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布娃娃,萌发爱护、关心娃娃的情感。
2.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每位幼儿从家中带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娃娃,并为小娃娃起名字。
2.教师准备一个大娃娃。
3.教学挂图"布娃娃"1张。
4.幼儿操作材料"布娃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大娃娃。
教师:我是妈妈,我有一个可爱的宝宝,名字叫玲玲,你们喜欢玲玲吗?
教师边说边出示大娃娃,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教师:你喜欢玲玲的什么地方?
请幼儿一边用手指一边说,如:我喜欢她大大的眼睛,我喜欢她漂亮的裙子……教师小结:我的宝宝叫玲玲,她有大大的眼睛,漂亮的'裙子,摸上去软软的……看上去很可爱,我真喜欢她!
2.引导幼儿欣赏自己的娃娃,并想大家介绍自己娃娃的名字,喜欢她的什么地方。幼儿充分表述。
教师:我们的宝宝很可爱,妈妈和爸爸怎样抱娃娃,娃娃才会舒服呢?
请部分幼儿用动作表示。
3.引导幼儿欣赏操作材料"布娃娃"。
请幼儿讲述:操作材料上的布娃娃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哪一个?
4.引导幼儿按节奏读儿歌给布娃娃听。
学习儿歌。
5.引导幼儿哄娃娃睡觉,结束活动。
教师:小宝宝要睡觉了,我们来拍拍她,让她睡觉吧。
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剪贴对水中、陆地、天上的动物进行分类,大胆表述自己分类的理由。
2、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材料准备:
两个交集图,与交集相配套的动物卡片,剪刀、糨糊人手一份、小篮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动物住的地方都一样吗?请你举个例子(如:鱼喜欢住在水中;小狗喜欢住在陆地上;鸟喜欢在天上飞……)
二.送动物回家
1、观察第一组动物,将动物剪下,分别将它们粘贴到该进入的圈内,并大胆说明理由。
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猪、狗、鸡水里生活的动物:虾、鱼、陆上水里都能生活的动物:龟、鸭、鹅
2、观察第二组动物,将动物剪下,分别将它们粘贴到该进入的圈内,并说明理由。
会飞的动物:蜜蜂会走的动物:兔、狗、羊、牛、猴、又会飞又能走的动物:大雁、麻雀、丹顶鹤、鸽子
三.讨论
检查幼儿间互相检查动物居住的地方是否正确,自由谈论进入交集处动物的理由。
四.延伸活动:添上其他的动物,试着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首先,第一个环节我让小朋友帮每栋楼贴上门牌号码。幼儿对楼层与楼层之间的房间号码不懂得其真正的含义。而我也正忽略了这个问题。导致幼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困惑。
第二个环节帮小动物分类并送小动物回家,我在房子上贴上了各类小动物的图片。这个是我有欠考虑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限定了想幼儿的思考能力。
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总体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参与性也比较高。但是不足的是平时幼儿接触这样的操作机会比较少,在实际操作起来遇到了较多的困难。
小百科: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理发狮和被理发狮》是一则真挚动人又富有情趣的绘本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狮子老九善良、乐观、不怕困难,要做一个别人都没有做过的工作——当被理发狮,被别人理发。甘愿把自己当成试验品,只为了提高理发狮的手艺。当理发狮的手艺越来越好,生意也越来越多的时候,离开了理发店,要去找一个新工作。
经过对作品仔细地研读之后,我挖掘了作品中的情感和认知两条线索。
首先,情感是作品内容的核心。作品通过表现老九的形象,来呈现出善良、无私、乐观的情感。通过阅读作品,打动孩子的心,在孩子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向善的种子。
其次,认知是作品的支撑。任何情感的表现都需要认知来支撑。作品叙述的情节中既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面,例如文中说到了:理发师、教师、建筑师……这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工作等等,又具有童话幻想的影子,例如狮子城里从来没有过理发狮,大家都不愿意第一个理发……等情节。其中还有一个非常巧妙的地方就是将"师"与动物的"狮"结合在一起,同音而不同形,不同义。
从作品的内涵来思考,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凸现情感,整合认知。情感目标建立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从讲讲议议中引导幼儿体验小狮子老九的善良、乐观、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的情感。认知目标落点在语言技能上,激发幼儿想象,结合故事进行续编。续编故事是符合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
活动的开始部分用字卡进行导入,向幼儿展示了从"师"到"狮"的转变,从而引出故事。第二部分与幼儿一起讲讲议议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挖掘故事中所表现的情感因素。使用了PPT课件和字卡,帮助幼儿理解,推动情节的发展,层层递进。第三部分完整欣赏,保留作品的完整性。第四部分续编故事,运用了分组的形式,让幼儿看图编故事,最后交流故事。对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挑战。
(2)教师请幼儿猜:老爷爷都捏了什么?
