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采用多种方式探究“蛋娃娃”不倒的原因,体验探究的乐趣。
2、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关物体平衡的概念。
活动准备:
1、蛋形玩具每人一份;盘子、磁铁、弹珠、石头、橡皮泥。
2、课件《美丽的蛋娃娃》。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玩蛋娃娃: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他们是谁呀?(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的名字,并跟蛋娃娃打招呼)
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蛋娃娃吧!(幼儿自由的玩一玩蛋娃娃。)
教师:蛋娃娃好玩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蛋娃娃真有趣,可以打开来,有一头是大的,一头是小的。
二、出示2个蛋娃娃,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蛋娃娃,我们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外形,通过比较发现一个会倒,一个不会倒。)
2、教师小结:真有意思,两个蛋娃娃一个可以站起来,一起不可以站起来。
三、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探索,尝试采用多种方式探究“蛋娃娃”不倒的原因,体验探究的乐趣:
(一)大胆猜想蛋娃娃不会倒的原因:
1、教师:请你想一想、猜一猜为什么蛋娃娃一个会倒,一个不会倒?(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猜猜、说说。)
2、教师:你们真聪明,金老师确实在蛋娃娃里面放了东西,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帮手有:石头、橡皮泥、弹珠和雪花片。
(二)尝试在蛋娃娃中添加重物。
1、教师设疑:是不是把这些东西放进去,蛋娃娃就不倒了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2、幼儿自选材料进行操作尝试。
3、集中交流操作尝试的情况:
教师:你的蛋娃娃里面装了什么?它站起来了吗?
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放进重物后蛋娃娃还是会倒呢?有的没有倒呢?(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分析原因:重点引导幼儿分别摇动装有“重物”的蛋娃娃,发现里面的重物随着滚动的蛋娃娃会倒,反之则不会倒。)
小结:原来将小帮手固定在蛋娃娃的底部蛋娃娃就不会倒了,谁可以固定在蛋娃娃的底部不动呢?
好这次我们将橡皮泥放在蛋娃娃的底部试试,看看能不能成功。
(三)尝试固定底部,让蛋娃娃不倒:
1、组织幼儿第一次尝试:
教师:你成功了吗?
结合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分析:橡皮泥要放在圆的一头而且要将整个底部塞满。
2、组织幼儿继续操作:
a引导幼儿学习用橡皮泥固定底部,注意要放在圆的`一头而且要将整个底部塞满。
b引导制作成功的幼儿帮助没有成功的孩子。
三、分享验证:
教师:你成功了吗?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蛋娃娃及自己的操作过程,分享成功的经验。)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多小朋友都成功了,没有成功的小朋友我们回到教室里可以继续试试。
四、延伸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固定在蛋娃娃的底部,那么除了用橡皮泥还可以用什么东西固定呢?
(浆糊、双面胶等)
小结:下次我们也用这些小帮手试试吧!
(将蛋娃娃投放在科学区,引导幼儿尝试用其他的方法固定蛋娃娃的底部,拓展幼儿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了解动物不同的生活环境。
学习诗歌,并尝试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动物”组图;《小动物的家》诗歌音频及图片;《小动物的家》诗歌图谱。
纸面教具:《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动物”,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不同动物的家。
我们班来了很多动物朋友,看看都有谁?
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呢?
播放诗歌音频及图片《小动物的家》,引导幼儿欣赏诗歌,了解不同动物的家。
动物朋友们给我们编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它们的家在哪里呢?答案都藏在诗歌里。
1.播放诗歌音频及图片,引导幼儿初步理解诗歌。
诗歌里介绍了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家在哪里?
2.再次播放诗歌音频及图片,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句式回答问题。
清清的小河是谁的家?
蔚蓝的天空是谁的家?
肥沃的泥土是谁的家?
黑黑的树洞是谁的家?
茂密的竹林是谁的家?
辽阔的沙漠是谁的家?
播放诗歌音频及图谱《小动物的'家》,引导幼儿学念诗歌。
1.播放诗歌音频及图谱,鼓励幼儿跟念诗歌。
2.鼓励幼儿看着图谱尝试念出诗歌内容。
3.师幼对念诗歌,教师念上半句,幼儿念下半句,之后轮换。
师幼交流,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诗歌句式仿编诗歌。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家在哪里?
