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美术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
教材内容:
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地下艺术的画像砖、画像石亦或是陶俑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让学生体会到汉朝墓葬艺术中人们希望把生活中的“乐”继续带入到另一个世界;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文本上将生活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典型为侍女画题材的盛行,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另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试图一改学生用惯用的西方的焦点透视去地辨认绘画人物的叙事性。我认为后者情况---学生习惯性“看图说话”的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样的习惯使得学生在鉴赏形式感很强的绘画作品时带有极大的困惑乃至存在“失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幅相仿的白纸长卷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仕女画及风俗画的代表作及代表画家;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模拟、交流诸多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形式与内容结合创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俗内容的绘画作品文化感的认同及理解;在积极参与的心态中去体验和深刻地理解美术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喜爱;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俗题材长卷构图形式
难点:绘画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展示《五百强盗成佛》图片及东汉《笑俑》图片
让学生以一个字概括他们的表情分别是什么?(哭和笑)
这两种表情说明了什么样的心理呢?一个字概括(苦和乐)
教师总结:我们在佛教艺术中去体味苦的真谛,在世俗题材中去回味乐的滋味,同学们有苦有乐才是人间真实的生活。你们每天快乐吗?你们想不想知道东汉的人为什么笑的这么乐吗?我们来根据画面内容来找一下有哪些原因。
板书:乐
学习新课:PPT《弋射、收获画像砖拓本》
请同学找寻一下东汉时期人们吃什么?(看图故有思维: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种的)
板书:吃
教师问:米不仅可以吃PPT《庖厨》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板书:喝
PPT《酿酒场景》
教师问:除了吃喝之外,还有什么能让东汉的人这么快乐吗?
板书:玩
PPT《盘鼓、叠案、跳丸》
PPT《画像砖和拓本》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的这些画叫做“拓本”,我们比较一下原来的画像砖和拓本,就像图章一样,同一个图章,可以在纸上印出好几个一样的图案。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版画”的来源。
除了这些以刀为工具创作的画像砖展示世俗内容外,在画家的画笔下有没有展现世俗内容的作品呢?我们来看看
PPT《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游玩
PPT《捣练图》张萱—工作
PPT《清明上河图》张择端—节庆
一开始分别展示,第二部一块展示(全景展示)
教师问:你们看得清楚吗?
故意的,你们发觉这三张画都有一个什么特征—很长。
这么长的画,你们觉得古人平常会怎么收藏呢?
板书:“长”-“卷”
教师总结: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是古代达官文人拿在手中把“玩”的绘画形制。
这是一卷尺幅等同于一般长卷的卷纸,你们谁有兴趣把它拿在手上去品读它呢,去体验一把古人的如何去把玩手卷的心情。
两种状况,从左到右,教师引导--古人阅读习惯。从右到左,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讲述先看到的应该是哪一片断?
再次学生回答:什么东西点出了夜宴的主题。
教师总结: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点明主题。(以屏风为间隔的分割作用,屏风及床的隐私性象征)
我们今天就以《捣练图》为例看看长卷的构图中画家是如何安排人物来突出宫中贵妇工作场景的。
板书:画一展开长卷
左手打开它,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以古人阅读习惯来书写板书)
板书“张萱-宋徽宗-金章宗”—偶像问题—让学生打开书本,阅读《捣练图》下方的句子,设问:“今天在美国波斯顿博物馆的这张《捣练图》是宋画还是唐画?”
我们看得出这是唐画还是宋画吗?看不出,那就先看画面内容是什么,是宫中贵妇捣练的工作流程图。
画面按照工作流程分为几段呢?--3段
板书:将长卷分为三段。
第一段我们先看到的是哪一位女子呢?
这四位女子在干什么呢?给我一个字概括
板书:捣
她们在捣的这个东西叫什么呢?--练
“练、绢、缎”共性是“丝字旁”,“练”就是用“捣”这一动作将生丝捣成熟丝的第一步工序。
四个女子围着木槽手握木杵捣练的场景,是一个独立的画面,很像我们看西方画中的一个完整的画。那是因为画家张萱在长卷的形制中有两个视线,一个是浏览的视线还在继续向左前进(中国)。还有一个就是四个女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形(西方)?结合旁边的思考题思考,你能看出来吗?
