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0 10:46:4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精)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8篇(精)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语文教案-《出师表》。

  2.扫除文字障碍,熟练掌握表中的内容。

  3.了解《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情节。

  教学设想:

  1.安排三课时。

  2.第一课时主要扫除文字障碍,听录音及了解有关情节,体会诸葛亮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分析6、1、2(机动)段。

  3.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剩余的`内容,主要是3、4、5、7段,明确诸葛亮在文中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政治愿望。

  4.第三课时结束课文内容讲解,总结“以”字用法,并小测本文知识。

  教学重点:

  1.诸葛亮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其政治愿望。

  2.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必知的东西:例如书法家不能不知道《兰亭序》;军事家不能不知道《孙子兵法》,二胡演奏家不能不知道《二泉映月》;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是忠臣不能不知的文章------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曾经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

  二、简介作者及文体: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汉末为避战乱,隐居隆中。后扶佐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

  三、听录音感受文章的情感,扫除文字障碍。

  c ji n zh z ng p zh o y u y w i

  崩殂 忠谏 陟 罚 臧 否 昭 攸 祎 以 遗 陛下

  b qu w i s sh ji n d n f i zh ng ji

  裨 阙 猥 夙 庶 竭 驽 钝 菲 彰 咎

  z u zh o

  咨诹 遗诏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二、重难点。

  1、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三、乐学善思办法。

  1、通过让学生听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激发学生去探究北京话的魅力的兴趣。

  2、让学生听北京话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北京话的魅力。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听相声吧,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相声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请同学们欣赏。听了这段相声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北京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北京话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自读勾画: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作者很喜爱北京话?用“——”勾画。

  2、汇报点拨:

  (1)体会“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一句的深刻含义。

  (2)抓住“诱惑”追问: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相机播放北京导游讲话、北京老人聊天、北京小贩吆喝的课件,让学生体会北京话的诱惑,与作者一起感受。)

  (3)重点指导朗读句子:“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话的汪洋大海之中”。

  3、自读讨论:作者分别写了谁学说北京话?你有什么体会?抓住句子或词语说一说

  (1)体会北京话很重要的句子:“北京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不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2)在第3自然段中找出作者写朋友学说北京话失败的心情的.句子,说说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这体现出北京话在朋友的心中怎么样?

  (3)最能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哪句话?为什么北京话是不朽的?

  (四)揣摩写法,拉近距离。

  1、回顾全文:作者喜爱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2、小结,梳理写作方法。

  3、指名交流: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

  (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革命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革命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 互赠礼物→ 贴对联→ 表演节目

  教学后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2.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播放音乐

  赵薇的《离别》

  二. 导入:关于离别的诗句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三.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四.“雨霖铃”词牌名的由来

  “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五.听录音并正音

  六.学生齐声朗读

  七.分析词

  (一)整体感知

  1.问生:同学们,你们听了录音且自己读了一遍,本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

  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时、离别后

  5.在脑中想象别时、别后的情景,并还原成语言描述出来。

  (二)老师简单串讲词

  使学生理解词的大意

  上片:离别时的情景

  下片:离别后的情景

  (三)拓展

  问生:本词好在哪里?哪几句话能引起你的共鸣?

  1.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二句写:当登舟分袂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大约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之中去吧。此时此地,他们心里该有多少话啊,然而却只是默然相对,谁也再说不出一个字来,而他们相互真挚深沉的爱和内心极度的痛苦却正是通过这彼此极力抑制着的无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一个“竟”字,突出地强调了这种极为矛盾复杂的感情表达方式。苏轼在悼亡词《江城子》里,这样写他梦见了死去十年的妻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异曲同工,也具有特别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无言中”

  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是指多情的人。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是感伤离别的,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时节。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李商隐《无题》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

