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动过程:
1、分组活动
(1)、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两份。
(2)、每组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用什么办法知道两根是一样长的?
(3)、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四份,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示范做圆形的等分活动。
(2)、请幼儿做圆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动
(3)、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3、使用幼儿用书。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体验活动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路线图和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周彦妤病了很长时间了,我们都很想去看看她,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乘公交车去她家。
二、看路线图
1.出示路线图,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周彦妤的家在哪里吗?(请个别幼儿到教师路线图上指出)
2.观察路线的.走向
(1)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2)幼儿提出疑问后,教师给予解释:图中的数字是指车的编号,例如“1”就是指1路车;在标数字的地方是车站,可以上下车或转车。
3.寻找路线
(1)提出要求:在小地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周彦妤的家?并记录在纸上。
(2)请一个小朋友示范来找路线,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操作后,集体交流。
三、选择路线
1.找出最近的路线
(1)猜测:在这3条路线里,你们认为那条路线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数格子验证
(3)幼儿操作后,比较哪一条路线最近。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1)出示每路车的票价:1路车3元;2路车3元;3路车3元;4路车4
元;5路车5元;6路车5元;7路车6元;8路车5元。
(2)哪一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3)幼儿集体计算每一条路线所需要的钱,教师记录在纸上,进行比较。
四、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找出“幼儿园到公园”“家到动物园”的几种路线,并找出其中最近和最省钱的一种方法,并记录到纸上。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3、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流程】
㈠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
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㈢、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㈣、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㈤、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调查家中有多少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完成调查表。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学会发现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能表述。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萝卜实物图片若干张(颜色,大小,形状和叶子数量不同的萝卜图片),各种标记(黄绿两种颜色标记,三片叶子和五片叶子的标记,大小的图片标记,圆萝卜与长萝卜的标记)。
幼儿操作材料:颜色,大小,形状和叶子数量不同的萝卜图片若干;框框图片一人一份。贴有不同特点萝卜标记的实物框框。
【活动过程】
一、萝卜丰收了
出示萝卜,将萝卜图片随意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这些萝卜长得是什么样的?”
“这些是兔奶奶家的萝卜。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兔奶奶想把萝卜藏起来,你们愿意帮助兔奶奶吗?”
二、收萝卜
操作1:观察实物框的标记,把萝卜图片放入相应框内。
提问:“你的萝卜放在那个框?为什么?”
总结:把有共同特征的萝卜放在一起,这种方法就叫做分类。
操作2:教师引导幼儿按萝卜特征,分类放在图片的两个小框内。“在你们的位子上还有兔奶奶采来的`萝卜,它想请我们把这些萝卜分类放在两个框框内,你们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把这些萝卜分放在这两个小框里呢?”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幼儿表述自己分类的方法。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贴上相应标记。如:按颜色分。教师根据幼儿的叙述出示黄,绿两种颜色标记贴在磁性筐子图片旁边。
教师总结幼儿不同的分类方法。(颜色,大小,形状和叶子数量分类)
【活动延伸】
用分类的方法,给兔奶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为了方便,也会把许多的东西进行分类。接下去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需要给它分分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气氛是较活跃的,大部分孩子也掌握了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操作也基本是正确的。但在第一过程中,按第一特征(颜色)分类是较明显的,按第二特征(叶子的多少)分类时,由于叶子多少画得不够明显,是在老师的提醒下分出来的。在第三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标志并表达出来,这个环节已在第二过程讲解的很清楚了,这样就觉得太烦了,而且时间也不多了。另外,在黑板上操作收萝卜时,地里的萝卜比应收的萝卜多出两个,并引导幼儿别收错了。由于受到书上操怍材料的局限性(应采的蘑菇是刚好的),这样就出现了第三过程比第二过程简单的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认识到了教师制作教具时,应注意可操作性。在集体操作时,教师不要偷懒,自己设计操作材料,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小百科:萝卜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00厘米,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分枝,无毛,稍具粉霜。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等分活动,探索图形等分的多种方法,知道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发言。
3、能从生活和操作中感受事物等分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准备:
1、一根绸带、各种图形的纸、记录纸
2、勾线笔、图形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根绸带。提问:一根绸带怎样扎到两个小辫子上呢?
2、幼儿讨论。
3、幼儿边讲解边演示,老师协助。
二、动手操作,探索图形二等分的方法
1、为幼儿提供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小结: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
4、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⑴请幼儿把等分部分与原来的材料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⑵小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两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
三、再次操作,探索同一图形二等分的多种方法
1、为幼儿提供多种图形,引导幼儿想办法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结:爱心形,三角形分成两份是从中间分开.正方形可以从中间折,对角线折分成两份,长方形可以从中间横、竖折,也可以对角折来分成两份。
四、游戏活动:按等分标志分类
1、玩法:把物体按可以二等分的和不是二等分的分类,各贴到相应的地方。
2、教师小结
五、延伸活动,了解生活中物体二等分的有趣现象。
1、教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二等分的东西?”
2、看生活中的物体二等分的有趣现象进行小结。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初步懂得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铅笔、长条积木、吸管、纸条等)、笔、记录表、黑板、粉笔、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归纳、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
2、幼儿用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1)幼儿尝试用铅笔测量并在表(一)做记录。
(2)请全班幼儿展示记录表,集体验证测量结果。
(3)引导幼儿感知同种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次数多的较长,次数少的较短。
3、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度。
(1)幼儿尝试选择三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在表(二)做记录。
(2)引导幼儿探索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4、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教室周围的物品。
(1)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测量工具?
(2)引导幼儿互相合作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在表(三)。
活动反思:
1、本活动操作的材料大部分是现成的,有的是和幼儿一起准备的,随手可得的,适合日常教学。
2、创设幼儿操作探索的环境,引发幼儿大胆参与尝试。活动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通过操作实践,由浅入深,环环紧扣。让幼儿尝试测量,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或宽,并做记录——不同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并做记录——自选工具测量自选的物体。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到最后大部分的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获得了有关自然测量的经验,通过测量、记录比较明白了测量工具与测量对象的关系。
3、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在活动中的材料有:铅笔、纸条、吸管、长条积塑、绳、小棒、纸筒等等,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看、想、说、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幼儿在测量时都忘记了地板是脏的,有的`跪着量,有的趴着量,看着他们那么专心的样子,我都不忍心一直提醒他们要蹲着量。
4、教师还是紧张语速较快,测量方法讲得不够清楚,第一次测量时对幼儿提的问题给予了回避,教师不能灵活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语言还是不够简练,说的话还是比较多。
活动点评:
“自然测量”这个活动,是20xx年XX市幼儿园“教坛新秀” 张秋云老师在参加评比中组织的集中教育活动。教材选自大班科学领域。该活动以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幼儿园环境中的自然物品作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操作材料互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该活动有许多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归纳起来有四点:
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
第一环节是“幼儿尝试测量,教师归纳、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二环节是“让幼儿用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从中感知“同样的测量工具,量次数多的就长,测量次数少的就短。” 第三环节是“ 让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度”, 从中感知“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次数就多。” 第四环节是“ 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教室周围的物品”,利用创设的情景,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对象的关系”与“要比较两个应该使用同样的测量工具”。在四次的测量中,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智力数学教案03-01
大班数学教案07-06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25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12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13
大班数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