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班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一、入园,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幼儿及家长,鼓励幼儿向老师问早(用英语)。
2、鼓励幼儿自选体育器械,进行晨间锻炼。
3、及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安慰照顾带药孩子及情绪不好的孩子。
二、生活活动目标:
1、进餐时鼓励幼儿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不撒饭粒,不用手抓。
2、提醒幼儿拿自己的杯子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提醒流鼻涕的孩子及时拿纸擦鼻涕;
3、入厕时不会脱裤子的孩子会请老师帮助。
4、帮助幼儿挽袖子洗手,提醒幼儿不能将袖子弄湿。
5、午睡时鼓励孩子合作着穿脱衣物;
6、离园活动时整理幼儿衣物,提醒幼儿将自己的`物品带回家,能主动向老师道别。
三、集体活动
活动一:小班探索活动—蛋宝宝站起来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喜悦。
2、通过游戏寻找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激发好奇心。有帮助和保护蛋宝宝的愿望。
3、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极思考、动手操作。
准备:熟鸡蛋人手一个,各种材料(积木、瓶盖、沙包、棉花)
前期准备:学习辨别生蛋转得象陀螺、熟蛋转几圈,了解哪些动物会下蛋。
预设过程:(见备课本)
延伸活动(幼儿带蛋宝宝进行下一个活动,体验做“妈妈”的辛苦)。
活动二:体育游戏:保护蛋宝宝
活动目标:
1、保护蛋宝宝的责任心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2、能灵活绕开障碍物往目标处走跑。
3、有保护自己的意识避免碰撞。
准备:垫子若干
预设过程:(见备课本)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萌发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兴趣。
2.能大胆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
3.认识几种常见动物,并学唱歌曲《小动物怎样叫》。
重难点分析:
重点:认识几种常见动物,并学唱歌曲《小动物怎样叫》。
难点:幼儿能尝试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教具:小动物图片、钢琴
心理准备: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各种小动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展开
1.请幼儿说出图片中动物的名字,教师简单介绍关于这几种动物的小知识。(有小鸡、小猫和小狗,他们喜欢吃什么呢?他们都是怎么叫的?)
2.学习歌曲《动物怎样叫》,请幼儿学唱歌曲,听听各种动物的叫声。
师:小动物们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哦。
师:我们一起试一试好不好!
3.大家边演唱歌曲,边模仿各种小动物。
三、结束
自然结束活动,教师分发小奖励。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捉迷藏是很有趣的游戏,深受孩子的喜欢。《小黑捉迷藏》绘本就是以这个有趣的游戏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绘本故事中,小黑飞到天空中和小鸟做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由和快乐;小黑走在马路上,又让孩子们懂得了在马路上安全很重要。小黑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期待,每一个画面,每一个场景都带给小黑和我们无限的想象。在设计本活动时,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藏一藏——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让幼儿观察、讲述“小黑”藏在什么地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同时通过学习空间方位词,增加词汇量从而构建短句,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观察绘本画面,尝试用“小黑藏在XX”的句式讲述自己的发现。
2、能在不同色彩、不同情境的图片画面中快速地找到小黑的位置。
3、在游戏中快乐地去寻找,感受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初步掌握简单的空间方位词汇;会玩“捉迷藏”的游戏。
2、物质材料准备:《小黑捉迷藏》课件;“小黑”若干;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小黑”,引发兴趣,了解小黑的基本特征。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请它出来好吗?(幼儿请出新朋友小黑)
2、出示小黑:看看它长什么样?(圆圆的,黑黑的)它的名字就叫小黑。(和小黑打招呼)
3、小黑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它现在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请你们把它找出来,找到的孩子就回到座位上。
4、你在哪里找到的'小黑?(幼儿讲述)
二、结合课件讲述故事,寻找小黑,感受猜想和发现小黑的乐趣。
1、P1(盒子)小黑的家住在一个方方的盒子里,它要出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了。2、2、P2(草丛、瓢虫)小黑开始捉迷藏了,它藏在哪里?(教师边点中小黑边拖动到瓢虫的小壳上)(幼儿一起说“小黑藏在了瓢虫的小壳里。”)
3、P3(蜻蜓)看看这是哪儿?小黑会藏在哪里呢?小黑藏在……(教师边点中小黑边拖动到蜻蜓的眼睛上)
4、P4(乌云、小鸟)这次小黑又会藏在哪里呢?为什么要藏在这朵云里?颜色一样吗?(一起说说“小黑藏在……”)
5、P5(汽车)如果你是小黑,你还会躲到哪里呢?我们来看看小黑和你们想的一样吗?(请幼儿上前来点击小黑拖到汽车轮子上。)
6、P6(西瓜)这次可以藏在哪里?为什么?(再请幼儿上前来操作)一起说说“小黑藏在哪里?(我藏在西瓜的瓜籽里)。”
7、P7(盒子,有很多小黑)小黑说每次都被小朋友找到了,这次它要找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想想小黑会藏在哪里?(请幼儿自由结伴猜猜、说说)
(拉开遮挡部分)原来小黑和它的好朋友藏在了一起,为什么不知道哪个是小黑了呢?(因为它们长得一模一样。)
三、完整讲述故事,熟悉故事的主要内容。
1、师幼一起讲述故事“让我们一起看看小黑都躲到了哪些地方?”
