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6 08:36:0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大全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活动中了解车子是由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轮子是可以滚动的活动准备:

  ppt、幼儿带来的各种车子活动过程:

  一、介绍各种不同数量轮子的车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神奇的宝贝,你们知道是谁吗?

  (一)出示两只轮子,引起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有几只?

  2、你见过的两只轮子的车吗?是什么车?

  小结:两只轮子的车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还想接着往下看吗?

  (二)出示三只轮子

  1、你们看这里有几只轮子?

  2、三只轮子是什么车?

  小结:三只轮子的是三轮车(三)出示玩具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这辆车有几只轮子?

  2、出示四只轮子,四只轮子有些什么车?

  小结:四只轮子的有轿车、警车、消防车、公共汽车等等二、讲讲玩玩:知道车有了轮子会滚动

  1、讨论:为什么这些车都要有轮子呢?

  2、你们想不想开开自己带来的'车?(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车有几个轮子)

  3、幼儿开开自己的车,开完后将车按轮子数量放进不同的停车场总结:原来我们刚才看见的车和你们玩的车都是有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有了这些轮子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开。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园喂养了许多小动物,幼儿纷纷从家里带来食物,有巧克力、有旺旺雪饼、有娃哈哈果奶,有小鱼、肉骨头等等。看着小朋友带来的这些食物,教师又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孩子们愿意把自己爱吃的食物带给小动物吃,体现了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但这些食物是动物们爱吃的食物吗?实践出真知,本次活动让幼儿试试将自己带的食物分给小动物吃,通过小动物吃与不吃的选择,让幼儿明白不同动物有不同的食性。人与动物也有着很大区别。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动物有不同食性。

  2.有探索小动物食性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小鸡、小鸭、小兔,小米、小鱼、小虾、玉米面、菜叶。

  教具:小动物图片,食物图片。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分别参观小鸡、小鸭、小兔的家,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模仿几种动物的叫声。

  2.小动物吃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试一试:提供各种食物,幼儿依自已意愿选择食物喂小动物。

  4.交流:我喂小动物吃了什么食物。

  5.汇报:将动物爱吃的食物图片,粘贴在小动物图片下:小鸡爱吃玉米面和菜叶,小鸭爱吃小鱼、小虾和菜叶,小兔爱吃菜叶。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兴趣继续让他们探究其他小动物的`食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猜猜试试的过程中,感知水是无色的、透明的。

  2、愿意验证自己的假设。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三种液体(牛奶、咖啡、水)、糖果、记录纸、记录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三种液体

  老师带来三种液体,它们是牛奶、咖啡、水,你们喝过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二、引起猜测

  1、玩游戏:糖果宝宝捉迷藏

  2、提出问题:糖果宝宝玩捉迷藏,它要躲到三种液体里,它会被发现吗?它躲到哪杯饮料里会被发现?

  三、记录假想

  1、猜测、记录集体记录幼儿的猜想。

  2、糖果躲在液体里能被发现,用“睁眼卡片”记录。

  3、糖果躲在液体里不能被看到,用卡片“闭眼“记录。

  四、实验验证

  1、实验要求

  糖果宝宝躲到不同的液体里,然后找一找,躲在哪里能被我们看到,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2、教师观察、指导

  五、比较记录

  1、分享实验结果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实验结果,观察到了什么?

  2、比较记录

  比较两张记录纸的结果(猜测的记录和幼儿实验的记录)

  师:我们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是一样的吗?

  3、小结:猜测和实验结果不一定是一样的,因此,猜测以后要试一试才知道对还是不对。

  六、演示揭密

  1、教师演示实验。

  2、问题:为什么糖果躲到3种饮料中,只有在水里看得到?

  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咖啡是什么颜色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3、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物体放入透明的'液体里,能被看见。

  七、活动延伸:在我们身边还有什么东西是透明的

  1、找找透明的东西

  (1)老师身上什么东西是透明的?

  (2)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透明的?

