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应用类比推理对溶洞以及钟乳石等的形成进行推测。
3、探究中能够与人合作、积极交流,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4、通过研究溶洞,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1)滴管、烧杯、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吸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石灰石、鹅卵石等。(2)收集一些溶洞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课前参观当地的溶洞。
2.教师准备:(1)有关溶洞的声像资料。(2)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溶洞及其内部地貌特点。
1、教师提供生动、丰富的声像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溶洞。
2、深入仔细地观察并结合已有的经验,使学生认识溶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并充分描述其特点。
二、研究溶洞的形成原因。
介绍溶洞存在的地理位置。人们经过考察发现,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
1、提出问题: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溶洞的形成与石灰岩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1)学生分组讨论。
(2)提出假设。
2、指导学生做岩石腐蚀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2)分组实验。
(3)师生交流。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②你们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秘密?(石灰岩的岩石都能被盐酸腐蚀)
3、利用类比推理分析溶洞的形成。
三、研究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
1、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态特点和溶洞的形成过程推想其成因,让学生充分讨论生并利用实验验证。
问:当酸性水流经石灰岩表面或沿裂缝渗透到岩石后,流走的水中会增加什么物质?
2、分组实验
(1)用吸管往少量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会发现什么现象?
(2)继续往里面吹气,又会发现什么现象?
(3)用酒精灯给再次变清的石灰水加热,直到水分蒸发,有什么现象发生?
3、分组汇报并分析实验结果。
4、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想钟乳石的成因。
5、播放钟乳石形成的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6、引导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成过程,推想石笋、石柱的成因。
7、播放石笋、石柱的形成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石笋、石柱的形成过程。
四、拓展。
1、大便器用久了,表面会形成一种难以除去的物质,你们有什么办法除去它吗?
2、炊壶底部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提升幼儿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使幼儿学会和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家询问爸妈,自己家中的电器的名称、用途、用法、注意事项。
2.活动材料:教材想一想 说一说
活动过程:
一、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加油家用电器吗?都有哪些电器?(让几个小朋友说一说,他们家有哪些家用电器。)
2.结合教材,教师归纳小结:小朋友们家中都有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
二、指导与启发
1.结合幼儿在家中爸妈出得到的信息。提问:你把喜欢那些电器?你妈呢?你呢?(充分让幼儿们相互交流,然后让几幼儿说一说)教师的引导
2.在,让幼儿充分讨论: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的'用途、用法,以及给全家带来的好处。
3.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说明使用这些家用电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安全用电小常识、爱惜保护家电、以渗透安全保护意识、节约用电)
4. 让幼儿打开书,认识教材中的电器。然后指几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爱惜保护家用电器)
效果分析:
通过教学,幼儿们对家电的有关知识非常感兴趣,幼儿们发言热烈、竞相参与。子教学内容若带领孩子们参观实物。教师边教学边结合实际效果就会更令人满意。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对动物的活动和生长有初步的兴趣。
2、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
3、观察认识蝴蝶的外形特征。
二、活动准备:
1、课件《蝴蝶》。
2、幼儿用书:《蝴蝶》、《好饿的毛毛虫》。
3、教学挂图:《蝴蝶》。
三、活动过程:
1、猜谜,引出蝴蝶的话题。
教师:猜猜这个谜语说的是谁?“有样东西真美丽,四片翅膀象花衣,春天飞到花园里,停在花上吸花蜜。”
教师:谜语里为什么说的是蝴蝶呢?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引导幼儿观察课件《蝴蝶》。
教师:你见过的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凭借已有的经验,自由讲述对蝴蝶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主要特征:对称的翅膀、细小的身体、触须等。
教师:蝴蝶什么地方最美丽?(引导幼儿观察翅膀对称的花纹)。
教师:你们还见过哪种蝴蝶?
3、在交流中引导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
教师:蝴蝶最喜欢在哪里飞来飞去?为什么?
引导幼儿围绕蝴蝶自由提问和交流自己的认识。
4、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蝴蝶。
教师:蝴蝶是怎么飞的?
教师:蝴蝶停在花朵上时,翅膀是什么姿态?