  3.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层所开拓出的意境,进一步设想分别后的凄凉处境。今夜喝了别酒以后乘船而行,朦朦胧胧的,酒醒后,将到了什么地方呢?大概已是拂晓,到了枯杨岸边,冷风吹面,残缺的月亮挂在天边。岸柳,容易使人想起霸陵折柳赠别,且是枯柳,晓风(寒),残月(冷),景物是孤单单、清冷冷的。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都门帐饮”、“执手相看”的眷恋之情,更觉得自己形单影孤,前途渺茫,所以这里虽不言愁,但景物已经打上了词人浓重的哀伤、悲愁之情,就连词人的精神状态都写出来了。

  八.艺术特色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铺叙

  虚实结合

  1. 什么是虚,什么是实?

  三种说法:(1)现在是实,将来是虚

  (2)眼见为实,想象为虚

  (3)正面描写为实,侧面描写为虚

  2.分析本词的虚实结合

  上片的别时为实,下片的别后为虚

  3.虚实结合的好处————设置情景,留下想象的空间,有回味余地

  九.当堂背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创意]

  点、线、面、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的切入点,在点画出一条或两条反映课文内容或主题的亮线,围绕其主线深入分析全篇课文,这样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教学有序生动,也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先找出切入课文的“点”——课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然后画线——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画出一条小说构思的情节线;这其间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在如何变化?画出一条人物情感变化线。再以“线”及全篇——小说是从人物的哪些语言、动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态度变化的,这样便于深刻理解小说隐含的主题思想。

  [平台展示]

  下面请看根据此创意而设计的《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教学过程。

  1. 教师:请同学们扫读课文,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同学们扫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课文前后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是: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 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3. 教师指明回答后小结。

  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的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4. 教师: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5. 学生活动:分组读课文,找出能反映其“恐怖”希望“恐怖、仇恨”的语言、行动、表情。分小组交流意见。

  6. 教师小结:

  ① 师结合板书归纳:

  称呼于勒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家伙、贼、流氓

  于勒———花了钱———赚了钱———破产没有钱

  ↑ (态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菲利普夫妇

  ②师引导分析: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在变,对于勒的态度在变,这变来变去的原因是什么——钱,这变来变去中唯一不变的是什么——钱,这就形象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六项内容。第一项是写出词的反义词,第二项是让学生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三项是让学生体会怎么样写具体,第四项是积累关于动物的歇后语,第五项是介绍十二生肖的知识,第六项是让学生了解一种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并互相交流。

  设计理念:

  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究教学方法,注意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用找反义词的方法积累词语,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学习描写。

  2、积累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3、了解十二生肖方面的知识。

  4、了解我国的珍惜动物的`生存状况。

  教学重点:

  积累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用找反义词的方法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学习描写。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了解十二生肖的知识。

  教学手段:

  自学理解法、交流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语文七色光学习。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 明确目标。

  2、 合作探究1

  学习内容: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学习要求:想一想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3、 展示评价。

  4、合作探究2

  学习内容: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每组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学习要求:在小组内读一读,思考每组句子的写法的不同

  学习方法:小组交流解决这个问题。

  5、展示评价。

  6、合作探究3。

  学习内容: 读一读下面这段话,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样具体写出山雀的快乐时光的。

  学习要求:通过对比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方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7、展示评价。

  8、合作探究4。

  学习内容:日积月累

  学习要求: 读一读课本上的歇后语,讲一讲这些歇后语的意思,展示自己收集的鱼动物有关的歇后语,讲讲其中包含的意思。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9、展示评价。

  三、达标检测

  1、完成习题卡。

  2、 知识窗 收集有关生肖与名人、生肖与成语、生肖与剪纸等方面的资料,丰富自己的见闻和积累。

  3、窗外事 引导学生展开调查活动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何收获?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1、 组织一个收集歇后语比赛活动。

