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常用【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帮算式宝宝搬家的过程中,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进行分类。
2、能迅速准确地进行8以内加减运算。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算式卡片(8以内加减算式卡)分类图一张
学具:分类图、加减算卡、看标记写算式的小鸡图
活动过程
一、学习游戏:
1、碰球(7、8)
2、开火车(8以内的`加减)
二、帮算式宝宝搬家中学习按两个特征分类
1、算式宝宝要搬家了,他们想请小朋友一起去帮忙。有那些算式宝宝要搬家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分类图读一读)这些加法、减法算式宝宝应从哪条路上走呢?(引导幼儿讲出按运算符号走)那这些算式宝宝的新家在几号楼呢?(引导幼儿讲出按得数找家)
2、教师先示范,然后请部分幼儿练习按两个特征分类,随机引导、纠错。
三、练习活动:
1、帮算式宝宝搬家
2、看标记写算式(小鸡图)
四、讲评活动:出示个别幼儿的小鸡图,集体检查,然后带标记读算式、去标记读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乐于观察和比较,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3、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木偶,图示
不断更新: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0篇【必看】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幼儿复习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当我说左手你们就伸出你们的左手,当我说右耳朵的时候你们就用手指着你们的右耳朵。
(二)幼儿初步了解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出示木偶(背对着幼儿)幼儿判断其左右是什么
师:这是一排木偶,这里有小狗,小兔子,小乌龟……
师这是小狗,它的左边是什么?
2、出示木偶(正对着幼儿)幼儿判断其左右是什么
师:现在小朋友来看下小狗的左边是什么呀
3、幼儿认识到正对着他们的事物的左右和他们是相反的
师:当失误和我们是面对面的,它的左边就是我们的右边
(三)通过游戏,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教师出示图示,幼儿观察并判断
师:这是一幅有很多事物的.图,他们和我们是面对面的。所以他们的左右和我们的是相反的。
2、几个幼儿排成一排,与他们面对面的其他幼儿判断其左右的幼儿是谁。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新《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橡皮泥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材料,我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玩橡皮泥的游戏情境中,创设了本次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理解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的数量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教学过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师:你会用橡皮泥做什么?
幼:做小动物、水果、汤圆、饺子、饼干……。
2.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底盘内(装紫菜的大瓶盖),压平,铺满,然后选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铺平的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老师印了几块“饼干”?
幼:3块。
师:猜猜看,老师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甲:5块。
幼乙:7块。
……
3.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的疏密的关系。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和老师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看看你能印出几块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的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师:你印了几块饼干?
幼:5块、6块、7块……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而毛毛却印了7块呢?
幼甲:明明印的'饼干之间的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师:明明的饼干排列不紧密,中间空隙大,所以印的饼干少;而毛毛的饼干排列紧密,中间空隙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饼干越少。
5.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两次操作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莫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甲:我第一次印了7块,第二次印了4块,
幼乙:我用小模具印了6块,大模具印了4块。小模具小,印得多,大模具占空大,所以印得少。
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师:现在进行比赛,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能做出更多的饼干?用泥工板做底板结果会怎样?
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她)的制作方法。
幼甲:我印了13块饼干,是用小模具印的。
幼乙:我印了26块饼干,我是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压大印的。
幼丙:我印了69块饼干,我用水彩笔的笔帽做模具印制饼干的。
师举起王硕小朋友印的饼干,引导幼儿观察:王硕小朋友真聪明,他选用了更小的模具——水彩笔帽印饼干,所以他印的饼干最多。
师:今天的比赛先进行到这里。冠军是王硕小朋友。下课后,小朋友可以继续进行比赛,看看有没有超过王硕小朋友的。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经教学研讨将幼儿的第三次探索进行了修改
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饼干。
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巡回观察
(这一环节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探索,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为了做出更多的饼干,幼儿不断地将橡皮泥压薄,很专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次活动的主要材料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通过三次操作尝试,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知识。整个活动气氛轻松、活泼,在操作中让幼儿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有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年级组研讨活动,感觉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对幼儿的第三次操作尝试活动,教师交代不够清楚,启发不明;第三次活动包含的内容较多,幼儿不宜全部掌握,应该将探索橡皮泥厚薄与数量的关系单独作为一个问题解决,将游戏竞赛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比较清楚。因此在平行班开展此活动时,我们对第3个教学环节做了适当的修改,弥补了第一次活动出现的不足,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2、能过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大于号小于号。
3、体验比赛所带来的感受。
准备:动动板,棋子,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卡片,不等式的题卡若干
重点: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难点: 区分大于号小于号,并能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
过程:
一、复习符号:出示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题卡。
今天上课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看一看,出示箱子:
1、 首先我们来看看箱子里有什么礼物?
老师从箱子里拿出等号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并说说等号代表什么意义。
2、 现在老师找一名小朋友也从箱子里拿出一份礼物(大于号或小于号)
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幼儿回答:大于号表示左边数大,右边数小;
小于号表示左边数小,右边数大。
3、 教师小结:张大嘴巴的.那面朝着大数,尖尖的朝着小数。
二、数字比大小: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好多的棋子,请小朋友们用刚才的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1、出示4个红棋子和3个黄棋子,想想他们中间应该摆什么符号,为什么?
2、出示数字4和3请小朋友想想他们中间应摆什么符号?
3、出示数字8和9,5和8,请小朋友进行比较。
三、式子比大小:刚才我们小朋友表现特别好,这次呢,老师出个难一点的题,我们小朋友想象怎样做.
