅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了母爱和手足之情。教师采用鼓励学生在文本中发现“爱”,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到金吉娅所受到的爱。
3.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出10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地写出由12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学会如何体会、感受、体验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课文中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懂得如何去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本文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本文的教学将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发现金吉娅身上蕴藏着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创设情境场。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今天我看到大家晶莹莹的眼睛,让我感受到大家很幸福,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还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在她们的世界里,缺少着亲人的关爱,圣诞节来临之前,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为他们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那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一起再来重温着爱的故事。齐读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文悟情,探究释疑
1.教师: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2.让学生带着感受读一读 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
2.教师:妈妈此时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很激动,(板书)
但是妈妈由始至终都是这种感情吗?
3.教师:让学生找一找妈妈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用直线在课文中画下相关句子
4.教师:一个叫金吉娅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到来之际到底送给了我们什么?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
学生: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5.学生质疑或教师提问:什么是如愿以偿?仁爱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愿望得到实现。仁爱就是同情、爱护和帮助人。
6.教师: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品质?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
句子1: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1)小女孩有什么愿望?想想一下卡片上会写什么?
(2)看到卡片上的内容金吉娅会想什么?此刻你就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怎么想?
(3)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句子2: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你从金吉娅的所说所想中体会到了什么?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7.妈妈听了金吉娅的话后,有什么变化?妈妈一开始就是激动高兴吗?
学生:妈妈一开始很生气。
8.教师:妈妈一开始为什么很生气?
学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9.教师: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你体会到金吉娅在想些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学生:一方面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10.教师:小组讨论,妈妈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
学生:因为妈妈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1.教师:我们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爱,为什么金吉娅能够有这样的爱心、同情心?找出句子来说说?
12.学生:(1)母子之爱
(2)手足之爱
13.教师:出示最后一句话,再读,体会句子的含义。
14.是啊,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分享着圣诞礼物。谁知道分享是什么意思?
15.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仅仅分享了礼物吗?还分享着什么?还有谁也分享着?
设计意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爱意回荡
1.假如你就是那个小女孩,你接到这盼望已久的礼物时,你会怎么想?
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时间允许,可在堂内解决)
2.你觉得这棵给予树还给予了我们什么?它还可以叫什么树?
3.其实在我们国家像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很多很多,大家发现了没有?(时间允许,可在堂里解决)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和立刀旁、两点水、父字头、人字头四个偏旁。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人与自然的互相帮助,和谐共存。
3、初步感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要爱护它们。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复习生字(渗透植树造林的意识)
2、出示小树图片:你有什么悄悄话要对小树说吗?
3、看图谈话揭题:出示爷爷图,问:他是谁?和爷爷打声招呼,板书:爷爷,读读“爷爷”这个词(注意轻声);出示小树图,问:他又是谁?和小树也打声招呼。
4、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第1自然段:
师:课文中讲的这棵小树在哪里呢?
⑴学生找到这句话,出示句子“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⑵读读这句话(师范读,注意停顿)。
⑶说话训练:我家门口有_____。
2、第2自然段:
⑴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
⑵指导观察课文插图,媒体(北风的声音)
①冬天到了,你有什么感觉?(出示小树冷得发抖的图)小树冷得怎么样?它会说些什么?小树冷成这样,你们说怎么办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指名说)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②指导学习句子: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请小朋友读读句子,看看课文里的插图,找找看暖和的衣裳在哪儿?理解暖和的衣裳就是小树身上绑的稻草。说说爷爷是如何给小树穿衣裳的?(用绳子把小树绑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小树着了凉……)
问:爷爷给小树穿上了衣裳,小树怎么样了?(出示课文插图)从图上哪里看出来?请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⑶指导学习句子:小树不冷了。
⑷练习想像说话: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树,冬天,树叶落光了,在寒风中光着身子会怎么样,闭上眼睛想想看,爷爷给你穿上了衣裳,现在你感觉怎样?请你们读读这段话,把你刚才的感觉说出来。(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高兴地说()
⑸讨论:你们觉得爷爷怎么样?
⑹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谁愿意读?(指读)同学们听见了吗,他不但把句子读得真通顺,也把语气读出来了。大家像他这样也把句子读通顺,读出语气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了解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经过,学习他奋不顾身排险,把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遇险排险”这部分的内容。
【学习难点】
体会欧阳海这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学习准备】
收集有关欧阳海的资料,以及当代英雄的事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都有哪些你自己喜欢的名言呢?
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名言。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句,请看(出示)——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看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受
这是欧阳海在自己的日记中写的一句朴实无华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欧阳海。板书课题:“壮丽的青春”。
你对欧阳海有那些认识呢?说说你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自学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自己来读懂,有信心吗?你们准备怎么读懂?