请你把它们编进诗歌里。(如:辽阔的沙漠,是骆驼的家)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科学区投放纸面教具《小动物的家》,鼓励幼儿将动物与对应的家连线。
2.在美工区投放纸和笔,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动物和它的家画下来,并用诗歌中的句式描述。
家园共育
请家长与幼儿共读动物相关绘本,进一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细化食品和糖类的大量摄入,导致孩子们出现龋齿的状况大大提高。日常生活中我们开始难得看见孩子们露着白净整齐的牙齿了,个个或多或少都有龋齿,而且有的孩子经常闹牙疼。因此有必要让孩子们对“如何保护牙齿”、“怎样预防龋齿”、“当牙齿出现问题时该如何处理”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如何让孩子科学理解这些内容呢?刚好我园旁边有很多牙科医院,于是我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教育契机,带领孩子走进了中医院牙科医院,一起去了解保护牙齿的秘密。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牙科医生的工作,以及引起龋齿的原因。
2、养成从小保护牙齿的好习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三、活动准备:
1、联系中医院牙科病房,设计相关的参观路线
2、与医生沟通有关的口腔知识。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参观牙科医院,引出课题。
提出参观牙科医院的任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参观牙科医院,了解牙科医院的.设置和医生的工作。
1、认识牙科医生,了解牙科医生的工作:主要是处理拔牙、补牙、镶牙、洗牙、美白、正畸、修复等各类口腔齿科问题。
2、参观诊所,了解牙科医院各诊疗室:如诊疗区、候诊区、消毒室、放射室、技工室等
3.介绍治疗牙齿的机器和工具,并做相关的演示。
由牙科医生介绍治疗牙齿的各种机器和常见工具。
三医生讲解孩子的换牙期以及引起牙齿龋齿的原因。
1、什么是孩子的换牙期?
医:我们小朋友一般是20颗牙齿左右。小宝宝生出来后,慢地长出了乳牙,到了六七就开始换牙了,新牙就是恒牙,要用一辈子的,我们要好好保护牙齿。
2、引起牙齿龋齿的原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过渡的吃甜食。
四怎样保护牙齿,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1、怎样保护牙齿?
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医生利用牙刷和牙齿模型,讲解并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
3、互动:和幼儿一起来学习刷牙的方法。
4、告别医院,感谢牙科医生。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参观了牙科医院,知道了引起龋齿的原因,那么今后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学会用正确方法刷牙,来保护我们的牙齿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角色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用橡皮泥做蛋糕非常的喜欢。因此,我设计了中班科学活动《我是小小蛋糕师》。这一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幼儿园旁边就有蛋糕房,孩子们对于美食蛋糕又是非常的喜欢,因此我利用孩子生日的机会带领孩子一起去蛋糕房参观并制作蛋糕。
活动目标
1、参观蛋糕房,了解蛋糕的制作过程。
2、体验制作蛋糕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设计参观蛋糕店的路线。
2、联系蛋糕师傅讲解蛋糕制作流程。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参观蛋糕房,制作生日蛋糕。
二、参观蛋糕房,了解蛋糕制作过程。
1、参观蛋糕房流程设置。
2、观看蛋糕师傅制作蛋糕的过程。
三、幼儿练习,在师傅指导下制作生日蛋糕。
1、听师傅讲述蛋糕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2、幼儿个别练习制作。
四、珍惜劳动成果:品尝自制的蛋糕
1、邀请朋友一起品尝自制的生日蛋糕。
2、感谢蛋糕师傅。
五、活动延伸
角色游戏中,开设蛋糕房等角色游戏区,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加认知活动,能用闻、看、触摸的方法认知草莓的形状、颜色及内外结构特征。
2.幼儿能仔细观察、大胆操作,乐意积极讲述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3.学会制作草莓三明治的方法,并感受制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新鲜草莓、完整外形的草莓图片一张,塑料小刀,餐盘,蜂蜜,切片面包,小勺,配班老师一名。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猜水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吃那些水果呢?它看起来又像什么呢?
幼:香蕉、苹果·······
师:可是老师今天只带了一样水果来,很多的小朋友都喜欢吃,下次老师再带其他的水果来好吗?
