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学会做客,真善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字词句。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象形字的特点,感受字义组合与事物之间的天然联系,最后在现实交际中完成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训练。
2、熟记成语,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成语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文字画)
2、这些都是古代人写的字,有没有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3、对,所以这些字都是古代人写的象形字。
4、那么,随着时间的推进,象形字慢慢演变成我们学的字。能把这些象形字相应的汉字写出来吗?
5、评比,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6、这么多的景物,你能将这些象形字变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并介绍给大家吗?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看谁画得最美,说得最好。四人相互商量。
7、评选最佳图画,同时将学生的画贴在黑板上。不光要画得好,还要说得好。学生在下面说,其余三人出谋划策。
8、指名上来说,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小蚂蚁为什么要在炎热的夏天就背过冬的粮食呢?
(2)为什么在窗户上钉栅栏呢?
(3)为什么人们要忙着修筑水坝呢?
2、是呀,他们都在预防以后的困难,提前作好准备,到时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我们可以用这四个成语概括图上的意思。
2、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3、说说你对这些成语的意思的理解。
4、齐读成语。
5、(出示图)图上画了什么?渔夫是多么辛苦呀?
6、读读诗,看看图,想想诗句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7、生互相交流。
8、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捕鱼的危险和对渔夫的同情。
10、指导背诵。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写出反义词。
早——()里——()出——()落——()深——()
粗——()人无()虑,必有()忧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复习,出示:同、向、扁。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规则,并按规则每人写一个字。
(2)出示:日。像这样全包围的字,该怎样写呢?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月”。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提出表扬。
(2)共同存在的问题给予提出,并指导学生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到别人家做客,在门口该怎样做?见到主人该怎样说?受到主人的招待该怎样说?跟主人告别时该怎样说?
3、生按问题一个一个地说。
4、你能连起来说说吗?自由说,同座位互说,指名说。
5、自由组合来表演“做客”。
6、评选最好的组合。
(二)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
2.朗读背诵成语和诗歌。
3.按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
一、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要求。
二、指导第一小题
1.指导观察。
(1)出示图片。
思考:你能看出这是几个什么字吗?
2.指名说一说。(日、鸟、山、水、人、舟、木、鱼、石)
3.请你将这几个字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
4.反馈,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
三、指导第二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你们准备怎么设计这幅图?利用文字画将设计草图摆放一下。
(2)哪些景物需要改动?
3.你们是怎么设计的呢?
4.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设计得非常好!
5.学生拿出纸、笔练习画风景画,老师巡视。
6.分小组传看评议,展示画得好的。
四、指导第三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第一句话。(我画了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推选出一个代表来交流。
(4)引导评议说得怎么样,启发学生想开去。(太阳从天山背后升起,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树木绿油油的……)
(5)每个同学连起来说一说,说给同桌听。
(6)再指名说。
(7)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成语。
(1)审题。
自己读,指名读题。
(2)指导。
A.看图。
a.图上画了些什么?
b.小蚂蚁为什么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c.晴天的时候为什么要修房子呢?
小结:是呀,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愁,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灾难,有几个词儿说的就是这些意思。
B.指导读。
a.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b.指名试读,评议。
c.自由练读,要求将一个词连贯起来,指名读、齐读。
d.把四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e.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C.指名背诵。
a.练习背诵。
b.指名试背。
c.集体背诵。
2.古诗。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指导读准字音:一叶出没舟
(3)老师范读。
(4)指名读,集体练读。
(5)看图理解大意。
A.但:只是。渔者:打鱼的人。
B.打鱼的人在江上干什么?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C.小结:那些爱吃鲈鱼的人,体会到打鱼人在大风大浪里打鱼的辛苦了吗?
(6)指导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A.自由练习。
B.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认读:日四田
(2)指名按笔顺书空,说明这三个字的笔顺有何共同之处。(先里头,后封口)
(3)复习描红、仿影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4)老师范写。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描红、仿影。
(3)四人小组评议、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做客。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创设情景用的道具。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红来到小刚家门口怎么做的?如果没有门铃怎么办?按门铃、敲门要注意什么?
(2)小刚打开门以后,他们应该说些什么?
(3)小刚拿出什么招待小红,他会怎么说,小红又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4)小红玩了一会儿,就要走了,他们之间怎么说、怎么做?