  2、还有其他的东西也是透明的吗?请你们回家找一找,然后来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从校园植物多种多样性的植物认识,拓展到对自然界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地球上植物种类繁多,教科书以学生熟悉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建立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并且领悟到分类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课是生物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学习《植物》《植物的生长》以及五年级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本单元知识学习的。

  认识植物多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上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地球珍稀的生物。相信通过这课的研究学习,也是环保教育的很好契机,教育孩子友好的`对待植物大家族中每一个成员。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他们所熟悉的校园的植物种类。启动学生原有认知,再继续本课的学习,在让学生通过调查后学生又发现很多植物,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研究过周围的植物,再加上多年来通过各种方式积累的对于植物的认识,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许许多多有关植物的知识,但是这样种类繁多的植物到底如何表现为多种多样呢?学生并不清楚。因此学习本课时让学生以已知的植物为基础,让学生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多种多样,从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分类的方法,领会分类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过程与方法

  ●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

  除了校园里的植物种类,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生长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在公园,花卉市场等)

  二、自主探究:

  1、下面这些植物,你们认识吗?说说它们长在哪?有什么特点?幻灯片放映书中11种植物

  2、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以上这些植物分一分类

  (意图: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的类别,在这一类别中再确定新的标准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2、总结:通过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等

  3、观察开花植物:说说它们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预设:开花植物身体分为:根、茎、叶、花、果、种子)

  4、看书P76页,说说不开花植物有哪些

  (预设:不开花植物有蕨类、藻类、苔藓类、菌类)

  三、拓展活动

  比一比哪一组认识的植物多,样式奇特。教师可以以组为单位组织竞赛活动: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知道的植物名称,比一比,看哪一组写的多?(意在渗透植物的多样性教育)

  四、课外延伸:

  找一找校园里常见植物中哪些是常绿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开花植物,哪些是水生植物,哪些是不开花植物?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乐意大胆猜想,尝试集体记录。

  3、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 泡泡水 记录纸 各种形状标记 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在玩中学习吹泡泡的方法

  1、师:你们吹过泡泡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好了吹泡泡的材料,请你们去吹一吹,比比谁吹得泡泡多、泡泡大。吹得时候请宝宝找个空地方,不要吹到小脸上,也不要把把小工具贴在小嘴上,听明白了,那就行动吧!

  2、交流吹泡泡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吹泡泡的?(幼儿自由说说)

  小结:先拿小工具在泡泡水里浸一下,然后慢慢拿起放到嘴边轻轻吹一吹,这样泡泡就吹出来了。

  2、想不想再试一试?

  好!这次老师要请你们不仅都要吹出大大的泡泡,还要看看你吹出的泡泡什么形状的

  幼儿再次操作

  二、探索圆形工具吹出来的泡泡形状并做好记录

  师:宝宝们,真棒!都成功了,告诉我你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圆圆的)哪个小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圆的。

  小结:原来圆形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圆的`。我们来找个圆形标记贴在圆形工具的下面。

  三、出示不同形状的工具,大胆猜想

  师:这又是什么工具?(星星形工具)猜猜它又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我们找个标记贴到星星工具的下面。

  以同样的方法出示长方形工具并做好猜想记录。

  四:幼儿自由探索,观察泡泡的形状

  长方形和星星形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们自己去吹一吹、看一看。

  五:交流发现并进行记录

  1、师:星星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长方形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

  2、记录操作结果

  小结:原来不管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泡泡都是圆的,真有趣。让我们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的孩子小,对什么事情都非常好奇,对交通工具也不例外,在一天的活动中,难免有的时候幼儿会跑出老师或者家长的视线,怕伤到孩子,所以设计这个教学活动让幼儿对交通工具有所了解,知道交通工具会伤人,不碰它。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对各种交通工具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用途.