幼:好。
师:你们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幼:想。
师:它呀红果果,麻点点,咬一口,酸又甜。(边说边将遮盖住的草莓让幼儿闻一闻)
幼:草莓。(若不能猜出,露出图片的一角,引导幼儿猜出草莓)
师:对啦,就是草莓,大家真棒。
二、认识草莓
1.观察图片,说说草莓是什么颜色的?看起来像什么?
师:草莓和我们小朋友刚刚提到的水果有什么区别呢?
幼:草莓是红色的,香蕉是黄色的。
师:那它们看起来像什么呢?
幼:草莓看起来像爱心,香蕉像弯弯的月亮。
········(引导幼儿说出它们喜欢的其他水果和草莓的区别)
2.利用食物草莓操作认知:
(1)观察草莓的表皮上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师:我们来看看草莓的表面上有什么?
幼:有坑、有许多黄色的小点,还有黑色的。
师:恩,这些黑色的、黄色的小点都是草莓的种子,就是老师刚才在谜语里讲到的麻点点。
师:接下来,我们摸一摸草莓,告诉老师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幼:XXXXXX
师:草莓很娇嫩,所以大家要轻轻的捏。
(2)切草莓:草莓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草莓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导幼儿使用塑料刀对草莓进行横向、纵向的分切)
(3)幼儿自由交流看到的草莓内部结构,个别进行发言。
师:我们的.小朋友切开草莓后可以和自己的伙伴分享你看到了什么。
幼:XXXXXXX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也和老师分享一下你看到的呀?
幼:有一条白色的线。
师:谢谢你得分享。这条白色的线呀可是非常的神奇,非常的厉害。它呀连接上草莓表面上的种子,就是那些小点点,给它们输送营养,然后草莓酒一点点的长大了。
三、体验活动
1.谈一谈,说一说
师:你们想吃草莓吗?
幼: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品尝吧。(让幼儿集体去洗手,将洗干净的草莓发给幼儿品尝)
师:草莓好吃吗?
幼:好吃。
师:那我们来夸一夸它吧?
幼:草莓红艳艳的、香甜可口·······
师:刚刚我们吃了可口的草莓,它除了可以这样直接吃,还可以加工成什么呢?
幼:草莓味的冰淇淋,草莓味的棒棒糖,草莓味的蛋糕·······
师:哇,小朋友说了这么多,老师今天也带了材料,想教小朋友们做一样美味的东西,看(将制作三明治的材料展现给大家),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了吗?
幼:草莓面包,三明治。
师:我们要做的就是三明治(配班老师将装在餐盘内的切片面包、小沙锤、小砂罐,草莓分发给幼儿),小朋友们先不要自己弄额,等一下我们大家一起制作。
2.制作三明治
师:现在我们小朋友们中间都放着制作三明治的材料,你们要有好合作额。首先,我们把草莓放入砂罐内,用砂锤把草莓捣碎,然后举手告诉老师让老师给你们加入蜂蜜,最后我们用小勺子把草莓酱均匀的抹在一片面包上,然后合上另一片。像老师这样切开,变成三角形的形状就成功啦!每人分一块(和配班老师一起帮助幼儿操作),开动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教材简解]
本次活动的取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三角架。用小木棒、橡皮泥,通过游戏引发幼儿探究,再次尝试最后运用于实践,在动手动脑的操作探究当中,扩大了幼儿探究的空间。活动中第一环节是鼓励孩子用小木棒将橡皮泥撑起来,让他们有个思考的空间,在第二环节是用最少的棒将橡皮泥撑起来,这个环节中激发了孩子深入探究的兴趣,第三环节提升迁移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是从实验到运用的转换。
[设计理念]
“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在玩木棒的时候无意中把很多根木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没有倒下,孩子们对此很惊奇,于是产生了设计这样一个幼儿园活动的想法,试图通过幼儿园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而对于科学幼儿园活动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技能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活动中设计了操作与记录的要求,让幼儿在学习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幼教资源的同时学会交流与分享,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目标预设]
1.尝试用游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游戏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签、铃鼓等。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初次尝试用筷子把彩泥撑起来。
1.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
(1)这是什么?我们平时是怎么玩的?
(2)看谁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稳稳地撑在桌上,想接受挑战吗?(想)那待会就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可以多选几根游戏棒哦,然后稍稍用点力插进橡皮泥里,插完后要稍稍调整角度,松开手试试会不会倒,会倒就说明还没有成功,还需要在继续试,如果能撑起来不倒,说明你成功了,那就请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动,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吗?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试试看。谁能用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让橡皮泥稳稳地站在桌上?看看你用了几根筷子?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指导。
3交流尝试结果。
(1)你们都成功了吗?你用了几根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的?