教师演示并总结。
PPT第二个画面,出现两个半人物?
这个画面告诉我们第二个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一女子坐在毯子上,一女子坐在凳子上,她们在干什么呢?
毯子上的女子在绞丝,红色的披帛和绿色的毯子告诉了我们中国的配色主调是什么呢?
这样的配色方式一直都贯穿于整个画面,第二个女子也是如此。
大家注意,她头上的梳子—玳瑁。这样的器物描绘有别于我们对传统中国画绘画题材—梅兰竹菊。因为这是后人所认为的院画体系—工笔重彩。后者是文人画体系—水墨。
板书—绞,缝
还有半个人物—丫环。
板书—丫环的形象来源。
丫鬟的角色设置在构图中的作用—承上启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还记得这是一张宋画么?我们看不出线条的羸弱来体现时代性,只能在内容上辨认。
丫环手中的扇子:细微展现—指甲盖大小的宋画(形式扇面,文人气质;宋内容萧瑟,唐内容富贵)
我们顺着丫环的指向,将视线转到了第三段。构图巧妙,烧炉子中的炭告诉我们第三段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板书:熨
找撞色—桃红配柳绿,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紧张的工作场景中,画家设置了一个极为幽默的角色,她在干什么呢?
幽默体现在哪里?
板书:几个圆的形象设计
动作模拟—打招呼。
绘画内容的结束,问:长卷就这么结束了吗?-没有,还有跋尾。专门记录后人收藏的心情及品评言辞。还可以不断的添加,教师最后点出长卷形式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时间性在画面中的展现。
本课总结:PPT-最后,让我们以这个生活在唐朝可爱的小孩子打招呼的动作来结束这堂课。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严肃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一份天真、幽默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本身。
教学反思:
凡是美术类绘画作品,均离不开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在《人间生活》这一课中,我发现绝大部分课文中所举例的世俗题材的绘画作品都采用了“长卷”的形式(形制)。所以在课堂展示中我用白纸制作了尺幅相仿的长卷,内容是空白的。我原本设想学生能够根据古人的阅读习惯(从右往左)来展开“长卷”白纸。但是在现实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先前我用言语提示的思考思路没有用心,抑或是没有意识到,倒显得后来的体验程序有点来得突如起来的“尴尬”。我想倘若将这一环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流程(起床,吃饭,上学,放学……)以简单的图案画在长卷的形制上,让学生展开的时候,能够以绘画的内容(时间性程序)让学生自己判断展开的方式到底正确与否,我反思到这样的流程设计恐怕在内容上更与学生的生活常态接近,也能在构图顺序上判断出长卷形式作为中国画传统和独有的构图方式,在形式中内含了“时间”这一因素,也带动这一体验去正确的方式“打开”传统世俗题材中中的长卷代表作《捣练图》。
待我欣赏了袁老师的《新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体验环节,想法创新,和教学内容相合,我想这样的体验环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达到既有趣味性又有实效性?品味古画需要心境的安宁,则不适宜多人参与。一个学生抑或逐个体验为佳,趣味性的体验,画面形象的夸张化、儿童画,让学生自己在长卷的形式中去构图,去创作。以一整面教室的白墙为“长卷”画纸的模拟,让学生按照从右往左的一般构图方向去模仿绘画中人物的位置、动作及言语乃至人物之间的互动,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老师们的点评:
课堂是不是无需示范
课堂是不是无需老师示范?老师如何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引导和提升?很多课堂老师不知道怎样进行演示示范或必要的引导,胡老师通过自己体验拉动长卷这样的形式,这样一件较为灵活的办法让学生获得一些要素性的东西,即古人的阅读习惯。胡老师把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教学语言变为了“如果我来做我想这样做?从而引导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
当然,这堂课似乎还是老师讲得太多了,学生参与的东西还是少了点,在师生互动方面还有待于思考。
老师有效示范作品的构图
课堂条理清晰。老师通过人间生活和的吃喝玩乐来串连整节课内容,分析原先学生不易理解的大量古代绘画拉近了学习距离,让学生觉得原来这些绘画也就描绘了平常不过的生活而已。
注重细节。老师在分析绘画作品时不忘提示学生理解的知识点,如《捣练图》中的凳子引出由唐朝引进的胡凳;让学生尝试打开古代长卷来理解古人阅读的习惯;找仕女服饰的.颜色来说明中国传统的压色法,等等,让学生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时懂得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语言幽默。能让学生在长时间集中精力来欣赏作品,气氛轻松而活跃。
教学示范的有效性
老师示范能促进课堂有效性,能使学生极快地掌握美术技巧、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绘画、制作水平。但老师示范必须是有效的,胡老师的课是一节欣赏课,其中的几个教学示范给我印象很深。关于长卷怎样展开的示范,我觉得,胡老师用一张自制的白纸作为长卷,通过先请学生亲手体验展开方式,再自己演示长卷这一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讲解了中国古代画卷的特色,整个环节流畅自然,示范到位。老师在讲解《捣练图》的构图时,特意提到了两个人物(丫鬟和小姑娘)的动态为画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及时做了两个示范,画了这两个人物的发髻,个人觉得,如果胡老师能示范两者的动态,对讲解这幅画卷的构图这一教学内容会更有效。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不仅会促进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其教学的功效也更为直接和深刻,良好而准确的示范,不仅直观和显形,同时,在技能技巧的训练方面,也能起到催化作用。教师的示范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学习美术的习惯培养均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我个人认为:美术教师有效的示范是解决目前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的有效方式。
