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班教案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旋律,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歌声演唱。
2.用不同的方式(念白、动作)接唱歌曲,感受接唱乐趣。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蓝天白云真美丽——初步理解歌词及歌词节奏
1.我们幼儿园的名称你知道吗?(也可从天气入手)
2.根据幼儿回答贴出图谱,并有节奏念
白云 飘飘 白云 飘飘,它飘在哪里?
蓝天 蓝蓝 蓝天 蓝蓝白云 飘飘 白云 飘飘这样的.天气好吗?好天气我们可以说天气 晴 朗-,天气晴朗的时候填空还有谁?太阳 红红太阳 红红 太阳红 红-。
3.蓝天蓝蓝白云飘飘太阳红红的天气,你的感觉是怎样的?闭着眼睛想象一下。
4.闭着眼睛再来用耳朵听听“蓝天白云”这首歌吧!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你能听了这首歌将这幅图贴完整吗?
2.请一个幼儿来贴节奏图,老师再次演唱。
他贴的对吗?最后一句他是这样贴的,谁来说说歌曲里怎么说的?
晒晒 太阳晒晒 太阳 心情 多么 好-
老师演唱最后一句,问孩子,你心情好吗?你呢?
这么好的心情,那我们演唱歌曲时就要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
3.用愉快轻松地声音演唱歌曲两遍。
4.不同方式演唱
(1)请你听听老师这次演唱有什么不同?老师每一乐句的前半句有节奏念歌词,后半乐句接唱。
你们想来试试吗?幼儿学习演唱
(2)再来听听我是怎么唱的?前半乐句不唱,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示(第一句—一首叉腰,一手指指;第二句—两手有节奏在头顶飘动;第三句—两手在面前做太阳状摆动;第四句—两手抱肩左右摆动),后半句接唱。
你行吗?来试试。带领幼儿听伴奏进行,用动作提示幼儿前半句不唱。
怎样才能完成这样的游戏?
一定要认真听好、想好才能有趣地进行这样的游戏,我们再来试一次。
三、结束部分
在音乐中带幼儿到外面感受太阳暖暖晒在身上的舒服,问问孩子,心情好吗?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扇子不同的外形特征。
2、尝试用各种线条装饰扇子,喜欢写生,用写生画的形式去表现。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类型的扇子若干,幼儿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不同类型的扇子。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二、幼儿观察扇子的外形特征。
1、第二次出示扇子,每一组一个。
师:小朋友,你们瞧。老师给每一组都发了一个扇子。请小朋友们先来欣赏一下你们组的扇子吧。
2、幼儿欣赏扇子,并且做出细致的观察。
师:请每一组的小朋友都来说一说,你们组的扇子是什么形状的?扇子是什么颜色的?扇子上面有什么样的花纹?
三、幼儿作画。
将每一组的扇子用架子架起来,摆放桌子中间,供幼儿作画。
师:小朋友们,每一组的扇子都非常漂亮。你们愿意画下漂亮的扇子吗?现在,请小朋友来当一个写生画的小画家,画出你眼中看见的这个扇子。小画家们,可以开始作画了。
四、展示幼儿作品。
师:你们喜欢自己画的作品吗?都来说一说你画的扇子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谁画的扇子呢,为什么?
