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渗透性识字15个,写字8个。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15个生字。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尊重它们的生命,自觉爱护花草树木。另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到遇事要善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字。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形成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写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老师直接板书课题“特别的作业”(“特别”两字显示为红色)。齐读课题。
2、教认“特别”一词。师问:特别是什么意思?(特别就是和别的不一样。)
3、师:和别人不一样的作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吧!
点评:从课题入手,抓住“特别”一词,既理解了课题,又突出了课文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中又明确了学习目标。
二、随文识字,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师问: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问同桌、问老师、查生字表、
4、师:很好,自己试着读一遍吧!
点评: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能自己读书的`好习惯。
5、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画出了自己不认识的字,现在同桌两人运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两人研究一下不认识的字。再读一读课文。
6、生:一人指读,一人认真听。不认识的字两人讨论。
7、师:我们两个人合作得非常愉快,想不想到小组里去读一读。
8、小组合作读课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9、读完课文后讨论: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
(引导大家积极发言,最好结合自己会怎样做谈一谈看法。)
点评:利用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能力,相互合作的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10、随文识字。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然后把课文中的生字圈出来。
11、师:检测生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抽取出来了,你还认识它吗?(把学生不太熟悉的生字贴在黑板上。)
点评:通过检测生字,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重点讲解。
12、小组内重点学习不认识的字。(都学会的同学奖励自己一个)
13、集体汇报交流,小老师讲解。
14、组词游戏:每小组一张词卡,用本课的生字组词,也可用以前学过的生字组词。并可以写下来。比一比那一小组组的词语多。
如:作业、昨天、手指、桌子、一幅画、代表、院子、玉兰花、爱护、评一评、带来、奇怪。
点评:通过组词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生字,进一步理解词语。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小组活动学习,学生不但扎实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内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合作。
三、指导书写,完成自己的特别作业。
1、师;每人发一张不同的生活图片。图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象,并把自己今天学习的^新学生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完成自己的特别的作业。
2、交流作业,进行评比。(比一比谁的作业最能展现春天的魅力。)
点评:每人一幅图,让学生更加接近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中的一草一木。爱护一切有生命的动物、植物。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小动物过冬》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识故事,叙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之间的相互关心.
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课文内容简单易懂,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读懂文本.
课文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生动的介绍了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练读,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注意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科学知识的普及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文中语言文字中去体会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展现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使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 结合我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都说出来了.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前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想方设法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说"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说"的渴望.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悟",有所"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
三,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如在学生熟悉生字词后,我以"燕子,青蛙和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这个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讨论.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
四,发挥即时评价在课堂生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以往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好,很好,你真棒".究竟好在哪里呢学生不明白.课堂的即时评价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小燕子的话时,我这样评价小朋友的朗读"你真是一只轻快灵活的小燕子。
五,注重了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要善于找一些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拓展延伸,从教育内容方面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以此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识字3
教学课时
第 一 课时
教学课型
综合课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分析
识字3是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它是以对子的形式呈现,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对子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对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在极富感染力的语境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产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会对对子。
教学难点
自己创编对对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大自然景物的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有各种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们,我们大家都爱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识字3就是描写一些自然景观的,而且它还是一首对子歌,你们有兴趣读一读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努力读通句子。
2、指名(多人)试着读课文。
3、齐读课文。
4、用笔划出生字,自己学一学,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讨论。
(三)理解词语,学习生字
按小节学习课文,学会生字,弄懂词语的意思。
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大屏幕展示第一节的文字和图片内容)
2、自由读读一下这些字(课件显示以下生字:雾、霜、霞、朝、),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用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字?
