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① 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③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 前 准 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①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 (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②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①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③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④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ɡ,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ɡ,心脏的脏。
⑤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⑥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①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③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⑤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①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处拟,要求有三个栏目:①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②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③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第 二 课 时
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① 认读生字词。
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① 抄写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② 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小结
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交流“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会按照一定顺序介绍自己参观或看到的景物。
教学重点
懂得怎样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按游览的顺序或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物。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xx分钟
交流平台
1、怎样才能把自己参观的景物或看到的景物按照一定顺序写下来呢?听听下面同学们是怎样讨论的吧:
出示:
小敏: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按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游览经过清楚明了。
小杰: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小丽: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如,《海上日出》的第2~3自然段就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2、探究讨论
(1)谁能说出以上讨论中,提到几种描写景物的顺序?
(2)指导:描写景物,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或者景物变化的顺序写,还要抓住重点景物写,做到详略得当。
3、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说一说描写景物顺序的问题。
(1)《海上日出》就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2)《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4、指导讲解
(1)学生思考: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还要注意什么?
(2)教师指导:要抓住重要景物写,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抓住内洞的景物详细些的。
初试身手
(一)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用一段话按顺序介绍。
1、分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汇报。教师把各组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记下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分析。
2、出示参观路线。
①南门-芍药园-松林-天鹅湖-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园-东南门
②东南门-郁金香园-望湖亭-天鹅湖-纪念馆-松林-芍药园-南门
③北门-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园-松林-芍药园-南门
3、用一段话按顺序介绍。
示例:
①南门进入,往西北方向走,再往东走看到天鹅湖,沿着湖往北走,路过松林,绕过北门,往东走,来到纪念馆,继续往南走,到望湖亭,再往南走到郁金香园,继续往南走,从东南门出去。
(二)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想一想,按什么顺序说别人才能明白。
1、观察一处景物,想好按照什么顺序介绍。
2、相互交流,提出建议。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4、示例:
我的家乡在新余,它是一座现代化新型崛起的工业城市,更是一个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拥有着一个景色秀丽、颇富神秘气息的天然湖泊--仙女湖。
仙女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298平方公里,其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气息浓厚。它的秀堪与庐山相比,它的美也不亚于浙江的千岛湖,你若不信,就跟随我去看看吧!
走进仙女湖,一路迎着春风,随着树木,坐着小舟来到“蛇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灰白的石头,上面刻着一条金灿灿的大蛇。怪不得叫蛇岛,可真吓人!那气势,乍看一眼一定会被吓得破了胆。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蛇在岛内也是随处可见,纪念馆内还陈列着各种名目的蛇标本,真可谓触目惊心呀,不愧为“蛇岛”的称号。
再接着往前走,我们就到达了“爱情岛”的“爱情林”。沿着一条又窄又长的石子路向前走,就到达了“爱情林”,一字排开的茂盛的树林绿的发光。微风吹过,树枝荡漾,给人无限的遐想。绿的树伴着绿得没有一丝杂色的草以及那五颜六色的小花儿给人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让人如入仙境。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湖面上,照在石子路上,那碎碎的阳光就像一块块金币,让人目不暇接。
之后,我们还去了美丽的桃花岛,奇妙的龙王岛,神奇的仙来岛……在那里我还留下了漂亮的身影呢。
是啊,碧水环绕着绿树,绿树陪衬着红花,把这原本就秀丽明艳的仙女湖打扮得更加妖娆多姿。
(三)布置练笔
以“美丽的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选材合理,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交流平台”中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学习交流“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二是要抓住重点景物去写。教学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探究讨论提到几种描写景物的顺序,然后交流指导,学生收获不小,特别是与课文结合来理解指导的内容环节,更具有实际意义。
不足之处:
教学“初试身手”栏目时,放手让学生分组后讨论时,部分学生反应不积极,未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我并未针对此现象及时给出解决的办法,后期我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出正面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最为重要的训练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我个人的理解是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习作是交流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展示他们生命的活动,而不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习作任务,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就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广阔的空间,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把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和它的活动情况有条理地写下来。
2、能正确运用语言,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通过习作,增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2、学会用句子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2、完成记录表。(收集、积累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课件、小白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呢?并说明理由。
2、揭题,板书课题。
二、指导观察
(一)指导观察动物的外形。
1、出示小白兔,学生观察。
2、请学生选小白兔的某一部分来说说它的特点。
3、全班交流。
4、介绍小白兔。
(二)指导观察动物的活动。
1、指生喂食
2、学生观察小白兔吃食的过程。
3、学生表述吃食过程,录像同步播放。
4、总结写法。
(三)回忆所学课文,进一步巩固写作方法。
1、出示《翠鸟》片段。
2、小结写作方法,为写作奠定基础。
三、写作
1、出示一组动物图片。
2、分组交流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3、指名说。
4、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板书:
外形
抓特点
动物
有顺序
活动
有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理念:
在作文讲评中做到关注学生的写作历程,对学生的写作予以指导,从欣赏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引导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中去,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战胜困难,让学生敞开心扉真诚对话,写出更优秀的作文。
教学目的:
1、通过讲评继续让学生感知如何去写一种小动物。
2、通过讲评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作文。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与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难点:
基本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能针对字词、语句进行比较恰当的修改。
课前准备:1、阅读学生各个层次的部分习作。
2、找出有代表性习作2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师:.常言说得好,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文章不厌百遍改。因此,对于我们自己写好的文章,一定要及时地修改。今天,我们就来评改昨天的习作。
(板书:习作评改)
2、复习习作要求。请大家回想一下,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二、佳作欣赏
1、教师推荐一篇优秀习作。
2、小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
3、学生反馈:欣赏了习作后,你最想说什么?
