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9 08:54:5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教学用具:

  1.生字生词卡片。

  2.媒体资源:有全课文文字的投影片,视频《要下雨了:范读》,动画课件《要下雨了:综合生字》。

  3.要求学生了解一些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看视频《要下雨了:范读》,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读9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说说克服困难的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克服它的意志品质,而不是被困难吓倒。

  重难点、关键

  1、 认读1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说说克服困难的事,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想法设法克服它。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综合各种识字方法,认识1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你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面对困难你是怎样表现的呢?能和大家说说吗?

  2、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学习中或多或少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每个人对待困难的.态度也不同,有的人面对困难,它会被困难吓倒,有的人面对困难,是想办法打败它。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困难出办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常侍读文,自主识字

  1、 自由读课文,要求:

  (1) 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 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想办法认识它,不熟悉的字就多读几遍记住它。

  2、 自主探究识字:

  (1) 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新学会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给大家讲一讲。

  (2) 还有哪些字你不认识,现在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读准生字字音。

  4、 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5、 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对课文有那些了解?

  6、 齐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 学习生字

  1、 认读要书写的8个生字,学生读准生字字音。

  2、 给这8个生字组词。

  3、 学生识记生字。

  4、 教师重点指导一下生字。

  5、 教师范写

  6、 教师书写

  7、 评价学生书写

  四、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克服它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出示生字词测读。

  2、 出示带生字的句

  子测读。

  二、 学习课文

  1、 学习一至三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听懂了什么?

  (3) 分小组朗读

  (4) 指名汇报朗读

  2、 学习课文四、五自然段

  (1) 自由读

  (2) 它们遇到什么困难?

  (3) 两个孩子先怎么做?困难来帮助他们了吗?

  (4) 兄弟两后来怎么做?找出句子读一读。

  (5) 结果如何呢?

  (6) 你是怎样理解爸爸说—“困难会帮助你们的”这句话的意思?

  (7) 齐读

  3、 学习六至八自然段

  (1) 自由朗读三个自然段

  (2) 分角色朗读

  (3) 会报小组分角色朗读情况

  (4)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的理解。

  4、 齐读全文。

  三、 总结全文

  1、 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方设法它,而不是被它吓倒。

  2、 学生交流名言

  3、 说困难的故事

  四、 作业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

  了解课文层层递进的写法。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正确理解作者观点。

  一、导入课文

  我们刚学了《论语》八则,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圣人”。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天时不如地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散读、齐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

  3.说说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三、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圈划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的翻译。

  2、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

  班级讨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3、积累几个实词和虚词

  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环而攻之:指城郭

  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然而不胜者,……:这样却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去:委而去之 放弃

  域:限制,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掌握几个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四、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

  1、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三段:分析论点

  从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方面的。第二段从攻城方的角度写,虽然攻打的是个小城,也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但是没有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势,所以“不胜”而返,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第三段从守城方的角度写,守城者据守着“高城”“深池”,拥有坚利的兵革、丰盛的米粟,却弃城而逃,显然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总结论点,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封疆”、“固国”、“兵革”、“畔之”、“攻”、“战必胜”,这些都是描写战争的词语,可见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写有关战争方面的内容,但作者的态度不是鼓吹战争制胜,而是反对不义战争,反对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认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战争靠什么制胜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由此引申出的结论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胜仗。从这段看,作者只是以战争为例,落脚点是要谈治国之道,具体来说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

  2、关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四、朗读训练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习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4、学做尊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识字与写字

  前置自学提纲

  1、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2、做生字卡片。

  3、自学45页内容,读熟。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看谁知道得多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布置回去收集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你收集了吗?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请你在小组内把你收集到的名称说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收集的数字记录下来,比比谁知道得多。

  小组合作交流。让小组长记录下小组成员收集的个数,一会儿在全班交流。并且要注意记清楚同学们说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一会儿全班评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

  2、全班集体交流:谁收集的最多,报上他的名字。那么,他都收集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请他来说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数字,以备评比。