1.出示4+2( )7 5+3( )6,请幼儿向相这次我们应该怎样做。
幼儿回答,并为什么填“< >”
教师总结:这次我们是用算式和数字比,我们要先算出算式的答案,用算出的数字和另一个数字比。
2.教师说题,幼儿用动动板摆题,并填上符号。
四、活动延伸:这次呢,我们要来次比赛,看我们小朋友学会了没有。
1.首先,小朋友分成两组,每组选一位队长,选一个名字。
2.当老师出题卡后,喊开始,我们的小朋友才可以举手抢答,答对加1分。
3.如果老师没有说开始,小朋友抢答了,那么这一组要扣1分。
4.最后评出冠军,进行表扬。
五、本节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小朋友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并学会了在活动中运用。知道,张大嘴巴的那面要朝大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奇妙的书”课件
(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 abb 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预设目标: 1、尝试观察,感知寻找的快乐
2、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和图形排序
3、能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能按一定规律接着拍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彩旗1套
2、不同形状的彩旗图标每人1套
活动建议:
一、游戏"声音接龙"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我们也要去参加它们的运动会,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咚咚 锵 咚咚 锵……幼儿回答:敲鼓的`声音,师:小朋友们仔细听,除了敲鼓的声音。还有一种声音,那是敲锣的声音,小朋友们认真听,鼓敲了几次啊,锣敲了几下。
引导幼儿回答,师:真棒,我们接着敲好不好。和老师一起做,我们为声音配上动作,再敲一次。引导幼儿做动作(如拍两次手跺一次脚,或排两下肩,拍一次手)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大家接得非常好!
:引导幼儿说出声音是有规律的
二、插彩旗
师:小朋友们,请看,小动物们正在布置运动会场呢,可是他们的彩旗还没有插完,请大家帮忙,把彩旗按一定规律插起来。
幼儿自由插旗,教师引导,请幼儿欣赏,出示彩旗的排列顺序,做游戏,要求:看到红旗拍手,看到黄旗拍腿。
教师指旗,幼儿做动作。动作由慢到快。
师:会场其他的彩旗也需要小朋友来完成幼儿自由插旗,教师引导按一定的规律插彩旗。
师:小朋友做的非常棒,鼓励鼓励自己。运动会就要开始了,会场上的彩旗挂起来了,可是,小朋友们想一想,空白的彩旗应该用什么图标不上呢?(每人一份,幼儿自由贴图标,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完成,展示结果!鼓励幼儿。
三、去参加运动会
师:运动会开始了,我们去给小动物们做裁判吧!(起立,排队,带出)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构思:
在使用和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注意引导幼儿关注物体的特征,特别要引导幼儿关注那些成双、成对同类的事物。如:筷子、袜子、手套等,让幼儿感知它们的类的特征,也感知形成同一类事物的内在关系。这些关系不是在于让幼儿准确说出,而是让幼儿感知和体验。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品的特征进行找配对的东西。
(2)发现日常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又哪些。
(3)体现帮助别人收拾东西的乐趣,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1)情景进场: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白兔家做客吧!它说近期搬了新房子,但东西太多,想请我们都去帮忙帮忙”。(敲门入室)地板上放有乱乱的鞋子、袜子等。请小朋友一起动手把东西放整齐。
(2)再次让个别幼儿说出自己帮忙收拾了哪些东西,例如:鞋子,教师可继续提问:“鞋子都乱了,您是用什么办法早到另一只,抽成一双的'呢?”引导幼儿可根据物品的颜色、图形、大小找相同。再次出示其他物品,让幼儿利用连线的方法找相同物品。
(3)幼儿自由完成书本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小结:
幼儿对该活动兴趣比较浓厚,对于情景表演帮助白兔收拾凌乱的物品时,大家都积极参与,并能按自己物品的特征去找相同的另一半。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纸牌游戏中,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扑克牌两副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
1、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种花色。如:大怪小怪、红桃、黑桃等。
二、游戏:少了哪个
1、介绍游戏方法:幼儿从五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教师说出抽掉的牌。
2、教师准备五张牌(1-5),请幼儿任意抽取,教师观察牌面后说出答案。
3、请幼儿猜猜教师为什么会猜对。
4、小结:在这些牌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5、教师出示1-10的扑克牌,请个别幼儿任意抽取。猜猜抽掉的`是什么。
三、游戏:猜猜是哪张牌
(一)通过线索,找出答案。
1、教师在桌面上摆放1-10的扑克牌,正面朝上,然后从另一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
2、介绍游戏方法:请幼儿猜猜是数字几,教师用“大了”“小了”回答,幼儿根据提示将不需要的扑克牌翻过去,直到猜出答案。
3、适时提问:你为什么把数字8翻过去?除了这张牌,还有什么牌也可以翻过去?为什么?“大了”是什么意思?
4、小结:当数字(8)大了,不光是数字(8),还有(9和10)其它的数字。
(二)幼儿尝试用提问的方法找出答案。
1、教师出示两种花色的扑克牌,然后从另一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请幼儿根据提示,找出是哪张牌。
2、介绍游戏方法:请幼儿猜猜是哪张牌,不仅要猜对数字还要猜对花色。教师用“大了”“小了”“是”“不是”回答。
3、适时提问:这个问题,只能翻去一张牌,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翻掉更多牌呢?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智力数学教案03-01
大班数学教案07-06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25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12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13
大班数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