总之,胡老师在这一节欣赏课中,教学思路清晰,讲解到位,语言较为幽默,当然如果多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效果会更好。
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赏析
第一次聆听高中老师执教的美术鉴赏课〈〈人间生活〉〉就题目来看就是一节非常值得赏析和探究的内容,我们知道绘画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他改造着生活,美化着生活,也记录着人类辉煌的历史,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精神的愉悦。但是到底怎样个反映生活、描绘生活,人们怎么个精神追求法,尤其在古代,唐宋时期,绘画艺术究竟怎么个反映记录生活,对于在坐学生来讲自然是想深得其中三味,迫切想知道个所以然。对这节课自然充满向往。
带着这样一种向往,胡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也基本不失所望,以一条暗线,主要通过世俗的绘画内容和长卷的形式,结合唐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学生一起解读古代绘画艺术是这样来记录优雅和闲适的人间生活。整体把握,细节玩味,重点难点基本落实。
下面对几个教学行为的细节部分作具体观察分析:
一、关于导入
胡老师选用了两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五百强盗成佛》图及,《笑俑》图来分析推导苦乐相伴才是生活的真谛,我们在佛教艺术中体味苦的真谛,在世俗生活中回味乐的滋味,在教学内容上承上启下,两张图片完成一个知识的衔接和转换,导入自然流畅。
二、关于课堂中出现的两次示范
其一是讲到长卷形式时,教师准备了一个模拟长卷,让学生表演试着怎么打开,打开的顺序,教师再亲自打开,这一看似蛮不经意,但这具体的把玩过程中,学生到是体味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打开动作,确能反映出一个人对古代绘画艺术的精神和形式的领悟。一卷在手,不知究竟往左打还是往右打开,方向来一个颠倒,视线不知从何展开,全无秩序,不是告诉别人我是外行一个吗。双手握卷,右手拖住,左手徐徐打开,视线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随着长卷徐徐打开而慢慢移动,无形中到不失优雅和庄重。简单处见真味,如果教师能准备一幅真实的绘画长卷,学生个中体味还会深刻。其二的示范,教师对图中丫环的发型造型,采用了线描的示范,流畅而准确的线条,不仅帮助解读了绘画文本,也向学生解释了丫环一词的由来,通过这一示范,也使课堂充满美术味起来,给予学生的也是在朴实中而有真获得。如果这样的示范能再见一二处,则还要生动不少。
三、关于长卷如何欣赏
教师就《捣练图》从开卷题字,到人物出场安排,构图的承前启后,人物的服饰特点,色彩的搭配,细节的穿插等相关知识,都有涉及,几处细节也分析的魄为生动细腻。但如果对怎么欣赏作一个整体的梳理,提纲挈领的加以点破,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学生更能自觉领悟作为古代绘画艺术他怎么个生动传神的将历史回方,将时间定格,让美得以永恒,让我们在这些美的视觉符号里探寻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尚的审美情操而回味无穷。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关于语言组织
观察胡老师的整节课,内容和细节处都是可以的,语言也有风格,只是在点题上略感不足,人间生活一词从开始、中途、结尾都应首尾呼应起来,任何时候都能让人感受到老师牵着这四个字的魂再向我们讲述,这样整节课就能在内容、形式精神上达到形神兼备。
教研员的点评:
美术课堂的教学示范主要是指作品赏析的示范与技能演示,是我们美术课堂极其平常的教学手段,可以说是我们美术老师信手拈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是,由于当下计算机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其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与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作用吸引了我们美术老师,走进了我们美术课堂,让我们乐此不疲。久而久之,我们的赏析示范开始机械化了,作品被大量堆积在电脑屏幕上,泛而平,不管是绘画类还是设计类与雕塑类统统归结集于电脑,现场展示的作品少而又少;我们的技能演示被电脑鼠标替代,神奇而茫然。就这样,美术课堂的美味越来越淡了。这种怪异现象随着学段的升级而升级,在高中美术课堂上尤为严重,课堂上已很难看到我们美术老师的一笔一画,如果我们老师不想动手了,学生还有动手的兴趣吗?难怪,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致会大大下降,关于审美理解与审美创意就更不用说了,课堂上出现的死气沉沉,或者课堂上频频出现的你讲课我说话、你点鼠标我做作业的现象也就习以为常了。
根据这个教学现状,我确定了“示范与欣赏”课例研讨系列活动,组织了市属高中主题研修,定在市稽山中学举行,来自市属高中全体美术老师与市属美术学科基地的部分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展示了两个高中美术欣赏课例,分别是绍兴一中胡红燕老师的《人间生活》与稽山中学袁终斐老师的《新的实验》,带着观察任务与研究问题我和老师们走进课堂、观察课堂、反思课堂。
