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10篇(热门)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2、能够通过观察、合作、比较,大胆的进行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索。
3、培养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张路线图、两张记录表各5份、骨牌若干数量、笔、投影仪、课件、录像、地垫。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木块。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积木,想玩吗?去玩一玩。
二、老师演示推多米诺骨牌,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排出8块,轻轻推第一块,你们猜这些积木会怎样?是这样吗?我来试试。你们想玩吗?
三、幼儿玩多米诺骨牌。
1、你成功了吗?为什么会倒?你的为什么没有倒?
2、幼儿再次玩。排成弯的。
出示两条线,大拐弯和小拐弯。讨论哪种更容易倒。
四、幼儿合作玩多米诺骨牌。
1、看图片。
多米诺骨牌除了排成直的和弯的.,还可以排成各种图案呢,看。你们能排出其它的图案吗?
2、合作玩多米诺骨牌。
交代要求:我们一个人的木块不够,怎么办?怎么合作呢?找好朋友,5个人一组,选一个组长,讨论排成什么图案。最后请他来介绍后并且推倒。
五、游戏:人体多米诺。
生活中除了用积木,还可以用麻将牌、硬的香烟壳子来玩多米诺。更有趣的是还可以用我们的人体当多米诺骨牌呢。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多层过滤方法。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
3.萌发幼儿养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水污染的视频。
2.毛巾、海绵、纱布、饮料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给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什么:“用手抓不起,用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水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离得开水吗?
二、了解水体污染的情况。
1.老师播放一段水被污染的视频。
2.水为什么会这么脏?看了这么脏的水你有什么感觉?
三、尝试净化水。
1.瞧!这就是从河里打来的水,多脏啊!你有办法能让脏水变干净吗?
2.教师介绍桌上物品,鼓励幼儿运用物品大胆尝试。
3.请幼儿分享操作结果:
⑴我把纱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水很快就流进瓶子里了。纱布上有些脏东西,但水还是脏的。
⑵我把海绵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在海绵上,水慢慢地流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比之前的要干净一点。
⑶我把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毛巾变脏了,水变干净了一点。
4.教师小结:
⑴纱布上的空隙比较大,脏水一下子都流过去了。
⑵海绵上的空隙比较小,能把脏东西抓住,水就变得干净一点。
⑶毛巾上有许多毛毛,就像很多的小手,能把水里的脏东西粘住,所以水就变得干净了。
5.引导幼儿再次操作:逐步增加毛巾的块数,来回过滤瓶子里的水,试一试水有什么变化。
6.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⑴先叠了两块毛巾再倒脏水,比较之前的只用一块毛巾,水变干净一点了。
⑵放三块毛巾后把瓶子里的水重新倒进新瓶子里,水更干净一点。
⑶接着放四块毛巾再把瓶子里的水倒一遍,发现水变清了。
⑷放5块毛巾时,把瓶子里的`水再倒进去,水变得很干净、清澈了。
7.教师小结:
毛巾里的毛毛一遍一遍的把脏水里脏东西粘住,没有脏东西的水就变得越来越干净、清澈了。
四、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我们人类很需要水,缺少水的人会很难受,严重的还会晕倒,甚至死亡。水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影子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亲手让影子动起来”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十分新奇,熟悉与新奇的碰撞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加上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他们喜欢做做玩玩,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制作、实验、记录等操作能力,这些经验、能力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设计了本次动画游戏形式的科学活动“会跳舞的乌龟”,让幼儿通过亲历—感悟—实践来发现、获得一些有关影子的感性经验,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单;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搭建感悟支点,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评析:这一激趣环节,旨在为幼儿搭建学习的支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会跳舞的乌龟”正是幼儿感悟的一个支点,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同时提醒幼儿把白纸的一面对着自己,手电筒放在对着乌龟的一面表演,鼓励幼儿互相表演,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解决。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 “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 你们可以相互商量一下。”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有光,当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3、引导幼儿再次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却不会“跳舞”。
①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②讨论:“为什么都用手电筒照了,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却不会呢?”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小乌龟就会‘跳舞’了。”
(评析:有思才会有疑,有疑才会有动力。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他人互动,兴趣盎然地参与到了教学全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感知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获得了学习的发展。)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
