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5 07:48:3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语文教案【通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 着急”“委屈”“生气”“呲牙咧嘴”“嘟嘟嚷嚷”等表示表情的词。小木偶的故事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有关表情的词,能在朗读中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卡通表情导入

  1、出示木偶,你希望给木偶添加什么表情?

  3、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丰富的表情而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可有一个小木偶,他在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只有一种表情——笑。/(板书:画笑脸)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木偶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打开课文之前,让我们看看小木偶给我们布置了什么任务。(齐读)

  (1)自由读课文五分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真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接受任务吗?好,那就让我们跟着小木偶开始你们的故事之旅吧。

  2、刚才老师发现有一对多音字你们特别容易读错,谁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读看。

  Bèi bēi

  你的红背包真漂亮,让我背一下好吗 ?

  Bēi Bèi

  小红狐一背上背包就拼命地逃跑。

  A、指名学生读

  B、加上拼音读

  C、让我们将词语送入句子读一读。

  3、我们刚才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小木偶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谁来完成第二个任务呢?能告诉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article/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三、品读环节

  1.孩子们,小木偶刚做好的时候,他不会笑,而老木匠认为-----(大屏幕出示)

  笑是很重要的,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

  笑是能带来快乐,可小木偶只会笑,给它带来快乐了吗?相反还让小木偶受到了很多委屈。课文用对话的形式,将故事表达了出来。让我们先来看看小木偶背包被抢的部分。

  (大屏幕出示这段内容)

  A、读课文的'时候根据课文中的提示语来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份子,你就能把对话读得生动起来,赶紧自己试着来读读这些对话。等下,我要看看谁已经把自己当成是故事中的人了。(自由练读)

  B、小木偶在哪里?小红狐在哪?作者的话就由孩子们读,熊警察的话就由我来读吧。(指名分角色朗读)

  C、你们读得真精彩,把我带入故事中去了。(如果可以的话,下课可以找其他同学讨论下,怎样读更好)

  D、当小木偶头疼时,小兔子看见了,他不相信,反而说——

  E、当老婆婆看见小木偶时,也是不相信,老婆婆说——

  4、.是啊,就因为这个笑脸,让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怪不得课文里说-----(大屏幕出示)

  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5、孩子们,你们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6、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sjbwz/,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四、续编故事,在编故事中再次体会道理。

  1、而小木偶,多亏蓝鼻子小女巫及时赶到,给了小木偶人类所有的表情。让他拥有了完整的生活。

  齐读这句话。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

  2、除了这些表情外,小木偶还可能会有什么表情呢?从课文中找找有关表情的词,用﹏﹏标出。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3、看,这里有些句子,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表情的词,来说说这些句子吗?

  大屏幕出示

  用上黑板上这些表情的词,来说说这些句子

  小木偶一把抓住红背包,( )地大叫:“这背包是我的!”……

  “背包确实是我的。”小木偶( )对熊警察说。……

  熊警察拎起小木偶,又要把他扔出去。小木偶( )喊:“你不能冤枉好人,你看,这背包的带子上还有我的名字呢!”……

  5、反馈:每句指名2——3人说。

  6、再将省略号变成你自己的语言,这个故事就完整了,你也成了小作家了。

  7、自由说——指名说。

  将省略号补充完整,续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现在我拥有了世界上各种表情,我要先去把红背包要回来,再去周游世界。小木偶这样想着……

  小木偶一把抓住红背包,愤怒地大叫:“这背包是我的!”……

  “背包确实是我的。”小木偶可怜对巴巴地熊警察说。……

  熊警察拎起小木偶,又要把他扔出去。小木偶着急地喊:“你不能冤枉好人,你看,这背包的带子上还有我的名字呢!”……

  7、自由说——指名说。

  我想,其他同学肯定还有比我更好的故事续集,就让我们当成回家作业去完成

  五、课后拓展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作业去完成。

  1、小木偶要回了背包,他又会去哪里呢?让我们继续来续编故事。

  2、推荐课外阅读:《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 《我喜欢做我自己》 《木偶奇遇记》

  3、同学间可以自由组合,编课本剧

  板书: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不信

  头疼 不信

  笑是很重要

  只会笑,那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乱蓬蓬、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第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第二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三、教学难点:

  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带着思考题读课文)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

  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的。

  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

  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

  (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

  (完全、彻底)

  (5)板书:(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讲读第二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

  (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4)小结:

  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重于泰山

  (5)板书(死的意义)

  轻于鸿毛

  3、讲读第三层

  (1)第一大组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讲读第四层

  (1)第二大组读课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

  (4)思考: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因果)