欣赏扇子不同的造型、花纹、图案。第17篇、中班美术活动种子粘贴画教案反思活动目标:
1、能利用种子进行粘贴作画,根据种子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现一定的物体形象。
2、发现自然材料的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能在活动中耐心、细心完成作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葵花子、白芝麻、绿豆、黑米、红豆等,每组提供一份。
2、画有各种图案的'彩色卡纸、胶水、棉签、湿毛巾若干。
3、《种子粘贴画》ppt。
活动过程:
1、出示“种子瓶”,玩《听音辨物》游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摇动装有种子的瓶子,让幼儿根据声音来猜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猜完之后,导入透明盒子里请幼儿看一看都有哪些种子。
2、讨论:种子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刚才说了很多种子的用途,老师也用种子做了许多好看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来看吧。
3、播放《种子粘贴画》ppt,引导幼儿欣赏观察。
(1)、刚刚你们都看到了哪些漂亮的图片?谁来告诉大家这些漂亮的图片都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教师:小朋友们,种子宝宝们可真厉害啊,变出了这么多的漂亮图片,我们把这些漂亮图片叫做种子粘贴画。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教师:刚才看了这么多好看的种子粘贴画,你们想不想也用种子来做一幅漂亮的图画呢?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种子粘贴画是怎么完成的。
首先,取出一张画有图案的画纸,根据图案想一想,选择哪些种子来进行粘贴,接着,用棉签沾上胶水涂在图画里,注意不能涂的太多哦!然后,用你选择的种子宝宝粘在胶水上面,并轻轻地按一按,将图案里都粘贴上了种子宝宝,种子粘贴画就完成了,图案不同的地方我们可选择不一样的种子,而且拿种子的时候要小心,不能将种子撒了。(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制作过程)
4、幼儿动手制作种子粘贴画。
幼儿制作时,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注意胶水不能太多,拿种子时要小心,注意谦让等。
5、展示作品、进行简单点评。
活动延伸:
将幼儿制作的种子粘贴画创设一个作品展示栏,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自然材料的创作之美,体验成功感的快乐。
活动反思:
原来的粘贴相框的活动只是单一的技能要求以直线条为主,这一操作任务对孩子已经不再具有挑战性了,这就向我们发出信号,提醒我们要调整材料,作出应答。这正是《纲要》中提倡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时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本次教学活动针对中班幼儿在科学、艺术和语言领域学习的特点,我选择了以绘本《变色鸟》的文学情境为外部线索,以创设“让小鸟变色”的问题情境为实现重点,以引导幼儿发现“变色规律”的新旧经验关系和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为难点突破,最终达成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探索二种颜色混合变成另一种颜色的现象。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探索结果。
3、体验变色游戏的乐趣,对色彩变化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重点:
探索二种颜色混合变成另一种颜色的现象。
活动难点:
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料、小勺、瓶子、图画纸、抹布、橡皮泥、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感知情景。
1、谈话:老师发现你们好漂亮啊!你们身上有什么漂亮的颜色?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表述。
2、导语:有几只小鸟也来找颜色,有一个故事,名字叫《变色鸟》。
3、播放课件,讲述故事前半部分,幼儿观看多媒体,倾听故事,教师边讲边提问:吃了什么颜色的果子,变成什么颜色的'鸟?
二、基本部分:创设情境,感知发现。
(一)给小鸟喂果子,验证故事情节。
1、出示“小鸟”,提问:我们这里也有一只小鸟,它们说也想和变色鸟一样变出颜色来,你想变一只什么颜色的小鸟呢?
2、教师适当示范(用小勺舀小碗里的彩色珠子放进瓶子里),老师给小鸟准备了各种颜色的果子,请你选一颗果子喂给小鸟吃。播放背景音乐幼儿操作,鼓励幼儿一边喂果子一边说:小鸟,我给你为xx颜色的果子。”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说说你的小鸟变成了什么颜色的小鸟?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操作发现。
(二)给小鸟喂不同颜色的果子,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1、导语:小鸟说果子好吃,请你再给吃一颗不同颜色的果子吧。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3、提问:(1)你的小鸟又变成了什么颜色?(2)这个颜色老师没有给你准备你怎么变出来的?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4、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红+黄=橙 红+蓝=紫 黄+蓝=绿
三、结束部分:总结延伸。
1、还有很多小鸟也想变成美丽的变色鸟。(出示橡皮泥小鸟和纸鸟)请小朋友帮忙变颜色。
2、播放课件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小鸟们还会吃更多颜色的果子,吃完后会变成什么颜色呢?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再试试。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野生动物感兴趣,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
2.通过对袋鼠知识的调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初步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操作常规。
3.了解袋鼠的生活习性及其外形特征,让幼儿了解袋鼠是一种善跳的野生动物。
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袋鼠的生活习性及其外形特征,让幼儿了解袋鼠是一种善跳的野生动物。
难点:初步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操作常规。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拼图《袋鼠》 、视频《袋鼠跳跃》、音乐《袋鼠妈妈》、袋鼠跳跃操、袋鼠妈妈口袋有宝宝视频、袋鼠搓拳击视频、铅笔一支、2米高7米长标志。
知识准备:家长提前带领幼儿搜寻袋鼠的知识,并带来有关袋鼠知识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拼图游戏“袋鼠”,激发幼儿兴趣 。(3分钟)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玩过拼图游戏吗?今天啊,老师就带来了一个大拼图,谁想知道它拼出来会是什么图案呢?那好,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玩拼图的游戏吧!”
