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实用的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科学内容———种子的传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感受大自然事物间的有趣又密切的关系。
2、感知种子的外形特征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类。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请幼儿事先收集、了解种子传播的相关知识和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小伞兵和小刺猬》
讲述故事并提问:谁是小伞兵?小刺猬又是谁呢?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翻阅幼儿用书,再次欣赏故事。
教师: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苍耳能用蒲公英那样的方法传播自己吗?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3、了解种子传播的多种方式。
提问:植物除了依靠风和动物来传播自己的'种子外还会用什么方法传播呢?
请幼儿分组交流自己带来的图片、资料,相互介绍关于种子的各种传播方式。
教师运用教学挂图,集体小结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植物的种子有多种传播方式,有的靠风,如蒲公英;有的靠水,如椰树上的椰果成熟了落在海水中顺水漂流,落在海滩上安家;有的是自身弹射,如凤仙花;大多数的种子是靠人或动物来进行传播,如苍耳。
4、初步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按其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出示多种植物种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种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你认识这些种子吗?它们长得什么样?它们是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的呢?为什么?
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按其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科学教案 篇2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吃过水果糖,今天我们来做个吃水果糖比赛游戏。把同样大小的两颗水果糖分发给甲、乙两位学生。设定条件是:
甲同学放在口里含着不许动,让糖果自然溶解后咽下糖水。乙同学把糖果放在口里,允许舌头动,牙齿咬待糖果溶解后再下咽。
结果是:甲同学吃糖果度较慢,乙同学吃糖果速度较快。
师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吃糖果慢,一个吃糖果快,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新的一课。板书课题——《溶解的快与慢》。
二、探究新知:
1、实验一:是否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取两片同样的维生素B2片〈黄色,最好是带有颜色易溶于水的药片,便于观察〉放入盛同样多水的玻璃杯中〈透明杯最好〉
设定条件是:同时放入药片,水温一样,水量一样;不同的是,其中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强调设定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对比公平与公正,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是:经搅拌的那杯药片溶解的快,未搅拌的那杯溶解的慢。
2、实验二:水的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将温度不同的同样多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玻璃杯中,再放入同样规格的维生素B2片各一片。
注意设定条件是:药片一样,水量一样,都不搅拌或都同时搅拌〈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不同的是: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水温不一样。
实验结果是:冷水中的药片溶解的慢一些,热水中的药片溶解的快一些。
3、实验三:是否粉碎溶解物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取两片同样规格的维生素B2片,其中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再同时放入盛同样多水的杯中。
注意实验设定条件是:①药片同样;②水同样多;③水温一样;④都不搅拌或同时搅拌。不同条件只是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
实验结果是:粉碎了的药片溶解的快些,未粉碎的药片溶解的慢些。
三、师生共同总结
老师引导: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学生1:我知道了溶解时搅拌就溶解的快一些;不搅拌就溶解的慢一些。
学生2:热水中溶解的快一些,冷水中溶解的慢一些。
学生3:我知道把溶解物粉碎的颗粒越小溶解的越快,颗粒越大溶解的越慢。
教师启发:谁能全面总结一下,溶解的快慢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4:我来总结:溶解的快慢与是否搅拌,溶解物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有关系。
学生5:我今后在溶解时,要想溶解的快一些,具体做法是把溶解物粉碎后放入热水中再快速搅拌,就可加快溶解;要想溶解的慢就不粉碎放入冷水中不搅拌就可减慢溶解的速度。
老师激励学生:同学们这节课学习兴趣真高,不但能积极参与实验,而且能积极思考问题,认真总结所学知识,还能与现实生活联系,科学学习就需要这种学习精神,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努力,一定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目的是及时肯定评价,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巩固教学效果,首尾呼应
老师:现在你对吃水果糖快慢的原因弄明白了吗?谁能说说。
学生6:我知道了。牙齿咬就是粉碎糖块,舌头动相当与搅拌功能,口腔里的唾液相当于热水。所以溶解快的几个因素:粉碎颗粒变小、搅拌、热水,都具备了,这样一来吃糖果就快;反之,含在口里不许动就缺少了粉碎、搅拌的作用,则溶解的慢即吃水果糖就慢。
老师:你回答的很棒。不但对书本知识学的好,还与实际生活小事联系,理由谈的很充分。
五、课后反思
1、把原教材中的食盐溶解替换成维生素B2片来溶解,因为是黄色药片,观察效果更明显,增强了直观感。