2、讨论:“故事里的小黑藏在了那么多的地方,它藏在了哪里?”“如果你是小黑,还会躲到哪儿呢?”
四、游戏“藏小黑,再找找别人的小黑。”
1、请把你的小黑藏在一个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然后再去找找别人的小黑。
2、说说你是在哪里找到的小黑?(幼儿藏小黑,幼儿找别人的小黑,说是在哪里找到的。)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打开包装袋
2、了解饼干的种类,感知饼干的不同形状和不同口味。
3、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
活动准备:
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饼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饼干,你们想不想吃呀?可是,这些饼干都包装得好好的,怎么办呢?想吃的话就自己去想办法吧。
2、幼儿操作
师:“刚才呀我看见很多小朋友都想出了好办法,把饼干的包装袋都打了开来,请你把想出的好办法来说一说。
3、幼儿品尝饼干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现在呀请你和你的好朋友去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你的`饼干是什么形状、什么味道的?(品尝后回答)
4、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饼干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的、有方的、有长的,还有动物形状的;饼干呀还有各种各样的味道,有草莓味的,有奶油味的,有巧克力味的,真好吃。可是还有小朋友的饼干还没吃完呢,没吃完的饼干放哪里呢?(幼儿回答)
5、结束活动
师:“请你把没吃完的饼干放在包装袋里,放到我们的“饼干展览会”里面。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生活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其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科学现象。如:“糖和盐不见了”这一活动作为小班的幼儿,也是经常见到的,但幼儿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这种现象。此活动提供给幼儿实践操作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的去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如:幼儿在活动中观察溶解过程和了解溶解现象,激发了幼儿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糖和盐能溶解于水的现象,同时发现搅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儿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
3、培养幼儿对溶解这一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杯子,一把小勺。
2、每组一个大盆、一把大勺、抹布两条。
3、实验材料:白糖、红糖、盐、奶粉、果汁粉、大米、大豆、石子、温水。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故事“小鸭子买糖”导入。
故事内容:一只小鸭子相帮妈妈做事,妈妈让她帮忙买一袋白糖,小鸭子答应了。小鸭子高高兴兴地买了白糖,到了河边,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里,小鸭子会游泳,连忙到河里去捞,可是她在河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吗?
二、实验操作:溶解现象。
1、教师示范实验
(一):观察糖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鸭子袋子里的白糖和盐哪儿去呢?(河水里去了)⑴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让幼儿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颜色和形状。(白色的、颗粒状。)⑵让幼儿尝尝温水的味道,是无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温水,让幼儿观察白糖在水里,教师用小勺搅拌几下,这时幼儿观察,白糖有啥变化?(白糖不见了)那白糖到哪儿去了呢?(跑到水里了)⑶让幼儿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⑷教师小结:白糖在水里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我们就说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二)幼儿操作进行实验。
1、认识操作材料。教师介绍桌面上的材料。(红糖、果汁粉、大豆、大米、石子、奶粉、温水、杯子、小勺子、盆子、大勺子、抹布等)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进一步探索。
⑴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杯子、一把小勺。每组都有好多实验材料放入碗里,一大盆温水,一把大勺。操作实验时自己自由选择一样材料放入杯子里,每组的小朋友所选的材料应不同,在向杯里倒入温水,用小勺搅拌,看这些东西在水里是不是像白糖和盐一样,在水里就不见了,溶解了。操作时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争抢。
⑵教师提醒幼儿把盛有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左上角,把盛有在水里不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右上角。
⑶每组选两名幼儿,说说各组实验探索结果。(谁在水里溶解,谁在水里不溶解。)⑷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
三、各种糖的试验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糖呢,你在吃过什么糖?