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大家互相启发。
请同学们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出示阅读要求: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查字典的方式解决。
2.自由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遇险排险牺牲)
3.边读边在你的头脑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场面。
4.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抓住文章中人物的动作、神情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弄懂课文内容中你遇到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采取有感情的读、说体会等方式汇报自己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三、重点探究,体会感情
当时的情况“万分危急”具体表现在哪里?欧阳海是怎么挺身而出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出示有关句子:
情况万分危急(出示有关句子:列车驶近了……死活不动……就要发生……越逼越近……)
你从那些字词中了解到了情况的危急?读读,谈谈你的感受。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感叹号所表达的感情。
2.欧阳害挺身而出(出示有关句子:箭步飞身……抢……脸不变色……心不跳……推出……)
读一读,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读到这里,我想你一定被欧阳海的精神所感动,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说。再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一场惨祸就这样避免了,可是我们的战士欧阳海却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注意把此时此刻的感受读出来,读出你对欧阳海的崇敬之情,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假如你就站在旁边,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把你要说的话说一说。
交流、评价学生所说的内容。
现在就在欧阳海牺牲的地方有一尊他的塑像,要是你来写塑像的介绍,你会怎么写?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鼓励。
四、总结拓展
1、在紧急关头欧阳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勇气来牺牲自己解救别人?你是怎么认为的,你明白为什么说是“壮丽的青春”?请你来谈谈。
学生谈自己的认识,感受欧阳海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
2、通过进一步学习课文,我们对欧阳海又有了新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导学过程:
预习提纲
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
(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四、回顾全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
2、(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一)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二)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工具书掌握它。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三、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1、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2、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3、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四、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组织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六、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要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4、在日常生活中有主动识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识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难点在于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量词小卡片。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9个生字,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认生字。
2、学习数量词的使用,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运用。
3、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拓展识字的途径。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想不想现在就去?(生答)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开起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出发吧。
二、第一部分生字识记:
1、师:到站啰!同学们,谁能说说第一站我们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展示第一幅图,背景是大海边,有沙滩、海鸥、军舰、帆船)
(学生自由说话,练习口语表达)
(学生说到一处,将对应的词语卡片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说。那就请你当当小导游,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2、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景物,海边才会那么美。你能美美地把这几个词语读一读吗?(请学生个别读)
师:刚才几个小朋友读得非常好,我们也像他们一样读一读吧。(齐读,开小火车读)
师:读得真美。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就像站在了大海边一样。
3、师:看这些词语当中,有几位新朋友穿着红衣服要跟我们小朋友来交朋友。你来当当小老师,带我们认识它们一下。
(学生当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尽快记住这些新朋友呢?(学生自由讲述认字方法,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能干,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
师:接下去老师考考你们,指着一字,请你为它组个词。(师指着某字,请小朋友组词读。)
三、学习数量词搭配。
1、师:远方来了几位小朋友,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找好朋友。
(将四组数量词贴到黑板上。)
师: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吧。(齐读)
(请四位小朋友们上台将数量词与事物搭配)(齐读)
2、师: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这还有几幅图片想让小朋友们看看。
(出示有关海鸥、军舰、帆船的图片)
师:你能不能用上数量词来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学生讲述:一排军舰、一队军舰、几条帆船、一群海鸥……)
师: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数量词来形容。
3、(出示鱼这个词语)
师:请小朋友用上不同的数量词形容它。
(鱼:一条鱼 一群鱼 一缸鱼 一盘鱼 一种鱼……)
(出示书、粉笔、水三个词语)
师: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用不同数量词来说说。
(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4、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老朋友。(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小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反复朗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里面有数量词)
师:如果把这个数量词去掉,可以吗?(不可以,学生说理由)
5、练习数量词搭配。
(四人小组发一个小纸包,内装数量词若干)
师:请你们帮个忙,帮数量词找到好朋友。找到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这些词。
(教师巡视,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答案,用电脑播放。学生齐读,积累词汇)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列宁由于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分析而找到了养蜂人;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
2、继续练习一边默读一边想。
3、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逐渐掌握一边默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 学 具:8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蜜蜂 引路 哪里 谈天 惊讶 观察 果然
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
1、 默读全文,边读边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一边默读一边想:
① 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② 列宁找到养蜂的人了吗?
③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④ 各在第几自然段写着呢?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3)默读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① 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② 他为什么要仔细观察?
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四人一组讨论: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自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边读边想:“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么?
(4)朗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5)小结: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了养蜂的人。
(6)默读第四自然段。
读后回答:养蜂人为什么惊讶地说?
“惊讶”是什么意思?
提问:①列宁为什么说:“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② 课题为什么是“蜜蜂引路”?