1)“雾、霜、霞”三个字都是雨字头。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所见情景或者观察图片,联系实际识字:
什么时候分别会出现这些自然现象?谁见过,分别是怎么样的?——练习用这些生字说话。
3)穿插朗读、学习词语“朝阳、晚霞、晨雾、秋霜”。
能找到与这些词语相对应的词语吗?比较下面的两组词语。
朝阳——夕阳
朝霞——晚霞
3、练习朗读这一小节。
“云对雾”和“和风对细雨”,去掉“对”字读一读。“云雾”是一个词语,“和风细雨”是一个成语。再读。
(四)书写指导
比较“禾”在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注意“秀”的第六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 学习第二节
1、齐读一下第二小节。(多媒体)
2、出示其中的五个生字,并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及时正音。
3、说说你有好方法可以更快地认识并且记住这些生字,包括字形和生字的大致意思。
(如:比较“蝶、蜂”字形的.异同;用这些生字分别组词或说话;猜字游戏:王先生和白先生同坐一块石头上——“碧”……)
4、多种形式朗读这一小节,“万紫对千红”去掉中间的“对”字再读一读——万紫千红。
这也是个成语。读成语,欣赏多媒体图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当你看到这万紫千红的景象时你会说些什么?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节。
2、说说怎么认识并记住其中的三个生字——“李、杨、秀”
3、在这一节中也隐藏着成语,你能找出来吗?(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4看一看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象——多媒体图片。这么美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来保护,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树立环保意识,千万不要去破坏环境,伤害小动物。
(四)巩固练习,掌握生字。
(1)多种形式抽读生字卡片。如打乱顺序读、去掉拼音读、抢读、开火车读、读字组词等等。
(2)读多种形式读课文——如分男女生对读、去掉“对字读等”;背诵。
(五)、书写指导
(六)、课外延伸
1.补充学习几则对字歌。
例如:
长对短,方对圆,黑夜对白天。
猫对狗,马对骡,山羊对骆驼。
鸡对鸭,牛对马,白鸽对乌鸦。
蚯蚓爬,蟋蟀唱,蜜蜂嗡嗡叫。
黑对白,红对绿,山川对河流。
梨对桃,杏对枣,苹果对香蕉。
猪对牛,兔对猴,花猫对黄狗。
2.试着编编这样的对字歌。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导语,不仅能引起学生对本组教材的兴趣,而且能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设计意图: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一定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和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还小,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在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包括对语言的吸收和对大自然的认识等等。因而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把生活的经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有利于他们全方位的的发展。
设计意图:再次体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当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移到学生身上以后,也许会出现很多奇迹。
设计意图:当学生看到丰富的画面时,一定会兴趣盎然,尽情发言,也许还会出现一个小高潮。
设计意图:在上几个成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由对子变成成语的方法。用找一找的方法教学还能激起更多学生更大的兴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要编这样的对子,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文字组织能力。鉴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要求无须太高。
板书设计
云-------雾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 )---( )
作业设计
背诵识字3.
收集对对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给多音字“强”据词定音;理解“偏僻、勉强、资助、尝试、实际”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2、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童弟周青年时代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感受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1、揭题,简介童第周。
2、听录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朗读。
3、课文写了童第周哪两个时期的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同一件事的?
4、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5、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6、正音“鄞”理解“偏僻”
7、理解句子:
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8、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
9、作业:
《课堂作业》1—3
第2课时
1、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
理解并朗读三个“才”的句子。
用“再三”说一句话。
2、理解句子。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
重点理解“更加”、“发愤”。
3、从哪些句子可看出童第周发愤学习?
4、理解句子。
童第周看看成绩单,心想:“……”
说说“努力”。(稍慢、有力)
5、作业:
《课堂作业》4、6、7
第3课时
1、出示童第周第一次的话,说说为谁争气。
2、找出童第周第二次的.话,说说为谁争气,与上一次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为什么要暗暗下决心为中国人争气呢?
4、童第周是用什么为中国人争气的?
5、这个实验难吗?从哪儿可看出来?
6、童第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7、再次朗读感受。
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经过努力,也能办到。
8、作业:
《课堂作业》5
摘抄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指定句子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达丽玛和老师之间真挚的师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把发生在达丽玛和老师之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春天的雨点儿落在草原上,也落在老师和达丽玛的心上”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
1、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
唇(chǘn),不能读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
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标出自然段,思考每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按照不同的内容,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课文分成4段。
1、上课的时候,达丽玛没有听见老师提出的问题。
2、放学以后,老师为达丽玛补课,并且冒雨将她送回家。
3、第二天早晨,达丽玛冒雨接老师一同到学校去。
4、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师生情如同滋润大地的绵绵细雨。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
2、我们来看一下,在上课时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课时达丽玛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达丽玛上课没认真听,被乌汉娜老师发现。
3、乌汉娜老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面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
(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2)课文哪些句子写达丽玛“走了神”?理解“游荡”。
(3)用哪个词把前后两部分连接起来的?表明这句话是什么关系?