4、教师简评。
[设计意图:旨在让写出好作品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三、句段欣赏
1、学生读自己习作,指出最满意的句段在小组中交流,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推荐一个优秀句段。
3、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好词佳句,同时在共享中取长补短,夯实习作基础。]
四、出谋献策
1、出示文章,学生自读。
2、学生修改。
3、交流:学生说具体改法,师修改。
4、师归纳评改习作的方法。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读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修改作文,同时进一步明确本次作文要求,为下面的自改作文打好基础。]
五、互动修改
1、同桌互改。
2、欣赏修改后的文章。
[设计意图:这样开放性的设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最终达到提高全班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
六、课后延伸
继续修改习作,并誊写在文稿纸上,然后收集并装订成班级作文集。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在竞争与交流中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提供学生与同学分享习作成果的平台,培养学生愿意与人交流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2、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掌握本课12个生字;掌握“梧桐、绒毛、掩护、嘶哑、搏斗、庞大、危险”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写“我”的猎狗发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段(2-6):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第三段(7):写了“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意思,并体会句子中的感情。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学习第三段。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情“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番茄太阳”)
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
二、 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明确课文中的人物,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读题。读出温暖而美好的感觉。
2、过渡:番茄,太阳,太阳,番茄,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去感悟。
二、 精读感悟三个“番茄太阳”
1、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交流:
(1)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2) 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阳 ,二指明明的笑脸 )
3、过渡: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三、精读感悟“我心中的番茄太阳”
1、快速地读课文,画出描写明明容貌和言行的句子。
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交流:
明明是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人;明明热爱生活的人;明明关爱他人的人。
4、那么明明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请画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5、你觉得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
归纳: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即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6、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说什么?问什么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2、 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众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品质。
3、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的美好品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课文结构图,填重点词。
( )—— ( )—— ( )—— ( )
预设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师创设情境,学生体会当时的画面。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做?
师指导读。
预设壮汉--(出示第五段)交流文中写壮汉时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第二次比阅读
齐读第七段,思考:这一段开头前两句的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渲染气氛)与第一段有什 么关系?
指名交流。
指导朗读。
小结:是的,我们社会需要这种爱心的回归,需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同学们 让我们用正义、用勇敢、用智慧来呼唤道德的回归,呼唤爱心的永恒,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心 有一份爱,这世界便会充满阳光,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拾金不昧的好品质。
三、比拓展
出示《钱被风刮跑以后》 读完之后,与本篇课文进行比较,你想说些什么?
四、作业布置
1、缩写这个故事,150字。
第一步:缩写前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抓住要点和每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缩写时要注意取材及连缀。
第三步:缩写完成后,还要与原文比较一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与原文一致, 语句是否连贯。
2、看结构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比阅读(3至7自然段)
1、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4----6自然段请把有关表现众人拾金不昧的语句用“----”划出来,可以批注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女服务员——我和立明——众乘客——壮汉
预设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 从服务员的做法中,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一位服务员?(这是一个负责的女服务员, 沉着泠静—读,她的喊声充满了力量—读,这是正义而喊声,再读。
预设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 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能力目标: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我的嗓子眼儿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这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我”的心情。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教学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收集文明用语,并说说每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用。
板书课题:说声“对不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思考问题:“我”为什么应该和陆叶说“对不起”?
三、集体讨论。
1、作者的表现:开始是怎样的?(紧张害怕)
后来是怎样的?(鼓起勇气,超越自我)
2、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
4、课文第四自然段先写周围的环境“静得出奇”,再写我的感受“我的嗓子眼儿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这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想象小作者当时的心情,最后写“我”的表现及心理活动,抓住“愣愣”“不敢看”体会作者的心情。在体会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把描写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找出来,使作者心情的不平静与教室里静得出奇形成对比,然后读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及心理活动,最后把体会出的紧张、害怕的心情读出来。
四、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
1、通过预习你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2、还有哪些生字你没学会?有什么困难?
