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3 08:18:4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汇总(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读“焕、氧、碳、囱、嚣”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漫步的原因。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重点难点:了解我在树林中漫步的原因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读中悟法

  为略读课文,建议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说明方法,在读中激发学生爱护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读的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建议将朗读、默读、速读结合起来,把个人自读与小组合作研读结合起来。

  (二)理清层次,体会写法

  1.理清层次。

  教师以“‘我’为什么爱在树林中漫步”这个问题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

  这文章的结构层次非常清晰,第一至四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就是“我”爱在树林中漫步的原因,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层次上的特点,快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并动笔画记,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写法。

  在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的说明方法。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在前两说明文中学到了哪些说明的方法,在中又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可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

  3.激情朗读。

  可让学生选择文中优美的语句或者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激情朗读。如第一自然段讲绿色的作用,可先让学生欣赏几张美图,或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

  将学生带入“绿色的诗一般的境界里”,再进行朗读。第三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可补充说明绿色植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让学生读出对绿色植物深深的谢意。

  在激情朗读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这样写不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还使读者读来更亲切。

  (三)交流回顾,延伸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本组三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比较它们的异同,并说明文章的特点。

  教师可在课外收集一些有代表性、有特色的说明文读给学生听,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当中去。

  板书设计:

  丰富的绿色

  我爱在林﹛清新的空气﹜亲近自然身心舒适

  中漫步茂密的树冠

  鸟叫和虫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2、正确认读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场、拍、投、并、抢、观、众、没”。

  3、学习贝贝面对困难自己努力解决的勇气和办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会写7个生字“场、拍、投、并、抢、观、众、没”。

  教学难点:

  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组表演你受过大孩子的欺负吗?你是怎么做的?

  1、 指名朗诵。(教师注意发现,读中问题,及时纠正)

  2、 教师范读。(注意听,看看听后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二、读课文

  1、 板书带有生字的词语

  2、 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3、 开火车读

  生字卡片开火车

  三、学生字

  1、 独立再读课文,然后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 根据学生谈的感受,进行教学,教学中注意把握,让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①贝贝为什么不要爸爸帮助?

  ②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在理解中强调读的质量,读出感情。读出文章的起伏,开始的平静,中间的波折,最后回归平静。

  四、再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

  注意学生采访中的一些礼节,文明采访。讲讲自己的经历读课文,不懂的地方,读不通的地方做上记号。

  自己再读课文,还有哪些读不通的'地方。

  提问,说说自己不懂,不通的地方,全班解决。

  学生小组学习生字谈感受。

  回答。

  请学生表演课文,同时完成课后练习,我来当记者,采访贝贝和他的爸爸。唤起学生的经历,为调动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边读边记,学会读书思考。

  帮助学生梳理课文。

  结合词语学生字,降低难度,同时辅以最后的检测,让学生当堂记住本课的生字。

  及时补充口语交际的话题,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深入理解课文。

  五、再读课文

  1、提手旁的字“拍、投、抢”注意提手旁的写法,左小右大。

  2、“观、场”注意左短右长,右边可以适当托住左边的部首。

  3、“并”独立观察,完成书写

  4、“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人的大小位置。

  根据学生中出现的书写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讲解示范。提醒学生书写姿势。

  写生字。把生字进行归类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写出好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领悟诗中山与海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初步欣赏诗歌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诗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其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表达的信念和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教具投影仪,课件

  时间安排

  导入——了解诗歌常识——字词——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小结

  本诗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环节设计紧凑,内容环环相扣,学生的活动层层深入,自然流畅。

  教案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每天抬头可见的都是高耸入云的青山,你会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的诗人王家新根据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下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二、探究学诗的方法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一般分行排列。2.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找准重音

  (3)正确断句

  (4)流畅自然

  (5)感情饱满三、诵读诗歌1.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诵读诗歌,掌握字词给红色字注音。痴想chī凝成níng喧腾xuān诱惑yòu隐秘yǐn一瞬间shùn词语解释痴想:发呆地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凝成:凝结形成

  诱惑: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

  喧腾:喧闹奔腾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2.听朗读录音,注意重音、节奏、感情的.把握,谈谈不同的地方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第一节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第二节读出坚决、肯定——兴奋、惊喜的语气3.朗读我最棒指明学生朗读,点评四、整体感知(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海

  (2)对于山和海,我小时候的理解和现在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小时候:现实中的山和海现在:山指艰难险阻海指理想境界象征手法(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4)读读有关理想的名言三、品读诗歌(1)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划下来一起讨论。范例: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不经意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妈妈是无心插柳,这颗梦想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荫。只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提示: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4.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6.“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2)师生共同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六、布置作业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语文教案 篇5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4段。

  (1)理解“感激”、辨析“感激”和“感动”。

  (2)通过朗读,体会赖宁获得好成绩的喜悦心情。

  2、正确朗读课文。看图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齐读课文2-3段,说一说: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赖宁苦练跳绳,结果怎样?哪个词写出了他很高兴?