绍兴一中胡红燕老师的课堂导入采用了作品示范,她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意会佛教艺术作品《五百强盗成佛》中的“苦”与世俗题材作品《笑俑》中的“乐”,从中揭示出课题《人间生活》。二幅作品对比鲜明,形象生动,语言简洁,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们那会意的的一笑与专注的眼光,可知,作品示范取得实效,为课的成功开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胡老师的作品示范导入无疑是成功的,那么接下来,她的教学会如何展开?呈现的作品示范能否如导入那般生动形象?能否让学生的审美思维活起来?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观察。
《人间生活》展开的作品赏析分为二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赏析东汉画像石《弋射、收获画像砖拓本》、《庖厨》、《酿酒场景》、《盘鼓、叠案、跳丸》,从“吃、喝、玩、乐”体会人间生活。内容直观,画面形象,四字板书简洁明了,课堂时间也化了不到5分钟,学生们已心领神会;第二环节是赏析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清明上河图》,以《捣练图》为重。先让学生观察与发现三幅画的相同之处——“长卷”,接着,胡老师出示用白纸制作的尺幅相仿的长卷,让学生试着怎么打开,一卷在手,学生们不假思索按惯例从右往左打,错了?再思考,从左往右打,对了?看!老师双手握卷,右手拖住,左手徐徐打开,视线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随着长卷徐徐打开而慢慢移动,无形中到不失优雅和庄重。在这具体的师生把玩过程中,学生们品味到了达官文人的品读雅俗,领悟到了古代书画艺术独有的鉴赏形式感。我们再看胡老师的三处示范:一是板画《捣练图》中丫环的发型,流畅而准确的线条,形象而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解读了绘画文本,也向学生解释了丫环一词的形象来源;二是肢体示范画中4位女子围槽握杵捣练的场景应不同面向所构成的一个独立的圆形图(西方),结合“从左往右”的品读浏览视线(中国),帮助学生形象地思考中画绘画的不同透视;三是肢体示范画中玩耍的小姑娘的表情体态,引发学生领会这个女孩是画家在画面中所要展现的时间性(长卷形式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时间性在画面中的展现),课堂也就在这个可爱小姑娘的打招呼动作中结束,意喻同学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一份天真、快乐、健康、幽默的心态去面对。这三处示范,使课堂更充满美术味、生活味,给予学生的也是在朴实中而有真获得。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对某个问题的探讨的结束,而应当是新思考的开始。这堂课留给我们
思考之一:板书示范如何更加有效,如板书的排列、文字的设计、色彩的搭配等等。
思考之二:老师准备的绘画长卷示范是否可以更加有效,如果准备一幅真实的绘画长卷,绘制内容来自于学生身边、生活中的日常情景,可能学生个中体味还会深刻;
思考之三:师生的互动与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文本)作品的深度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如《新的实验》一样可以为学生设计体验环节,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思考之四:《人间生活》主题是否可以更加突显,除了作品还可以在语言上给予适当地、反复地提示,有效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会。
希望老师们关注我们美术课堂的教学示范,让教学示范有效于学生的审美理解与审美创意,让美术课堂真正地美起来。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尝试运用各种常见的蔬果进行印画。
2、能进行创造性地装饰,丰富画面。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胡萝卜印画的基础。
2、材料准备:各种常见的蔬菜(大白菜、莲藕、蒜头、胡萝卜、辣椒等)、各色颜料、调色盘。
3、幼儿美术画册。
【活动过程】
1、用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蔬果的名称、颜色和吃到嘴里的味道。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蔬果的切面进行印画。
(1)师:“现在老师要把这些蔬菜切成两半,请小朋友帮老师想一想可以怎样切。”(引导幼儿发现横切、斜切和竖切三种切法会出现的不同形状。)
(2)教师演示分别用几种蔬菜的切面进行印画。
师:“切好的蔬菜宝宝是什么样的?仔细看一看。”
(3)幼儿尝试用各种蔬菜的`切面印画,感受每种印画图形的奇特。
3、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创作。
(1)教师边出示幼儿美术画册,边讲述情景故事。教师:“秋天到了,大森林里的树叶落了,小花谢了,小草枯了。小动物们想请大家帮忙装扮一下他们的大森林。最好能说一说‘我用××蔬菜印树叶,用××蔬菜印小花……’”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各种颜色和蔬菜创造性地表现树叶、小花和小草。
4、欣赏与评价。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大森林,体验创作的成功。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名称:送给妈妈的香水瓶(美术)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香水瓶,感受造型的美。
2、在欣赏的基础上尝试为妈妈设计香水瓶。
3、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香水瓶,感受造型的美。
2、能为妈妈设计造型独特的香水瓶。
活动准备:已有经验:欣赏各种各样的瓶子。
材料准备:各种造型独特的香水瓶、纸、笔。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你见过妈妈的香水瓶吗?
2、它是什么样子的?和我们平常见到的瓶子一样吗?
二、欣赏各种各样的香水瓶,感受造型的美。
1、出示一个香水瓶,请幼儿欣赏:美吗?它美在哪里?像什么?(从颜色、花纹,局部特征去分析。)