  小结学生收集的情况,给优胜小组颁奖。

  二、认一认,看谁点子多

  1、认识生字。

  师:家是我们生活的最主要的地方,每个人都离不开家。(www..com)我们来看看这个家是怎样的。(出示挂图),这个家里有些什么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生词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全班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你认识这些字宝宝?(如读拼音帮助自己,用熟字来帮助识字,拆装汉字、编儿歌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自能识字。

  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办法,读读自己认识的新字宝宝。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检测。

  2、认识偏旁部首

  再读“沙”“报”“晚”“灯”,认识偏旁部首,睁大自己的亮眼睛,辨析“火”与“”字旁,“日”与“”字旁的区别,知道“”“”两个偏旁所包含的意思。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含有这些偏旁的字。 三、选一选,看谁最会动脑筋

  1、运用生字卡片同桌组词,比比谁组得多。

  2、抽生口头组词,教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下来。

  3、出示下列词语和句子,选生字填空:

  人民报

  教室的墙上着一画。

  上课不能随便说。

  我家的.书上有许多书。

  四、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同学能力的发挥和培养,让同学动用了手、眼、口、脑等到多项器官,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学到了身手 。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用儿童身边常见的事件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如:你家里有什么?让同学说。一下子同学的思维打开了,乐于说,课堂气氛活跃,同学爱学。

  二、课文理解,挖掘空白处,训练说话

  这节课我设计了组一组、说一说等环节让同学组词和说句子,(一)可以检查同学的读音,(二)可以训练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自主识字,分三步走

  生字学习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地位还给同学。识字教学分三步走。第一是结合插图识字,形象。第二是借助拼音识字,第三是,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让同学谈识字方法。发挥同学的自主作用,让同学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此外,本文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

  本文不仅有总分关系的段式,还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的段式,是中年级进行段的训练的好教材。

  本篇文章语言生动、具体,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

  富饶岛屿海防前哨交错五光十色异常高耸低陷

  峡谷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栖息

  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

  3.学习把句子的意思写得更具体。

  4.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总起分述的.记叙特点。懂得“总、分、总”、“并列”“因果”段式分层和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设想

  充分利用本课教材,突出段的训练。教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会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进行段式训练,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习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等实物标本和“飞虎鱼”、“气鼓鱼”等挂图。

  问:谁认识这些水产品?它们都是什么?谁知道它们产在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6.富饶的西沙群岛

  审题:什么是岛?什么是群岛?

  出示中国地图

  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这个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富饶)

  从课题中你知道什么?(全文应主要围绕“富饶”来写)

  (三)听录音。

  思考: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四)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自学字词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重点检查

  a.读音

  绽(zhagrave;n)开蠕(ruacute;)动一簇(cugrave;)栖(qī)息

  b.区别字形

  c.理解词义

  通过挂图和实物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查字典。

  (五)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全文共有多少小节?每节写什么?

  ②哪几节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③开头一节和结尾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按“总——分——总”的结构怎样给文章分段?

  ⑤分述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的?按什么顺序写的?

  2.分段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识11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运用听听记记、读读议议、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语言。

  3、创设情景,让学生运用积累的课文语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媒体1:同学们,你们认识画面上的这些树吗?它们打扮着我们这座城市,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媒体2:你知道吗,大自然中还生长着各种奇怪的树?今天,就有几种奇怪的树坐进我们的课堂,你们想认识它们,了解它们吗?

  二、听记训练,整体感知课文。

  媒体3、听一听,记一记,奇怪的树叫什么名字?生长在哪里?

  听后交流。

  我们已经对这三种树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

  走近它们,看看他们到底有那些奇怪的地方。

  三、学习“面包树”

  媒体4:让我们先来靠近面包树吧!

  1)专心听,认真记,当地人为什么叫它“面包树”?

  2)交流后再一次专心听,记一记,面包树的果实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结果时间长、果实又大又多:约1500克、一棵树一年两个人。)

  3)读一读,记一记,理解字词。(约、烘烤、诱人)

  4)了解了面包树,请你说一句评价“面包树”的话;或者说说你的想到些什么?