3、本课生字较多,可以分类教学。如:
陆陈眶秒——可联系实际理解字义
挨超划搓谅——在学习课文时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4、书写:注意“陆、歉、凑、束”等
5、开火车认读生字卡。
6、给每个生字组词。
三、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说声“对不起”
紧张、害怕鼓起勇气、超越自我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
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
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四、了解内容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阅读成果填空。
课文主要写________在小伙伴掉入瓮中时,沉着冷静地________救出了小伙伴。
2.我们都知道一个事件一般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作者用这么少的字,有没有把事件说完整呢?请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吗?(用原文回答)
预设:
起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儿得活。
五、咬文嚼字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课文只用了30个字就把故事讲明白了。我们一起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1.逐字逐句翻译,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
2.读一读课文,试着翻译成现代汉语。
预设:
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耍),一失足就掉到了缸中,并没入水中。其他小孩(见出了事情)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打破,水流出来,这个小孩子便得救了。
3.再读课文,说一说小组讨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在哪里?重点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预设:文言文精炼简短、概括力强。体会文言文的语序有所不同。例如:
“群儿戏于庭”这句话我们的翻译是:“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并不像课文中的语序一样直接翻译为“一群儿童玩耍在庭院里”。
六、走近人物
1.危急时刻其他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读这句话,说一说:大家是怎样做的,司马光是怎样做的?了解作者用众人来衬托司马光的`衬托手法。
2.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对朋友不离不弃,遇事临危不乱,机智勇敢。
七、能说会道
1.如果你在现场,可能会怎么做?
2.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么样?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学生自由交流。
3.如果你是被救出的小伙伴,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做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据说那个被救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此人在宋史上没有记载,或许一生之中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历史贡献。但他成年之后,对司马光当年的救命之恩却铭记于心,后来上官尚光移居到他地,特意在其住所之内,建造了一座庭院来感念司马光儿时的救命之恩,并且建立碑文来铭记这段史实。后来人们都叫这座亭子为“感恩亭”。
八、学写汉字
课文同学们学得真好,这么好的故事之所以流传了下来,就是因为它被载入了史册,让我们认真写字,以后用自己优美的文字来表现故事吧!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认真写。
强调执笔姿势和书写规范:
执笔:三指执笔,指实掌虚,用笔灵活。
书写目标:规范、端正、整洁。
1.出示生字:跌、登、庭、司、持、弃、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登”的上部的笔顺要注意。
4.学生临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的坐姿最正确,书法最漂亮,写得最快。
5.背诵课文,用生字填空。
群儿戏于____,一儿____瓮,足____没水中。____皆____去,光____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九、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神童故事有很多,说一说你知道的故事。
预设:曹冲称象的故事、王戎识李的故事等。
十、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司马光》”,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说明
〔解题〕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启示”。“启示”是受某种事物的触发,引起联想或有所领悟。本文用《滴水穿石的启示》作题目,表明本文是议论文,人们引起的联想或领悟是由滴水穿石现象引起的。“滴水穿石”,即水滴经久不息地滴落在坚硬的石头上,最终把石头穿透。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现象。本文介绍这种现象,并列举事例,论证这个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即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结构分析〕
本文的结构是提出论点———摆出事例进行论证———得出结论。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提出论点。文章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摆出事例进行论证。文章采用例证法论证本文论点,例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3位中外名人的故事,论证本文论点的正确性。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得出结论。由分析天上雨水不能穿石的原因入手,从反面证明论点正确。进而归纳出本文的结论,回应了开头。
〔语意理解〕
“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使之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这句说明太极洞中石头上圆洞的形成原因。“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日雕月琢”,每日每月都在雕琢,比喻长时间不间断地做一件事情。“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是滴水穿石的原因。水滴中含有一定的化学元素,滴落石面,能引起些微化学反应,再加上重力的冲撞,日久天长,就可能使石头出现圆坑或圆洞。“太极洞”,指安徽广德的太极洞,是道家修炼的场所。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这句讲的是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点明了课题,也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任何事情。第1句分析滴水穿石的原因:第一要目标专一,就是关注一个目标,不分散注意力,这样获取成功的几率就大。这是从目标选择策略上讲的。第二,持之以恒,就是长久地坚持下去,有毅力,有恒心。这样,“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劲儿地坚持做下去,一定能赢得胜利。这是从工作态度与人的品格上讲的。第2句是反问句,指出滴水穿石启示了人们,只有具备滴水穿石精神,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这个反问句是对前面三个事例的总结,指出,全世界一切成功人士,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古今中外”,指包括一切时间,一切空间。“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工作过程。“顽石”,坚硬的石头,这里比喻艰苦的工作或事业,许多工作或事业都十分有难度,不是轻而易举能干好的,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与代价。要获取工作的成效与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前文例举爱迪生的事例中,提到“孜孜不倦”和“专利”。“孜孜不倦”,形容勤勉,不知疲倦。“专利”,法律保障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创造发明而独自享有的利益。在例举齐白石的事例中,提到“挥毫”“条幅”和“炉火纯青”。“挥毫”指用毛笔写字或画画。动物身上细长而尖的毛叫“毫”,毛笔是用“毫”做成的,人们便用“毫”指代毛笔。“条幅”,指直挂的长条的字画,单幅的叫单条,成组的叫屏条。“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写作特点〕