2、再出示许多香水瓶,请幼儿欣赏:
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哪里?为什么?
三、幼儿设计香水瓶。(要求:造型独特)
四、展示交流作品。
(注:孩子们事先收集了各种各样的香水瓶,他们惊奇于它的.独特造型,并且对瓶子的某一局部细节相当感兴趣,常常结伴驻足观赏。在欣赏的基础上,大多数孩子能尝试用线描的方法去装饰自己设计的香水瓶。)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美术活动,主要是想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简单的印染活动;其次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在刚开始老师出示自己的范例漂亮的花手帕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也都很激动,都想创作一块自己漂亮的花手帕。在之后小朋友亲自独立操作印染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都不能很好的掌握,还是需要老师一步步的帮助与辅导,有些幼儿的个人卫生也非常的不注意,需要老师及时的提醒与注意。
在最后呈现出漂亮的花手帕的时候,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小朋友们在操作活动中不仅体会了操作的乐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爱。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一些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2、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动手制作鞋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白纸、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彩笔、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录相一段、课件
学具:各种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0月25日——10月27日
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看教室软木板上装饰的各种各样的鞋子,说说鞋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有趣的鞋子》。
活动二:
提问:你知道鞋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
放录像:
鞋子最早出现于5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为了取暖和保护脚不受伤害,原始人用兽皮和麻片、草绳将脚包裹起来。
提问:最早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活动三: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多样的鞋。(课件)
1.包子棉鞋
2.滑轮鞋
3.皮鞋
4.靴子
5.花盆底的鞋
6.景泰蓝做的鞋
7.综合材料制作的鞋
引导学生一屏屏欣赏,说说各种鞋的材料、花纹和制作的特色。
活动四:
课件展示
不同季节要穿不同的鞋,(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穿什么鞋)这是根据季节设计的鞋。
运动时要穿运动鞋,休闲时要穿休闲鞋,这是根据不同功能设计的鞋。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穿的鞋子也不同。
你还见过什么有趣的鞋?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从电视上、网络上见到的有趣的鞋子。
布置学生带材料下节做鞋子。
札记:从网上下了一个课件,里面关于鞋子的历史讲得很清楚,这个课件可帮了我的大忙,真是感谢网络的便利。
第二节
施教时间:10月28日——10月29日
活动一:
教师展示老师制作的鞋子,让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导学生对鞋子制作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想法:从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教师板书:鞋子的制作要点: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活动二:学生分小组讨论
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思(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1、教师为学生分小组(四人小组),并请学生打开课本《有趣的鞋子》一课,通过欣赏课本中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本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想。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听取各种意见并参与讨论。
2、教师播放鞋店员工制作皮鞋的一段录相请学生注意观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过观察鞋子的制作过程,请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双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鞋子的结构和制作程序,如鞋面与鞋底与装饰,并形成小组分工协作)。
4、请各小组有疑问的请提出来在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帮忙引导并讨论、总结。