2、把课文中最后的加快水果糖溶解的内容调整到开始进行吃糖果比赛游戏,使授课导入顺畅,又节省教学时间。从学生最熟悉又喜欢的情景入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设疑吃水果糖快与慢的因素有哪些,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兴趣,为学生实验的目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回答理由提前埋下了伏笔。
3、反复强调实验的设定条件,就是要保证实验两种对比的公平与公正,确保实验结论的准确性。科学实验结论不能出现误导和偏差,一定要事实求是,这是从小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这一点很重要。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尝试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两大盆水、蜡笔每组一盒、报纸、报纸制作的纸船若干、幻灯机 。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引发思考
1、教师出示一般的纸船和涂了蜡的纸船:“这是什么?是由什么做成的呢?你们想玩吗?想想要怎样玩? ”
幼儿自由讨论,老师可以示范把纸船放在水盆里用嘴轻轻吹着小船走,也可以用手轻轻推着小船走。
注意:不可以用力把船摁下水。
2、请小朋友分组参与开纸船的活动,教师观察幼儿玩纸船的情况。
二、引导幼儿讨论观察结果,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1、引导幼儿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有的纸船外面有一层东西,摸上去滑滑的)
2、幼儿间展开讨论说说船湿的原因,教师引导观察纸船使用的纸不一样。“哦,原来是做纸船的纸不一样,会湿的纸船外面没有涂东西,没湿的纸船外面涂了东西了,到底是什么那么神奇呢?”教师出示蜡笔“就是这神奇的蜡。”
3、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为什么涂了蜡的纸船没打湿,没涂蜡的纸船打湿了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①使用幻灯机让幼儿观察将水滴在涂蜡和没有涂蜡的纸上进行对比:没有涂蜡的纸吸水快,涂蜡的纸吸水慢。说明腊不吸水。
②有什么方法让没有涂蜡的纸也能变得不吸水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好方法“涂蜡”。教师示范在纸上均匀的涂蜡,然后把水滴在上面观察纸不吸水的现象。
③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蜡是不吸水的,那些涂了蜡的纸船,就好像是穿了雨衣的纸船,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三、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纸,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请客人老师帮忙做只小船,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1、小朋友用油画棒给报纸涂腊。
2、请客人老师帮忙做纸船。
四、自由玩蜡船,活动结束
幼儿自由玩腊船,谢谢客人老师的帮忙,和客人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鸡蛋的沉浮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2.技能目标:能随着加入盐的量观察鸡蛋的悬浮程度,会记录和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体验在鸡蛋沉浮实验中两人合作探究和分享实验经验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才能浮起来,并且悬浮的程度与盐水的浓度有直接关系。
2.活动难点:做盐水浓度与鸡蛋悬浮程度关系实验时能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能清楚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杯、勺子、筷子、鸡蛋若干;清水、盐,记录纸和笔若干。
2.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已经在生活中获得一些沉浮的感性知识,如人会游泳才能浮在水面,不会游泳的人需要借助游泳圈才能浮在水面,石子投入水中会立马沉入水底等。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设疑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一个人躺在死海上舒适地看书。
2.教师: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可以浮在水面没有沉下去?你觉得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吗?
(二)基本部分
1.介绍试验教具,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并介绍:两个透明的玻璃杯装着一样多的.水(先不说出一杯是清水一杯是达到一定浓度的盐水),一枚鸡蛋;突出两个玻璃杯是一样的,里面的水也一样多。
(2)教师提出问题:把蛋宝宝放到第一个水杯里(清水),再把它放第二个水杯里(盐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初步感知蛋的沉浮现象
(1)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鸡蛋在两个杯子中沉浮的情况。
(2)教师提问: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3)幼儿自主探索: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原因: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3.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深入理解沉浮与盐量的关系
(1)教师进一步引导:蛋宝宝放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吗?要放多少盐才会浮起来呢?我们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2)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两一组,合作探究。
(3)教师提供操作材料:每组一个玻璃杯,一份食盐,一根小勺,一根搅拌棍,记录纸和笔。
(4)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明确加盐、搅拌和记录方式等。
(5)幼儿合作操作实验并进行记录,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4.说一说沉浮规律,分享和总结经验
(1)请小组幼儿展示记录纸,并谈谈实验过程和结果。
(2)教师继续提问引导:为什么蛋宝宝在刚开始加盐的时候没有浮起来,后来再接着加盐才浮起来呢?