论证过程严密。
作为议论文,讲究分析与论证。本文尽量减少理论分析,而强化事例论证,即采用了例证法。开头用事例引出论点,中间举3个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印证论点的正确性。在归纳结论前,又引反面事例,从另一角度论证论点。这样,正面论,反面论,“事实胜于雄辩”,论点就在大量事实印证下牢牢地立了起来,让人信服。作者之所以采用例证法,主要考虑读者的特殊性。本文是写给儿童读的。少年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思维不强。采用例证法,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观点。
本文例证很周密、严谨,举的3个名人事例都很典型。李时珍是中国明代医药学家,爱迪生是美国19世纪大发明家,这两位是历史上的杰出人才,应“古今中外”中的“古”;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应“古今中外”中的“今”;李时珍与齐白石是我国的名人,应“古今中外”中的“中”;爱迪生是美国的名人,应“古今中外”中的“外”。3个名人中有医药学家、、发明家、书画家,概指各项事业。文章用这些事例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都凭“滴水穿石精神”而获成功,进而证明了论点。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的道理。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
2.学习从一件事物谈起进而引发出更深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建议采取“以读为主”“质疑探究”“自主合作”的方法进行阅读。
1.由实验演示导入新课,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深刻含义,引出本课课题。
2.初读课文。
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状况和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并且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先以自然现象为切入点,再举例论证“滴水穿石”给人们的启示,最后写作者要说明的道理。
3.以读为主线,感知、感受、感悟课文内容。
⑴学习第1、2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要抓住重点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等词语体会滴水能滴穿石头的原因。
⑵学习第3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事迹进行精读,从名人的事迹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⑶学习第4自然段时,可让学生先画出中心句,再用联系实际谈感受的方法理解“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合作讨论。
讨论题:“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究竟是什么呢?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围绕“滴水穿石”的启示谈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尽量用丰富的词语和相关的名言警句把自己的感受说深刻。
5.质疑探究。
质疑:如果将课文中的中心句改成“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行不行,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自己质疑与原句的区别。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6.扩展延伸。
课外采访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从他们身上发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事例,然后写一篇报道,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7.识字“锲、琢、孜、炽”都是左窄右宽结构,“废”是半包围,“广”旁不可多两点。
8.推荐作业。
围绕课文主题搜集一个名人的事例,并附上名人的图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艹”等常用的偏旁部首。
课 题我的小天地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8个生字。
2、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记住本课生字。在书写过程中,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继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记住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记住本课生字。
课前准备师:本课的教学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生:仔细观察自己家里的摆设。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14个生字。 复 备(手写)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引导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教学难点熟读文中的词语,在识字过程中了解自己的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积极参加有意义的课余活动。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贴出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们在什么地方做作业?你们有自己的房间吗?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天地?(相机板书课题)
二、出示挂图
1、学生观察图画,师提问:这是一个小朋友的房间,也是她的小天地。谁来说说她的`小天地里有些什么?她在她的小天地里做什么?请大家先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2、你愿意站起来大声地告诉全班的同学吗?(请三四人进行全班交流)
三、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词串,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词串,相互纠正,相互学习。
四、检查自学情况
1、采用指名读、齐读的方式读带拼音的词串。
2、去掉拼音再读词串。
3、做“找朋友”的游戏,在游戏中检查学生生字的发音是否准确。
4、反复朗读词串,注意读出节奏。
五、完成课后练习
1、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小朋友写的她的小天地,你能来说说你家里面有什么吗?
2、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第一题,再指名读,齐读。
六、写字教学
1、出示要求写的8个生字,齐读,让生想一想、找一找要求写的字中最难记的字,再说说怎样记。
2、认识本课出现的偏旁:秃宝盖、火字旁、言字旁、
3、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或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4、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最难记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书空。
3)做手操,活动手指,完成课后第三题
4)完成课后第四题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1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1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5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0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