(4)理解:“发现”,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4、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呢?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给达丽玛补课时,乌汉娜老师是怎样做呢?
2、达丽玛又是怎样回报乌老师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1)理解“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2)如果现在你是达丽玛,你会怎样发誓呢?
(3)达丽玛为什么要发誓呢?
学生可能回答:乌汉娜老师发现达丽玛“走了神”,用提问来证实后,并没有批评她,而是放学后给她补课。虽然只是给达丽玛一人上课,乌老师却同样严肃认真,这种教育方式深深地感动了达丽玛,她不仅认识到了错误,而且决心改正错误。所以要“发誓”。
(4)达丽玛又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可能理解: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引导:“印”什么意思,能换成什么呢?
3、正因为达丽玛这么认真地听课,所以外面下雨了,她也没有发现。
4、指名读,再齐读。
5、达丽玛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那她听见了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是的,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
(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达丽玛听课时怎样?
从哪里看出?三个“只”字可以看出。
(2)从“沙哑的嗓音”和“发干的嘴唇”,可以看出乌老师当时怎样?
6、正是这样疲劳的乌老师,当她得知达丽玛听课时,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时心里怎样?(激动)
引导:为什么这么激动?
7、分角色朗读,体会达丽玛的专心与乌老师的激动。
六、学习第三段
1、补课后,天下起雨,乌老师是怎样护送达丽玛回家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师对达丽玛的爱,以及达丽玛汇报老师的爱。
七、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质疑:雨点怎么会落在人的心里?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理解。
交流中引导理解
(1)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远去……
(2)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两个“春天的雨点”有什么不同?
春雨的特点是润物无声,老师对达丽玛的帮助,没有大声呵斥,是一种理解与尊重,这是润物无声;达丽玛对老师的感谢不是豪言壮语,是发自内心的纯真的爱,也是润物无声。在春雨无声无息地滋润下,万物萌生。同样在乌汉娜老师的关心、爱护下,达丽玛进步成长进来。广大教师正是发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培养着祖国的新一代,新一代才得发茁壮成长。
八、总结,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把课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红、绿”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喜爱春天,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
【教学准备】
1、学生在下春雨的日子里观察春雨及大自然的变化。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卡。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最近小朋友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课件出示课题,背景为春雨)齐读课题。
2、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呢?(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大家读一读,议一议:
⑴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⑵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春雨的样子了吗?(课件出示画面:像线似的春雨在飘落。)认读“线”。
⑶ 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课件出示画面:春雨沙沙响)
3、朗读质疑:(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
⑴ 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认读“欢”
⑵ 阅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提示:“大家”指的是谁?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二、创设情景,感悟对话
1、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讨论小伙伴们提出的问题:
瞧,田野里,飞来一群小鸟。(课件出示:一群小鸟在田野里边飞边叫。)这群小鸟在干什么呢?
⑴ 你从哪儿看出他们在争论问题的?
指名读第二段,正音后,齐读。
认读:“论、趣、题、底、颜”。
⑵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别人争论过问题?怎么争论的?
2、(课件出示三只鸟:小燕子、麻雀、小黄莺)
说说田野里有哪些鸟。
3、分角色朗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
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⑴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⑵ 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随机演示课件:春雨沙沙,草地、树木变绿,桃花、杜鹃花变红,油菜花、蒲公英变黄。)
4、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与同桌伙伴一起找一找吧!
⑴ 同桌一起找有关词语并圈画出来。
⑵ 指名汇报:
(随机点击课件中课文里的有关字,“淋、洒、滴、油”四个字即变成红色。)
⑶ 认识:“淋、洒、滴、油”:
(课件出示:淋、洒、滴、油)
你发现这些字的规律了吗?(点击课件:“淋、洒、滴、油“四字的'部首三点水变成红色。)住它像这样的字怎么记们?