(3)教师做动作,幼儿随伴奏按节奏念"捏一个"部分歌词。
(4)完整学唱歌曲《捏面人》。
师幼相互扮演老爷爷与面人,分别演唱歌曲的各部分1~2遍。教师用动作提示幼儿各部分的歌词内容。
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让幼儿逐步学唱歌曲2~3遍。
3、启发幼儿按故事主题创编部分歌词。
(1)"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的故事,那你想编一个什么故事呢?"鼓励幼儿讨论故事主题。
(2)教师选取幼儿讨论的.某一主题,对"捏一个"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创编。教师将幼儿的创编简化成图,画在空白纸上,并按序排好在黑板上。
(3)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4)教师逐步抽取1~2张简笔图,幼儿快速记忆歌词并进行完整地演唱。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而今,在认真贯彻新《纲要》的过程中发现,新歌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只将幼儿是否能够完整地把歌词唱出来为教学目的,而应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节奏与歌词,能唱准附点音符。
2.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优美连贯、欢快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
3.知道秋天来临树叶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课前结合认识秋天,观察秋风起树叶飘落的景象。
2、物质材料准备:1.图片。2.歌曲伴奏。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好听的歌曲,我准备。
1.激发学习兴趣。
(1)秋天到了,秋风吹来了,瞧,小树叶一片片从大树上落下来,它飘下来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沙沙沙)好,听着音乐我们一起学小树叶来唱歌。
2.熟悉歌曲旋律。
(1)随音乐用“沙”字伴唱,熟悉旋律。
二、好听的歌曲,我来学。
1.分段学习歌曲。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歌,请你认真听一听,说说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2)秋风起来啦,小树叶离开了谁?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会怎么样呢?
(3)请小朋友跟老师把歌词说一说好吗?
(4)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唱,老师唱一句,小朋友跟着唱一句。
(5)你们学的可真快,现在请你跟着老师把这一段完整的唱一唱好吗?
(6)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听一听,感受小树叶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
(7)请你跟着老师把第二段歌词说一说,你就明白为什么小树叶现在是开心的了。
(8)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现在请你跟着音乐把第二段唱一唱。
2.完整演唱歌曲。
3.领悟歌曲感情。
(1)第一段歌曲中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可害怕,我们用怎样的声音唱呢?
(2)带领幼儿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一段。
(3)第二段歌曲中小树叶等到春天又能见到妈妈了,我们又能用怎样的声音唱呢?
(4)带领幼儿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第二段歌曲。
(5)多种形式演唱。
三、好听的歌曲,我来演。
表演歌曲情境。你们唱的非常好现在老师来扮演树妈妈,小朋友你们来做小树叶围着树妈妈唱起来,跳起来吧。
活动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 ,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百科: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
音乐,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
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大班音乐《放风筝》公开课教案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学习挖空面具上眼睛的方法,并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后制成面具,发展幼儿美的创造能力。
2、 运用面具进行节日化妆舞会,让幼儿充分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面具两个(狮子、小猪)。
2、材料:水彩笔、画好面具轮廓的色卡纸、漂亮贴纸、剪刀、松紧带、订书机、、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环节设计:(组织幼儿安静)
A:请你们闭上小眼睛,老师要给你们变个魔术。
B:魔术的咒语是三句“叽里咕噜变”,准备好了吗?开始
(幼儿念咒语,两位老师同时戴上面具)
AB:猜猜我是谁?
A:你们真能干,猜对了!谁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对了,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我们今天要举办一个动物化妆舞会!小朋友你们想参加吗?
B:但是动物化妆舞会有个特点,要求人人都要戴面具,而且最好不让别人认出你。A:那为什么叫动物化妆舞会呢?
B:对了,动物化妆舞会就是要我们小朋友戴上动物的面具,把自己打扮成可爱的动物。
A:可是你们没有面具怎么办呢?(幼儿回答自己做)
B:(拿纸说)看,这个面具把脸都遮住了,但是要跳舞,还要想办法认出别人,怎么办?(幼儿说要挖出两个眼睛)
A:对了,最主要的是在面具上把眼睛露出来。
B:有什么办法在纸上剪出两个洞洞,戴在脸上刚好使你的眼睛露出来呢?
A:这个问题提的好,请问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幼儿讨论)
哇,你们的办法真多啊!老师也想了个好办法,先把纸贴在自己脸上,用一只手摸到自己眼睛的位置,然后用手按住,再用笔在上面画个圆,这样剪出来的洞洞就可以把眼睛露出来了。(教师边说边示范)
B:那你这个会动的猪鼻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A:你们看看我折鼻子一折一折像折什么一样啊?(幼儿回答)那么狮子面具漂亮的棕毛是怎么做的呢?
B:(边讲边示范)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出小长条,然后粘在面具周围作成狮子棕毛。
A:我呢,再贴上漂亮的粘纸就变成小猪丑丑了。
(二)制作环节设计:
A:你们会了吗?好,请用能干的小手为自己做动物面具吧!
B:需要帮忙请举手。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看情况,A教师帮助幼儿装订皮筋,B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其他装饰)
A:(分给动作快的幼儿贴纸)哇,你的面具真好看,去照一照镜子再打扮漂亮一下吧!