3、通读全文。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阅读的方法就是:一边默读一边想。
四、巩固练习。
1、 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1)列宁想找养蜂人( )怎样养蜂,可是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 )去找。
(2)养蜂的人看见列宁,( )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3)列宁笑着说:“我有( ),是您的( )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 用“观察”写一句话。
① 说说观察的意思。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② 练习用观察说一句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2051年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姨:
您好,最近身体还好吧!自从2031年您去N星球定居后,我们已经有20年没见面了。我非常想念您。
现在整个地球人的生活大为改观,人们都住高楼大厦——一般有1000层。要是从前你们会问这么高怎么上去呢?是坐电梯吗?不,错了,现在呀,电梯已经是个落后的小弟弟了。现在我们都坐光梯,你只要说出你想到达的楼层,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到达目的.地。像光一样快,所以叫光梯。楼外表涂着特殊的涂料,使楼内冬暖夏凉!还可以释放出香味,杀死空气中的病菌。
房间里安装了许多电脑和仪器,各种家具和电器也都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可以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卧室中的镜子,不仅可以照出我们的外表,还可以照出我们是否有疾病。如果有,它会提醒您注意,并立即自动将病情输入电脑,给人们提供很好的治疗方案。
厨房里,智能电脑会直接在网上从超市购进食品,自动编写营养搭配合理的菜谱,并给微波炉等灶具传送指令,人们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吃上香味扑鼻的饭菜。
室内的墙壁也被充分利用起来,是一些大型显示屏。不仅可以看电视节目,还能显示出任何你喜欢的环境,比如蔚蓝的大海,辽阔的草原或各种动物的图像。这个“电子墙”还有自动清洁功能,不需打扫。
现在大多数人都在家里办公,用和公司联网的电脑来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多了灵活性,还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堵车现象已消失,也更加有利于环保。
现在,我们中国是地球上最强盛的国家,我真为祖国感到骄傲,我正在清华大学任教授。我会努力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好了,小姨,今天就谈到这里了,下次再聊吧!
祝您在N星球生活愉快!
侄女:花映雪
2051年8月8日
【点评】
这篇科幻作文勾勒了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丰富绚丽的想象令人心动,书信体的运用使文章别具一格。
五、完成填空
1、你准备写未来的()。
2、你所写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六、完成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
2、难点:通过朗读领悟诗歌的内容,学习小河忘我、快乐、奉献的精神,并转化为行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初步了解小了河的歌,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聆听《小河的歌》,继续感悟小河的心声。
听,小河哗哗地向前流淌,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诉说了哪些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找找吧。
二、读中感悟
1、生自由读诗歌,弄清诗歌的结构。
指名回答问题。小河的歌里唱了它是怎样的一条小河?
师板书(明亮、快乐、绿色、奔跑)
生研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这四节诗歌,你最喜欢哪一节呢?下面找一节你最喜欢的诗歌认真地品读,认真地体会。
2、研读第1节
读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用书上的句子回答。它“唱着星星,唱着月亮,身边好多小鸟,好多花朵?说明小河很欢快。应读出欢快的语气,齐读此句。
它除了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着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它做伴?
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等的感受)是呀,小河常年累月,一路欢歌,奔腾不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佩服!
师板书:一路欢歌 奔腾不息
这节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画出相应的句子,这句话能概括这节的主要意思,是总起句。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相互评价。男、女生接读。
老师在聆听时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很多小伙伴。同学们,只要你们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一定能把诗歌读好。
3、再谈谈你们喜欢的小节
现在让我们看一组画面,听一听小河诉说着怎样的故事:
画外音:我是一条小河,独自经过险峻的大山,荒芜的沙漠,时常感到寂寞难忍。有时还要忍受着炎热的天气,骄阳的炙烤,常常感到干渴。
但是,令我惊喜的是我会使黄土充满生机,小草因我的到来绿了,花儿因我的到来开了,因而我又感到无比的'快乐。
看完画面,你想对小河说点什么?
师:一条小河,宁愿自己忍受着寂寞,忍耐着干渴,却给黄土沙石送上清水,给他们带来绿色的生机,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忍受寂寞 无私奉献)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小河无比的崇敬读读这节诗歌吧。先听老师范读,再齐读。
小河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它之所以常年累月 ,奔腾不息,是因它有崇高的追求和庄严的重任,请小组内自学3、4小节。
先画出总起句,再小组内交流自己还知道了什么。
生汇报,其余同学补充。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给人们带来快乐。
分组朗读比赛。
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它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它经过的田野,瓜果飘香。它好像永不知疲倦,无论严寒酷暑,永远向前流淌。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指名朗读
4、配乐朗读。
是啊!正是由于它奔跑,最后才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也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
让我们在音乐声中齐读诗歌。学生可伴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三、拓展延伸
小河还会诉说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选择一节仿照自编一首诗歌。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故事教案02-12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3-30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6-13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22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