  2、上网调查珍稀动物写一份保护珍稀动物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五

  反义词

  特殊—一般 隐蔽—公开

  嘉奖—惩罚 日积月累

  迷惑—清楚 谨慎—大胆

  严厉—温和 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俯视—仰望 精致—粗糙

  悲哀—欢乐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说明】

  出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本单元围绕人与自然环境的主题,共有五篇课文,依次是《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其中《敬畏自然》和《喂──出来》是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树立人文关怀意识,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等。

  《敬畏自然》选自散文《大自然的智慧》中的一个章节,该文发表在1998年的《散文》杂志上,入选199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作者严春友的知识背景是获历史学学士、哲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某高校工作。

  我们知道,人类对自然的情感,有古老的原始敬畏,也有当下情境里的科学、理性的敬畏。这篇散文具有现代情怀,试图从观念上影响现代人对自然的态度。作者的这种思想是在当代人类思潮的影响下获得的。1973年《濒危物种法》出现,大自然开始进入天赋权利的范畴。人类在摆脱了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主义的枷锁后,开始向“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等宣战。美国人罗德里克?纳什是一位资深的思想史学者,他写的《大自然的权利》表述了两种生态观──人类中心主义和生物中心主义,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未来人类的教育理想中,号召我们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动物,尊重自然等。

  【学情预估】

  这是一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议论较盛,涉笔宏大,文句流畅,能引导学生对天地自然产生玄思。这是这个文本的特点,也是8年级学生学习这个文本所要面临的挑战。

  8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为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就是教师所要致力追求的。

  8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立论、论证等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这篇散文,只能给以科学思维情感上关照,使其获得一定的现代意识。

  学生对“与天斗”“与自然斗”“人定胜天”的历史不甚熟悉。学生还没有进行过宇宙宏观的思考,对于大自然是有智慧的这个论断,比较难以接受。

  【知识储备】

  这是一篇议论性很强的散文,应该说,散文的标题就是一个命题──我们应该敬畏自然。那么,从古到今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如何,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个话题的,这些资料性的工作,作为课堂设计环节之一,应先行布置、着手搜集起来。

  这些相关论述,将是理解这篇散文的重要的认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课文作者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这可以找到很多与之一致的论述: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强调“畏天命”的必要。

  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但又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

  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

  庄子则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然的损害。

  与该命题相对,也有一个命题──人是“万物之灵”。人要“征服自然”,“人定胜天”。基督教称上帝为造物主,创造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则是折衷的,或许也是更科学的。

  “天人合一”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人为”的相通和统一。这个观点最早由战国时子思、孟子提出。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西汉董仲舒强调天与人以类相符,宋以后思想家从“理”“性”“命”等方面来论证天人合一的关系。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强调“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

  【内容梳理】

  本文谈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历史,“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有无穷的智慧,“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人类是渺小的。高科技,航天事业,在大宇宙中还是非常狭小的探索。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

  作者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文章做出的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精点研读】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小说是虚构的,散文是真实的。这篇散文谈论的是一个“真”话题,但使用的是文学性的语句。文学性的语句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形象化和不确定性。这对于表达人类还没有形成科学定论的宇宙宏观认识,是非常有用的。老子在他的著作里,也用了大量文学化的语句来谈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所以他没有陷入“真”的泥淖。

  关于这篇散文的学习,我们还是在其文学性语句的召唤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一定的科学认识,而不要指望得到什么准确的科学知识。可以精点研读这些问题:

  “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学习这篇散文,最好是抓住这些具体的文学化的语句来朗读,来揣摩,来生发,而防止进入空对空的玄想和谈论、乃至争辩中。

  【问题探究】

  学生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的关键句是:“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教师:请同学把下面的语言加以形象化的理解,并领会它的含义。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案:1.陷阱,就是坟墓。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2.这句话认可人是宇宙中最聪明的,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人类就责无旁贷地来认识宇宙本身。3.这句话认可宇宙生命的可能存在,宇宙意识的可能存在。