(三)舞会环节设计:
A:可爱的动物们,咱们舞会的音乐响起了。Are you ready?Les’s go。(教师开火车带幼儿进入午睡室,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舞蹈。)
(四)结束环节设计:
B:哇,今天我们真开心啊!你们喜欢这样的舞会吗?那我们把面具交给老师,下次在表演区表演好吗?
A:收头饰。(结束)
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颇有新意的绘画活动。
其一,活动设计新颖。让幼儿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画对他们来讲是第一次尝试,具有极大的挑战,不仅大大提高幼儿探索的.欲望,更激发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其二,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高参与和教师低干涉、适当指导为特征的。它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机智,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活动中,我们能清晰地感悟到自主式学习过程的痕迹。
其三,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幼儿很多的美术知识,而在于为幼儿创设自由、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用启发性和艺术化的语言,帮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对幼儿的作品,不论其笔触是稚拙还是抽象,都表现出极大的耐性、尊重和赞赏。
在这样自然、流畅的活动里,孩子们得到的是快乐和成功。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和结局,能体会其中的幽默与有趣。
2、能理解故事中小鸡发起几项比赛的真正用意。
活动准备:
木偶(狐狸和小鸡)、大书一本、小书一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分别出示木偶狐狸和小鸡,幼儿讨论狐狸和小鸡的一般关系和性格特点,设置悬念,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二、分段观看木偶表演,理解故事。
1、观看第1页的图片内容,问:小鸡散步时遇到狐狸,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做各种想象猜测)
2、第2页,狐狸和小鸡相遇它们会有什么表现?(理解惊吓)结局会是怎样的`呢?
3、幼儿说完自己的想法,我们来看看狐狸和小鸡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用木偶表演第3、4页。问:小鸡和狐狸比试什么?(学说对话)接下来小鸡又会和狐狸比试什么?同样的方法学习5--8页。
4、“小鸡为什么要和狐狸比声音大小呢?”小鸡的声音是怎样的?
5、第10页,狐狸的声音是大还是小?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各种标志)狐狸大叫后会发生什么事?猜测故事结局。
6、发小书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发现故事的结局。
三、完整欣赏木偶表演。
四、小结。
1、请幼儿说说小鸡的聪明表现。
2、教师小结:遇到事情不要慌,要学会动脑筋解决问题。
大班教案 篇9
一、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训练幼儿联想能力和表达的流畅性。
2.引导幼儿学习仿编诗歌,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游戏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学会一些物体、动物的手影方法,同时已熟悉诗歌《手影游戏》。
(二)物质准备投影仪。
三、游戏方法
1.提出游戏主题,幼儿自由分组。
2.幼儿在投影仪前表演手影,并仿编句子。例如:变蝴蝶穿花衣,变松鼠大尾巴,变小熊真可爱……幼儿轮流往下接,所接的`句子不能重复,小组成员如果有人1分钟接不上就结束。手影句子最多的一组为优胜组并奖励大红花。
3.按程序开展游戏。
4.从中选出恰当的句子,并整理成诗歌,如:
我在墙壁前,我在墙壁前,
表演一双手。表演一双手。
变灰狼,诡计多。变鸭子,呷呷呷。
变蜗牛,到处走。变青蛙,呱呱呱。
变剪刀,本领大。变小人,哈哈哈。
变太阳,红彤彤。变小狗,汪汪汪。
太阳公公真高兴,太阳公公回家去,
夸我有双灵巧的手。要是喜欢全抱走。
附诗歌
手影游戏
我在墙壁前,
表演一双手。
变小猫,爬墙走。
变小狗,张大口。
变鸭子,水里游。
变喜鹊,立枝头。
太阳公公回家去,
要是喜欢全抱走。
大班教案 篇10
目标:
1、学习使用石头、橡皮泥、羽毛等多种材料制作石头脸谱。
2、初步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准备:各种形状的石头每人1—2块,橡皮泥、羽毛、树叶、回形针等辅助材料。
重点:学习使用石头、橡皮泥、羽毛等多种材料制作石头脸谱。
难点:能够通过音乐的形式并结合简单的语言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过程:
一、欣赏教师的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
1、教师说:今天,高老师请来了几位奇怪的客人。
2、了解所用的.材料:请小朋友看看,这些奇怪的客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请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对了,这些奇怪的客人是用石头做身体,用橡皮泥做五官,再加上羽毛、树叶等材料制作成功的。
二、观察各种形状的石块,说一说自己想设计的脸谱。
1、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桌上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把它们设计成什么样子?(请多位幼儿说出心中想设计的脸谱)
2、教师小结:对了。石头可以设计成各种各样的石头脸谱: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人脸、动物的脸、水果的脸等。
三、教师示范讲解创作要求
四、幼儿大胆自由的创作
五、以音乐《十个石脸谱》及语言相结合的方式介绍自己的作品
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的玩法: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唱歌来介绍你的作品名称,音乐出现间奏,点到的幼儿唱:我做的是石头脸谱—猫。
2、幼儿游戏:《十个石脸谱》,通过点唱的方法介绍自己的作品。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教案(精选)07-23
大班教案[经典]07-23
大班教案(经典)07-30
(精选)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精选】07-26
大班的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