教师和孩子一起跟音乐模仿蝴蝶飞。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本堂课由寻找风的踪迹开始,逐渐进入判断风的方向。通过学生用自己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初步知道测定风向的方法。并能利用周围事物的现象对风向作出判断,进一步巩固风向的概念。第二步,通过吹纸风车体验到风是有力量的,风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第三步,通过学习书本上的风力表,明白生活中人们对风力的大小作了等级规定。然后,根据书上图中的现象作出风力大小的判断,最后,到操场上对今天的风力大小作出判断,从而初步形成风力大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
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
4、经历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课前准备】
器材准备:风向标 风车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测定风的方向
(1)、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寻找风好吗?
一起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
(2)、你有办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向吗?
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
在测定风向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
学生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分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风向是当时的风向)
(3)、讨论:旗帜、烟飘去的5和风向有联系吗?请说一下吧。
2、风有力量
(1)、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那么同风向的风一样吗?你有办法知道风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举例说明风是有力量的,力量是有大有小的。
老师简介一下气象站也有用风杯的转动来测定风力大小的方法。
(2)、现在,我们照书上的方法制作一个纸风车。
学生按书本方法制作风车。
对风车吹气,仔细观察,钮扣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和你吹的气有关系吗?
学生吹风车后思考、讨论并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全班听。
3、风力的大小
(1)、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况的?
学生回忆后发言。
(2)、那么,你知道今天的风是几级吗?依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规定的?
学生思考回答。
仔细看书中的风力等级表。
大家来判断一下书中的四幅图里的风是几级?
学生观察后回答。
(3)、我们去操场上观察一下,今天是几级风?
学生到操场观察并记录,回教室后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
4、课外延伸
课外记录天气预报,并对天气情况作观察比较。
学生记录、观察、比较。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
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活动导入:
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
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
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
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
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
2、巩固并学会相关的探究技能:控制变量实验,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能根据已获得的信息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合理的预测。
二、教学准备
1、小组实验用: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实验记录表,统计图。相同大小的铁垫圈,放钩码的`盒子,橡皮擦。
2、师用:小组用的实验材料一份,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纸条使其架空,并在上面放一个重物会怎样?
2、演示。
3、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抵抗住弯曲?
(二)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1、推测增加纸的厚度,会不会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2、研讨实验方法。
实验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交流
5、指导学生绘制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曲线图。
6、分析曲线图,描述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
(三)联系生活。
1、谈话:建筑中广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
2、对横梁立着安放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科学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中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倾听别人的问题
4、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一、趣味实验,引发问题
教师做趣味游戏:听话的乒乓球。
教师课前将乒乓球内部置人一块铁块并封好;课上,将乒乓球放在纸屏前,手拿磁铁在纸屏后面吸引兵乓球中的磁铁,使乒乓球在纸屏上爬上、爬下。学生观察实验可发现乒乓球“很听话”,从而产生疑问。
二、探究活动
(一)玩玩具,提出问题。
1、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如是什么玩具、有什么功能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玩的介绍提出问题。
2、学生交换玩玩具,互相向对方提出问题。
3、将玩具整理好,全班交流所提出的`问题,汇总提出的问题总数
4、引导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很重要。
(二)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1、教师播放飓风刮倒大树的视频,学生提出问题。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三)列举生活实例,提出问题。
1、学生列举生活实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记录,可以用文字、符号用案等记录自己的问题
3、学生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记录并介绍分别是什么问题。
三、活动总结
学生分享本课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作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在校园内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并将问题记录下来。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准备