5、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在有关词下打上点。
6、分角色演一演对话,注意争论神情和语气。(课件出示全文)
三、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1、我会认:
(课件出示:一棵开满花儿的树,花中词语:细线、无论、欢乐、底片、绿油油、颜色、洒水、欢快、话题、淋雨、绿草、你们、红花)你会认这些词语吗?会认了花儿就送给你。(学生认对了,点击课件,花儿涂上五颜六色。)
2、读读说说:
课件出示:你能学着说说吗?
滴 雨滴 水滴──
欢 欢乐 欢笑──
题 题目 数学题──
绿 绿树 绿草──
四、指导观察,学会写字
1、我会写:
(课件出示:写于田字格中的“你、们、红、绿、花、草”)认读后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及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哪些字难写,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2、范写,弄清笔顺:
(课件演示“绿”的笔顺,注意左下的笔画。)
3、学生试写:
(利用投影评议。)
4、学生书写,展示作品,点评。
五、拓展活动,课外实践
1、小朋友们的字写得不错,老师送大家一支歌:
(课件播放《春雨沙沙》,配相关画面。)大家一起拍手唱起来吧!
2、课外实践:
(课件出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到外面去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跟大家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
3、读一读对韵歌。
4、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小诗《问到底》
7、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8、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习题二~四题
[课外] 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读贴,注意这句话中每个字的笔画各布局。
对重点字进行指导
3、练习描红
反馈、评点、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分小组读读议议,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异同。
(2)讨论完后,请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讨论的结果。
(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把轻声读好。
(4)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一读,标己读得可能不够准确的字词。
(2)让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或请教别人解决,也可以查字典解决。
(3)理解后再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清丽雅致的校园生活情味。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2)用铅笔给这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分小组讨论正确答案。
(4)指导,归纳。
(5)读一读。
3、练习
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
要开学了我来到商场的文具部买了尺子铅笔橡皮盒等崭新的`文具
4、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语。
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读成语,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纠正读得不正确的成语,尤其注意“白璧微瑕”和“差强人意”这两个成语。
(3)再请学生正确朗读。
(4)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中自己已经大体理解的成语的意思,也可提出不理解的成
语请教别人。
(5)让学生自己再读读,找找这些成语有哪些共同之处。
(6)齐读成语,读出成语歌的韵味。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小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这首小诗的意思。
(3)理解诗意,再请学生读,听听他是否读得好。
(4)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教学口语交际
一、课前准备
到生活环境中进行污染源调查,有条件的可延伸到农村和野外。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话题: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2)学生自读课题要求。
3、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说书上的要求。
(3)指名说说调查到的情况
4、练习
(1)根据学生调查的内容,组成讨论小组。
(2)请小主持人来主持讨论交流。
(3)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说说调查到的环保情况。随机指导。
(5)学生交流发言。
5、强化。
(1)要求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加以,再当众说一说。
(2)写一份建议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1、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2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猜礼物这个导入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4、短小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语文课程标准》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而,刚开课就用清脆、宛转的夜莺歌声导入,让学生感到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富有感染力,大家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令人亲切陶醉而心驰神往。学生的阅读兴趣盅然,这样开课,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6、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检查预习:
1、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3、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识字设计意图:
1、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只有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并能正确运用,积累词句,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运用多媒体课件:
1、从思想上意识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用有趣的诗歌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了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学生在声情并茂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4、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
5、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6、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诵读感悟设计理念:
1、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2、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3、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4、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5、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7、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同时,用小标题来概括每段内容,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8、阅读教学要创设由内化向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因而,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还要抓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中迁移、运用。
9、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10、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11、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12、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指导写字设计理念:
1、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子。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课始,我不仅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略”这个字的整体布局是左窄右宽,再关注笔画细节,也就是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三个一”写字姿势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课堂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1、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
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作业设计理念:
1、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2、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孩子每篇课文都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5个预习任务。老师已经在课堂进行过一次指导,有家长的关注与帮助,相信孩子们能做得更好!
