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班教案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所谓一维就是物体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只涉及或前后、或左右、或上下的位置对应。序数和空间位置的对应是最简单的一维对应,为以后更复杂的空间位置的教学打基础。序数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本活动用故事情节穿插,让幼儿反复操作,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强化对序数的认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名称:
数学活动内容:
排第几
活动目标:
1、认识1—5的序数,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
2、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建立一维的空间位置。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认识1—5的序数活动难点:
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大公鸡、小猴子、熊猫、小狗、山羊)的图片各一张。
2、五节车厢的小火车图片或挂图。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自然导出序数概念。
(1)故事导入:动物王国有一列小火车,小动物们决定乘火车去北京玩一玩。教师出示五节车厢组成的小火车挂图,请幼儿数一数小火车共有几节车厢。(1、2、3、4、5、,共有五节车厢。)(2)请幼儿用数字王国里的数字宝宝来为这几节车厢做上标记。(引导幼儿把数字宝宝贴在车厢上。)(3)教师标识数卡。
教师:我们怎么来标上数字呢?(我们先找到火车头,从火车头的一边开始标数字。)教师边演示边说:这里是第一节,我们用数字1表示,把数字1贴在上面;这里是第二节,我们用数字2表示,把数字2贴在上面……(4)教师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每节车厢的顺序: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5)教师拿出动物图片,一边示范讲解,一边把相应的动物放入相应的车厢上。大公鸡坐在第一节车厢,小猴子坐在第二节车厢,熊猫坐在第三节车厢,小狗坐在第四节车厢,小山羊坐在第五节车厢。
2、理解序数的概念,口头表达谁在第几节车厢。
(1)火车开了很长时间,停下了请乘客们下车休息一下,小动物们都下了车。
(2)等火车准备要开走的时候,熊猫着急了,因为它找不到自己的车厢了,它也不记得自己坐在第几节车厢了。
(3)谁愿意帮助它呢?可以怎么帮助它?(告诉它是第几节车厢,或直接带它去。)(4)请小朋友说一说谁在第几节车厢。
3、理解序数的概念,通过操作尝试进行序数与空间位置的。
请几名幼儿分别把小动物的图片放在挂图空格处相应的位置上,进行序数与空间位置的对应练习。
4、利用幼儿用书,完成操作练习。
(1)共有几只小动物在玩滑梯?它们分别排在第几位?
(2)请在每个小动物后面对应的方框内打"√"。
活动延伸:
1、利用体育活动中《排队》等活动,复习序数。
2、家园共育:家长可引导幼儿进行数楼梯、数台阶等活动,巩固幼儿对序数的理解。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自己家的家庭住址并能表达出来。
2.幼儿初步能把自己家的房子画出来。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类房子的图片
2.数字卡片
3.蜡笔、图画纸和范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各类房子的照片,提问这是什么房子?(平房,别墅,小高层,多层)
2.讨论幼儿家住的是什么房子?
3.讨论自己家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提示幼儿房子几个房间,房子周围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物
二.说说我家在哪里
1.房子在哪条街上?
2.家里在几楼?
3.请幼儿完整的把家庭住址说一说
三.拼一拼自己家的门牌号
1.通过幼儿的表达,请幼儿用数字卡片找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
2.观察幼儿是否将自己所说的`门牌号码与所拿的数字相对应
四.绘画家里的房子
1.老师示范画房子的方法.
⑴画一个三角,那是房子的屋顶.
⑵画一个正方形,那是房子的墙.
⑶最后画上窗子和门
2.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画自己的房子
3.展示幼儿的作品
五.活动的延伸
1.请幼儿带一张大头贴照片,老师制作一幢高楼,将幼儿住的楼层展示出来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室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交往。在本课内容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语言讲述内容和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当众表达,在讲述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缓慢的旋律,学习用衬词的形式演唱歌曲。
2、用声音、动作表现小熊“呼噜噜噜噜”的旋律下行特点。
3、知道小熊冬眠的科学常识,对动物的冬眠产生兴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冬眠的小熊》音乐,毛绒小熊。
精神准备:了解关于四季的知识,知道现在是冬季。
空间准备:幼儿围坐成圆圈,中间有一棵冬天的大树。
【活动过程】
一、《三只熊》歌曲导入。
1、师(出示小熊一家):认识他们吗?我们和小熊一家快乐的唱起歌来吧!
2、复习歌曲《三只熊》。
二、欣赏歌曲,熟悉旋律,知道小熊冬眠。
1、欣赏音乐,初步熟悉旋律,感受音乐优美缓慢的特点。
(1)师:小熊最喜欢听着音乐在树林里散步了,听,音乐响起了!
(2)连续播放歌曲旋律两遍,第一遍教师带领幼儿在座位上随音乐一拍一下地拍腿,第二遍带领幼儿围着大树慢慢走圆圈,感受歌曲优美缓慢的特点。
2、欣赏歌曲,了解歌词,知道小熊冬眠。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森林里的小熊在干什么呢?小朋友跟我一起到森林去找一找吧!