老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糖,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他们在水里会不会溶解呢?
幼儿实验,说一说做一做,最后请幼儿把糖水喝掉。
四、活动结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糖和盐这样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有好多;像大豆、大米、石子这样在水里不能溶解的东西也有好多。在生活中,请小朋友们观察哪些东西也能在水里溶解,与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小班教案 篇6
学生分析:
选择绘本《抱抱》的教学,一是因为抱抱是爱的表现,是最直接、最自然地情感交流,本故事抓住了幼儿最重要的两个元素:亲情关爱和对小动物的新奇,特别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是题材看似简单,却十分贴近小班幼儿生活,角色分明,能够用眼用心感受到图像所传递的讯息,满足孩子被爱,被拥抱的心理需求,从小波波在森林中看到小动物们用形象的动作——抱抱表达浓浓亲情,到找到自己的妈妈,和妈妈抱抱,最后到和你喜欢的、喜欢你的人大家都可以抱抱,表达了和亲人、朋友、老师相互之间的浓浓爱意,爱的真诚的表露震撼人心。
于是我精心准备,制作绘本课件,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启发诱导,层层设疑,创设悬念,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同时让孩子们体验、感受被爱、被拥抱快乐,知道拥抱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学着表达爱。
目标设计:
1、感受故事中讲述的小动物之间的浓浓亲情。
2、懂得抱抱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能主动抱自己的朋友和老师。
过程设计:
一、活动导入
ppt1:看看它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猩猩呀?我们来跟小猩猩打招呼吧!
ppt2:小猩猩快乐的生活着。有一天,小猩猩在森林里玩,突然遇到了谁呀?
二、欣赏理解
1、狮子ppt3:
看,狮子妈妈和宝宝在干什么?
狮子妈妈有几个宝宝啊?妈妈抱的下嘛?看看狮子妈妈是怎么抱狮子宝宝的呢?
我现在就是你们的狮子妈妈,哪个狮子宝宝想来和我抱抱呀?宝宝,你想躺在狮妈妈的哪里?
师生互动:宝宝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感觉怎么样啊?妈妈和宝宝为什么要紧紧抱在一起啊?
小结:妈妈爱宝宝,宝宝爱妈妈,爱让它们紧紧抱在一起。
2、河马ppt4:
小猩猩继续往前走呀走,这回它又遇见了谁?
河马妈妈和它的宝宝是怎么抱抱的?
河马妈妈和宝宝用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法来抱抱的。那我们找个好朋友一起来学学河马妈妈和河马宝宝用这个特别的方法来抱抱吧?
生生互动:那他们为什么要抱抱呢?
小结:妈妈爱宝宝,宝宝爱妈妈,爱让它们紧紧抱在一起。
3、大象ppt5
小猩猩在森林里走着走着,现在他遇到了谁呀?她们又是用什么方法来抱抱的呢?
大象妈妈是用鼻子勾的方法来抱抱的。
师生互动:现在老师大象妈妈要来找大象宝宝来抱抱咯,你们的长鼻子呢?
他们又为什么要抱抱呢?
小结:妈妈爱宝宝,宝宝爱妈妈,爱让它们紧紧抱在一起。
4、蛇ppt6:
小猩猩又遇到了蛇妈妈和蛇宝宝,看看它们是怎么抱抱的呢?蛇妈妈是用身体缠绕住蛇宝宝来抱抱的。
现在我是蛇妈妈,我要和我的宝宝抱抱!
小结:每个动物妈妈和宝宝抱抱的方法不一样呢!但是每位动物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都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5、插入生活经验
我们宝宝也有爸爸妈妈,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平时我们是怎么和爸爸妈妈抱抱的呢?
老师来做你们的妈妈,你们来抱抱我好吗?
原来你们是这样抱妈妈的啊,爱让我们紧紧抱在一起,有爱多好呀!
6、(放哭的声音)谁哭了?为什么哭?
ppt7:原来小猩猩要抱抱!
7、妈妈还没有找到,怎么办呢?我们来安慰小猩猩好么!
(播放声音:宝宝)又是谁在说话呀?
8、(妈妈,妈妈听到了哭声,找到了宝宝)ppt8。猩猩妈妈找到了小猩猩会怎么做?(抱抱)怎么抱?
9、ppt9:果然,妈妈紧紧的抱住了宝宝!小猩猩闭着眼睛,感受着妈妈最温暖的怀抱和浓浓的爱。
10、ppt10:小猩猩找到了妈妈,得到了妈妈的抱抱,快乐地手舞足蹈,在这个充满爱的森林里,所有的人都快乐地叫着:抱抱!抱抱!她们快乐地拥抱在了一起!