  (5)思考: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6)利用学生对(5)的回答板书: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讲读第五层

  (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4)板书:(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

  (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

  (2)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五、课堂练习。

  1、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的读音。

  困难(nàn nán) 还(huán hái) 要兴(xīng 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精( )兵( )简( )政( )

  (2)死得其所( )

  3、填空。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先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分述,最后指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

  六、课外练习。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章节。

  2、完成练习册。

  七、附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并积累以下词语,学会运用:

  拘谨 颀长 健谈 熹微 悉意

  寥寥可数 干净利落 孔武有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本文叙述故事、安排情节方面的特点。

  (三)理解勇气的内涵,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充满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

  2、导入新课

  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登陆前,美、英、法盟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战争局势,掌握了主动权,开始决定性反攻。英军第6空降师,美军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被运到22个机场,做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的准备。主战场硝烟弥漫,正义之师势如破竹。和任何风暴来临前一样,登陆的前一天,诺曼底近旁的一个法国小村笼罩在大战前的平静中。一个美国伞兵的降落,惊破了这里的平静。

  (二)正音释义

  颀(qí)长 熹(xī)微 寥(li2o)寥可数

  拘谨:言行过于谨慎、拘束。

  悉意:尽心尽意。悉,全,尽。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三)诵读活动

  1、个人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相结合,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

  (1)文题是“勇气”,从全文看,哪些人有勇气?你认为最有勇气的人是谁?

  (2)你在预习时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在诵读时请进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四)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读前老师提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教师辅助策略:

  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说说自己对小说中某一人物形象的喜好,以体会课文标题的深意。

  (五)交流活动

  1、从全文看,哪些人有勇气?你认为最有勇气的人是谁?

  明确:美国伞兵和法国夫妇都很有勇气。

  (1)美国伞兵有勇气。

  是什么使美国伞兵由“单枪匹马”,完全落在了“敌人控制的土地上”,到最终摆脱了德军的搜捕呢?是勇气。

  他孤身陷入险境而能临危不惧,积极求生,向法国妇女求救。在被捕后不绝望,勇敢逃生。在被围捕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不放弃,机智地折回小屋再次向法国妇女求救,连德国士兵也想不到回来搜捕。他最终成功脱险,他的勇敢与智慧令人钦佩。

  (2)法国妇女的丈夫有勇气。

  当妻子接纳了美国伞兵后,他没有犹豫,“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丝毫没有考虑到此举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3)法国妇女有勇气。

  战争是残酷的,生活在德国侵略者铁蹄践踏下的法国土地上的人民,对于德国士兵的凶残、暴力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法国妇女不会不清楚藏匿盟军士兵可能给她的一家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她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救毫不犹豫:“哦,当然啦。”这是基于对侵略者的痛恨,对凶残、暴戾的侵略者的蔑视,对正义力量的支持,对正义必胜的坚信。但她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丈夫被杀死,她成了寡妇,三个小孩子成了孤儿。但当她再次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救时,仍然没有犹豫,还是那句质朴的话:“哦,当然啦。快!”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是何等的无私啊!美国伞兵的勇气带有人求生的本能,当然也不排除“为正义而生存”的因素,但法国妇女身上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对正义力量无私的支持,同美国伞兵相比,更可贵,更值得崇敬。

  出人意料的人物,出人意料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表现出了人物超凡的勇气。

  2、活动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持之有故、据之有理地阐述观点。见解有创意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促成自由争鸣的“场效应”。

  (六)深思探究

  1、联系全文看,本文写了几种勇气,它们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两种。一种是美国士兵求生的勇气和智慧,一种是法国妇女为了正义而敢于牺牲的勇气。

  2、面对灾难和死亡,这位法国妇女为什么有这样的勇气?

  明确:对战争的痛恨和必胜的信念给了这位法国妇女以无比的力量。凶残和暴力吓不倒人民,非正义的战争终究会失败,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七)设疑激趣

  也许会有许多同学认为法国妇女更有勇气,因为她的勇气更崇高、更伟大,也更值得钦佩,她应该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是文章为什么对法国妇女采用的是略写的手法呢?

  活动策略:设疑激趣在于启发学生思考,以引出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品析活动

  1、浏览课文

  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法国妇女的句子。

  思考:从全文看,为什么描写法国妇女的笔墨并不多,却很感人?