活动三:学生小组制作鞋子的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开始制作鞋子,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以下几件事:1、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样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2、装饰时的制作应细致,教师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图案让学生参考资料。3、鞋底可用自己的脚来做样式并略扩大一点,如果材料不够可以按比例来进行缩放。
活动四: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帮助,最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全班学生分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自评并展示。
3、教师在学生的自评活动中注意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参考意见。
教师为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后注意班级卫生的整理)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
2、通过对陶器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陶器的欣赏能力,
从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
1、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2、陶器的造型和装饰的演变。
教学难点:
陶器的制作和装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陶器和瓷器。
一、导入新课
1、以英文单词“China”汉语意思——中国、瓷器、陶器、陶瓷。
2、让学生了解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播放陶器——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最早的造型艺术
陶器属于造型艺术,180万年前原始人打制第一个石制工具,那就是最早的造型艺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为了生存,不断打制各种形状的石器工具,打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造型技能和审美观念(展示图片)。
2、陶器的产生
陶器的出现和火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密切关系(讲解),大约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烤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对陶器进行了装饰,以便形成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3、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是“陶瓷”,其实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在西汉时陶器和瓷器才分开。
展示实物——让学生鉴别陶与瓷的区别——教师总结展示画面。
4、彩陶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指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作色料,在陶胎上绘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彩陶一:《人面鱼纹盆》
分析: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 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图片)
彩陶二:《舞蹈纹彩陶盆》
分析: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从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盛水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论从题材、装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讨论、提问:原始人为什么把图案装饰在盆的.内侧?
分析:当时的原始人都是席地而坐,无论拿在手上还上放在地上,多数是俯视,看到的是盆的内壁。
彩陶三:《漩涡纹尖底瓶》
分析:实用功能:装水的容器。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的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出水面。审美功能:采用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彩陶四:《彩陶瓮》
分析:现藏甘肃省博物馆,是储谷的器具,造型圆浑,饱满,口内侧有弧线纹,外侧为锯齿形装饰,肩部为菱形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
5、白陶
商代为鼎盛时期,基本上都是手制,到了西周,由于印纹硬陶器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烧造了。
《白陶鬶》这是煮食的饮具,犹如昂首摇尾的动物,采用三条腿具有稳定性,口部便于倒物,尾巴易拿,整个陶器有挺拔的气势。
展示陶器三件——提问——造型与装饰有哪些变化
造型
简单———复杂(象形,不对称)
装饰
简—繁、平面—立体
6、黑陶
《黑陶蛋壳杯》
分析:制酒器,出土于山东日照,藏于山东博物馆,属于新石器晚期的陶器,特点:胎体较薄,胎质细腻,漆黑光亮,从造型上看显的高贵、典雅。
7、陶器的制作与装饰
①制胎(手工、模型注浆)——晒干—— 装饰(刻、绘、上釉)——烧
②制胎——晒干——烧——上釉——再烧
釉:化工原料配成的釉浆,在陶器上加釉称为釉陶,有颜色釉和透明釉。
釉上彩:烧成的釉陶上彩绘,再入窖烧烤,这种手法始于宋代。
釉下彩:在未烧的胎体上彩绘,覆盖透明釉,再烧烤,(实物举例)。
8、宜兴陶器
宜兴是中国陶的故乡,有陶盆、陶台、陶柱等,其中的紫砂壶最为出名。
①紫砂壶有什么独特功能?