教师进行示范“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是怎么动的,乌龟的影子又是怎么动的。”(手电筒往左,乌龟的影子就往右)出示记录表、红色和黑色箭头符号,让幼儿根据观察结果演示记录。
2、幼儿两人合作,一起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向上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下;当手电筒向下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上;当手电筒向左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右……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评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采用了探索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等来突破难点。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尝试错误,验证错误,最终获得一定的科学经验。)
三、迁移经验,实践提升——动物舞会:
1、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尝试让其他海洋动物“跳舞”,发现有关其他事物的影子的奥秘,体验探究的乐趣。
2、最后集体随音乐进行欢快的动物舞会,(温馨提示)可以单独、亦可以结伴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评析: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把知识经验转化为生活实践经验,这个环节的迁移实现了显性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可以说是活学活用。)
活动反思:
一、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不是“听”科学、“看”科学,更不是“想”科学,而是“做”科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有这么一句话:“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只有幼儿亲历真实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其掌握认识世界的金钥匙。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遵循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 一定挑战性的原则,以“会跳舞的乌龟”作为感悟的支点,以疑激趣,以趣激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孩子们在做中思考,做中动手实验,做中创造,做中进步。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的下雨前兆的知识,知道动物也会预报天气。
2、使幼儿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知道天气预报的知识经验在生活加以运用。
3、让幼儿了解水蒸气蒸发的现象,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PPT、 《下雨的前兆》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今天查老师把小朋友们带到这里来看电影,你们高兴吗?我还邀请了许多客人老师,大家打个招呼吧!
师:有时候,天空中会突然的下雨,如果我们没带雨伞的话,就有可能会被淋湿,那样我们就会生病。唉,要是我们在之前就知道要下雨就好了,是吧?
2、小朋友想想看,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知道天快下雨了呢?
幼:(电视机里、报纸上、新闻里、电话里、广播里、手机上)哪个幼儿说对了就说表扬的'话。
师:除了从这些地方了解快要下雨了,我们还可以从什么地方了解呢?
请幼儿讨论一下,老师走进幼儿身边问问。(幼儿说,不知道的话也不要紧)
师:其实老师有一种很特别的方法也能了解到,你们想知道吗?(幼:想 )
3、倾听故事,“下雨前的故事”
师:那我就告诉你们,其实小动物也可以预报天气,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预测的?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吧。(播放一段故事)
师:你听到了些什么?哪些小动物会给我们预报天气?
教师出示小动物PPT,让幼儿来说说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来预报天气的。
4、播放CD,了解动物预报天气的原因:
师:我们知道,许多的小动物都能预报天气。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这些动物能预报天气呢?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小.电.影里是怎么说的。(继续播放CD)
总结:电影看完了,你们也知道了,动物预报天气是空气中有水蒸气的原因。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预报天气,比如冰箱滴水、干墙面变潮湿,还有一些植物也有这样的本领!只要我们平时用眼睛多看、多观察,就可以做一名小小的气象员,来预报天气了,多神气,多棒啊!
4、迁移经验,活动的延伸:
师:下雨前,天空中有变化吗?(天变黑、会打雷、刮风、会闪电……等等。)
如果知道今天要下雨,我们还能到户外活动玩吗(不能)?
爸爸妈妈能上班吗?怎么去呢?( 能,带雨伞、雨衣)
设计意图:
“下雨”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这次教研中,我们选择了《下雨的前兆》这个活动作为研讨内容。大班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更强,对于科学内容更具有探究性,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了解一些常见的下雨前兆的知识,知道动物也会预报天气”难点放在“水蒸气蒸发的现象”上,旨在通过这个小小的活动,激发幼儿愿意观察事物,发现周围生活中不同现象,尝试去探索科学,热爱自然。
活动目标是对活动有着导向作用,根据我对本节活动内容的理解,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将活动的目标拟定为:
1、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的下雨前兆的知识,知道动物也会预报天气。(知识)
2、使幼儿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知道天气预报的知识经验在生活加以运用。(能力)
3、让幼儿了解水蒸气蒸发的现象,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情感)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及与同伴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一张教师示范图示、少量沙子、鸡蛋壳若干、小瓶子若干、蜡烛。
活动过程:
一、出示蛋宝宝,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前段时间有一位世界上最有名的魔术师来中国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那你们想不想做魔术师呢?好,那今天就请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和蛋宝宝以及它的助手沙子一起来变个魔术吧!”
