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4篇(热门)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这是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设计思路: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但幼儿缺少和动物接触的机会,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通过饲养和管理几种小动物,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让幼儿有一种对生命的体验。
活动目的: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3.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动物午睡PPT2、地面游戏棋,筛子活动过程:
一、昨天中午小朋友午睡了吗?你知道自己午睡的姿势吗?观看PPT,幼儿讲述 讲诉孩子们几种睡觉的姿势:趴着,咬被角,蒙着头,蜷着……二、人需要睡觉,动物需要睡觉吗?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边看边猜,并模仿)1.观看PPT,观察动物特殊的睡觉方式并讲述。
蝙蝠:倒挂着睡,蝙蝠是倒吊着睡觉的。睡觉时,后肢钩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一旦遇到敌害,便可松开脚爪展翅飞去。
丹顶鹤:单脚站立睡觉。
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小刺猬:变成球睡,刺猬睡觉时,除了把嘴和鼻露在外面外,还把身体蜷成球形,棘刺直立,鼻子稍稍露出外面。这样全副武装的睡觉,可以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
小金鱼:睁着眼睡,因为它没有眼睑。鱼儿睡觉时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每隔十几分钟就有节奏地变换一次。
马:站着睡,马是站着睡,如果马躺倒睡觉,说明这匹马已经有病了。
乌龟:缩到壳里睡,更好的保护自己。
小狗:狗常常用前肢捧着鼻子睡觉,这是因为它的鼻子特别"珍贵",所以要好好保护。
小猫:猫是侧着头,一只耳朵紧贴着前肢睡觉。它的耳朵特别灵,周围稍有动静,就会引起警觉。
2.集体讨论:动物为什么这样睡觉?
逐个讲述小结: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3.动物睡觉方式一样吗?
哪些是站着睡觉的?马、鸳鸯谁倒挂着睡?蝙蝠谁是趴着睡的:小狗、小猫三、游戏棋活动《动物睡觉的秘密》。
(1)出示游戏棋教师:今天,黄老师还带来了一副关于《动物睡觉的秘密》游戏棋,你们想不想玩?
(2)认识游戏棋谱,了解游戏棋规则认识起点终点,行径路线游戏棋规则:走到有小动物图片的格子里时,必须模仿小动物的睡眠姿势,模仿对的小朋友可以往前进一个,模仿的不对的请后退或停止。
四、结束活动组织幼儿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午睡?"教师:你们年龄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因此中午还要再睡一会,这样,大脑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会少生病,身体更健康。如果你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向右侧卧,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些小动物睡觉的样子,你觉得有趣吗?自然界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睡觉的方式,也很特别,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继续去观察,小动物睡觉的方式。
五、延伸活动请幼儿到活动区继续探讨小动物的有关知识,丰富幼儿的认识。
教学反思:
动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子们对着新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动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同伴之间的经验分享交流,老师的讲解、分析了解多种动物的睡姿,并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巩固了对睡姿的了解,目标达成。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件的高矮,初步体验物体高矮不变性和相对性。能用词汇“高”、“矮”表示比较结果。
2.引导幼儿思考、解答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和比较人和物体的高矮,对比较高矮有初步的经验。
2.椅子一张。
活动过程
1.比较高矮。
(1)观察比较教师和小朋友的高矮。
①教师站立。“我是高还是矮?”“结论:因为没有人和老师比,所以不知道老师是高还是矮。”
②请一小朋友和老师并排站立。“×××小朋友和老师站在一起比,我们两谁高谁矮?你从哪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较,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
③小朋友之间比高矮。“请两三对小朋友作比较,再请全班小朋友站起来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作比较。”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回答他和谁比谁高谁矮。
④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环境中,什么东西高,什么东西矮?