  【创意点拨】

  1.可以从当前禽流感的传播,候鸟的迁移等来介入文题,展开学习。

  2.尝试用辩论的形式,分正反两方:让两组同学持作者的观点,让另两组同学持反对意见,双方展开辩驳,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论证套路。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得出了“敬畏自然”的结论。

  3.研究“比较”手法。在熟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请一个同学代表人类的智慧,一个同学代表大自然的智慧,双方进行对话。注意,作者在文中比较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这是一层。之后,作者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一层。论证上是层层推进的。

  4.进行文本比较,以抓住本文的文体特征。我们知道,本文属于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化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让学生找出可资参照的另两个文本(议论文、抒情散文)来,进行横向比较,加以区分学习。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小朋友们,你们做过实验吗?(鸡蛋保护器的实验)当实验失败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当实验成功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实验总是有成功和失败的,这不,有一位外国教育家将一个实验在其它国家进行操作时都失败了,可是唯独在中国获得了成功。当时这位教育家的表现是这样的——

  3、(出示最后一自然)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只是简单的一读,我们就有这么多的收获,看来你们个个都是用心读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激动吧!(齐读)

  4、读着,读着,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呀,这次实验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 读得这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你们肯定掌握了。指名分行读。

  (1)读得很好,尤其是这两个词。(课件用红色标出)。谁再来读一读。

  系着 不假思索

  (2)“系”和“假”这两个生字宝宝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谁知道。指名说,并组词。

  (3)可是这里读“jì” 和“jiǎ”,送进一起读读。

  (4)其他的词语宝宝打声招呼吧。

  3、读得真不错,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你会读吗?谁愿意来?(指名分节读1至11自然段)

  4、读了课文后,谁能用上“谁让谁做实验,结果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三段

  1、想了解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课件出示插图)看图说说实验的工具和对象。

  2、那实验的'规则呢?哪位教育家大声地宣读一下这个实验的规则。

  课件显示

  他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指名读,齐读)

  3、 就这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以前都失败了呢?

  (再出示最后一段)谁来说说。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们失败的原因,那是什么?(自私自利)

  4、可是这三位中国小朋友,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让我们回到实验现场,好好的研究研究。

  四、学习第四至十段。

  1、默读4—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触特别深的句子。

  2、学生反馈

  预设一: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1)你为什么要读得这么轻?(学生:因为这个女孩是低声对两个同伴说的。)你读书真用心啊。

  (2)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快?(学生:因为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如果不快点,那么他们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真好,你不仅知道了怎样读,而且知道了为什么这样读,真了不起。

  (3)现在我就是那个教育家,你们就是那个女孩,我想再现一下当时那个紧张的情景,准备好了吗?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指名1+1+1;齐读(一起来)

  3、引读:“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4、我想采访一下,你们这些小女孩,你刚才跟两个同伴说了什么?(指名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句子出示: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1)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当时你想都没想,课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不假思索)

  (2)那就请你不假累索地读一读吧!(指名读——齐读)

  5、读到这儿,相信小女孩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你肯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把你们想说得话写下来。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先人后已 沉着冷静

  6、其实这次实验的成功还离不开三个小伙伴,为什么?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团结合作。(板:团结合作)

  五、学习最后一段

  过渡:正是小女孩的先人后已、沉着冷静和三个小伙伴的团结合作,才能让这次实实验取得成功。怪不得教育家激动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1、(再现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孩子们,教育家的哪个动作最让你深有感触?(抱起)

  3、你能把教育家的激动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先自己练练。(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做为一个中国人,老师的心里更激动,你知道为什么吗?