二、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1、出示图示1,引导幼儿通过尝试来完成图示中的三个任务。
(1) 蛋宝宝横躺
(2) 蛋宝宝站立
(3) 蛋宝宝在小药瓶上站立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蛋宝宝在沙子的帮助下都能变一些什么魔术呀?哦,这个魔术能不能成功吗就得看看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的本事了!那现在就请你们赶快来试试吧!”
2、幼儿演示实验过程,教师将幼儿的实验过程中沙子的变化在图示中进行记录。
“好,你们的魔术成功了吗?那请你们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吧!好你真能干,表演的真棒!那请你告诉我你把沙子放到蛋宝宝的什么位置魔术成功了?你们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成功的情况
“你们的蛋宝宝都站起来了,但他的魔术失败了,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失败了?”(放置沙子的多少)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小结。
“原来蛋宝宝变的魔术是否成功和你们放的沙子有关系,只要放得少少的就能成功了,原来只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变魔术也是很简单的哦!”
来源:沾化县古城镇中心幼儿园 张良信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认识记录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与部分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认识钟表而耽误了上课时间。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有趣的钟表》 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语引出《有趣的钟表》、知道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名称以及运转规律,从而使幼儿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拨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录音磁带
2、数字头饰、动物头饰
3、大钟表一个、幼儿每人一个可拨动的小动物钟表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
二、认识整点:
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
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 ; 中午12:00吃饭; 晚上8:00睡觉。
三、放歌曲《小时钟》: 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作息时间:
上午8:30上课; 下午3:30做游戏; 下午5:30放学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表的用途)
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流动可以形成风,风力有大有小,风具有方向性。
2、探索形成风的各种办法,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3、了解风的利弊,产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乒乓球、吹风机、鸡毛、小旗、各种能产生风的材料(纸板、扇子、矿泉水瓶、洗面奶瓶、蜡笔盒、毛巾等) 、气球 、风车。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风的特点
1、教师出示乒乓球,激发兴趣,怎么让乒乓球动起来。
2、幼儿观看乒乓球飞舞的`状态,寻找风,发现风的特性——看不见、抓不住,但能感受得到。
小结:对,风看不见也抓不住,但我们却可以感受得到,而且我们还能和风玩很多好玩的游戏呢!
二、游戏初探——产生风的原因
1、吹鸡毛的游戏
幼儿观察教师用嘴吹鸡毛状态
小结:对,因为我们用嘴巴吹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请出了风,风让鸡毛飞起来了。
2、玩小旗的游戏
教师出示小旗,老师提要求,身体不能碰到小旗,用身体动作让小旗动起来。个别幼儿尝试。
小结:用吹、跑、扇等等动作,加快空气的流动,就能把风请出来,让风吹动小旗动起来。
3、用多种材料自由探索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材料如何产生风,老师观察指导。分享探索结果。
小结:原来通过挤、压、拍、晃、转、跑、吹等等动作,都能加快空气的流动,把风请出来。
三、深入探究——了解风的特性
1、吹风车比赛,认识风有大小
教师讲解吹风车比赛规则,请个别幼儿上前比赛。
谁的风车转的最快?为什么他的风车能转的最快?
小结:用的力气大,空气流动得快,风就大。用的力气小,空气流动得慢,风就小。
2、风来了游戏,认识风有方向
教师播放PPT,风除了有大小以外还有方向。
游戏:风来了。
小结:风除了有大有小,还是有方向的,有时吹向上面、有时吹向下面……(引导幼儿说出),各个方向。
3、集体讨论,认识风的利弊
通过讨论认识风为生活带来的好处和伤害。
四、结束延伸
激发孩子保护环境的意识,想一些好办法减少风的危害。最后放飞气球,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大班科学活动:
寻找声音
设计意图: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让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一、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三、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鼓、小铃、盘子、碗、小勺子、各种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录有声音的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教师请四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猜是谁在说话。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摸、发声看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发声器官——喉。并且知道人是通过喉的震动发出声音的。)
2、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
3、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品碰撞后产生震动发出声音。
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啊?”