  2、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1)齐读两句话,找出不同点。

  (2)讨论:加上“连蹦带跳”和“感激”有什么好处?

  (3)“感激”换词理解。(课换成“感谢”)讨论:“感激”能否换成“感动”,为什么?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那句话。

  3、赖宁为什么能在跳绳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口头回答

  4、教师小结:

  只要勤学苦练,肯下苦功夫,学习才会进步,成绩才会提高。

  三、齐读全文,有感情。

  四、看图复述课文,教师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结合半数,用自己的话把赖宁学跳绳这件事说一遍。(各自准备,指名说,评价。)

  五、总结全文。

  以来宁学跳绳这件事中,你觉得应该向赖宁学习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六、练习:选词填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我是最弱小的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第四册第7单元的一讲读课文。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前苏联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四岁的萨沙。一家人在森林的空地上聊天、看书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托丽亚把雨衣拿给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萨沙穿上,幼小的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读完这课文,我们会感到亲人间无微不至的关爱,并对小萨沙的自信和保护弱者的举动产生由衰的赞叹。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7个字及以下词语:周末、父亲、弱小。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培养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3、能为人物的对话部分加上逗号、感叹号、问号。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显示重点指导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强大)你知道这个词的反义词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比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4、出示词语卡片:周末、父亲、弱小、纤弱、映衬、雷声、聚精会神、倾盆大雨。

  ①小老师领读、齐读。

  ②你能用其中的词说句话吗?

  5、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标然段。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用课件或挂图再现课文中描写的画面,看了这幅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一下吗?

  3、出示句子。

  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上,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还有一丛野蔷薇。野蔷薇开了一朵粉红的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娇艳。

  4、指导朗读:(学生先闭目想象眼前的景色)

  这么美的景色,你感觉这个句子应该怎么读?你最想强调哪个词?大家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

  5、展示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野蔷薇开了一朵粉红的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娇艳。

  ①句子中加点的词你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鲜艳、美丽、好看……)

  ②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这里用哪个词最准确?为什么?

  7、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下大雨了,托丽亚、妈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②讨论、交流: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他们会聊些什么?(请同学上台演一演)

  ③指名读所画的句子。(出示句子)

  托丽亚赶忙从背包里拿出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萨沙穿上。

  ④同学们,从这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请你带着自己的那份感动来读这句话)。

  8、有感情地朗读3—6自然段。

  ①同桌分角色朗读。

  ②指名同桌展示读,其他同学评议。

  ③全班分角色朗读。

  9、朗读感悟第7自然段。

  ①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朗读。

  ②萨沙看到大雨中的蔷薇花,心里会怎么想?她为什么把雨衣遮在花上?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④分组比赛读。

  10、朗读最后一句。

  ①学生自己试读。

  ②指名展示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③齐读最后一句。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内容,拓展延伸

  1、课题“我是最弱小的吗”是个问句,这句话换个方式还可以怎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2、你感觉哪个题目好,为什么?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收获?

  五、巩固识字

  六、写字指导

  七、实践活动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充实自己的采集本。

  2、给句子补充上合适的标点,再读一读。

  妈妈 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哦 现在你是强者了

  八、教学后记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本人在《我是最弱小的吗》一课教学设计中把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下功夫。

  1、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上,把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心灵感悟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十分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的训练,抓住“典型语言”重点训练。在此同时,教师凭借语言,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

  2、在师生关系上,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学生主动阅读过程中,教师指导作用也发挥比较好。

  3、在组织形式上,把自主研读与合作研读有机结合起来。本人十分注意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文本,自读、自悟、自得,在学生充分自主研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就重点句、关键句合作研读、讨论、品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想象读、感情读,读出感情,读出意蕴,并在此基础上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文教案 篇7

  【课文简说】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的生活会怎样?

  3.在诗人刘章的笔下,搭石是怎样的呢?