②怎样鉴别质量好的紫砂壶?
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宜兴陶瓷博物馆了解中国陶器发展过程和中国的民族文化。
三、总结
1、陶器的产生、制作和装饰
2、陶与瓷的区别
3、彩陶、白陶、黑陶
4、宜兴陶器
四、作业
1、古代陶器造型与装饰有什么特色?
2、访问中国陶器主页,欣赏部分陶器,谈谈你的感受?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粘贴星星制作国旗。
2、在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增强对国旗的崇敬之情。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难点:
学习粘贴星星制作国旗
星星的粘贴位置要准确
活动准备:
视频仪,红色长方形纸、吸管(粘上双面胶)、五角星每人一份,国旗,教法:提问法,指导观察法,引导法,鼓励法学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法
活动过程:
1、观看升旗录像导入活动,引出国旗
2、认识国旗,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1)出示国旗。问:这是什么?(国旗)
(2)国旗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
(3)五星红旗在旗帜的什么地方?它是怎样排列的'?五星红旗代表什么?(五颗星星在旗帜的左上角,一颗大星在中间,四颗小星围着它,四颗小星的尖角对准大星。表示全国人民围绕在党中央周围。)
(4)教师介绍因为这面旗帜的颜色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星星,所以它的名字叫"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国旗,所以我们都爱国旗。
3、教师提出和小朋友一起制作国旗,课件出示介绍国旗的制作方法。
(1)先将红色的长方形纸摆正,要横向摆放。
(2)将五颗星星在旗面上摆好位置,强调放在左上角,大星星在中间,四颗小星围在它的右边,尖角对准大星。
(3)将五颗星背后的不粘胶撕下,贴在旗面相应的位置。
(4)将吸管上的双面胶撕去,将制作好的旗帜固定在吸管上。
a、教师请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如何固定,以及固定的位置。
b、小结幼儿的操作:旗帜要横向粘贴到吸管的顶端,有五角星的地方靠近吸管。
4、教师指导幼儿按步骤完成制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活动评价: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谁把国旗制作得很好。
活动延伸:
把做好的国旗插到展示区,一起歌唱歌曲《国旗国旗多美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先认识国旗,然后制作国旗。在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带来的国旗,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知道国旗有5颗黄星(一颗是大的,四颗是小的)、重点让幼儿观察到五颗星星的位置是在国旗的左上角,一颗在中间,四颗星星围在大星的周围(每颗小星星的一个角对着大星),然后和孩子一起完成示范活动。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使幼儿能较好地掌握操作技能。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用具:滋水枪、宣纸、广告色、毛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组分配角色(目的:使学生意识到合作时需要谦让。)
师述:咱们先玩个过家家的游戏,小组里的四个小朋友现在是一家人,请小朋友选出谁当大哥、大姐、谁当弟弟、妹妹
2、请一个小组说一说角色分配。
3、:既然是一家人了,一会儿做游戏时,可要互相谦让,有困难大家互相帮助,看哪家的兄弟姐妹能得到小奖章。
(教师展示备好的小奖品)
二、新课:
1、玩玩滋水枪
师述: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但是考验你们的时候也到了,因为每家人只有一把枪,看一看谁最会当大哥,大姐。
我和水枪要一起去散步了,看!我们一会走直路,这边还有地方再走一走弯路,还会爬大山,好玩吗,你们也试一试吧。(教师演示)
2、提要求
四个小朋友都要在一张大宣纸上滋颜色。
一家人商量一下谁先滋颜色。
每人随意滋一条路线,那有白纸往那滋,可以边滋边走、可以碰到、穿过别人的线但千万不要只滋一个地儿因为纸湿透了易破。
如果水分太大可用吸水纸沾一沾。
听命令:begin(开始)stop(停)。
教师说stop并举红牌子时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说stop,练习一遍,看那家人最听指挥。
3、学生开始游戏,教师选一组学生到前面来滋。
4、教师宣布stop学生齐声应答,此时选出优秀家庭,并发奖品。
并引如下一项游戏
5、游戏:捉迷藏
(1)师述:有好多的东西都藏在我们刚滋出来的大纸上,让我们看一看它们藏在哪?当然这也需要你的一点想象力,先仔细看一看滋出的线和形象什么?也可以绕着桌子换个方向找一找,看哪家人的眼睛最尖,找出来的最有趣!