将红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红米在跳动。
提问:小朋友们,大米是个舞蹈家,她是怎样在舞台上跳舞的?(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棍敲击鼓面使得鼓面震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
实验3:让锣、拨、钢琴、鼓等乐器发出声音后马上阻止震动,发现震动消失声音也消失了。使幼儿知道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让幼儿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3、让幼儿通过进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分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教育幼儿在活动中轻轻地说话,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四、使用声音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自制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果实的多样性,了解水果和干果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学习区分干果与水果的不同及对人类的作用。
3、发展观察、比较、分类等能力,培养初步探索兴趣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果子美食节的展览会场及动物图一个
2、盛有鲜桂圆与桂圆干等同种植物的两种不同果实形态的盘子若干活动过程
一、欣赏丰收景象,感知果实的多样性以猴子大婶的形象出现,邀请幼儿参加森林。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秋天到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许多果子都成熟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在果子展览会上有哪些果子?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生长在哪里?(带幼儿参观果子美食节)
请你选两种果子,然后坐下来。
二、布置展览会场,学习分类(一)运用原有分类经验,尝试多种分类方法1、猴子大婶第一次举办果子美食节,开展览会,不知该怎么放这些果子,所以很乱。请小朋友帮忙,想想怎么放,才能做到既整齐又能方便参观者。(集体商量分类方法)2、根据幼儿人数及意愿,自由结为若干组,将所选果实合在一起进行多种方法的分类。教师启发、支持幼儿不断探索、创新,想出多种分类方法。3、交流探索操作结果,师幼共同归纳分类方法(按形状、颜色、大小、生长地方、气味、味道、软硬、吃法等分类)。
三、了解干果与水果的主要特征。1、出示个别组幼儿或教师按干果、水果分类的两堆果实,请幼儿寻找不同之处,猜猜分类方法。2、请幼儿用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了解干果和水果的特征。3、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反馈交流感知结果。 教师小结,引出干果和水果的主要特征:干果和水果都是果实,都能吃,都有丰富的营养。
四、区分干果和水果的不同。
让幼儿讲述干果和水果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不同的地方:水果有水分,干果没有水分,水果外面是一层软软的皮,干果外面比较坚硬。
五、迁移应用“干果”、“水果”概念,进行干果和水果的分类。
幼儿合作,用多种感官,将这些果子放在合适的展览处(按干果、水果分),并说出:你们是怎么分的?哪些是干果?哪些是水果?为什么?六、了解水果和干果的作用。
你知道水果和干果有什么用?
延伸活动:同时让幼儿运用已有感知经验,帮猴子大婶想想,果子美食节上还可进哪些果子(水果、干果)?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巧运乒乓球,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乐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小操作盘(一个装有乒乓球);每组一个大托盘(内有材料:小勺、小瓶子、吸管、电线、硬纸板、小剪刀、橡皮泥等)。
2、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3、大记录表一张、“√”和“×”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幼儿做出设想。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巧运乒乓球”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个奇怪的规则:手不能碰到乒乓球也不能拿起操作盘,把球从这个操作盘运到另外一个空的操作盘里。”“虽然不能用手但可以用老师准备的材料。看看有哪些材料?”介绍材料。
2、请幼儿将猜测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交流。
“先请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哪些材料能运球的就在“想一想”一栏里打“√”,哪些材料不能运球的就打“×”。并请你记录在“想一想”一栏。(幼儿猜测记录)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并把幼儿猜测的.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在这些材料中有的幼儿认为有的材料能运球,有的材料不能运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二、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操作并交流。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能运球的在“试一试”的前面一栏里打“√”,不能的打“×”。”“注意了,一定要试过之后再记录,还要记住手不能碰到球。
2、幼儿操作。
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3、幼儿交流。
(1)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并做记录。
“你动手试了后结果怎么样?”教师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适时请幼儿示范给没有成功的幼儿看。
三、幼儿再次操作、探索多种运球方法。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在刚才操作中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运球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也用小勺试了一下,真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师示范给幼儿看,并用数字2记录在表上。“大家再试一试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运球,并用数字记录在表上。”
2、幼儿操作
3、幼儿介绍同种材料不同的运球方法
四、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动动脑动动手就用了很多的方法巧运乒乓球。那除了表上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也能运球呢?”“我们回去可以再想一想,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探索活动结束了,从他们意犹未尽的脸上可以看出,孩子们是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的。在探索过程中,我用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孩子大胆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较好地达到的预设的要求。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