  5、师总结:是啊,小女孩先人后已、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打动了教育家,也深深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的无比敬佩,把她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

  齐读: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走。

  六、快乐写字。

  过渡: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我们的快乐写字时间了。

  1、出示:绳 险 俩 堵 瓶 顺

  2、你发现了什么?写字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3、特别是哪一个字要老师范写。

  “瓶”

  4、学生书写。

《语文教案8篇(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经典)语文教案07-31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精选)09-23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案8篇(精)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8篇(精)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语文教案-《出师表》。

  2.扫除文字障碍,熟练掌握表中的内容。

  3.了解《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情节。

  教学设想:

  1.安排三课时。

  2.第一课时主要扫除文字障碍,听录音及了解有关情节,体会诸葛亮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分析6、1、2(机动)段。

  3.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剩余的`内容,主要是3、4、5、7段,明确诸葛亮在文中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政治愿望。

  4.第三课时结束课文内容讲解,总结“以”字用法,并小测本文知识。

  教学重点:

  1.诸葛亮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其政治愿望。

  2.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必知的东西:例如书法家不能不知道《兰亭序》;军事家不能不知道《孙子兵法》,二胡演奏家不能不知道《二泉映月》;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是忠臣不能不知的文章------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曾经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

  二、简介作者及文体: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汉末为避战乱,隐居隆中。后扶佐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

  三、听录音感受文章的情感,扫除文字障碍。

  c ji n zh z ng p zh o y u y w i

  崩殂 忠谏 陟 罚 臧 否 昭 攸 祎 以 遗 陛下

  b qu w i s sh ji n d n f i zh ng ji

  裨 阙 猥 夙 庶 竭 驽 钝 菲 彰 咎

  z u zh o

  咨诹 遗诏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二、重难点。

  1、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三、乐学善思办法。

  1、通过让学生听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激发学生去探究北京话的魅力的兴趣。

  2、让学生听北京话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北京话的魅力。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听相声吧,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相声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请同学们欣赏。听了这段相声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北京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北京话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自读勾画: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作者很喜爱北京话?用“——”勾画。

  2、汇报点拨:

  (1)体会“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一句的深刻含义。

  (2)抓住“诱惑”追问: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相机播放北京导游讲话、北京老人聊天、北京小贩吆喝的课件,让学生体会北京话的诱惑,与作者一起感受。)

  (3)重点指导朗读句子:“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话的汪洋大海之中”。

  3、自读讨论:作者分别写了谁学说北京话?你有什么体会?抓住句子或词语说一说

  (1)体会北京话很重要的句子:“北京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不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2)在第3自然段中找出作者写朋友学说北京话失败的心情的.句子,说说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这体现出北京话在朋友的心中怎么样?

  (3)最能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哪句话?为什么北京话是不朽的?

  (四)揣摩写法,拉近距离。

  1、回顾全文:作者喜爱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2、小结,梳理写作方法。

  3、指名交流: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

  (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革命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革命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 互赠礼物→ 贴对联→ 表演节目

  教学后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2.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播放音乐

  赵薇的《离别》

  二. 导入:关于离别的诗句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三.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四.“雨霖铃”词牌名的由来

  “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五.听录音并正音

  六.学生齐声朗读

  七.分析词

  (一)整体感知

  1.问生:同学们,你们听了录音且自己读了一遍,本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

  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时、离别后

  5.在脑中想象别时、别后的情景,并还原成语言描述出来。

  (二)老师简单串讲词

  使学生理解词的大意

  上片:离别时的情景

  下片:离别后的情景

  (三)拓展

  问生:本词好在哪里?哪几句话能引起你的共鸣?

  1.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二句写:当登舟分袂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大约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之中去吧。此时此地,他们心里该有多少话啊,然而却只是默然相对,谁也再说不出一个字来,而他们相互真挚深沉的爱和内心极度的痛苦却正是通过这彼此极力抑制着的无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一个“竟”字,突出地强调了这种极为矛盾复杂的感情表达方式。苏轼在悼亡词《江城子》里,这样写他梦见了死去十年的妻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异曲同工,也具有特别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无言中”

  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是指多情的人。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是感伤离别的,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时节。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李商隐《无题》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