(2)变换站立位置比较(两人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进行比较)。让被请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现在再比比看,我们俩谁高谁矮?为什么?”“小结:比较人们个子高矮时,两人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要站在同样高的地面上,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现在小朋友明显高,是因为他在椅子上老师站在地面上。实际上它还是比老师矮。”
2.感知高矮的相对性(让幼儿体验到谁高谁矮要看他和谁比)。
(1)观察比较。
①请一小朋友甲和教师比高矮。②再请第二位小朋友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③“怎么一会儿甲小朋友矮,一会又说他高,到底甲是矮还是高?”讨论: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看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甲小朋友和教师比时矮,可他和乙小朋友比就高。
(2)小朋友之间比较。另请三位幼儿(高矮依次递增)进行比较,可重复两三次。
(3)小结:要想知道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活动建议
1.物体的高矮、大小、轻重、厚薄等连续量,都具有不变性和相对性,幼儿感知这些特点,一般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设计具体活动时,应注意:(1)先让幼儿进行实物比,例如,两个人比较高矮,两本书比较厚薄等;(2)活动设计要有层次性,如:两个人站在同一高度上比较高矮(先让师生之间比较,再幼儿之间比较),然后两人再站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比较,这时可引导幼儿观察,由于站在不同的高度,两人的高矮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让幼儿懂得比较高矮的人必须站在同一高度。
2.引导幼儿认识高矮时,可先两个人比,这时高和矮是不变的(谁高就是谁高,谁矮就是谁矮)。然后再引导幼儿进行三个人比较,这时结果会发生变化(如和更高的比,原来高的就成了矮的……),使幼儿感受到人的高矮的相对性。这样的系列活动使幼儿对这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精确。
活动反思:
幼儿仍然保留着直觉行为性思维的特点,对自己行为的计划性、预见性较差。因此,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此对幼儿进行自我安全保护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从幼儿的实际情况看,他们对安全方面的知识并非一无所知。在前几年的生活中,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积累了安全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若能进一步运用他们的原有经验,并从情感激发入手,引起幼儿对安全的“警觉“,这样,才能使教育的要求真正地转化为幼儿自觉的安全行为。
首先,从设计多种情境,提供多方信息着手,引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关注,让他们在看看、听听、讲讲、议议中初步懂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为以后的教育作好铺垫。
其次,结合日常生活、或创设特定的情景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情况下易发生安全事故,了解哪些是危险动作,怎样做才是安全行为,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和操作,以学习一些简单地自我保护身体的方法。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制作飞行玩具,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作品。
2.探究不同纸质和折叠方法对自制飞机飞行的影响,初步尝试探究解决建构、制作和试飞的问题。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2-3中不同纸质的、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活动指导:
(一)猜谜导入一只大鸟真稀奇,只喝油来不吃米。银光闪闪飞上天,展翅能飞千万里。--飞机(二)探索活动1.教师师范折叠飞机的`关键步骤,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2.提出折叠飞机的要求。
先学习第一种折法,比较不同质地的纸飞机哪种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
再学习第二种折法,比较不同质地的纸飞机哪种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
再用同一种质地的长方形纸按不同折法进行折叠,比较哪种折的飞机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
3.幼儿折叠飞机后,自由试飞,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探究,做好观察记录。
4.幼儿试飞后,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试飞中的问题,鼓励幼儿通过调整纸张摸出的折叠来解决问题,使飞机飞得更平稳、更远。
(三)小结1.小朋友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制小飞机风飞行比赛。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知道测量气温的方法,能够用温度表测出当时某个地方的气温。
(2)啦解气象站测量气温的工作原理。
2.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不同地点测量的温度数据中发现问题。
(2)能够从亲身经历的活动中体会数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从事收集数据工作,乐于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
(2)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1.空气温度计,百叶箱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学会使用温度表。
(1)观察温度表,认识温度表的各个组成部分。
(2)学会温度的读写。
(3)用温度表的.模型练习温度的读写。
(4)重点指导零下温度的读写。
2.测量教室里的空气温度。
(1)学生测量、记录教室内的温度。
(2)比较教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3)学生讨论各组测量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4)学生汇报各组测得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3.测量不同地方的温度。
(1)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数值,在此基础上讨论本小组测量的方法。
(2)确定测量的地点,并对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作出预测。
(3)学生分成小组测量各个不同地方的温度,并记在P83的活动记录纸上。
(4)汇报数据,讨论测量结果和预测的结果是否相同及原因。
4.讨论测量温度的规定和百叶箱的由来。
(1)观察P41的“一天气温变化的记录图表”。
(2)思考: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4)讨论:怎样测量气温才比较可靠。
(三)课后研究:
指导学生继续收集天气数据,并且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