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25 10:57:3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7篇(精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7篇(精选)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算并正确总数。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数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自备红、黄、绿、蓝四色托盘一个,盘中分别装有数量为10颗(红盘)、15颗(黄盘)、20颗(绿盘)、30颗(蓝盘)的同种糖果;表示10颗糖果的标记卡1张;记录单;水彩笔1套。

  学具:铅笔人手1支;第一、二组人手1册幼儿用书(第25页);第三、四组人手1串数量为15-20的串珠,记录单;第五、六组人手1盘数量为25-30颗的蚕豆,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估的准”。

  教师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四盘糖果,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红盘里有多少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数字、数的)谁能依据红盘里所装糖果的数量,估计出黄盘、绿盘和蓝盘中各装有多少颗糖果呢?

  请一名幼儿说出自己估计的各盘糖果数。

  教师出示记录单并提问。

  师:**小朋友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你们认为应该记录在记录单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标记和空格,以帮助幼儿明确估数记录的相应位置——即“黄、绿、蓝三色托盘标记”下面、“眼睛观察标记”后面的三个空格里面)

  教师将该名幼儿的估数记录下来。

  师:还有谁愿意说出你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可请多名幼儿回答,及时记录幼儿的估数,如遇相同的数目则可不记)

  师幼讨论: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更接近?我们怎样验证呢?(数一数)

  教师先后请3名幼儿上来,带领大家数出每盘糖果的实际数目,并将正确答案记录在记录单第三行“动手数标记”后面空格的对应位置。(幼儿在数糖果时,教师应引导大家观察每个幼儿采用的不同计数策略)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对比估数与实际数目。

  师:哪个估数正确?哪个估数与实际数目最接近?(对估数正确或最接近的幼儿给予鼓励)

  二、幼儿分组操作游戏。

  师:哇,看来我们大三班对估数掌握的特别好,那么我要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1)串珠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串珠上有多少颗珠子,请在记录单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串珠实际有多少颗,想想一串珠子应该怎么样数?从哪儿开始数?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数、不漏数?数好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2)蚕豆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盘子里有多少颗蚕豆,请在记录单的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实际有多少颗蚕豆,想想可以用哪种数数方法数的又对又快,数完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的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3)糖果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完成幼儿用书第25页的活动,要求是根据左边每只糖袋里有的10颗糖,估计一下右边每只糖袋里各装了多少颗糖,并在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上打“〇”表示;再数一数实际装有多少,如果答案一致就为自己画个“√“。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分组操作游戏的记录单。

  师幼共同观察其估算的数目;再检查实际的数目是否正确,并运用幼儿提出的各种数数方法进行集体验证,如两个两个数的方法,三个三个数的方法,五个五个数的方法,让幼儿感受按群计数的快捷;最后对其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是否接近或一致进行判断。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判断推理找出排列规律。

  2.尝试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3.喜欢接受挑战,乐意用语言说出排列规律。

  重点难点

  发现九宫格排序规律,并学习按要求在九宫格排序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九宫格,对风筝的相关知识有了解;有按规律顺序排序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九宫格、十六宫格题纸、蝴蝶风筝及其他昆虫风筝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风筝王国要举办联欢会,国王要给蝴蝶风筝排练一支舞蹈,于是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排列队形。

  二、操作探究:

  1.请幼儿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蝴蝶风筝,依照自己喜欢的规律排列在九宫格里,并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排列的规律,例如每一排或一列颜色相同。初步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些蝴蝶风筝有什么特点?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给他们排排队。

  2.教师分组请幼儿合作,根据要求进行排列: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蝴蝶风筝。教师举例说明,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排列要求。(相同颜色的蝴蝶风筝不能排在一起;每一行、每一列都必须排列三种不同颜色的蝴蝶风筝)。

  师:小朋友们刚为蝴蝶风筝排列的方阵真漂亮,带队的国王要求后面的蝴蝶风筝在排列方队时要求: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颜色的蝴蝶风筝。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两个小朋友一组试着按照要求帮国王排队。

  3.幼儿操作探索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排列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你是怎么进行排列的,有什么方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三、再次尝试进行操作探索并归纳总结:

  1.鼓励幼儿说一说在排列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幼儿一起总结九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总结经验。

  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好几种在排列方法呢!那么你们有遇到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2.增添新的风筝种类,鼓励幼儿根据已知规律再次进行操作,巩固已有经验。