  “面包树”这是一种的树。

  我想:

  四、学习“毒箭树”

  了解了可爱的面包树后,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的奇怪的树。它叫毒箭树,也叫见血封喉。(理解)听了这两个名字,聪明的就能想到,它的特点是什么?——(毒)它到底有多毒呢?

  媒体5:1)请你按照“指示牌”的要求来自己学习。

  媒体6:2)交流:认读理解“分泌”“双目失明””夸张“

  3)朗读:个别——伙伴合作——男女

  五、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同学合作再去了解一种会“哈哈”笑的树。

  媒体7:合作学习。

  交流:

  六、下面我们来完成一个非常有趣的任务。

  媒体9:选择一个内容,准备后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1、学会“惜、照、柔”三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默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大自然中万物的和谐。

  3、默写古诗。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和看围,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大自然中万物的和谐,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从中懂得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1、学会“惜、照、柔”三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受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方法

  结合图,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题解题

  1、出示小池投影片。这幅彩图多么漂亮!仔细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满池碧绿的荷叶,荷花还未开放,是初夏。)图上除了荷叶还有什么?(细细流动着的泉水,小蜻蜒。)

  2、揭示课题,齐读两遍。解题。“小池”,就是小池塘。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描绘小池什么景色呢?我们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

  2、指名朗读,进行正音。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看文听读,注意听出节奏。

  三、讲读课文,了解诗意

  全诗共四行,分两层意思。

  1、学习第一、二行。

  ①学生自读一、二行。仔细读,想词意,思考诗句的意思。学生年龄较小,可做如下辅助。

  借助书上插图,边看教师边提问:

  泉水从什么地方,怎样流出?流到什么地方?

  水面什么样?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根据诗意,以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把诗句变成具体美丽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②教师小结:小荷塘的水是从细细的泉水汇集的,它缓缓流人池中,绿荫映照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水,也变得碧绿了。

  2、学习第三、四行。

  (1)学生自读三四行。仔细读,思考诗句得意思。

  (2)说说诗中描写得小荷是怎样得?

  (3)初露尖角得小荷吸引了谁?它在那里做什么?(看图进行想象)

  3、小组讨论,大家共同交流自己看到或想到得初夏小荷塘得美丽情景。

  4、教师小结:这首诗诗人用细细的流淌的泉水、浓密的树阴、清澈平静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荷角的蜻蜓,描绘初夏小荷池的美。

  5、请把四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讲一讲。

  6、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体会诗句的意思

  二、背诵课文(做到人人会背)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识记字形。

  本课中的生字“惜、照、柔”,可借助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识记字形。引导学生自己说识记方法。

  “柔”指导学生把音读准确。

  2、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

  “惜”,左边竖心旁的笔顺是先两点,后中间的竖,右边的“昔”写大点。

  “照”,下面是四点,要写匀称,把“昭”字托住,不要写成一横。

  “柔”,上面是“矛”,不要少写撇。

  四、默写全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手段、方法:朗读、讨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

  (2)屈原为百姓( )。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现在的端午节( )。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30 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江南盛产一种水果――杨梅(投影出示杨梅果图)。这是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写杨梅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为什么喜爱杨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明确。(因为故乡的杨梅有着它的可爱之处,所以,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四、再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字的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注意强调“腐”的字形结构。

  (2)区别字形组词:

  汁一汗 狭一峡

  2.词的交流。

  (1)指名读生词。

  (2)引导学生理解。

  细雨如丝:指春雨轻轻的、细细的、象头发丝一样。

  细腻:精细光滑。

  甘露:原指甜美的露水。在本文中比喻春雨的甜美。

  伸展:原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扩展。本文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生长迅速。

  贪婪:本文指杨梅树不知满足。

  (3)归类。

  对于词语的理解可按三种方法进行:①先理解单个词,再理解词语。如:细雨如丝、细腻。②先查字典,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甘露”等。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五、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2)感情读文,要读出对故乡深深的爱

  过渡:同学们能读出作者对故乡的一片深情,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细雨如丝的季节来了,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交流第一个问题:

  (这一段写出了雨中杨梅的可爱。)

  交流第二个问题(重点):

  提问: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两句)投影出示两个句子,指读第一句。

  交流第一句话:

  ①第一句话中的“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贪婪地吮吸”表示什么?(板书:贪婪吮吸)

  (春天的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贪婪地吮吸是说杨梅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天的雨水)

  ②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春雨比作甘露,而且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从表面看是说杨梅树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雨,而实际是在写杨梅树的什么?(长得快、茂盛、生长旺盛……)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非常喜欢杨梅)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的欢快。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理解交流第二句话:

  ①文中的第二句话又是怎样写杨梅树样子的?(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板书:伸展枝条

  叶子欢笑

  ②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

  ①杨梅树四季常绿的枝条和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生长着。

  ②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教师引导理解第二句里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因为作者非常喜欢杨梅,所以这样写。因此,我们在读句时应用赞美、欢快的语气来读。

  ③有感情朗读第二句。

  六、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作者是从杨梅树和杨梅果这两个方面来写杨梅的;在理解词语方面,能利用平时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理解。但在今后,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七、完成作业

  1.抄写课文中生词1遍。

  2.预习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思考:杨梅果哪些地方惹人喜爱?

  3.预习课后70页练笔:选好一种家乡的特产,先说一说,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

  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文章的前两段,作者把雨中的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那么杨梅果又有哪些地方惹人喜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三至六自然段,学完课文之后,我们进行练笔,把家乡的特产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三、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指名读文,思考:杨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爱?(整体感知)

  (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过渡: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旺盛。那么,杨梅结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出了杨梅的结果时间,在全文中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

  2.自学课文四至六自然段(重点、难点)

  出示自学提示: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

  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

  交流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

  (这一段主要写杨梅形状的特点: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2)这段共几句话?每句话在写什么?

  教师指导理解(这段共3句话,第一句写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第二句写杨梅果的刺随着果实的成熟会变软变平。第三句写舌尖触到杨梅刺的感觉)

  (3)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

  (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下面两句话。(投影出示)

  (通过比较,理解第一种写法更生动、直观、形象,读了以后,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

  教师指导:圆圆的杨梅遍身生着小刺,毛茸茸的,非常可爱。而且,舌尖触到小刺时会有一种舒服爽口的感觉,同学们喜不喜欢?想不想把这段带着喜爱之请读给大家听一听?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教师范读后指名读。

  按自学提示自学第五自然段,自学提示:

  ①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书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②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③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理解:

  (1)这一段主要写杨梅颜色的特点。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2)这段共三句,第一句写杨梅果颜色的变化;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杨梅果的颜色,因为太红像黑的;第三句写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3)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投影出示第一句话,用笔点出“先……随后……最后……”)。

  (4)仿照第一句进行说话练习

  指导:请同学们用这组词语较连贯地说一说苹果由生到熟或太阳升起时颜色的变化。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交流

  教师指导: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板书:喜欢杨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一段呢?

  ①教师有感情地背诵这一段,并演示复合投影片(3张,能体现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②再指一学生读,另一学生黑板演示:用彩色粉笔涂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自学第六自然段

  (1)总结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答出(先弄懂这个自然段讲什么,再看看这段共几句话及每句话的意思,最后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板书:又酸又甜)

  ②这一段共4句话。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2至4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

  ④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引导理解(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3)配乐朗读三至六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

  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察。(板书:按顺序 抓特点)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师引导明确(作者能把杨梅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一方面注意了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因为作者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指板书),作者只是单单喜爱杨梅吗?(指课题)还对故乡有热爱之情、热爱故乡。)(板书:热爱故乡)

  六、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三至六自然段,1.理解了课文内容,并知道了作者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2.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七、课堂练笔

  1.指导学生练笔的要求:写一种家乡特产,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2.全班交流:你想写什么?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1)要按一定顺序写出特产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4.小组内练习说。

  5.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6.学生动笔写。

  八、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写你爱吃的一种水果(如:苹果、草莓、西瓜……),抓住它的形、色、味的特点去描写,要具体,语言要生动、通顺。附《石榴》供参考

  2.模仿课文,写你所喜爱的一种家乡特产。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小学教案02-2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教案06-25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3-30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6-13

小学语文教案06-24

小学语文猫的教案03-14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