(2)师:谁来介绍下,你成功了没有?你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的?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筷子起来的?上面怎么插的?下面呢?
(3)教师小结:我们在做的时候,每根游戏棒的一头插在橡皮泥的中间,要靠靠拢,高度一样高,下面呢,要分分开,才能将橡皮泥撑起来的哦。(比较幼儿的作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棒必须撑开才能站起来)
二、第二次探索,尝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
1.交代操作要求。
师:刚刚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没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会老师给你们机会继续完成!那接下来我们要接受新的挑战咯!你准备好了吗?那听清楚了:我想请你们试一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是用最什么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是要比一比谁用的游戏棒最少哦?再试试看吧!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你最少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了?(3根)有没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结。
我们发现,围绕一个中心点,把三根游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橡皮泥撑起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结合生活,谈谈三脚架的作用。
1.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看见过三脚架?它有什么用?
2.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看看它们的三脚架在哪里?请你找出来?(请幼儿用笔划出三脚架的位置)(1)(出示相机三脚架图片)师:看看这是什么三脚架?他有什么用啊?(拍照的时候可以把照相机放在上面,这样拍照就更稳更方便了)(2)(出示画画三脚架)师:那这个是什么三脚架?(可以在上面画画,有了这个三脚架啊,就可以把纸架在上面画画了,很方便)(3)(出示三脚凳图片)师:看看这张凳子和我们坐的不一样吧,它有几只脚?所以我们叫它三脚凳。(4)(出示多层三脚架)师:这个呀是多层三脚架,它的每一层都可以用来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东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5)(出示架子鼓图片)师:看看这张图片中哪里有三脚架?圆圆的那个可以敲出声音来的是什么啊?(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脚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四、用三脚架原理制作“架子鼓”,体验成功的乐趣。
1.介绍材料及制作要求。
这里有一些竹签和扭扭棒,请你们用“三脚架”的原理,三人合作制作一个鼓架,把铃鼓撑起来。一个人拿住竹签,一个人用扭扭棒把竹签扎紧,注意要多扭几圈。再把三根竹签撑开来,摆成三脚架的样子。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一定要把竹签扎紧。
3.展示作品,请幼儿演奏,感受成功的乐趣。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再找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用“三脚架”的原理还能做出哪些有用的东西。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用根据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特征选标记。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特征。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黄色小蘑菇、红色大蘑菇、黄色和红色标记、大小标记若干
2、各种颜色、各种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若干。
3、标记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蘑菇的大小和颜色师:(出示红、黄蘑菇)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这两个蘑菇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不一样)师:用什么办法可以把不一样的地方记录下来?(标记)师:(出示标记)小朋友你们还认识这些标记吗?现在请小朋友来给蘑菇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什么颜色的蘑菇我送你什么颜色的标记。
二、比较大的红色的圆形卡片和小的黄色的正方形师:(出示大的红色的圆形卡片和小的黄色的正方形)小朋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给这两个图形宝宝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一句好听的话?
三、看图形找标记卡师:(出示各种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图形)小朋友,你们看这些图形宝宝一样吗?你们认识它们吗?他们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图形宝宝,请4个小朋友一组,去找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和你们图形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
师:小朋友找好了把他们贴在黑板上介绍你找的是什么?
四、师总结:这个长方形宝宝找到了大的蓝的长方形标记卡做朋友
五、找朋友游戏
师:小朋友真聪明!帮图形宝宝们都找到了朋友。现在我们也来玩一玩找朋友游戏。老师给你们发图形和标记卡,如果你拿到的是图形就去找和你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如果你拿到的是标记卡就去找图形宝宝做朋友。
师:现在我们带着你的朋友一起去玩吧!
六、活动评价小结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照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喜爱动物,有兴趣了解家畜和家禽。
3、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善待动物,萌发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3、数组动物卡片(如鸡、鸭、鸽、鹅、猪、羊、马、牛等)农场场景(农舍、草地、山坡、小河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观察农场场景
农场里有些什么动物?
小结:农场里有鸡、鸭、鹅、猪、羊、马和牛。
2、简单认识农场里的小动物
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小猪长得什么样?