  师:蚂蚁、瓢虫、蜻蜓风筝也想排出蝴蝶风筝的规律队形,不过有一组昆虫风筝已经站好啦,那其它昆虫风筝请小朋友们试试帮助它们排列队形吧。要求:每一排、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昆虫风筝。

  四、迁移实践:

  1.鼓励幼儿运用九宫格的规律排列方法,三人一组合作尝试进行十六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在合作体验中,将学到的经验迁移,在巩固的同时又提升了难度,引导幼儿进行新的挑战。

  师:队形排列的太好看了,又飞来了几只小昆虫。这么多小昆虫它们的方阵可不一样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十六宫格)。请小朋友三人一组,合作进行活动。

  2.与幼儿一起进行成果展示与验证,感受成功感和喜悦感。

  师:这么多小昆虫来排方阵都难不倒你们,真是太棒了!那小在请小朋友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吧!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否符合风筝国王的要求。

  活动总结

  1.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及幼儿发展:孩子们在解决风筝排列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反复尝试操作,并验证来解决问题,判断推理出排列的规律,发现九宫格排列传递性和可逆性的特点。能够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将经验迁移延伸到十六宫格中,感知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2.教学方法和游戏特色:本次活动采用游戏情景法,设置帮助风筝国王排练队形的情景,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孩子们带着这种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在不断地探究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游戏情境及游戏材料:通过连贯的游戏情节创设和充分地操作材料准备,将幼儿带入到活动中去,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来判断推理,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学习排列规律的方法。

  4.过程反思: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快速的发现了知识点,经过我的及时调整,以孩子的经验和认知为主,进行了活动的微调,鼓励孩子亲身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九宫格的规律,同时巩固了能力强的孩子的已有经验,也引导提升了能力弱一点的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机智一定要灵活,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反应,来进行实际活动,尊重幼儿的发展和意愿,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效果和目的。同时活动中有的幼儿自尊心较强,所以遇到困难,容易着急,不断地给予他鼓励,请同伴合作帮忙,并用不同的方法引导他尝试操作,建立他的自信心,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也是集体活动中需要我注意的地方。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与物体的摆放形式无关,初步建立数守恒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磁板1块,纽扣、瓶盖若干。

  2、幼儿作业纸。

  数一数,说一说,每组有几个苹果?它们都一样多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看作业纸。数一数每组苹果是几个?。它们一样多吗?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7个纽扣摆成一排,再请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纽扣,随意摆成另一种形式,比较和体会,两组物品一样多吗?为什么?

  3、教师在磁板上摆出几组相同数量(7个)的瓶盖,但各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请幼儿说一说,是否一样多?它们的数量是几?

  4、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物品的数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延伸

  老师在活动区可投放像上面那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教师边说边出示表一)

  师:这张记录表有几列,每一列表示什么?左边的一列有数字,右边的呢?这里的数字表示橘子的瓣数。如果你的橘子有9辨,你就拿一个橘子小卡片贴在9的右边的"我的橘子有几瓣"那一栏中。为了让自己知道哪张橘子卡片是你的,你可以在小卡片的上面做上你喜欢的记号。

  反思表一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

  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数了橘子,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数的那个橘子有几瓣?可以分给几个人吃?你是怎样数的?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反思集中分享能为幼儿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在分享中幼儿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办法、多角度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幼儿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索的快乐。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种方法数橘子的瓣数。这说明幼儿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3)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发现橘子瓣数的规律。

  师:你们仔细观察表格,看看能发现什么?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师:你的橘子有几瓣?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点与难点:

  1、幼儿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2、幼儿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学具、笔和橡皮擦。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优质课件《10以内数的连加》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PPT展示算式。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加法是怎么算的吗?教师与幼儿一起作答算式答案,可以以个别提问的方式进行。

  二、情景导入。

  PPT展示: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这是谁啊?他们在做什么?

  教师导入:新学期开学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羊村的这些小羊们正在积极准备去春游呢!你们看,喜羊羊不是在指定春游计划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喜羊羊的队伍,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三、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播放PPT:我们发现了没有?喜羊羊首先去摘了南瓜,看看他们摘了几个南瓜?这里的工作人员又运来了几个南瓜?

  2、幼儿探索计算,教师展示计算方法4+2+1=?