  3.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层所开拓出的意境,进一步设想分别后的凄凉处境。今夜喝了别酒以后乘船而行,朦朦胧胧的,酒醒后,将到了什么地方呢?大概已是拂晓,到了枯杨岸边,冷风吹面,残缺的月亮挂在天边。岸柳,容易使人想起霸陵折柳赠别,且是枯柳,晓风(寒),残月(冷),景物是孤单单、清冷冷的。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都门帐饮”、“执手相看”的眷恋之情,更觉得自己形单影孤,前途渺茫,所以这里虽不言愁,但景物已经打上了词人浓重的哀伤、悲愁之情,就连词人的精神状态都写出来了。

  八.艺术特色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铺叙

  虚实结合

  1. 什么是虚,什么是实?

  三种说法:(1)现在是实,将来是虚

  (2)眼见为实,想象为虚

  (3)正面描写为实,侧面描写为虚

  2.分析本词的虚实结合

  上片的别时为实,下片的别后为虚

  3.虚实结合的好处————设置情景,留下想象的空间,有回味余地

  九.当堂背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创意]

  点、线、面、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的切入点,在点画出一条或两条反映课文内容或主题的亮线,围绕其主线深入分析全篇课文,这样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教学有序生动,也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先找出切入课文的“点”——课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然后画线——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画出一条小说构思的情节线;这其间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在如何变化?画出一条人物情感变化线。再以“线”及全篇——小说是从人物的哪些语言、动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态度变化的,这样便于深刻理解小说隐含的主题思想。

  [平台展示]

  下面请看根据此创意而设计的《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教学过程。

  1. 教师:请同学们扫读课文,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同学们扫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课文前后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是: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 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3. 教师指明回答后小结。

  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的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4. 教师: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5. 学生活动:分组读课文,找出能反映其“恐怖”希望“恐怖、仇恨”的语言、行动、表情。分小组交流意见。

  6. 教师小结:

  ① 师结合板书归纳:

  称呼于勒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家伙、贼、流氓

  于勒———花了钱———赚了钱———破产没有钱

  ↑ (态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菲利普夫妇

  ②师引导分析: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在变,对于勒的态度在变,这变来变去的原因是什么——钱,这变来变去中唯一不变的是什么——钱,这就形象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六项内容。第一项是写出词的反义词,第二项是让学生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三项是让学生体会怎么样写具体,第四项是积累关于动物的歇后语,第五项是介绍十二生肖的知识,第六项是让学生了解一种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并互相交流。

  设计理念:

  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究教学方法,注意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用找反义词的方法积累词语,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学习描写。

  2、积累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3、了解十二生肖方面的知识。

  4、了解我国的珍惜动物的`生存状况。

  教学重点:

  积累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用找反义词的方法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学习描写。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了解十二生肖的知识。

  教学手段:

  自学理解法、交流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语文七色光学习。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 明确目标。

  2、 合作探究1

  学习内容: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学习要求:想一想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3、 展示评价。

  4、合作探究2

  学习内容: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每组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学习要求:在小组内读一读,思考每组句子的写法的不同

  学习方法:小组交流解决这个问题。

  5、展示评价。

  6、合作探究3。

  学习内容: 读一读下面这段话,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样具体写出山雀的快乐时光的。

  学习要求:通过对比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方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7、展示评价。

  8、合作探究4。

  学习内容:日积月累

  学习要求: 读一读课本上的歇后语,讲一讲这些歇后语的意思,展示自己收集的鱼动物有关的歇后语,讲讲其中包含的意思。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9、展示评价。

  三、达标检测

  1、完成习题卡。

  2、 知识窗 收集有关生肖与名人、生肖与成语、生肖与剪纸等方面的资料,丰富自己的见闻和积累。

  3、窗外事 引导学生展开调查活动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何收获?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1、 组织一个收集歇后语比赛活动。