(2)教师边唱歌曲,再次带领幼儿围着冬天的大树慢慢走圆圈。演唱中将小熊放入树洞冬眠,唱完后找最近的位子坐下。
(3)师:小熊在做什么?什么是冬眠?
(4)小结:小熊在冬眠,冬眠就是在冬天的时候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开始不活动,进入睡眠状态。
(5)师:小熊什么时候开始冬眠,冬眠多久?哪句歌词告诉你的?
(6)小结:原来秋天已过,冬天来临小熊就开始冬眠了,要冬眠整整一个冬天呢!
(7)师:小熊冬眠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8)小结:小熊冬眠发出了“呼噜噜噜噜”的呼噜声,真可爱!
建议: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可引导幼儿再次倾听歌曲。
三、学唱歌曲,感受并模仿表现小熊“呼噜噜噜噜”的下行旋律。
1、学唱歌曲,尝试用歌声表现小熊“呼噜噜噜噜”的下行旋律。
(1)师:我们来学一学小熊的呼噜声吧!
(2)教师演唱歌曲,提示幼儿接唱“呼噜噜噜噜”,教师的手随下行旋律慢慢下移,帮助幼儿感受旋律的下行特点。
(3)师(借助下行手势):小熊呼噜噜噜噜的声音是怎样的?想一想可以怎么唱?
(4)师:小熊呼噜噜噜噜的呼噜声越来越低,就像小熊睡觉越来越香,越来越沉一样!我们要唱得越来越轻,越来越小,别吵醒小熊,我们来学一学吧!
(5)带领幼儿演唱,在呼噜声时教师用动作提示唱得越来越轻,越来越小!
2、学唱歌曲,尝试用动作表现小熊“呼噜噜噜噜”的下行旋律。
(1)师:如果用动作表现小熊越来越低的呼噜声,可以怎样表示呢?我们一起来唱,唱到呼噜噜噜噜时我抚摸谁,谁就马上用动作表示出来哦!
(2)(幼儿面向圆心原地走)前奏、间奏摇摆,歌词部分教师带领分乐句变化简单动作,每唱到“呼噜噜噜噜”的地方快速抚摸多个幼儿,被抚摸的幼儿自由做下行的动作。
(3)分享学习不同的动作表现:如身体逐渐下沉,或双手举高慢慢放下等。
(4)幼儿跟唱歌曲多遍,老师走圆时逐个请上来,直到全部请完,幼儿自由在圆上做各种动作。
四、学习用衬词演唱。
1、感受并尝试“嗯“的衬词演唱。
(1)师:我们来唱一唱这首歌曲吧!注意听清前奏和间奏。
(2)幼儿唱歌词,教师自然地哼唱“嗯”
(3)师:发现老师怎么唱?感觉怎么样?
(4)小结:老师轻轻地哼唱“嗯”,让歌曲感觉更优美了!我们试一试吧!
2、尝试其他衬词演唱。
(1)师:除了用“嗯“来哼唱,还可以用什么衬词演唱?
(2)引导幼儿结合歌曲优美缓慢的特点用更多衬词演唱,如“唔”、“啊”、“啦”等。
A、部分幼儿围坐在大树下哼唱衬词,其他幼儿坐椅子上唱。
B、一半幼儿在树这边唱衬词,一半幼儿在树那边唱歌词。
C、一个幼儿在大树下哼唱衬词,其他幼儿围着大树边唱边表演。
建议:请幼儿思考衬词合唱的方式,并根据演唱情况提醒幼儿科学的演唱方法、音乐倾听以及衬词和歌词的协调感等。
五、结束拓展:
1、师:在我们的歌声里,小熊安安静静地冬眠,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冬眠?
2、师:冬眠的.小动物们等到什么时候才会醒来呢?
3、小结:等明年春天会醒来结束冬眠,那时我们再来找他们一起玩,唱一唱他们的歌曲吧。现在,我们轻轻地和小熊说再见吧!
附歌曲《冬眠的小熊》
1=F 4/4
1 1 1 3??2 2 2 4 ?? 5 4 3 2 ?? 1 — — —??
秋 天 已 过 冬 天 来 临 呼 噜 噜 噜 噜 ,
1 1 1 3?? 2 2 2 4??5 4 3 2?? 1 — — —??
一 只 小熊 躲 进 树 洞 呼 噜 噜 噜 噜 ,
3 3 3 5?? 5 — 4 — ??3 3 3 4 ??4 — 3 —??
它 就 这样 睡 着 整 个 冬 天 睡 着,
1 1 1 3 ??2 2 2 4??5 4 3 2??1 — — — :‖
秋 天 已过 冬 天 来 临 呼 噜 噜 噜 噜。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同伴交流与合作,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幼儿在身心两方面都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他们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双向的,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心理上相互影响,情感上相互支持,行为上相互模仿,经过认同、内化,融入自己的经验,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表现的欲望和信心会更足。
中班教案 篇4
教育目标:
1、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想。
2、能观察理解狐狸两次抢蛋糕的不同结果,理解故事情节。
3、知道欺骗别人最终会得到不好的下场。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丰富幼儿对巧克力、蛋糕、泥巴的认识。
2、物质准备: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你们吃过蛋糕吗?你们吃过的蛋糕是怎么样的,什么味道的?