(3)幼儿集体讨论,教师小结:鸡蛋浮起来有一个过程,盐放得少,盐水浓度低,蛋不能浮起来;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盐后,盐水浓度变大,蛋才能在水中浮动直至全部浮起来。
(三)结束部分——解除疑惑
1.展示有关死海的三张图片:躺在死海上看书;躺在死海上睡觉;在死海上打乒乓球。
2.教师解除疑惑:人们要在水里浮起来需要游动或者借助游泳圈等工具。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的海水不需要这样做人们就能自然地浮在水面,悠闲地看书,睡觉甚至打乒乓球。秘密就在于这个地方海水盐分的浓度非常高。
五、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探究的是生鸡蛋宝宝在盐水里的变化,那熟鸡蛋和生鸡蛋在盐水里的变化会是一样吗?老师在科学探索区提供了这些材料,小朋友们可以继续进行探究。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的科技成就对祖国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启发学生学习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在艰苦条件下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
通过科技小报的编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邓稼先和“两弹一星”。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
2.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的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收集中国现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事迹。编写故事,编辑和制作科技小报和在班级交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展示我国近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指导学生归纳近代科技的成就,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2.难点:“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讲解法、讲述法和谈话法,多媒体电教手段演示。
2.学法:教师引导下的分析讨论。
课前导学
1.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分组查找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邓稼先、袁隆平有关资料。
2.指导学生编辑小报:学生预习本课、制作小报。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
2.导弹
3.“两弹元勋”──邓稼先
4.卫星
二、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仪、电脑、录像机(或VCD机)。
2.投影图片《近程导弹待命发射》。
3.投影图片《洲际导弹发射升空》。
4.投影图片《返回式遥感卫星重返大地》《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5.录像带或VCD光盘:纪录片《东方巨响》片段。
科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对场地上的小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睁着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动物。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被那些飞舞的小虫所吸引着,《指南》的学习告诉我们,中班的孩子有亲近大自然,有观察、了解动物的兴趣与意识。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手段设计这一活动,也是非常有趣的。
活动目标:
1、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3、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活动课件
活动重难点:
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活动流程
一、小蚂蚁过生日了,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1、出示海报:请你们来猜猜海报上写了些什么?
2、教师念海报:小蚂蚁明天要过生日了,请所有的昆虫朋友都来参加。
3、教师提问:小蚂蚁要过生日了,他想邀请哪些朋友来参加呢,谁会来呢?
二、昆虫朋友都来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故事(开始至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
2、提问1:哪些好朋友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了?
提问2: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蜈蚣和蜘蛛回去?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小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
3、出示蚕宝宝,教师提问
(1)、蚕宝宝来了,它能参加生日会吗?为什么?
(2)、到底小蚂蚁有没有让蚕宝宝参加生日会了呢?听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4、教师边操作图片并继续讲故事,请幼儿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蚕宝宝有没有参加生日会呢,为什么?(出示蚕宝宝变成蚕蛾的过程)
5、请你说一说:小蚂蚁请的昆虫客人哪些地方和小蚂蚁长的一样呢?(都有六条腿)
6、教师以儿歌总结昆虫特征:小蚂蚁,过生日。昆虫朋友来参加。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要数错了。
三、小蚂蚁送蛋糕,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小蚂蚁今天真高兴,它还准备了香喷喷的蛋糕请大家吃。可是还有许多昆虫朋友也要来参加生日会,小蚂蚁来不及送蛋糕,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1、介绍玩法:(电脑上出现参加生日会的小客人)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是昆虫朋友,能送蛋糕给它,就请你拍三下手,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不是昆虫朋友,不能送蛋糕给它,就请拍一下手。
2、请你边找边说说,为什么蛋糕要请这个昆虫吃呢?
四、活动结束,祝小蚂蚁生日快乐。
我们一起来和昆虫朋友们一起来送一首《生日歌》给小蚂蚁,祝它生日快乐吧!
设计意图
出示了海报,让幼儿猜一猜,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利用课件,讲述故事,并出示昆虫图片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昆虫的了解
运用图片,使孩子们了解了蚕宝宝变成蚕蛾的有趣过程,也知道蚕宝宝是不是昆虫。
利用儿歌总结了昆虫的特征,这样幼儿知道了昆虫的特征,也是使他们对昆虫产生了兴趣。
列举动物,让幼儿说一说是不是昆虫,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更加深了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附: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明天小蚂蚁要过生日了,它想请昆虫朋友来参加自己的生日会。
第二天下午,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也来了。小蚂蚁热情地招待他们。这时,蜈蚣和蜘蛛也来了。小蚂蚁礼貌地对它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请下次来玩吧!”蜈蚣说:“我们也是昆虫,为什么不能进来?”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你们不是昆虫!”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一条蚕宝宝一扭一扭地过来了。小蚂蚁说:“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呀!”“在一旁的蚂蚁妈妈赶紧说:“孩子,你错了!蚕宝宝长大会变成一只蚕蛾,那时它就有头、胸、腹,还有六只脚和翅膀,它也是昆虫呀!”
小蚂蚁和许多昆虫朋友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会!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向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
物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1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1个。
3.音乐乐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玩纸棒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出示纸棒)
师:老师用纸给你们做了个玩具,你们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A:它是长长的。(引起兴趣)
幼B:它是圆圆的。
2.鼓励幼儿任意玩纸棒游戏(自由游戏中探索纸棒,观察幼儿玩纸棒的状态)
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样玩的?
