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青岛版P22~P23
教学目标:
1、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 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 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知道牛奶有哪些变化,牛奶的用处。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
那你知道牛奶有什么好处吗?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可以预防皮肤干燥及暗沉,使皮肤白皙,有光滑。
(二)猜想假设
大家收集的资料真全面啊!那么关于牛奶,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呢?看来你们都是注意观察的好孩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三)制定方案
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谁愿意把我们小组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小组四位同学每人进行其中一种混合实验。一定要记录好实验现象。
(四)实施探究
1能具体说说哪些东西能让牛奶发生哪些变化呢?
牛奶中放醋,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集现象。
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有絮状物产生。
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没有变化。
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2、交流有关引用牛奶的'知识
有人习惯空腹喝牛奶,这不科学。
牛奶不宜久煮或加热次数过多。
(五)展示交流
用牛奶做胶水。
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制作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步:将40l的脱脂牛奶倒入一个杯子在,加入10l的醋,搅拌一下,使其充分混合。
第二步:用纱布过滤上述混合物。
第三步:用玻璃棒将纱布中收集的固体物质倒入杯子中。
第四步:在杯子中加入适量小苏打,搅拌。
(六)拓展创新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让老师来听一听,你们都有哪些收获。那你知道这么好喝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下面老师教教大家如何做酸奶,好不好?
科学教案 篇2
一、揭示课题
【设计思想】
目标:布置教学任务。
即以小组为单位,主办一个展示活动,展示的内容以本学期学习过程和成果为主。
【模拟课堂】
师:我们今天来举办一个我们自己的“五下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展示我们这个学期的学习成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单元、一个实验或一个知识点,可以说收获,也可以谈遗憾,也可以展示学习过程。总之,要用合适的形式将主题很好地表达出来。
生:时间?地点?要不要评比?
师:这节课定主题、写计划、做准备,下节课开始展示,地点就在教室里。我们将按上节课的标准进行评分,分数将进入本学期科学课考核的总成绩。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
二、制订计划、准备展示
【设计思想】
目标:确定展示的内容,撰写行动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计划的主要结构包括:展示主题、展示形式、小组分工,等等。
如果对学生的计划不放心,可以增加一个教学环节:对各组的行动方案进行互评,及时修正不合理、不可能完成的计划,避免无谓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前期准备工作可能会延续到课后,有些要回家才能完成,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责任心和荣誉感的教育,并隔天到班级作专门提醒,使学生能认真完成自己制订的计划,保证下节课展示工作的顺利进行。
【模拟课堂】
师:我们首先要确定展示主题,也就是你想告诉别人什么?用什么形式告诉别人?各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主题,然后汇报。)
组1:我们组打算展示本学期制作的那个电磁铁玩具,让观众现场做实验,了解玩具的原理。
组2:我们准备用展板和照片向别人展示天气预报的过程。
组3:我们准备制作一些小发明,展示废物的其他用途,进行环保教育。
……
师:很好,这些都是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们制订这个展示计划(发放《展示活动计划表》),大家特别注意展示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便于观众理解我们的主题思想。对于各组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我会尽可能地提供。同时,同学们也应该考虑计划的可行性,实在不能完成的任务,就得进行更改了。
(学生分组填写《计划表》,填写完毕经教师审核同意,开始准备工作。)
三、展示、评价
【设计思想】
目标:通过亲自举办展示会,巩固学生的展示技能,进一步认识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性。
各组可以同时在座位上展示,也可以先后上台展示,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决定。
在《计划表》的反面设计一个《评审表》,格式与第一节课相同。每个小组将对其他组的展示工作进行评分。
【模拟课堂】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的“五下科学探究成果展”即将揭幕。每个小组有部分同学留守展台,担当讲解和宣传任务;其他同学手持《评审表》作为观众,到各组去参观,并评审打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分工协作,进行布展与参观活动。展示时间大约20分钟。)
师:同学们回到座位。对各组的展示工作进行回顾,大家对第一小组的“电磁铁玩具”有什么评价?