2、讲述故事前半部分,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教育挂图1-3,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2)提问:小兔,小猪和小猫想要干什么?突然发生了什么事?(狐狸抢走了蛋糕)
小动物们的.表情怎么样?(着急、生气)它们为什么很着急?(因为这是它们自己做的蛋糕,被狐狸偷走了)他们说了什么?(快还给我们,这是我们的蛋糕!)
狐狸把蛋糕给了谁?(老虎)老虎拿到蛋糕后觉得蛋糕好吃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来)
老虎对狐狸说了什么?(真好吃!真好吃!这蛋糕是谁做的呀?)狐狸怎么回答的?(大王,这蛋糕是我做的。)
老虎有没有表扬狐狸,它说了什么?(太好吃了,再做一块给我吃。)
狐狸还有蛋糕吗?(没有)狐狸会做蛋糕吗?(不会)没有蛋糕,狐狸怎么样?(有点发愁了)
(3)小结并过渡:是啊,狐狸不会做蛋糕,可是老虎还要吃,所以他就发愁了,你们猜猜狐狸会怎么办?(鼓励幼儿大胆猜测)你们各有各的办法,那结果到底怎么样呢?我们继续看图片。
3、讲述故事后半部分,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教育挂图4-7,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2)提问:狐狸第二次偷蛋糕是从哪幅图上看出来的?(4)
小动物们的表情怎么样?它们为什么在笑呢?(因为蛋糕里面加的不是巧克力而是烂泥巴。)
狐狸第二次抢了蛋糕送给老虎,这回老虎吃了怎么样?(皱起了眉头,火冒三丈)
老虎第一次吃蛋糕吃得津津有味,为什么这一次却皱起了眉头,火冒三丈呢?(因为第一次吃的是巧克力蛋糕,第二次吃的是烂泥巴蛋糕)
第二次,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泥巴蛋糕呢?(因为小动物们知道狐狸肯定还会再来抢蛋糕,所以就想好了办法,让狐狸上当。)
狐狸把第二块蛋糕送给老虎以后,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得意洋洋)
老虎吃了第二块蛋糕,是怎么对待狐狸的?(老虎气坏了,一个巴掌把狐狸打得连翻十八个跟斗,滚下了山。)
(3)小结并过渡:看来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聪明的小动物,欺骗别人是没有好下场的。狐狸啊狐狸,你可不能再抢别人的东西了,不能再欺骗别人了。后来狐狸怎么样了呢?(从此以后,狐狸再也不敢欺负小动物、再也不敢偷东西、再也不说谎了)
4、完整讲述故事,组织幼儿进一步讨论。
(1)师幼结合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2)再次讨论:蛋糕是从哪儿来的?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们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抢第二块蛋糕时小动物们为什么不追,反而还站在旁边偷偷的笑,第二块蛋糕里有什么秘密?(因为第二块蛋糕是烂泥巴做的)。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相应的画面,分享故事。
5、拓展提升:如果你是小动物,狐狸来抢你的第二块蛋糕时,你该怎么办?会想出什么办法?
活动延伸:
表演区:投放狐狸、老虎、小兔、小猪、小猫的头饰及背景图片,供幼儿表演故事。
美工区:投放橡皮泥,供幼儿制作“蛋糕”。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充分调动了幼儿对蛋糕的已有经验,从而引出了课题;接着边猜测边阅读的形式集体阅读大图书;我引导孩子们分两部分进行阅读,第一部分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狐狸抢第一块蛋糕的情节,在观察与猜测中让孩子理解狐狸抢蛋糕的过程,从中感受小动物们很生气的心情。第二部分,在孩子们已对故事的背景有了了解后,再通过阅读来寻找答案,解决疑惑,使孩子们知道了狐狸抢蛋糕原来是给老虎吃。最后,在孩子们的不同猜测中,让孩子们知道了原因的真相是蛋糕里放了泥巴,从而狐狸得到了被老虎踢下山去的下场;这时,孩子们一下子情绪高涨,非常兴奋,都瞪大着眼睛,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在笑声中他们感受到了这意想不到的答案的有趣性,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狐狸上了小动物们的当以及抢别人东西而得到的不好的下场。
整个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目标也基本达成。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想象、猜测,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充分感受了故事的趣味性。但从各个环节看,还有些不足,如,由于时间的关系,在活动中让孩子想象、表达的空间还有些不够,没有满足大多孩子的表达欲望。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2-11
中班的教案04-06
(精选)中班教案09-25
中班教案(精选)08-02
【精选】中班教案08-01
[经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精选)07-29
中班教案【精选】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