3、巩固性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书写练习,学会审题读题。
4、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写话练习,增加练笔次数,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和能力。
5、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阅读可以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可以累积好词佳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静气??。(好处很多)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阅读积累作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板书设计理念:
1、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一是视觉,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2、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引导交流,启动情感。
1.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画的画,请一两位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树,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喜欢的树长在哪里,长得什么样,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交流活动:我喜欢的一棵树。
3.配合优美的乐曲,教师课件出示插图导入新课,用甜美的声音朗读《杨树之歌》。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初读诗歌。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学生自由展示,教师听读正音,相机引导认字。要求:选读自己读得最流利的小节,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合作读。
三、品赏朗读,体验意境,领悟情感。
(一)品赏第1小节。
1.教师语言渲染:“杨树长在蓝蓝的天底下,他们的根扎在绿色的大地上,多么像一位位精神抖擞的小伙子哟!你们听,他们在风中唱起了歌。”
课件展示杨树摇头晃脑边笑边唱的`动画形象。
读一读第1小节,读出杨树的快乐心情,怎么快乐就怎么读。
2.学生自由展示。
教师引导:把自己想像成一棵快乐的杨树,读出快乐的感觉。
教师关注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态度,鼓励带表情读,比较朗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及时鼓励。要注意学生朗读时对“哗啦啦、欢快、响亮、悄悄地”等词语的个性化处理,不必强求一致。
3.教师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小杨树们,配上动作表演读,读出你们快乐的感觉吧!
(二)品赏第2小节。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体会诗歌意境:“请大家欣赏一下课文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2.播放一段悠扬的轻音乐,教师引导:闭上你的眼睛,想像你就是图上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或者就是你自己,来到了大杨树下,做着你喜欢的事情,听听杨树快乐的歌。
3.听到杨树的歌了吗?他的歌里唱什么,怎么唱?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大班交流。
4.多种形式读第2小节:教师引读。小组读。个人读。比赛读。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本小节明快的节奏和喜爱杨树的感情。
5.结合看图和朗读理解“聊家常、悠闲”的意思。可想像:老奶奶在聊什么?引导观察:老爷爷下棋时心情怎样?你平时做什么事情感到心情最轻松?
6.再读第2小节,想一想: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会对大叶杨说什么?
(三)品赏第3小节。
1.轻声读第3小节,展开想像,读完后说说你觉得诗中写的什么最美?
2.把你读诗时想像到的用油画棒画一幅简笔画。
3.利用投影仪交流:展示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
4.引导学生美美地读一读第3小节。
5.积累词语:金色的()翠绿的()金黄的()
四、感情诵读,升华情感。
1.教师语言渲染:“孩子们,许许多多的大叶杨美化了我们的环境,他们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杨树之歌》,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热爱吧!”
2.配乐朗诵。
五、编一编:
鼓励学生课后再听听自己喜欢的树在唱什么歌,写下来,或者,把自己编的大叶杨的歌词写下来。
六、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本课要认的字较少,教师可引导互检。宜在写字指导上下功夫。学生观察写字,自评互评,教师再作示范。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草船借箭
教材说明
〔解题〕
《草船借箭》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分别确立国号为魏、蜀、吴。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才干超群,引起孙权军队的首领周瑜的忌妒。周瑜要求诸葛亮在10天内监造10万支箭,企图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得10万支箭,使周瑜阴谋破产。这个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胆识超群,赞扬了他以大局为重、团结对敌的可贵品质。