幼:很有兴趣地拿起纸棒玩,有的把它当马骑着跑;有的把它当望远镜:有的把它放在地上滚。
3.总结幼儿游戏的玩法(共同探索)
师:你们玩得开心吗?请几位小朋友来玩给大家看。
幼A:放在地上滚。
幼B:当望远镜玩。
幼C:拿在手里拍。
(评析: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玩纸棒,既体现了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探索的空间,使幼儿以自己的探索方式产生对纸棒游戏的兴趣,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重点引导传声筒的玩法)
师:小朋友很聪明,会玩许多纸棒的游戏,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你们想学会玩吗?
幼:想!(齐声高呼)
师:请xx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游戏。老师用纸棒的一端对准他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棒轻轻说一句话,你听到了吗?
幼x:听到了。
师:其他小朋友听到了吗?
幼:没有。(齐声说)
师:请xx小朋友把刚オ老师对你说的话告诉大家。
幼x:老师叫了我的名字xx。
2.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想做这个游戏吗?
幼:想。(齐声说)
师:请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去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轻轻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然后再交换,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什么话?活动时要互相谦让,相互合作(交代习惯和要求)
幼:自由结伴开始活动,有的`幼儿在边听边笑,有的幼儿边听边点头
师:你听到好朋友说什么了吗?
幼B:xx说妈妈给他买了新玩具。
(评析:开始部分幼儿对纸棒已充满了兴趣,经过老师的示范,而且对着纸棒说些“神奇”的悄悄话,幼儿的好奇心倍增,致使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新的玩法。而且,在活动中自由选择同伴共同游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其分享探索的经过和结果。
(三)将传声筒換成实心的,引导幼儿再次探索(更换材料,再次探索)
1.幼儿再次玩传声筒
师:刚才玩的游戏,你觉得开心吗?用刚才的方法我们再来玩一次。
幼:有的幼儿在摇头,有的幼儿在大声说:听不清,听不清
师:你听到好朋友说的话吗?
幼A:听不清楚。
幼B: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
师:为什么刚才传话声音很清楚、很响亮,而这次传话的声音不清楚呢?(鼓励幼儿观察两根纸棒的不同之处)
幼A:哎呀,这根里有纸团。
幼B:刚オ那一根是空的。
师:刚オ,小朋友发现有的纸棒里有纸团,有的纸棒是空心的。那我们拿着两根纸棒再找好朋友做游戏,感受一下两根纸棒传出声音的不同。
幼:自由结伴游戏,有的幼儿不时把两根纸棒当望远镜看
3.总结师:你们能将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吗?
幼A:空心的传出的声音清楚
幼B:有纸团的传不出声音。
幼C:有纸团的传出的声音不清楚。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原来空心的纸棒传出的声音响亮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原来空心的纸棒传出的声音响亮、清楚,而有纸团的纸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因为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老师给纸棒取了个名字叫“传声筒”
幼:传声筒。(齐声说)
(评析: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在活动中有的幼儿用眼观察,有的幼儿用手拍打,有的幼儿用嘴吹纸棒,他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在探索中解決问题,尤其再次玩空心和实心的纸棒时,幼儿情趣高涨,虽然有的幼儿较活跃,但他们都体验着发现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拓展延伸
师:小纸棒能变成“传声筒”,但它还有许多神奇的玩法,你们想去发现吗?(播放音乐)
幼:自由探索交流。
科学教案 篇9
一、设计意图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发现班里的几个孩子在争论一个问题,仔细一听,才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东西会发生变化,什么东西不会发生变化。我知道这里蕴含着一个科学哲理,于是我灵机一动,设计了这一课,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二、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物品可能发生的变化。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物品变化的现象,感知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激发对周围事物的探索热情。
三、活动准备
1、与本课有关的各种实物教具。
2、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出示实物教具,让孩子们根据要求进行区分。
1、幼儿任意选取一样物品,经过观察、摆弄、分析和思考后说出该物品是否发生变化。
2、孩子们根据自己所得出的“变”或“不变”的结果,把手中的物品放到相应的位置。
3、根据幼儿所区分的结果老师逐一讲解,并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叙述物品发生变化的现象。
:物品加些条件(水、火、电、风、时间、手操作等)就会发生变化(大小、重量、形状,形态、长短、质地等)
(三)欣赏一些伟大的变化。
1、人类的演变。
2、汉字的演变。
3、钱币的演变。
4、珠峰高度的变化。
5、通讯工具手机的'变化。
6、房屋的演变。
7、家乡阜阳的变化。
(四)师幼共同欣赏彼此的变化,探讨自然界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没有一直不变的东西。
五、活动结束
1、
2、延伸
六、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经典)科学教案08-18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精选)科学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