  2、上网调查珍稀动物写一份保护珍稀动物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五

  反义词

  特殊—一般 隐蔽—公开

  嘉奖—惩罚 日积月累

  迷惑—清楚 谨慎—大胆

  严厉—温和 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俯视—仰望 精致—粗糙

  悲哀—欢乐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说明】

  出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本单元围绕人与自然环境的主题,共有五篇课文,依次是《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其中《敬畏自然》和《喂──出来》是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树立人文关怀意识,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等。

  《敬畏自然》选自散文《大自然的智慧》中的一个章节,该文发表在1998年的《散文》杂志上,入选199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作者严春友的知识背景是获历史学学士、哲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某高校工作。

  我们知道,人类对自然的情感,有古老的原始敬畏,也有当下情境里的科学、理性的敬畏。这篇散文具有现代情怀,试图从观念上影响现代人对自然的态度。作者的这种思想是在当代人类思潮的影响下获得的。1973年《濒危物种法》出现,大自然开始进入天赋权利的范畴。人类在摆脱了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主义的枷锁后,开始向“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等宣战。美国人罗德里克?纳什是一位资深的思想史学者,他写的《大自然的权利》表述了两种生态观──人类中心主义和生物中心主义,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未来人类的教育理想中,号召我们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动物,尊重自然等。

  【学情预估】

  这是一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议论较盛,涉笔宏大,文句流畅,能引导学生对天地自然产生玄思。这是这个文本的特点,也是8年级学生学习这个文本所要面临的挑战。

  8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为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就是教师所要致力追求的。

  8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立论、论证等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这篇散文,只能给以科学思维情感上关照,使其获得一定的现代意识。

  学生对“与天斗”“与自然斗”“人定胜天”的历史不甚熟悉。学生还没有进行过宇宙宏观的思考,对于大自然是有智慧的这个论断,比较难以接受。

  【知识储备】

  这是一篇议论性很强的散文,应该说,散文的标题就是一个命题──我们应该敬畏自然。那么,从古到今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如何,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个话题的,这些资料性的工作,作为课堂设计环节之一,应先行布置、着手搜集起来。

  这些相关论述,将是理解这篇散文的重要的认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课文作者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这可以找到很多与之一致的论述: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强调“畏天命”的必要。

  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但又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

  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

  庄子则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然的损害。

  与该命题相对,也有一个命题──人是“万物之灵”。人要“征服自然”,“人定胜天”。基督教称上帝为造物主,创造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则是折衷的,或许也是更科学的。

  “天人合一”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人为”的相通和统一。这个观点最早由战国时子思、孟子提出。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西汉董仲舒强调天与人以类相符,宋以后思想家从“理”“性”“命”等方面来论证天人合一的关系。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强调“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

  【内容梳理】

  本文谈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历史,“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有无穷的智慧,“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人类是渺小的。高科技,航天事业,在大宇宙中还是非常狭小的探索。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

  作者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文章做出的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精点研读】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小说是虚构的,散文是真实的。这篇散文谈论的是一个“真”话题,但使用的是文学性的语句。文学性的语句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形象化和不确定性。这对于表达人类还没有形成科学定论的宇宙宏观认识,是非常有用的。老子在他的著作里,也用了大量文学化的语句来谈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所以他没有陷入“真”的泥淖。

  关于这篇散文的学习,我们还是在其文学性语句的召唤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一定的科学认识,而不要指望得到什么准确的科学知识。可以精点研读这些问题:

  “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学习这篇散文,最好是抓住这些具体的文学化的语句来朗读,来揣摩,来生发,而防止进入空对空的玄想和谈论、乃至争辩中。

  【问题探究】

  学生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的关键句是:“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教师:请同学把下面的语言加以形象化的理解,并领会它的含义。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案:1.陷阱,就是坟墓。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2.这句话认可人是宇宙中最聪明的,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人类就责无旁贷地来认识宇宙本身。3.这句话认可宇宙生命的可能存在,宇宙意识的可能存在。