《草船借箭》是按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46回的内容改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故事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120回。从刘关张桃园结义起,至东吴灭亡止,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对本文标题不能当主谓词组去理解,不能理解成“草船”去“借箭”,而应当作偏正词组理解。即(诸葛亮)“用草船去借箭”。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草船”,扎了草人的船。
〔结构分析〕
文章是按事件发展顺序,紧扣“借箭”展开的,共10个自然段,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借箭”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借箭”的准备。这部分写了三层意思,其一,周瑜为诸葛亮造箭设置障碍,并派鲁肃探听情况;其二,诸葛亮求鲁肃帮忙,为“借箭”作准备;其三,鲁肃没向周瑜如实报告情况,周瑜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写“借箭”的过程。分三层意思,其一,写诸葛亮“借箭”的时间;其二,写诸葛亮“借箭”的过程;其三,写诸葛亮“借箭”结束时戏弄曹操。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借箭”的结果。
〔语意理解〕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这是本文开篇的话,交代了“草船借箭”这个事件的.起因。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周瑜是东吴名将,总督东吴兵马,是蜀吴联军的总负责人。周瑜字公瑾,聪明过人,但心胸狭窄,忌妒心太重。多次与诸葛亮较量均失败,后忌恨而死。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极尽崇敬和赞美,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在民间,人们把诸葛亮说成智慧的化身。周瑜和诸葛亮的纠葛,大都是才智与气度的较量。两个人都有才干,但诸葛亮高周瑜一筹。诸葛亮心胸豁达,关注大局,讲究团结,而周瑜则气量太小,不能容人。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这是周瑜与诸葛亮商议军事时说的话。表面看,客客气气,内心里却暗藏杀机,他一步步引诱诸葛亮就范:让诸葛亮自己答应短时间内完成造箭任务,再以完不成任务为借口剪除之。“水上交战”句,是明知故问,意在试探,引出“箭”的问题。“这是公事”话,外软内硬,以“公事”为借口,冠冕堂皇,逼迫诸葛亮接下造箭任务。“不要推却”,口气上紧逼不放。“军情紧急”句的真正含义是:军中无戏言。在周瑜看来,10万支箭,3天造完是不可能的。一旦完不成,恰好可以加害诸葛亮了。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是文章的结尾句。这句话照应文章首句,也是本文核心句。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才使周瑜生出忌妒之心,才有两人的斗智;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才挫败周瑜的阴谋,才使他心服口服而叹曰“我不如他”。“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人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和利用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在本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预见到周瑜的险恶用心。在第一部分里,他是顺着周瑜意思说话的。表面看,似无觉察,其实了然于胸,甚至变周瑜的10天造箭为3天造箭,出人意料。这麻痹了周瑜,使周瑜大喜,以为阴谋得逞。从下文可看出,诸葛亮是成竹在胸。这种预测周瑜之心、并迅速作出判断与决策,确实超出常人。
第二,周密筹划借箭之策。他预测第三天四更必下大雾,足见他通晓天文。他设计在船接近曹军水寨处擂鼓,恰好可让船中箭,又不至于被敌人追上,足见他熟知地理。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故求他帮助干事;周瑜聪明心狭,故不让鲁肃告诉周瑜借箭之事;曹操谨慎多疑,虚实不清时必不敢出兵追击,故大张旗鼓,佯攻曹营;他猜到周瑜取箭必生疑惑,故让鲁肃取箭,做个见证。这些足见他了解诸人。他设计好船受箭方法及所需数量,足见他“老谋深算”。
第三,巧妙地破解周瑜诡计。蜀吴是联合抗曹的,如周瑜与诸葛亮相斗,可能坏了抗曹大计。所以,当发现周瑜耍阴谋时,诸葛亮机智地化解。他谈笑风生之中轻松取胜,回避了与周瑜的正面冲突,顾全了大局,实在是妙极。
〔写作特点〕
1.人物个个性鲜明。
本文有4个主要人物,他们个个性格鲜明。周瑜阴险妒嫉,诸葛亮从容镇定,鲁肃忠厚老实,曹操
谨慎多疑。这些性格,在文中有充分地展示。写人物的主要方式靠人物的语言描写。比如在第2自然段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都鲜明地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活动。
2.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本文的故事有曲折的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环环紧扣,且跌宕起伏,很有趣味。一开始,似乎诸葛亮“中计”了,读者会为之焦急。接下去,他向鲁肃借船,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再后来,诸葛亮船只近到曹寨却大擂战鼓,更让人惊诧、担心。最后,巧取10万支箭,读者这才恍然大悟。正因为如此,本故事才千古流传,历久不衰。[ 内 容 结 束 ]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1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0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07
小学语文教案06-25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