2.练习。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学生、老师共同评议,对双方的动作和说话的语气认真加以指导,特别要引导学生用好礼貌用语。
(3)再请一组学生表演,再评议。
(4)同桌分角色表演,交换角色表演。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 一 课 时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 二 课 时
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车”字笔顺。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 “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4.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5.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一背
《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相关资料:
1.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 “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怎么理解?学生很容易把“白云生处有人家”写成“白云深处有人家”,因为以前学生学过“云深不知处”的诗句,可能受影响。有一些唐诗版本,就是写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学生在课外可能阅读中读到的可能就是这样的版本,先入为主,这个诗句早已深深地引在脑子里。另外,“生”与 “深”读音接近,而且用“生”与用“深”也都能讲得通。“生”在这里表示“生出”、“有”、“存在”,“白云生处”就是有白云的地方,白云缭绕的地方。 “深”在这里是“浓厚”、“浓郁”、“浓密”、“深层”的意思,“白云深处”就是在浓浓的白云掩映的地方。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会认7个生字。
2、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学会关心同学。
5、能用“可爱的”“高兴地”造句。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同学之间的友爱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喜欢你周围的同学吗?假如有一天你生病了,你猜一猜你的小伙伴会以怎样的方式来探望你呢?(抽学生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就有一个小朋友生病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是怎样探望他的。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勾出要求认识的生字。
2、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借拼音齐读生字。
(3)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生字组成词语。
(4)记一记生字,并给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5)抽学生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好记?你是怎样记住的.?哪个字最难记?
(6)用多种方法读生字。同桌互相抽认生字条,不认识的作上记号。并教会同桌怎样记住这个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两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读通顺。
2、同桌读课文。
3、想听老师读吗?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并在不懂的地方画“?”
4、请生评价老师读的课文。
5、归纳学生不懂的地方。
指手画脚:说话的时候手脚都在动。
逗人:惹人喜欢。
招儿:办法。
6、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同桌说,抽生说。
8、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师加以引导,体会科利亚、米沙及同学之间的友爱)
9、假如你的同学生病了,你会怎样去探望他?(四人小组讨论,抽生说说)
10、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抽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把生字卡片铁在黑板上,请生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3、学生自由观察各个生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字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些什么。老师相机点拨。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户:独体字,点在竖中线上,横写在横中线上,要注意方框不要写得太大,最后一笔竖 撇要立起来。
亚:中间是两竖,两边的点和撇要向上。
周:中间的上面是“土”,不是“士”。
病:注意介绍病字旁及其写法。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上有课后题“读读写写”。
2、读句子,将“可爱的”“高兴地”作比较:“的”“地”读音相同,字不一样,“的”后跟的一般是东西,“地”后跟的一般是动作。
3、请学生用“可爱的”“高兴地”说句子、写句子。
四、拓展训练。
课文中树叶里的字还有两个我们没学,你认识吗?认一认。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皮、巧、根、陡、踩、刺、搭、磨、斧、坡、渐、栏”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做“皮巧根桥”。
过程与方法
以DVD辅助教学,在品读感悟中理解课文内弄,在讨论中交流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皮巧根不怕吃苦,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作“皮巧根桥”,并从中受到感染。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DV.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桥?(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学习《皮巧根桥》,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做好标注。
2、听DV朗读课文,听清生字、难字的读音。
3、DV出示生字,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字的读音。
4、指导听读词语。
5、完成DV中拓展与链接中的连字组词和比一比再组词。
6、读准多音字字音。
干:ɡān ɡàn便: biànpián
7、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将意义相同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1-3)(4-6)(7-8)
2、合作交流,完成练习。
小河上的桥修了三次,第一次是用一棵_____,后来,木桥烂了,村民们造了______,不多久,因新修公路,这儿___________。但是这座桥一直叫做________课文赞扬了皮巧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生字。(读、书空、描写等)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范写。
3、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15皮巧根桥
皮 巧 根 陡 踩 刺皮巧根 搭木桥
村民们 造新桥
斧 坡 渐 烂 搭 磨修公路 架大桥
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dà qiáomódāo fǔ zi jiàn jiàn
( )( ) ( ) ( )
tiě lán ɡēnběn cǎi tàcìɡǔ
( )( ) ( ) ( )
2、辨字组词。
皮( )栏( )踩( )根( )
坡( )烂( )彩( )艰( )
3、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皮巧根搭桥。(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搭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为“皮巧根桥”。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2、小河上的桥从一根白柳变成新桥,又变成一座大桥,为什么还以皮巧根的名字命名?
二、读中理解,突破重点。
1、引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你认为皮巧根是个怎样的孩子?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讨论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解决以下问题
从1-3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看课文插图里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与课文哪一部分相关?
从4-6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皮巧根吃苦、细心、为他人着想的语句品读。
2、从DV中品读句段,完成练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激思。
(1)自由朗读第7-8自然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感受。
三、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1、默读思考: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为“皮巧跟桥”?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你从皮巧根身上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5 皮巧根桥
爱听英雄故事磨斧
皮巧根为什么搭桥 砍树
(方便村民)想架桥
不怕吃苦 为他人着想
村民们:造新桥 架大桥
(皮巧根桥)喜爱感激
作业
1、给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
大人们都不允许孩子抄近路上学,但谁愿意去走远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把下面每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例:他赶忙跑回家。他磨快了斧子。他来自白柳树旁。
他赶忙跑回家,磨快了斧子,来到白柳树旁。
(1)我来到图书馆。我查阅资料。我找到了《身边的小英雄》这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爱惜粮食。我们不要浪费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子听到了小鸟的歌唱。王子听到了微风在树叶间的低语。王子听到了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一件让别人称赞你的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蜗牛的奖杯》是《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只能在地上爬行。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形象地描绘了蜗牛“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和“在比赛中遥遥领先”的情景,与第二幅伏在地上爬行的两只蜗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文的教学我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追求,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促使学生在趣味中发现、研读、品味,真正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内容,感悟形象,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引导发现
1、猜谜导入: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师相机板书:蜗牛)
2、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蜗牛?(板贴:蜗牛爬行图)
3、师设悬念:蜗牛原来可不是这样的,它是什么样儿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4、学生交流 (板贴:蜗牛飞行图)
5、指导朗读一自然段。(突出“有力”“自由”)
6、读到这儿,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想法呀?