生:他们的展品又少又小,我们根本没机会玩。
生:他们组设计了现场实验的形式,对认识电磁玩具的原理还是有帮助的。
生:讲解员声音小,不够大胆,准备还不充分。
师:请学习委员收集各组的评分,计算出平均分。下面我们针对第二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
(……师生按同样的流程开展讨论和评比。)
师:我很荣幸地宣布,经过评比,本次展示会的“最佳表达奖”将授予××小组,同学们对他们的评价主要有:展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形式活泼、表达流畅,很好地完成了展示的任务。希望同学们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弱点,不断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下课。
科学教案 篇3
教材开发:
课题出自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第二课,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固体在水中的表现,了解固体的更多的性质:沉浮性质、溶解性质等。本课在此基础上,作了调整,为学生准备了两组材料:大小不同的蜡烛,苹果、苹果片,土豆、土豆片;方糖、砂糖,粉笔、粉笔头,长短不同的塑料棒。通过这些材料,让学生发现物体在水中有沉浮现象、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等,也通过不同的材料对比让学生发现:改变物体的大小不会影响物体的沉浮,但会改变物体的溶解快慢。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仔细观察物体,发现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物体会有大小不同;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预测这些物体在水中的不同现象;
学生能够通过实做,验证自己的想法;
能够通过整理数据发现物体沉浮现象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没有关系;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在水中会有溶解现象、沉浮现象等;
知道物体的大小不影响物体沉浮,会影响物体的溶解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经验往往会靠不住;
整理数据会得到有价值的发现。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提醒学生在新的环境里,发言和大声汇报
学生做什么? | 教学流程 | 教师做什么? |
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也听别人的经验, 能够觉察物体的不同,能够发现两组材料在大小上会有显著区别。 | 观察与比较 | 「主题」的提出: 出示材料,提出观察要求 1、认识这些物品。 2、比较两组物品的不同和相同。 |
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物体在水中的表现。 提出物体在水中不同表现在记录纸上如何表现。 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记录纸上。并提出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提出我们的实验要求] 了解实验的性质、研究的范围?知道我们可以做什么?要做什么? [着手来探究] 我们打算怎么做:规划一下流程,做什么?谁来做?需要多少时间? 怎么取得资料?实验怎么做?怎么记录? 汇报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哪些是自己原先就想到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些实验现象对自己会有什么启发? | 假设与验证
汇报与交流 | 提出问题:将两组物体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两组材料在水中的表现会一样吗? 指导学生做记录,归纳学生的各种经验和想法,将学生的一些想法整理在黑板上,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记录纸上。 [协助学生确定实验方法] 问题让学生讨论:打算如何做实验,如何收拾材料,如何记录。理清各实验的过程,确定实验的观察内容。 [协助学生实验] [实验结束鼓励学生就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 |
综合整理两次实验的资料、报告,发表自己的实验心得,也听取别人报告 [我们的发现] 这些数据显示什么意义? 依据数据我们可得到什么结论? [检讨与建议] 获得对整个实验的理解。 | 整理记录
分享经验 | 提出整理实验资料的任务:对2、3两页的实验记录进行整理,形成总结 安排机会和情境,各组发表心得,并促进各组间互相学习,使每个人都能汇集到别组的经验。 提出综合性的想法、检讨实验得失、提出新的问题。 |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课题,让幼儿猜:“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里安家。”(大熊猫)
二、出示大熊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教师出示大熊猫玩具,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大熊猫的头、嘴、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四肢、尾巴等。
小结:大熊猫的头是圆形,头上有嘴、鼻子、眼睛、耳朵。一张嘴,一对小眼睛周围长着黑色的毛,像带黑色的眼镜。鼻子是黑色的,在脸的中央,两只小耳朵是黑色的。身体胖乎乎的是椭圆形,全是白色。有四条粗短的腿,长圆形,是黑色的,尾巴短短的是黑色。
三、放录象,讲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教师放录象,提出问题:大熊猫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怎样生活?是怎样走路的?