  3、教师讲述计算方法,计算答案。

  像这样在一个算式中不止一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做连加。连加首先计算前面两个数字加起来是多少,然后用这个加起来的数继续和后面的数字相加。

  教师要求幼儿算出答案,并展示答案,表扬计算正确的幼儿。

  4、继续PPT展示。他们摘了南瓜以后,正当准备继续去玩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喂小鸡呢!

  教师:草丛中有5只小鸡,跑来了1只,后面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教师继续PPT展示5+1+2=8的计算方法。

  5、大家玩得很累了,他们去过很多的地方,准备回家的时候,美羊羊大声的叫道,"你们看,小鸟!"

  教师:大家看到树上有几只小鸟?飞来了3只,后面又飞来了3只,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呢?我们怎么列式计算?让我们一起来看PPT。

  4+3+3=10播放PPT计算过程。

  三、幼儿操作(学具2张)

  教师:羊村长说,羊村里面最聪明的就是喜羊羊了,那下面我们就请小朋友们自己操作练习,看看你们会不会也像喜羊羊一样,也能计算连加了呢?

  分组练习看图写算式并正确计算。

  1、看图列式计算

  2、帮小鸡找妈妈—连线题

  四、小结

  羊村的村长告诉老师,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像喜羊羊一样聪明可爱。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学到了10以内数的连加了,记得回家去多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喜羊羊呢?还是懒羊羊呢?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1、学习按自己的意愿制订一周的游戏活动计划。

  2、尝试、探索运用表格、绘画和文字等形式记录游戏计划内容。

  3、在学习制定游戏计划的过程中获得做事将球计划性、条理性的经验,并养成习惯。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1、实物投影仪1台,游戏标记若干。

  2、铅笔、记录单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教师:我们每天在幼儿园都可以参加那些游戏活动?

  2、教师:你们最喜欢在幼儿园玩什么游戏?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二、学习制订一周游戏计划。

  1、教师:我们在幼儿园一个星期有几天玩游戏?这5天你都玩了哪些游戏呢?

  2、教师介绍活动内容与要求,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4、幼儿活动,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如是否是5天的计划?如合区分出5天?游戏内容能否让大家看清楚。

  三、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

  1、展示幼儿的记录单,让幼儿自由观察所展示的记录单,鼓励其学习同伴清楚地记录方式。

  2、集体观察一份游戏计划。

  四、幼儿再次活动。

  教师鼓励幼儿运用、迁移新经验修改自己的游戏计划。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教育目标:

  1、经历把物体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配的涵义。

  2、在活动中,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

  教具:猴子图片若干,桃子图片若干,记录纸若干。

  学具:幼儿每人操作材料一份。

  重难点:

  体会平均分配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平均分配。

  师:今天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分成了几组?每组都有几个小朋友?幼儿观察回答。

  小结:我们把32(28)小朋友,分成了3,4组,每组人数一样多,都坐了8个小朋友。

  二、在“分桃子”游戏中,进一步感知平均分配。

  1、师:今天是猴宝宝们的生日,猴妈妈给猴宝宝买了一些桃子,请小朋友帮忙分桃子,小朋友愿意帮忙吗?小朋友分桃子的时候一定要公平,每个猴宝宝要分的(一样多)。要不兔宝宝会不高兴的'。

  2、幼儿尝试“分桃子”

  (1)师:4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怎么分?幼儿分,老师提问记录,强调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样多。8个桃子呢?12个桃子呢?

  (2)观察记录纸,发现了什么?提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小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样多。

  (3)师:就在我们把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会分得多少桃子?分给4只小猴子呢?幼儿分老师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情况,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子分给许多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到了一样的桃子

  3、总结;像这样把许多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方法叫平均分配。

  三、在“分食物”游戏中,练习平均分配。

  师:刚才小朋友帮猴子分桃子的事让许多动物知道了,他们也想让小朋友来帮忙。小朋友们高兴吗?

  第一组:“帮小白兔分食物”

  第二组:“帮小猫分鱼”

  第三组:“帮小狗,小猴分食物”

  第四组:“帮许多动物分食物”

  四、延伸活动

  老师发现小朋友特爱帮助别人,(自己鼓励)回家后用我们学过的平均分配的方法帮妈妈分一些东西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对平均分配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是建立在具体的操作体验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体验,幼儿兴致很高,在快乐的分食物游戏中轻松的完成了目标,实现了玩中求学,学中求乐的学习理念。4、5个孩子注意力易转移。需老师多加关注,及时调动孩子活动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4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3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2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07-06

大班智力数学教案03-01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25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12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