三、快乐体验
1、猜一猜,这个好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ppt11,叫抱抱!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2、后面的客人老师也想得到你们的抱抱,快给在场的老师大大的拥抱吧!
资源设计:
多媒体资源ppt、教师自制大绘本,自制蛇妈妈教具
评价设计:
二、课堂实录
●活动导入
ppt1:这是一片大森林的草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它会是谁呢,我们来看看吧。
看看它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猩猩呀?我们来跟小猩猩打招呼吧!
ppt2:小猩猩快乐的生活着。有一天,小猩猩在森林里玩,突然遇到了谁呀?
●欣赏理解
1、狮子ppt3:
t:看,狮子妈妈和宝宝在干什么?
s:玩,做游戏,抱在一起。
t:狮子妈妈有几个宝宝啊?(3个)妈妈抱的下嘛?看看狮子妈妈是怎么抱狮子宝宝的呢?
原来狮子妈妈是用脚夹住狮子宝宝的方法来抱抱的。
t:我现在就是你们的狮子妈妈,哪个狮子宝宝想来和我抱抱呀?宝宝,你想躺在狮妈妈的哪里?
师生互动
t:宝宝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感觉怎么样啊?
妈妈和宝宝为什么要紧紧抱在一起啊?
s:因为妈妈喜欢宝宝,宝宝爱妈妈……
小结:妈妈爱宝宝,宝宝爱妈妈,爱让它们紧紧抱在一起。
2、河马ppt4:
t:小猩猩继续往前走呀走,这回它又遇见了谁?
t:河马妈妈和它的宝宝是怎么抱抱的?
噢。河马妈妈用了一个和狮子妈妈不一样的方法来抱抱的。它是用背驮着河马宝宝的方法来抱抱的。
t:河马妈妈和宝宝用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法来抱抱的。那我们找个好朋友一起来学学河马妈妈和河马宝宝用这个特别的方法来抱抱吧?
生生互动
那他们为什么要抱抱呢?
小结:妈妈爱宝宝,宝宝爱妈妈,爱让它们紧紧抱在一起。
3、大象ppt5
t:小猩猩在森林里走着走着,现在他遇到了谁呀?
t:她们又是用什么方法来抱抱的呢?
大象妈妈是用鼻子勾的方法来抱抱的。
师生互动
现在老师大象妈妈要来找大象宝宝来抱抱咯,你们的长鼻子呢?
t:他们又为什么要抱抱呢?
小结:妈妈爱宝宝,宝宝爱妈妈,爱让它们紧紧抱在一起。
4、蛇ppt6:
t:小猩猩又遇到了蛇妈妈和蛇宝宝,看看它们是怎么抱抱的呢?
蛇妈妈是用身体缠绕住蛇宝宝来抱抱的。
t:现在我是蛇妈妈,我要和我的宝宝抱抱!
小结:每个动物妈妈和宝宝抱抱的方法不一样呢!但是每位动物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都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5、插入生活经验
我们宝宝也有爸爸妈妈,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平时我们是怎么和爸爸妈妈抱抱的呢?
老师来做你们的妈妈,你们来抱抱我好吗?
原来你们是这样抱妈妈的啊,爱让我们紧紧抱在一起,有爱多好呀!
6、(放哭的声音)谁哭了?为什么哭?
ppt7:原来小猩猩要抱抱!
7、妈妈还没有找到,怎么办呢?
我们来安慰小猩猩好么!
(播放声音:宝宝)又是谁在说话呀?
8、(妈妈,妈妈听到了哭声,找到了宝宝)ppt8。猩猩妈妈找到了小猩猩会怎么做?(抱抱)怎么抱?
9、ppt9:果然,妈妈紧紧的抱住了宝宝!小猩猩闭着眼睛,感受着妈妈最温暖的怀抱和浓浓的爱。
10、ppt10:小猩猩找到了妈妈,得到了妈妈的抱抱,快乐地手舞足蹈,在这个充满爱的森林里,所有的人都快乐地叫着:抱抱!抱抱!她们快乐地拥抱在了一起!
三、快乐体验
1、猜一猜,这个好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ppt11,叫抱抱!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2、后面的客人老师也想得到你们的抱抱,快给在场的老师大大的拥抱吧!