  【创意点拨】

  1.可以从当前禽流感的传播,候鸟的迁移等来介入文题,展开学习。

  2.尝试用辩论的形式,分正反两方:让两组同学持作者的观点,让另两组同学持反对意见,双方展开辩驳,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论证套路。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得出了“敬畏自然”的结论。

  3.研究“比较”手法。在熟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请一个同学代表人类的智慧,一个同学代表大自然的智慧,双方进行对话。注意,作者在文中比较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这是一层。之后,作者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一层。论证上是层层推进的。

  4.进行文本比较,以抓住本文的文体特征。我们知道,本文属于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化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让学生找出可资参照的另两个文本(议论文、抒情散文)来,进行横向比较,加以区分学习。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小朋友们,你们做过实验吗?(鸡蛋保护器的实验)当实验失败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当实验成功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实验总是有成功和失败的,这不,有一位外国教育家将一个实验在其它国家进行操作时都失败了,可是唯独在中国获得了成功。当时这位教育家的表现是这样的——

  3、(出示最后一自然)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只是简单的一读,我们就有这么多的收获,看来你们个个都是用心读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激动吧!(齐读)

  4、读着,读着,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呀,这次实验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 读得这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你们肯定掌握了。指名分行读。

  (1)读得很好,尤其是这两个词。(课件用红色标出)。谁再来读一读。

  系着 不假思索

  (2)“系”和“假”这两个生字宝宝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谁知道。指名说,并组词。

  (3)可是这里读“jì” 和“jiǎ”,送进一起读读。

  (4)其他的词语宝宝打声招呼吧。

  3、读得真不错,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你会读吗?谁愿意来?(指名分节读1至11自然段)

  4、读了课文后,谁能用上“谁让谁做实验,结果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三段

  1、想了解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课件出示插图)看图说说实验的工具和对象。

  2、那实验的'规则呢?哪位教育家大声地宣读一下这个实验的规则。

  课件显示

  他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指名读,齐读)

  3、 就这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以前都失败了呢?

  (再出示最后一段)谁来说说。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们失败的原因,那是什么?(自私自利)

  4、可是这三位中国小朋友,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让我们回到实验现场,好好的研究研究。

  四、学习第四至十段。

  1、默读4—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触特别深的句子。

  2、学生反馈

  预设一: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1)你为什么要读得这么轻?(学生:因为这个女孩是低声对两个同伴说的。)你读书真用心啊。

  (2)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快?(学生:因为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如果不快点,那么他们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真好,你不仅知道了怎样读,而且知道了为什么这样读,真了不起。

  (3)现在我就是那个教育家,你们就是那个女孩,我想再现一下当时那个紧张的情景,准备好了吗?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指名1+1+1;齐读(一起来)

  3、引读:“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4、我想采访一下,你们这些小女孩,你刚才跟两个同伴说了什么?(指名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句子出示: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1)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当时你想都没想,课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不假思索)

  (2)那就请你不假累索地读一读吧!(指名读——齐读)

  5、读到这儿,相信小女孩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你肯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把你们想说得话写下来。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先人后已 沉着冷静

  6、其实这次实验的成功还离不开三个小伙伴,为什么?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团结合作。(板:团结合作)

  五、学习最后一段

  过渡:正是小女孩的先人后已、沉着冷静和三个小伙伴的团结合作,才能让这次实实验取得成功。怪不得教育家激动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1、(再现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孩子们,教育家的哪个动作最让你深有感触?(抱起)

  3、你能把教育家的激动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先自己练练。(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做为一个中国人,老师的心里更激动,你知道为什么吗?

  5、师总结:是啊,小女孩先人后已、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打动了教育家,也深深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的无比敬佩,把她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

  齐读: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走。

  六、快乐写字。

  过渡: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我们的快乐写字时间了。

  1、出示:绳 险 俩 堵 瓶 顺

  2、你发现了什么?写字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3、特别是哪一个字要老师范写。

  “瓶”

  4、学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