  二、初感课文

  1.自读课文,交流:课文中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逐节指读课文,梳理课文,知道课文中描写了人们“摆搭石、整搭石、走搭石、让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等情景。并结合教学生字新词。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2.临写。

  3.检查巩固。

  四、课外拓展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

  3.指导朗读。

  (二)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3.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4.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三)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1.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五、课外拓展

  写出自己发现的美。

语文教案 篇8

  四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

  1.能够独立完成是自学词的任务。

  2.学习独立完成识字学词的任务。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利用背景资料帮助学习。

  5.学习修改习作,培养修改习作的习惯。

  6.(认字183;写字214)×80%

  7.背诵≧15(;段)×2

  8.习作≥12次/学期

  9.综合性活动≥4次/学期

  复习要点:

  一、积累与运用:

  1.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运用钢笔)

  2.充分利用摘录笔记,从生字的音、形、义进行辨析,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五六年级的生字学习打下基础。

  3.积累语言材料,正确地运用于表达中。

  ①分类积累。

  ②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目及课文中的`精彩、重要句段。

  ③结合单元主题词,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4.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遵循“知——懂——会——熟”的过程)

  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能运用。

  (如比喻句、反问句、祈使句)

  ②认识连绵词,理解语气词表达的情感。

  ③成语中的对应。

  ④在原有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⑤理解同一字或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二、阅读与理解:

  方向:阅读即思维

  1.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一定的阅

  读速度。

  2.感受不同的文体样式。

  ①读文学作品,能通过分段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概括或复

  述,要素完整。

  ②读信息类文章,能抓住关键词语、题目等获取重要信息。

  3.根据不同的文体提出问题,并自行解答。

  4.理解课文题目,能抓住重点词语、动词理解课文。

  5.能设身处地地阅读,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心情。

  6.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7.对照阅读古文和译文,了解古今词义的演变。

  三、习作:

  1.引导学生本期习作及课堂练笔,根据学生习作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叙事及想象的评改,做到文从字顺、内容具体、层次清楚,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2.习作修改标准:

  ①有根有据——真实;

  ②有情有意——有真情、有中心;

  ③有血有肉——内容充实具体;

  ④有声有色——语言生动(尽量做到)

  错别字控制在2%以内

  复习建议要点:

  1.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学习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复习。

  2.在复习中,重方法的领悟,获得知识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3.重视金钥匙,课后思考题的教学要落到实处。

  4.以儿童的视野,设计复习活动。

  5.为学生创造阅读环境,阅读资料,通过语文小报、自制的阅读卡、习作集等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重点)

  2.把握情感变化,体会残疾人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难点)

  3. 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作家作品: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我的一生》《走出黑暗》《乐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海伦·凯勒是人类创作的一个奇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她的家庭老师安妮·莎莉文教会她写字、手语。海伦·凯勒和莎莉文一起相处近50年,莎莉文老师把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海伦,海伦内心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模(mó)仿绽开(zhàn)小心 yì yì(翼)(翼)感kǎi(慨)搓niǎn (捻) pì(譬)如jié(截)然相反惭kuì(愧)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不求甚解

  ②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美不胜收

  ③各种各样的花颜色鲜明华丽。 花团锦簇 ④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恍然大悟

  3.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莎莉文老师教了“我”什么。

  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2)找出文中表示“我”感情变化的词语,划在书上。思考:莎莉文老师为什么会使“我”的情感产生变化?第一段中“最重要”、“感慨万分”、“不寻常”等词语,体会海伦对老师由衷的敬爱和感激。

  第四段中“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和结尾两段来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教育方法的高度评价,和对老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3)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丽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划在书上。

  (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莎丽文老师)

  【课堂探究】

  1. 为什么海伦对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莎莉文小姐以她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2. 学习本文后,你觉得莎莉文老师是 的一个老师,从文中找出理由。

  理由: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有爱心、耐心。

  爱海伦,有责任心,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做到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开启了海伦思维、情感、智慧,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3. 课文1-5段作者写了什么,与莎莉文老师有何关系?