(二)展开:
1.初步认识袋鼠:我是小小科学家。
(1)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对袋鼠的认识,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提前找寻有关“袋鼠”的资料。
引导语:亲爱的小朋友,前几天,老师请爸爸妈妈带领你们调查有关袋鼠的小知识,你都了解到了哪些内容啊?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张了解袋鼠的表格,请小朋友看一看、摆一摆你了解的袋鼠知识吧!(请幼儿看着爸爸妈妈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自己了解过的袋鼠的知识,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操作动画。)
(表格如下:)幼儿每人一张小表格,教师一张大表格。
可爱的小袋鼠(内容提前打印出来,孩子边说,教师边粘)
袋鼠生活在哪里?
(哦,原来袋鼠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它生活在大草原上。)
袋鼠吃什么?
通过小朋友们的搜集我们发现袋鼠是食草类动物。
袋鼠的种类?
提问:谁能看着表格说一说你了解的袋鼠啊?(请3名左右的幼儿说一说)教师根据幼儿的叙述进行操作。
师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调查我们知道了袋鼠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大草原上的食草类动物,它的种类繁多,有红袋鼠、白袋鼠、灰袋鼠、岩袋鼠、短尾矮袋鼠等50多种呢!
2.让幼儿了解袋鼠后腿及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
引导语:刚才小朋友们说到袋鼠有一个很棒的本领,那就是善于跳跃,那你有没有见过袋鼠是怎么跳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观看袋鼠跳跃视频。)
提问:
(1)“袋鼠为什么跑的那么快呢?它的前腿又细又短,后腿又长又粗,有什么特点?
小结:所有袋鼠,不管体积多大,有一个共同点:长着长脚的后腿强键而有力。大多数袋鼠在地面生活,从它们强健的后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将其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袋鼠的这种跳跃方式叫做“双脚跳跃式奔跑”。
(2)袋鼠的尾巴这么粗壮,又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袋鼠在跳跃过程中用尾巴进行平衡,跑起来不至于摔倒,还可以在袋鼠奔跑时帮助改变奔跑的方向;当它们缓慢走动时,尾巴则可作为第五条腿;能在袋鼠休息时支撑袋鼠的身体,像个小板凳。
(3)“袋鼠跳一次能跳多高多远?”(2米高7米多远,教师在教室贴一个2米高的线)再次观看袋鼠跳跃视频(师讲解:袋鼠跑起来的时候前腿蜷缩,尾巴翘起,后腿像弹簧一样使整个身体往前冲)。
(4)谁能来学一学袋鼠是怎样跳跃的啊?(注意提醒幼儿手像袋鼠的前腿蜷缩,腿像袋鼠的后腿用力向前跳。)
a.幼儿个别模仿跳跃 b.教师放音乐,幼儿跟随节奏模仿跳跃
3.让幼儿了解袋鼠的育儿袋及其作用。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看,袋鼠除了粗壮的腿和尾巴,他身上还有什么与别的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吗?(育儿袋)
提问:
(1)你知道这个育儿袋是在袋鼠妈妈的身上还是在袋鼠爸爸的身上?
小结:只有袋鼠妈妈才有口袋。
(2)“口袋是干什么用的?”
小结:袋鼠妈妈肚子上的口袋叫做“育儿袋”。小袋鼠刚刚生下来很小,小到像一个铅笔头一样,身长只有2厘米,浑身没有毛,看不见东西。靠前肢和灵敏的嗅觉,小袋鼠沿着妈妈给它舐出的道路爬进育儿袋,在袋里吃奶长大。等到7—8个月的时候才跳出口袋。
(3)小朋友,你知道袋鼠妈妈同时拥有几个宝宝吗?