小结:胖胖的身体、肥肥的脚、尖尖的耳朵、四条腿。
二、动物进农舍
1、饲养员请客
农场饲养员要请客了,猜猜请了谁?
小结:是啊,请了鸡、鸭、鹅、猪、羊、马和牛。
2、按特征分类
饲养员准备了2大桌的食物,动物们要怎么坐呢?
小结: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它们哪些地方长得一样的,根据特征来分类。
3、幼儿按动物们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4、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说一说各自的'理由。
你是怎么分的,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两条腿,有翅膀,会生蛋的动物,我们叫它们家禽。四条腿,没有翅膀的哺乳动物,叫做家畜。
三、动物就餐
1、按照家禽家畜分类
现在请你们按照家禽和家畜分成2桌。
小结:小朋友的本领真大,都帮小动物们找对了位置。
2、说说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家禽家畜喜欢吃什么食物呢?
小结:小鸡喜欢吃小虫。鸭和鹅喜欢吃河里的小鱼。猪、牛、羊和马喜欢吃草。
四、动物去散步:观察农场里的风景
农场里有哪些漂亮的地方?
小结:有草地、河流和山坡。
动物们喜欢去什么地方散步呢?
小结:小鸡喜欢去草地。鸭和鹅喜欢去小河。猪喜欢呆在猪舍里。羊、马、牛喜欢去山坡。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乐于思考, 善于倾听,体验活动的快乐。但由于孩子受到经验、能力等诸方面的影响,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问题、心理上也会出现不良反应,此时老师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效引导,调整策略,在活动中,注意回应,帮助梳理,提升经验,整体推进孩子的发展。在多重分类的经验基础上帮助孩子提升关于家禽与家畜的概念。 整个活动力求让孩子玩的开心,学的有效,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每个幼儿喝饮料时为了知道瓶子里还有没有便摇一摇的经验,本次活动就是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来设计的,希望让幼儿的原有经验有所提升。
活动目标:
1. 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 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活动准备:
易拉罐4个,米、红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易拉罐)
二、探究活动一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罐宝宝和我们小朋友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听这里有声音吗?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呢?(摇晃一个空的罐子)
提问:你们听,这个罐子有声音吗?它发出的声音像什么声音?(摇晃一个装有大米的罐子)
师:那小朋友们再来听一听这个罐子又是什么声音呢?和刚才那个罐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摇晃装有红豆的罐子)
提问:为什么同样的罐子里装上东西发出的声音却不同呢?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两个罐子都装的什么?(倒出大米和红豆)
小结:原来同样的罐子里装着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也是不同的。
三、探究活动二
师:我还有最后一个罐子没拿出来呢?我们来听一听它发出的是什么声音(摇晃装有少量米的罐子)?请你们猜一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倒出罐子里的大米,证实小朋友的猜想并提问:为什么两个都是大米发出的声音却不一样呢?
小结:同种物体,不同量,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实验,感受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背景:
幼儿对植物生长有浓厚的兴趣。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绿豆》。
活动目标:
1.观察绿豆生长发芽的过程。
2.总结绿豆生长环境。
3.体验种绿豆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已有观察植物的经验。
2.绿豆发芽过程图片。
3.绿豆、水、盘子。
活动过程:
一、看图观察
每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呢?(有的豆豆有叶子,有的豆豆没叶子)
为什么绿豆能长出叶子?(小豆豆在花盆里,我们给它浇水了)
二、合作思考
绿豆在什么环境下可生长发芽?(幼儿思考讨论,教师给予启发)
察教事先准备好的已经发芽的绿豆(水生,土生)。
绿豆“躺”在哪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土里)
绿豆要生长,除了土和水,还需要阳光。
三、动手操作
分组,合作种绿豆。
将绿豆放在盘子里,均匀放平。倒水,最后搬到有阳光的地方。
以后的日子随时观察绿豆,渴了浇水,绿豆才能生长,发芽。
活动反思:
活动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活动过程中幼儿能长时间耐心的观察植物,主动思考植物发芽过程每个阶段的'区别,提高了幼儿有意注意的能力。种绿豆的环节中幼儿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按步骤进行绿豆种植。提醒幼儿要记得给小绿豆浇水,这样绿豆才能发芽。培养了幼儿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4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1
中班科学教案08-03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3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05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14
中班科学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