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小班幼儿用书12月分册第11页。
活动目标
能将不同形状的图形分类。
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过程
1、幼儿自取任意形状的`一个物品。
教师问:"正方形、正方形在哪里?"拿正方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 :"正方形、正方形在这里。"
教师问:"三角形、三角形在哪里?"拿三角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 :"三角形、三角形在这里。"
教师问:"圆形、圆形在哪里?"拿圆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 :"圆形、圆形在这里。"
2、幼儿按教师的游戏口令做动作。如教师说"圆形、圆形跳三下",拿圆形物品的幼儿可以重复教师的话,然后做相应的动作。教师说"三角形、三角形眨眨眼",拿三角形物品的幼儿可以重复教师的话,然后做相应的动作。
3、图形宝宝迷路了,请小朋友把它们送回家。教师:"三角形的图形宝宝回三角形屋顶的家、正方形的图形宝宝回什么屋顶的家呢?"(见幼儿用书)
建议
也可以请幼儿带领大家玩这个游戏,从而帮助他们为几何图形正确命名。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273页
科学教案 篇9
重点
主要星座、恒星的位置和形状
难点
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的缘由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关于著名星座的传说
教学器材:星空图
教学课件:无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告诉同学们,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
(学生回答)
(教师)每颗星星的亮度是不同的,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星星,全天大约有6000颗,由于南北半球、空气质量、人眼视力等原因,我们每天晚上在夜空中能够观察到的星星数目还要小很多。即便如此,我们在夜晚也很难将星空中的星星数清楚。
古代人为了明确星星的位置,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星空连接成各种图案,并赋予它们神话的形象,这就是星座。
(展示)教师展示一个星座的实际星图和星座想象图。
(简要讲解)教师介绍古代巴比伦人的十二星座,并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星座的名称只是人类的想象。教师提及古希腊人的四十八星座和的二十八星宿。
现在,国际上将星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成88个星座。在北半球的人们,只能看到北天的星座;在南半球的人们,只能看到南天的星座。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的北天、南天星空图,回答第1题和第2题,并描述那些星座的形状。
(教师讲解)这些明亮的星星都是恒星,每个星座包括了许多恒星,而我们经常说的北极星、织女星等都是单一的恒星,它们是星座中的一颗恒星。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第2题的恒星都属于哪个星座。
(简要讲解)教师讲解北斗七星、大熊座、北极星的关系。请同学们观察北天星图,明确北极星的位置。
(教师提问)在夜晚观察星空,北极星应该处于天空中的什么方向?(正北方向)北极星为什么会指示正北方向呢?
(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的观察2,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利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没有望远镜的同学可以肉眼观察当地、当时的大熊座方位。教师提问:北斗七星的斗柄在不同的季节为什么会指向不同的`方向?
(同学讨论)(下节课教师讲述)。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当堂完成教材的练习1、2。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在于空间想象和星座的形状。学生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三维空间的宇宙印象,以及记住一些重要星座的形状,并能够在夜空中独立寻找出这些星座。由于生活中预测命运的“十二星座”的影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即好奇,又有偏见。因此,教学设计以先从星座的产生导入,澄清一些知识点,然后将空间的概念和形状的概念渗透到教学中,重点是夜空中的主要恒星和主要星座的位置或形状。星空的季节变化在本节结尾处点出,为下节课做准备。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感受春天的到来。初步了解一些春天的主要特征。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乐于参与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丰富。
活动准备
1、春天图片
2、户外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春天就要到了,外面的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今天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外面感受一下春天的到来。
二、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户外的环境。
引导幼儿观察树木、草地、植物的样子。
1、教师:我们一起看看这棵小树,看看他的树枝上都长出了什么?
2、教师:花是什么颜色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呢?
3、教师:还有地上的小草,我们看看再用手摸摸这些小草,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儿自由回答。
三、组织幼儿感受春天的风,引导幼儿说说春天的风吹在身上、耳朵上、脸上、手上的感觉。
教师:我们把小手拿出来感受一下风吹过来时的感觉,说说你觉得风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觉。
四、组织幼儿找太阳,说说太阳晒在身上的感觉。
教师:我们一起去找找春天里的太阳,站在太阳下晒太阳。摸摸好朋友的衣服、头发、说说太阳晒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呢?
五、师生共同总结。
1、教师:今天我们在户外感受春天的到来,谁能说说你觉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2、师幼共同小结:春天来了,树叶长出来了,花开了,风吹在身上暖暖的……
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无论是从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还是人们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春天是缤纷多彩;它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我们的世界,来到了每一个角落,由于春天的植物变化很明显,因而我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幼儿学习连续观察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利用户外活动和散步时间让幼儿连续进行比较观察,培养了幼儿细致的品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