小结:袋鼠妈妈同时会拥有3个宝宝,一个宝宝长大后就会从育儿袋出来,而第二个宝宝就会慢慢的又怕入妈妈的育儿袋,这是第三只宝宝就已经在妈妈的肚子里等待出生了呢!可爱吧!
(4) “当小袋鼠遇到危险的时候怎么办呢?”(小袋鼠回钻到妈妈的口袋里面,由妈妈带着它飞快地逃走。)
小结:但一有危险时,小袋鼠就立即钻入妈妈的口袋中,由妈妈带着逃走。但是,当口袋内的袋鼠宝宝长到能独立生活时,妈妈便不允许它再进去。因为他已经成为能够保护自己的成年袋鼠啦,不能在靠妈妈的保护了,就像我们小朋友,当我们长大了,就不能在一味的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伞下,应该独立起来,做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要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去报答他们噢!
(5)律动《袋鼠妈妈》。
引导语: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袋鼠妈妈》,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个扮演袋鼠妈妈、一个扮演袋鼠宝宝,随着音乐节奏有规律的跳跃,谁能来试一试?(玩两遍,一遍个别、一遍全体。)
(三)结束: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小袋鼠还会打拳呢,而且是拳击高手,你们相不相信啊?那好,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结:小袋鼠真可爱,小朋友,你们喜欢袋鼠吗?它比较温和,不会伤人,但如果把它惹生气了,它也会伤人的。所以,我们要爱护它、关心它 ,做一个爱护小动物、有爱心的`小朋友噢!
活动反思:
喜欢小动物是每个处在学龄阶段幼儿的共性,它们可爱、听话、讨人喜欢。而中班科学活动《善跳的袋鼠》这一活动,正是在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基础上,开展的,本次活动是选自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指导丛书,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们近些年的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的有利性,我将原书中的活动进行了调整。
原教材中有以下3部分:1、导入部分是谈话活动“什么动物肚子上有一个口袋?”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袋鼠的外形特征。3、引导幼儿认识袋鼠的生活环境。
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欲望、让幼儿便于理解活动的重难点,我请家长提前带领幼儿仅对袋鼠的“家、食性、种类”进行了知识准备,从幼儿能够简单理解的方面入手,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请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观察、讲述,让他们能在课堂上有所讲。当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探索的知识进行讲述时,大大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在活动过程中,加入了几次幼儿“动起来”的环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总的来说整个活动较为顺畅!
不足:
1.时间有些超时,原本25—30分钟的活动,我上了约35分钟。就这样,还是有一个活动省略了——观看视频《会打拳击的袋鼠》。这个环节的目的也是让幼儿了解给予袋鼠的特殊外形,它才可以“打拳击”,也是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在活动后,我已经为幼儿补上了这一环节。
2.我觉得我的“评价语”比较匮乏,这与老师的自身能力、语言词汇量的缺乏以及活动知识量的不足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说,今后多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执教活动、多看书,依然是我今后不断追寻的学习方式。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桌子上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提问: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谁还有不同地发现: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点?(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点。)
③墙上的光点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点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点,还能让光点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子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是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游戏:
1、我们把小动物贴在镜子上?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
四、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镜子、杯子、三菱镜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珍惜每一份资源,做到不浪费,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
2、培养其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听故事,能独立的完整的将大意概述出来。3、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等,造纸故事,造纸图、蔡伦图、颜料、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纸”。
“有个用具它不简单,可以写字,还可以把数算。
订起来是一本书,拆开来是一张张。
它是谁,我们都来猜猜看。”
二、思维发散:
老师: “有没有小朋友告诉老师,纸还有什么用途?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在平时,我们怎么用纸的呢?”
幼儿:“纸可以写字,画画,折小鸟,还有好多好多。我们自己就是这么用的。妈妈每天给我一个本子,我都写字写完了。”
讨论:原来纸是这么有用的东西,那么,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应该是工人叔叔制造出来的。” (听故事,出示造纸图片及蔡伦图片)
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是由谁造出来的吗?(小朋友概述,老师点评。)
三、活动延伸:
我们知道了造纸的过程十分的不简单,而纸的利用率又十分的高,浪费也很大,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降低纸的浪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