四、专家点评
活动自始自终让孩子们和所有听课老师们很开心!很高兴!很轻松!是一个典型的优秀双语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趣味性:教师充分运用了讲故事的艺术,整个体态与声音艺术都是形象、生动而赋有童趣的,完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这是一个活动成功的开端,二十五分钟的时间,全体幼儿自始自终集中注意力,保持着高度的兴趣。从内容的选择到角色、情景的创设,整个活动是生动、有趣、温馨的,幼儿充分体验到了乐趣。
二是整合性:整合是我们深化课改的.基本要求,这个活动充分体现了整合的艺术,从目标的制定,就有语言和社会性的整合;从内容上,巧妙地融入数活动、情感教育的整合;从形式方法上,有故事、游戏、表演、歌唱等多种方法的整合,整个活动是自然、生动、有趣的。
三是时效性:充分发挥这25分钟的效率,每一个环节都有教育意义与价值,第一部分是激发欲望,给孩子一种启发,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自然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后面通过故事、游戏反复强化练习,没有浪费一丁点时间,整个活动结构严密、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可以说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孩子们既获得了知识、经验又非常地开心、快乐!教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为所有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五、自我反思
教学过程采用了以启发式的提问,和观察、语言表达和动作模仿,引出活动主题:抱抱为主线,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组织活动。首先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感受和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接下来观察比较,通过课件呈现故事内容,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孩子们思考,让孩子们观察森林中小动物和妈妈抱抱的动作,以及模仿,体验感受情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为孩子们准备材料,让孩子们观察得出结论。蹲下来,和孩子零距离的接触,摸摸头,拉拉手,给孩子以亲情的回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其中,我又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情景,和老师妈妈抱抱,当老师伸开双臂时,孩子们情感自然流露一下扑到老师的怀抱时,此时老师激动的眼睛湿润了。这一刹那我们把爱诠释的淋漓尽致。第三欣赏故事,在音乐背景,在老师语言和表情的烘托下,进一步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浓浓爱意。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和朋友、与在场的老师抱抱,告诉他们,我喜欢你、我爱你。通过这个活动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都喜欢你,都爱你,知道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你对大家的爱。
整个活动,气氛温馨轻松自然,我始终注意语气轻重缓急,注重情感表达,师幼互动亲切,情感交流真切自然。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
2、朗读儿歌并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3、能用肢体动作大胆的表演儿歌
活动重点:
理解儿歌内容,并感受儿歌带来的乐趣
活动难点:
能用肢体动作大胆的表演儿歌活动方法:讲解法、表演法
活动准备:
1、音乐《袋鼠爱跳高》
2、袋鼠、河马、猴子、小猫身体部分图片及全身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呢有客人老师来做客,我们来给他们表演一个身体操好吗?
2、请小朋友们起立,跟着老师一起做:"张张嘴,伸伸手,弯弯腰,跺跺脚,我们一起跳一跳,耶"3、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刚才都运动了身体的哪些地方呢?
二、出示动物身体部分图片
1、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神秘的.小客人,它们想和你们一起玩,你们想和他们一起玩吗?(出示图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些动物呢?幼儿自由想象。
2、师:现在呢老师要通过播放儿歌来说说这些动物,看看小朋友刚刚说的对不对?小耳朵仔细听哦!
三、师幼欣赏动物图片,理解儿歌
1、出示第一句儿歌动物的画面,逐步的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提问: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啊?(出示河马的嘴巴,幼儿自由想象)
(2)这大大的嘴巴就是河马的嘴巴,他们在哪里玩?那河马口渴要干嘛呢?(观察图片请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引出第一句儿歌内容"张张嘴,河马要喝水"。
2、教师模仿猫叫声并提问
这是谁来了?
他们在干嘛?(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小结:引出第二句儿歌内容"抓抓脸,猫儿在洗脸"
3、教师按照儿歌,逐步出示猴子、袋鼠的画面,请小朋友猜猜他们是谁?并引出儿歌内容
四、播放儿歌《袋鼠爱跳高》
1、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听儿歌《袋鼠爱跳高》
2、重复念儿歌,加深印象。教师示范,适当的用肢体动作表现3、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演儿歌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动物朋友们都玩累了,他们要回家休息了,我们一起把送小动物回家吧。(幼儿学小猫咪走路送小动物回家,带到室外)
附儿歌:
袋鼠爱跳高张张嘴,河马要喝水。
抓抓脸,猫儿要洗脸。
弯弯腰,猴子捡香蕉。
动动脚,袋鼠爱跳高。
小班教案 篇8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对小动物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对它们表现出莫大的关心与好奇,因此,我经常利用实物、图片,为幼儿介绍有关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并请幼儿从家里带来玩具动物进行介绍,还进行了一系列《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活动,使他们逐渐积累了些有关小动物的知识,针对这点,我创编了这首儿歌《小动物过桥》。
此教材富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而在小班幼儿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掌握了小动物叫声和走路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活动,并结合指偶进行表演,以促进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活动目标:
1、结合指偶表演,图片和文字进行阅读,让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及其过桥的样子。
2、尝试仿编短句“谁过桥怎样”,发展表达和仿编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的指偶人手一个
2、幼儿对一些小动物的叫声及走路的样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磁带、挂图4张小熊木偶1个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小熊”,“今天小熊可高兴了,因为等会儿有许多的小动物要来给它庆祝生日,可是,到小熊家必须经过一座小桥,小熊想:它们能过桥吗?瞧!别担心,谁已经来到桥边了?”