小结:大熊猫住在长有竹林的高山上,喜欢吃竹叶、竹笋。它喜欢独居,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吃东西,会爬树,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 四、谈话:大熊猫与人类的关系。
“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大熊猫?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小结:(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参见教学资料)小朋友在动物园、电影、电视或图书中见过大熊猫。大熊猫形体美丽,动作有趣,性情温雅,可供大家观赏,还可以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我们和世界人民喜爱的动物。但它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我们要救救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让它永远生活在地球上。
活动延伸:
给大熊猫画像(国画);教幼儿玩《抢救大熊猫》的游戏,教育幼儿要爱护大熊猫。
活动要求与准备
一、使幼儿认识大熊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二、让幼儿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是国宝,应保护大熊猫。
三、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丰富词汇:珍贵、竹笋。
五、准备:大熊猫玩具一个、录像机、录像带。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认识呼吸器官和了解呼吸过程;
2.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能提出和呼吸相关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对“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作出假设,学会制定简单的对比实验计划,用实验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
3.能根据假设和实验获取的证据进行分析,对人的呼吸作出解释,形成科学的结论;
4.能积极参与集体交流,对他人的实验设计和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善于质疑。
2.养成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3.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提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知道它们在身体上的位置,了解呼吸的全过程;
2.了解呼吸的基本功能,知道肺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槽一个,火柴,玻璃杯两只,玻璃片两片,表格一张、人体半身模型一个、秒表一只
学生:四人一组,每组:水槽一个,火柴,玻璃杯两只,玻璃片两片,吸管两根,活动记录一份、标有刻度的饮料瓶一只。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呼吸器官
1.憋气活动,初步感知
生试着憋住气,不呼吸。说说憋气时的感觉,体验生命离不开呼吸。
生了解科学家的相关解释(课件出示:大脑如果缺氧3~4分钟,脑细胞几乎会全部死亡。人一般超过5分钟不呼吸就会死亡)。
教师指导:吸气再呼出就是一次呼吸。
2.体验呼吸,认识肺
生口答:我们还有什么方法感觉呼吸?
学生将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描述胸部有什么感觉,认识胸腔内这个伸张和收缩的器官是肺。
学生猜测肺可能是什么样的,并将自己的想法试着画出来。
学生展示的自己所画的'肺,并说说自己这么画的想法。
出示人体半身模型,学生找出肺在人体的位置。
全面观察肺模型,并用自己的语言对肺进行描述。
3.认识其他呼吸器官
生猜测人体其它呼吸器官。
观看课件,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师点击课件,出示人体的呼吸器官名称。)
生说说人体的呼吸器官,并找出它们在身体的位置。
提问:空气是怎样进入人体,再呼出体外的?