  2. 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同伴谈话,了解别人谈话的内容,从中吸取有用的信息丰富自己的谈话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让每个幼儿能够知道各种交通工具的用途,(难点)交通工具在工作时都靠右边走(重点)

  活动准备

  1.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与玩具若干。

  2.丰富幼儿有关交通工具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教师神秘地拿出玩具大卡车,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出示小轿车,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讲讲认识的交通工具,教师按幼儿讲述内容出示图片。

  4. 请小朋友仔细看,你们认识下面这些交通工具吗?让小朋友自己回答,然后老师统一订正:

  师:解释第一幅图是天上飞的叫飞机。

  第二幅图是海上游得叫轮船。

  第三幅图是公路上跑的叫汽车。

  第四幅图是铁轨上跑的叫火车。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分成若干组自由交谈交通工具的用途。

  要求幼儿商量谈话次序,轮流谈话,不抢着讲,也不能光听别人讲,自己不发表意见。

  教师轮流巡视指导幼儿的谈话,用插话的方法将幼儿谈话内容集中在“什么工具有什么用”的话题上。

  (三)帮交通工具分类。

  引导幼儿将交通工具分类,进一步加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

  出示交通工具图片,黑板上划分成三类(运货、载人、特殊用途) 请幼儿操作,要求先说出其名称,再将卡片贴在对应用途的分类区。

  通过图片使幼儿知道简单的交通工具,知道它们的'用途。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看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当你看到各种各样交通工具,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动物很感兴趣,特别是经过这个主题活动。课后经常有孩子问我,为什么鱼妈妈生出来的鱼宝宝一开始和妈妈张的不一样?为什么小狗和他妈妈就一个样?还有鸡蛋里面为什么会钻出小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让孩子对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我特别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以及其发育过程。

  2、发展幼儿分析、概括能力,丰富幼儿词汇:胎生、卵生。

  3、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图片(幼儿每组一份) 胎生、卵生字卡 每人一块操作板(贴有胎生、卵生标志)2、自定义图片(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教师用图片)活动过程1、提出疑问,引出课题出示一组图片 鸡妈妈在下蛋——鸡蛋——鸡妈妈孵蛋——小鸡从蛋壳中出来。问幼儿是不是所有动物妈妈生小宝宝都是这样呀?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了解一下。

  2、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生殖方式:胎生、卵生通过图片分别以鱼和人为例简单介绍胎生卵生的过程,重点对其区别进行介绍。

  3、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胎生与卵生的知识。

  幼儿分组活动,将各种动物图片贴在有胎生、卵生标志的操作板上。(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最后集体评价)4、幼儿讨论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胎生与卵生的知识总结分享和幼儿一起到饲养角找找,看看有那些动物是胎生的那些动物是卵生的。

  活动评价1、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并对动物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幼儿对小动物产生浓厚兴趣并能积极探索。

  活动延伸回家与父母共同查阅有关胎卵生的资料、图片,在活动室开展“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图片展。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发现幼儿园中树的多种多样,初步了解树的基本组成。

  2.能用多种感官探究幼儿园的树的外形特征,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3.愿意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对园区树木进行观察、了解。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张记录表、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在观察幼儿园不同树的情况下,开展自由讨论(说说已经认识的树,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今天到小山坡来上课,你觉得在这里上课感觉怎么样?小山坡上有好多树,你认识哪些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描述,教师通过追问来帮助幼儿完善)

  师生小结:小山坡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树。

  2.通过老师的提问和讨论,再次来到户外观察。(观察树的组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师:我们已经知道,树有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那是不是每一种树都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从树的大小、粗细、高矮去发现树的不同)

  (2)介绍记录表,幼儿带着记录表进行观察,教师参与其中。

  (3)分享观察结果,师: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树是什么样的,都一样吗?

  (4)幼儿根据记录表分享自己的'发现。

  (5)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了几种大树,它们的树干有粗细不同、大小不同、高矮也不同。有一根粗粗的树干,个子高高的,有细细的树枝,树枝上有树叶,这种树叫乔木。还有一些树(如金边黄杨),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个子矮矮的,那些是灌木。

  3.我与小树做朋友

  (1)幼儿根据图片特征,寻找几种我认识的树。

  (2)与大树拥抱,说说悄悄话,与小树做朋友。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