(反思: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揭示主题,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了。整个开始部分简单;过渡很自然)。
(二)基本部分
1、结合图片,示范仿编儿歌。
(1)老师出示小青蛙、蝴蝶的图片。提问:谁来过桥了?怎么过桥呢了?
学习短句,小青蛙桥过桥呱呱呱(跳跳跳)学习短句:小蝴蝶过桥飞飞飞(反思:这两句的提问采用了递进式的方法,在第一句的学习基础上,幼儿很容易掌握"xxx过桥xxx"的结构句式。
在活动的组织上,灵活地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及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便于幼儿学会儿歌,为仿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幼儿选择指偶自由表演“过桥”,“可以选个你喜欢的动物,找上你喜欢的朋友,把小动物怎么过桥,一边讲一边表演出来”。
幼儿分组表演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反思:这一环节是幼儿学习的重难点,而幼儿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运动看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我设计使用指偶把静态的形象转化为动态的形象,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自由选择指偶开始自由的说"xxx过桥xxx",这里安排能力强的幼儿带头,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分组自由仿编,给每位幼儿提供了活动机会,让他们大胆创作;个别仿编能充分了解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3、结合图谱幼儿表演,幼儿手拿指偶和教师的图谱结合汇编成《小动物过桥》。
"小动物来到了小熊家,它们把过桥这件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小动物过桥》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请用完整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幼儿从表演指偶到结合图片和文字图谱进行阅读。不但让幼儿对作品有完整的认识,还进行了阅读活动于美工活动的整合。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阅读规则意识差,所以设计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图片,符合小班幼儿视觉和认知发展特点同时指导幼儿正确阅读图片。)4、"我们带上我班的这些小动物一起去小熊家为它过生日,好吗(唱生日歌结束)。
(反思:整个活动用故事形式串联下来,过渡自然,完整。在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始终以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表演,阅读,来发展幼儿的仿编能力。让每个幼儿积极地参加阅读活动。)
附:作品 小动物过桥
小鸭子过桥呷呷呷,小鸡过桥叽叽叽。
小螃蟹过桥爬爬爬,小白兔过桥蹦蹦跳。
小班教案 篇9
生活化的数学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更有趣、更易掌握。
课题生成:
饼干是幼儿常见、喜吃的一种食品,它不仅种类繁多、艳,而且形状各异,味道丰富。遵循“生活即课堂”的宗旨,熟悉的饼干着手,尝试将数学教育的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其目的是在生活活动中做个尝试,并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动手操作,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的。
活动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教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 “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教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
“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
“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
2、在探索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
教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
教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
3、请幼儿继续吃饼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饼干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小班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园喜欢听故事,能够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知道多吃糖、睡觉前吃糖对牙齿有害。
初步懂得要保护牙齿、养成刷牙、漱口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制作《小河马拔牙》的ppt。
教学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安静做好,为幼儿播放ppt,引导幼儿仔细听,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谁?都发生什么事了?
2.教师组织幼儿听第二遍故事。
提问:小河马什么时候吃糖的'?小河马糖吃得多吗?小猴医生对小河马说了什么?
:小河马爱吃糖,而且吃了很多糖,睡前吃了糖也不漱口,所以小河马的牙齿坏了,很痛,只好拔掉了。
3.教师组织幼儿再听一边故事,
讨论:小河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呢?(旨在引发幼儿对懂得保护自己的牙齿的思考,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要保护自己的牙齿,糖不能吃得太多,睡前不能吃零食,饭后、睡觉前要漱口、刷牙。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乐》03-15
小班教案03-24
小班教案【精选】07-26
小班教案【经典】07-28
小班教案(经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