生口答。
课件演示呼吸全过程,生了解呼吸的全过程。
同桌交流,相互说说呼吸的全过程。
再次深呼吸,再次感受呼吸的全过程。(课件同步演示呼吸的全过程)
[观察、体验,完善认知。此环节,几次深呼吸,作用不同。第一次深呼吸,初步感知呼吸,唤起学生的原有体验。第二次深呼吸感知肺的位置和呼吸时肺的变化。第三次深呼吸,结合原有经验,了解呼吸的全过程。在认识了呼吸器官,了解了呼吸全程后的第四次深呼吸,结合动画的演示和对模型的观察,逐步修正学生关于呼吸原有的错误认识,形成科学的认知。]
二、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1.提出问题,进行假设
提问:关于呼吸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确定研究问题: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假想答案,提出自己的假设。
2.设计实验,指导设计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对比实验在本次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研究气体的方法,自学课本,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
请两组学生汇报实验计划。
其他组对这两组所设计的实验进行质疑,完善实验设计方案。
汇报组的学生根据其他同学的提问,回答相关问题或进行演示。
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收集进行比较的两种气体;(2)用什么方法比较两种气体;(3)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
各组修正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思先于行,动手之前先动脑。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小组协作制定实验计划,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然后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对实验计划进行质疑、演示、解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操作技能,教师针对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实验操作进行适当、有效的指导,为将要进行的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3.学生实验,交流实验发现
学生按照完善后的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用实验证据验证假设,进行解释。
4.阅读表格,形成结论。
出示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分析表。学生仔细阅读,并比较科学家对气体的分析和自己的实验结果,说说想法。
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吸进人体的
空气(100克)78%21%0.4%0.6%
呼出体外的
气体(100克)78%16%4%1.2%
学生运用研究结论和已有知识经验,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停地呼吸。
认识呼吸实际上是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和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这两种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能根据实验现象,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形成科学结论,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此环节,注重让学生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两种气体成分分析的结果对问题进行解释,完善学生对“人为什么要不停呼吸”的认识。]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提问: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呼吸,我们的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的空气,想知道我们每天需要多少新鲜的空气吗?
生思考并口答:计算人每天需要多少新鲜的空气,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小组讨论:如何获取这些数据?
学生测量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并记录。
生演示利用标有刻度的饮料瓶用排水法收集每次呼出气体的含量。
学生实验,获取数据,进行计算。
交流:通过计算,想到了什么?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此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实验中学会的排水集气法测量人体每次呼出(即吸进)的空气的量,再利用相关数学知识计算人每天需要新鲜空气。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从具体的数据中体验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四、小结全课
科学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研究的过程。关于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研究什么?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喜欢玩水,在玩的过程中感知水会流动、水能溶解糖和盐等特点。
2.乐意用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现象。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水会流动的特性。
2.难点:用语言表达看到的现象。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塑料筐、杯子、瓶子、勺、叉、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
四、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必须以幼儿的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此外,小班幼儿对事物的了解过程要比中大班幼儿长,一次活动不宜安排较多的内容,如水的流动性和水能溶解的东西幼儿往往不能同时都掌握。小班的活动更适宜于在横向上多展开,纵向发展则不能太快。
五、活动进程
操作感知一发现讲述一实验思考
1.操作感知(个别活动)
玩水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
(1)为幼儿提供塑料筐、瓶子、叉……,让幼儿玩水、体会水的流动性。
(2)玩水感知水能溶解某些东西。
为
幼儿提供瓶子和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糖和盐被水溶解的现象。
2.发现讲述(小组活动)
(1)让幼儿用勺子往塑料筐和瓶子里灌水。然后说说灌水的结果,讨论筐里为什么盛不住水。
(2)让幼儿用调羹、叉子舀水。然后谈谈发现了什么现象。讨论叉子为什么不能舀水。
(3)让幼儿把糖、盐、沙子、石子分别装人四个瓶子里然后猜猜,如果往瓶子里灌水会发生什么。
(4)让幼儿往每个瓶子里灌水,并用小棒搅拌,然后观察瓶内的变化,讨论四个瓶子里的东西是不是都不见了。哪些东西仍在瓶子中,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5)讨论水的用途和如何节约用水。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配置吹泡泡的溶液;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比较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找出问题的核心。
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问,善于选择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的行为。
教学准备:
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
乒乓球、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提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如我们可以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还可以对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在提出更多的问题后,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因为这是科学探究的必经过程。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引入课题(板书)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二、玩游戏提问题
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问题。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气要均匀。
3、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录下来:
1、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2、怎样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
3、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
……
三、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启发学生思考: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怎么做?
介绍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信息卡,指导学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内容和怎样呈现。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指导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四、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1、多提可能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四、拓展
依照以上的标准,选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有关吹泡泡的问题。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8-18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