  2、讨论交流

  明确:神态: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第一次)

  满脸苍白,泪眼模糊(第二次)

  语言:哦,当然啦。(第一次)

  哦,当然啦。快!(第二次)

  动作: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第一次)

  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第二次)

  作者对法国妇女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课文对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当美国伞兵问她愿不愿意把他藏起来时,她的回答十分简单而干脆:“哦,当然啦。”而且“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仅仅十几个字就把法国妇女在危急时刻镇定勇敢的精神表现出来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刚刚被敌人杀死,这时美国伞兵又一次来到她家请求庇护,她又一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可是她“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说明她已伤心至极。但她此时一点也没有犹豫,甚至“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就立即答应了美国兵的请求,语言同样是那样简洁有力。其实她的语言越是简洁,就越能显出她的勇敢坚强。她的行动同样快捷:“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她一点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危险,可见她勇气之大。

  作者抓住典型环境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神态、语言、动作,以简胜繁地描写,把这位法国妇女刻画得光彩照人。

  3、活动策略

  (1)诵读、感受、比较、交流。

  (2)默读品味。

  (二)深思探究

  1、除了以简胜繁外,本文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篇小说在叙述故事、安排情节方面显得非常独特。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写一次午餐会上遇到美国伞兵,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

语文教案 篇4

  李亚周

  学材解读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设计意图

  以“美”为主线,朗读感悟文本,以“寻找美”统领全文,以“发现美”、“感悟美”贯穿课堂,以“寻找美”延伸课文。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起眼的事物中所蕴涵的美,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课前准备

  拍摄搭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看大屏幕: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故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非常美丽。可时隔多年作者记忆最深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家乡的搭石。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21 搭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2、组织交流。

  (1)、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什么是搭石?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3)、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大屏幕出示:“绾”。“绾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意思。)那脱鞋绾裤呢?(生:脱掉鞋子卷起裤子。)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

  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还会很麻烦。

  ……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可能还是一种享受,可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二、风景切入,发现美、欣赏美

  出示搭石的图片,师:大家请看,这就是搭石。其实搭石就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作者却给予搭石很高的评价,谁能从文中找出作者的这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这么不起眼的石头,也会是一道风景吗?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欣赏搭石的美吧!

  默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感受走搭石的协调美。

  1、大屏幕出示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走搭石要快)俗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话,文中有没有介绍紧走搭石的道理呢?谁来读一读?体会走搭石的快。

  2、大屏幕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感受到了什么?(动作美、声音、图画美)

  动作:协调有序,什么叫协调有序?文中是怎样写协调有序的?怎样走才叫协调有序?指导学生读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音乐:踏踏的歌声,像轻快的音乐。这美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踏踏的声音吗?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这是一曲多么美妙的音乐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地来读一读。

  图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绰”在字典中有三个义项(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这给人以美感的画中,除了漾漾的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还有什么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带着我们的想象,再来美美地来读一读。

  过渡:是呀,听着美妙的音乐,身处如此美丽的画卷中,怪不得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可搭石构成的这道美景,我们却只欣赏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美的需要我们细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

  第二自然段,感受故乡的人美。

  大屏暮幕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负责),作者怎样写出老人的负责的?(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

  2、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应该做的)

  3、如果给你一个采访老人的机会,你会问?你会说?来,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老人的负责,读!

  读到这里不由得让我们觉得刘章爷爷的故乡不仅景美,故乡的人----更美!

  过渡:家乡的老人这样让人敬佩,家乡的年轻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第四自然段:感受乡亲们“谦让”、“尊老”的美好情感。

  1大屏幕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A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让)

  B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就是这么一件看似平常的事对我们来说做起来是多么得不容易呀!你们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大屏幕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伏下”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尊老)

  B“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一个细节,老人在接受年轻人的帮助后却没有说上一句谢谢。这是为什么?读最后一句,说说你的体会,分组讨论。

  生:老人铺搭石不需要感谢,也没人感谢;

  年轻人背老人也不需要感谢,也没人感谢;

  C、假如遇上的是孩子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

  假如遇上的是盲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

  人们把这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叫什么?这叫民风,纯朴的民风,这是代代相传的民情呀!读!板书:一处民风。

  四、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一份乡情。

  (1)、齐读。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故乡的搭石吗?(作者同时还赞扬了乡亲们的美好心灵,表达了作者的一份乡情。)板书:一份乡情。

  小结:同学们,有谁走过搭石?(没有或很少)可能一个人一生都不曾走过搭石,但是在我们的人生的道路上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搭石,他们是,他们为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我也很想成为你们学习之路上的一块搭石,欢迎吗?(欢迎)谢谢!好,下课。

  板书设计:

  21 搭 石

  一道风景美丽

  一处民风纯朴

  一份乡情难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园地教案04-10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教案[经典]08-02

(经典)语文教案07-31

【经典】语文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