△ 蜗牛的翅膀怎么变成了一个硬壳?
△ 蜗牛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 翅膀怎么没了,硬壳哪里来的?
7、蜗牛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同学们都想知道,读了《蜗牛的奖杯》这个故事你们就会明白的。 (相机板书:的奖杯)
8、读题
[设计意图]: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材,应敢于进行大胆的处理,以一自然段的内容引发学生形成新旧认知矛盾的冲突,引领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自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读(分小节读),相互评价。
4、小组展示读,相机评点。如:生字新词的轻声、前后鼻音的读法。
5、默读,想想刚才的问题,能不能读懂?
6、交流(蜗牛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夺得了冠军奖杯,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生怕被别人夺了去,晚上睡都睡在奖杯里,天长日久,蜗牛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设计意图]:在“我要读”这一动机的导引下,学生的初读是高效率的。同时,唯有在读准、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深入的对话。
三、精读课文 读中见悟
过渡:蜗牛的硬壳原来是奖杯变的呀!让我们一齐好好读读故事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一)品读故事
1、学习二自然段
①指读二自然段、齐读
②假如你就是这只蜗牛,手棒着冠军奖杯你会怎么想?(多媒体显示比赛场面。)
△ 相机感悟“遥遥领先”“甩”“所有”“……”这些词、标点的内涵。
△ 师渲染:蜗牛凭着自己有力的翅膀,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飞行本领,捧到了冠军奖杯。此刻,它有激动、有兴奋、有得意、有自豪。
△ 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三自然段
蜗牛是怎样对待这来之不易的奖杯的呢?
①自由朗读三自然段。
②交流,多媒体相机显示:
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别人偷了去。
△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 多个学生交流
a相机品悟“惟恐”“生怕”这一组近义词
b相机指导朗读
3、学习四自然段
天长日久,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同学们想想,课文最后小节该怎么读?
①试读→指读,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②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出发,认知需求出发,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对话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语感。
(二)创设情境 体味形象
1、 多媒体显示画面: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在散步,一群蜻蜓、蜜蜂、蝴蝶……飞来了,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这时老蜗牛叹了口气,对小蜗牛说:“唉,……”(配音)
①老蜗牛接着会说些什么呢?小蜗牛呢?
②同桌分别扮演老蜗牛、小蜗牛,说一说
③交流,评议
2、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小朋友们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凭借媒体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让学生在演、说、评、议中体味蜗牛的形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1、在学习小组内自学生字,你认识哪几个生字,说说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3、交流书写体会,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附:
第四册语文第七课《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教案
鹿小 周文艳
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4个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 《蜗牛的奖杯》。
2、齐读课题。
3、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
二、细读课文
(一)出示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
2、指名读,大家听听哪儿读得好。
(抓住三个词:很久很久、有力、自由地)
3、蜗牛它怎样飞才是自由地飞?(发挥想象)
4、小蜗牛为什么能这么自由地飞翔呢?
(因为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贴有翅膀的蜗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正是因为小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所以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它获得了冠军。
1、指名读,边听边想,哪些词告诉我们蜗牛得了冠军?
(抓住这些词:遥遥领先、所有的对手、捧走了,读好课文。)
2、指导观察课文插图,再指名读课文。
3、板书:遥遥领先
4、你是那只小蝴蝶、小蜜蜂、小蜻蜓,你想对小蜗牛说什么?
5、齐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过渡:以前的小蜗牛飞行本领是挺高的,可是现在它成了什么样了?(帖蜗牛图)看着这两张图,你肯定有很多想法,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轻轻读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很深?
2、把你感觉印象很深的句子和同桌互相读读。
3、谁把印象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边读课文边理解:它干嘛把奖杯背在身上?
5、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它成天想着奖杯非常得意,(板书:得意洋洋)日久天长,奖杯——(引读最后一段)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他哪儿读得好?
2、看到小蜗牛现在的下场,原来跟它一起比赛的小动物有对它说什么?
3、出示名言、格言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⑴自己读读,选选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听。
⑵指名读。
4、齐读第四自然段,板书:慢慢地爬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蜻、蜓、蜂,指名读,说说它们的特点。
2、你有什么方法记这些字?
3、师示范,边看边想,注意什么?
4、指名说说注意点,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5、反馈,讲评学生写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故事教案02-12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3-30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6-13
小学语文教案02-0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2-27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