  铺垫的内容:先写“我”的感受,再写家人的'活动、“我”的等待,最后用设问、比喻进行烘托,表达自己的渴望。(这是铺垫)

  好处:(1)用层层铺垫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对于“我”的重要性,也加重了开头所说的“最重要的一天”的分量;(2)给读者留有阅读期待,让我们急于了解莎莉文老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随堂检测】完成课后练习四,将答案写在课本上。

  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拓展延伸】生活中许多残疾人克服自身残疾刻画出完美的人生,你知道谁?从他的故事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字数不少于50字)

  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完全耳聋……——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与世界。

  张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高位截瘫……

  自学掌握英语 、日语 、德语等,当代知名作家 ,翻译家。

  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 下肢瘫痪……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25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布置作业】

  1.完成校本作业。

  2.熟记下列名言,并试着在写作中运用。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3.借助对汉字部首的认知,实现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4.积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

  5.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教学难点】

  1.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2.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教学“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汉字“江、河、沟、海”,引导学生观察四个汉字并说说自己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明确:我发现四个字都有一个三点水旁。

  师:你们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四个汉字最明显的特征。再动脑想一想,这几个字在意思上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明确:这四个字表示的都是与水有关。

  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字“形旁表义”,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跟这个字的意思密切关联。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偏旁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汉字、词语。

  2.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两个偏旁“厂、穴”,指名说说这两个偏旁的名称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1)出示生字:

  厨 厕 厢 厦 穴 窟 窿 窑 窄

  (2)交流识字方法:

  前四个字都含“厂”;后五个字都含“穴”。

  教师明确:“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厨、厕、厢、厦”都是厂字头的字,它们大多与房屋有关;“穴、窟、窿、窑、窄”都是穴宝盖的字,它们大多与洞穴、房屋有关

  课堂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厂字头的字和穴宝盖的字?

  (厂字头:厅、原、厩等;穴宝盖:窝、窗、窃等。)

  二、教学“字词句运用”

  1、过渡引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汉字有多种意义,再组成词语就更多了。下面就来看几个:

  (1)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思考这些词语都有哪些不同的意义。

  (2)指名学生朗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读准“破涕为笑”中“涕”读“ti”不要读成了“di”

  (3)学生交流对9个含有“笑”字词语的理解,同时运用相应的表情来演绎对于词义的理解。

  学生明确:

  “破涕为笑”: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捧腹大笑”: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微笑、笑眯眯、笑呵呵、眉开眼笑”几个词语中“笑”的程度稍浅,“哈哈大笑、瘁腹大笑、狂笑”等程度更深,而“破涕为笑”则写出了情感上由悲转喜的变化。

  2.知识拓展,还有哪些关于笑的词语?

  (小组讨论,明确:苦笑讥笑狞笑嘲笑谄笑哄堂大笑哑然失笑等)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思考这六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2.学生熟读、识记词语,交流讨论。

  明确:“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即两个意思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词的意思也与它们差不多。

  3、对剩下的词语进行验证。(出示课件)

  教诲:“教”和“诲”都有教导的意思。

  伙伴:“伙”和“伴”都有同伙、作伴的意思。

  灾难:“灾”和“难”都是指遭遇的不幸。

  明亮:“明”和“亮”都有光明、亮堂的意思。

  柔软:“柔”和“软”都有轻柔的意思。

  4、课外拓展: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追赶跳跃飞翔打击疯狂温暖弯曲等

  四、句子朗读

  1、出示句子。

  (1)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问题预设:句中加点词反映了小马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说明小马很高兴,活泼。

  朗读指导:用轻松,愉快的口气读这句话,

  (2)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问题预设:句中加点的词语反映了小马怎样的心情?

  明确:说明小马有点不好意思。

  朗读指导:用犹豫的、不好意思的语气读,读的时候语速要慢一些

  (3)他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问题预设:从加点的字里,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试着读一读。读出应该有的语气。

  3、总结方法,分小组比赛读,最后全班齐读。

  五、学习“日积月累”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翻译内容:

  明确意思:

  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勉励自己要奋发图强。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熟记内容。

  4.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

  六、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5.这篇故事蕴含的道理是什么?你从中学会了什么?

  (学生反复读文章,交流领悟)

  学会辩证地看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角度不同,好事看起来像是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七、课堂小结:

  就像《好天气坏天气》一样,本单元的另两篇课文由浅及深的表达着“角度”的重要性。

  本单元的《画杨桃》,先直接明了的阐述了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观察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杨桃被画成了五角星,这是由于“我”所处的角度不同,和平时看到的杨桃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小马过河》中,老牛说河水很浅,是因为老牛比较高;松鼠说河水很深,是因为松鼠体型比较小。小马在那里不知所措,只好回家问妈妈。妈妈鼓励小马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后的结果是“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下册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