(2)请一组小朋友上来介绍找到的东西,再让它们显形,选个代表用教师备好的颜色把它们涂出来。
师问:再加点什么就更像了。
学生边说教师或学生添画几笔,使它更接近这个形象。
B、请别的组的小朋友找一找,在他们的画中还能发现什么?
(3)再继续找一找,涂一涂,把藏起来的东西都找出来.
A、提要求:四个小朋友把找到的东西互相说一说,再商量一下它们缺什么,怎么补,还要由大哥、大姐监督让一家人轮流补画出来,避免吵架事件发生,凡是发生吵架事件的扣除星星一颗。
B、学生练习:
每组哥哥姐姐可以让一名画完的弟弟妹妹去逛一逛、问一问别的家的画。
6、教师宣布stop学生齐声应答,教师安排放好工具,此时再选出优秀家庭,并发奖品。
再引如下一项游戏
7、展示合作的画
(1)、编个故事介绍你们的画面,如果画面需要可以用滋水枪再滋一些形象和背景。
(2)、师问:想不想看看别人家的画?
老师也要和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选一选喜欢的,或者想让小朋友讲讲的找一幅画。
(3)、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
三、:
1、欣赏:
今天我们用滋水枪和广告色边玩边画了一张非常有趣的画,其实还有很多边玩边画的方法呢,小朋友看这些是小朋友的作品,看一看,猜一猜这些都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课件:图片沙画手指印的'画雪地上的画)我这里还有大画家的作品呢,他们更会玩这画画,(继续看课件中的画家作品)。
2、联想
(1):图片(生活中的痕迹)你们看这是什么东西,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2):动脑筋:变废为宝
你们看我这里又一个大纸箱,由于脏水把它弄脏了有很多水印,所以有人要扔了它,太可惜了,你觉得他们的污点看上去象什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它的污点变漂亮吗
师述:我也要学习小朋友,这么善于想象,我想有了丰富的想象力生活中一定会出现更多异想不到的装饰物品。
美术教案 篇8
小班美术活动:小鱼吐泡泡(瓶盖印章画)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学习印章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画有小鱼的背景图,每组一张。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等作印章,颜料若干盘,抹布。
3.《小鱼游》音乐,录音机。
4.《小鱼吐泡泡》课件。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幼儿随《小鱼游》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出示《小鱼吐泡泡》课件,激发幼儿印泡泡的兴趣。
(1)师:小鱼宝宝们真可爱,一边游水还会涂吐泡泡呢!小鱼吐得泡泡是什么
样子的啊?它们是怎样吐泡泡的啊?
(2)出示画好的小鱼图:
师:图上的这些小鱼也会吐泡泡,可是它们的泡泡在哪儿呢?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3)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
3.教师示范,明确注意事项
(1)教师示范用瓶盖印泡泡的方法。
(2)教师明确印画的要求,提出注意事项。
4.幼儿印画
(1)幼儿随着《小鱼游》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
(2)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瓶盖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不需要该颜色时用
抹布擦去。
5.互相欣赏并展览幼儿作品
同伴间互相欣赏泡泡的大小与颜色,分享集体创作的快乐。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17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经典】08-23
(经典)美术教案09-11
【精选】美术教案09-29
[精选]美术教案07-28
(经典)美术教案07-28
美术教案[经典]07-29
美术教案【精选】07-30
【经典】美术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