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经典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了解牛奶、豆奶以及各种水果、点心的名称及营养,懂得它们对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学习评价记录自己的行为,培养初步的自我评价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做事的积极、主动性。
活动准备:
1、评价表一张;
2、设立一空间为"加餐区"。
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一起设计"加餐情况自我评价表"。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已经升入大班了。自己的事情要主动地做好。现在老师就请大家来做小主人,来设计一张专门记录自己加餐情况的表好吗?(幼儿讨论)
达成共识:
加餐最好的应该是按时吃完不掉渣渣,不挑食,收拾餐具好用"☆"表示;
加餐一般的是需要别人提醒,不主动的,掉渣渣用"△"表示;
加餐最差的就是挑食,不按时吃完的不收拾餐具用"○"表示;
自己的名字自己写,每天还要写上日期,画上加餐时的食品,用的笔的颜色自选。加餐情况自评表
2、张贴表格:
(1)启发幼儿讨论表格应放在哪
师:怎样才能使全班小朋友都能看到大家的评价表?(幼儿讨论)达成共识:将每位幼儿的评价表都贴在一面墙上,大家便可随时观看。
(2)指导幼儿将自己表格贴平整。
3、引导幼儿评价记录自己的加餐情况。
(1)分发加餐:教师协助值日把加餐放在"加餐区"中(加餐区中只能同时容纳8个孩子)
(2)值日生通知正在角区活动的幼儿开始加餐了。
(3)孩子们陆续盥洗后加餐。
(4)自己评价记录加餐情况,教师细心观察幼儿记录是否和表现一致,指导幼儿正确评价记录。
4、讲评:
全部加餐完毕后组织幼儿观看"评价表"。讨论谁记录得最真实。教师重新把"☆"、"△" 、"○"的不同含义强调一遍。鼓励幼儿要按规则实事求是地记录。
5、延伸活动:
每周进行一次总评,看谁得的"☆"多。教师奖励给孩子一个红五星粘贴进行鼓励。
活动评析:
《纲要》中明确提出大班孩子要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行为。教师抓住了一日生活中加餐这个环节,从细小处入手,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从表格的设计到记录完全把孩子当作活动的主人,所以需要每个幼儿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记录评判行为的同时,将教育提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但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用心地观察每一位孩子。
大班教案 篇2
预期效果
1、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发展幼儿积极思考的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幼儿按种子的种类、大小、颜色等明显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制作种子标签。
环境与材料
黄豆 绿豆 花生 芝麻西瓜籽 南瓜籽葵花籽等若干每个幼儿一个分类瓶做标本用的纸片各种种子名称的字卡片胶带等
活动流程
参观种子公司——集中讨论——分类活动——集中——制作种子标签
活动过程
一、幼儿参观种子公司,自由观察、谈自己的发现。
二、集中讨论幼儿的发现,种子是各种各样的.,很有趣。
三、分类活动
1、讨论分法
让幼儿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分?还可以怎么分?(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种类、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
2、幼儿自由操作,对种子进行分类。
3、幼儿分类情况。
四、制作种子标签活动。
五、自由结束。
大班教案 篇3
难点
1、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体验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
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比较瓜的长度
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组织
形式集体教学
准备儿童经验基础知道长短;对测量工具有所了解环境准备绳子、尺子等测量工具、笔、纸过程与策略有 效 语 言 设 计环境辅助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二、学习测量方法,幼儿分组测量
1、交流方法,促使幼儿了解不同的比较方法。
2、引导幼儿利用工具进行测量。
3、引导幼儿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4、分组测量
三、汇总数据,找出最长的'瓜。
1、各组寻找出最长的瓜
2、将每组最长的瓜进行比较,找出最长的瓜。
四、课后延伸
引导幼儿发现教室里能够用来当测量工具的物体1、今天我们去超市买了东西,我们看下,买了些什么呢?
2、我们要知道这些瓜中哪个最长,怎么比才能知道
3、你用了什么方法知道哪个最长的?
4、我们除了用比较、目测的方法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出示测量工具)
5、还记得上次我们量地球吗?我们来寻找下这次测量与上次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情景导入课题
测量工具出示
交流讨论分析反思:
教学中,引导幼儿说出测量的方法:用眼挂看、比较、测量,从而带出运用工具测量的方法的教学。在这里,我们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有尺、积木、绳子等,幼儿的思维得到开发的同时,增加了游戏性。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乐乐班是大班上学期,男生居多,幼儿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很活跃,注意力方面就会稍微差点,在设计活动方面应该注意吸引班上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目标
1、认知: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绳子,了解它们的用途。
2、情感: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技能:培养幼儿利用绳子展开各种活动的兴趣,并从中体验快乐。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绳子。
难点:分辨各种绳子的用途和设计各种绳子的玩法。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绳子:毛线绳、尼龙绳、绸子、胶线、跳绳、中国结、鞋带,
收集的一些有关绳子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乐乐班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绳子,我们来认识这些各种各样的绳子,好不好?
2、介绍绳子
(1)、给小朋友展示尼龙绳,问小朋友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吗?介绍这是尼龙绳,是一种比较结实的绳子。小朋友,我们可以用尼龙绳来做什么呢?请幼儿回答。老师总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绳子来捆比较大的东西,比如箱子,还可以用绳子来晾衣服。
(2)、然后给小朋友认识毛线绳
师:冬天到了,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有的小朋友戴上了围巾和帽子,这些都是用毛线绳编织成的。
(3)、师:这是绸子做的绳子,可以用来做装饰品,也可以把打成蝴蝶结。
然后认识中国结,快过年了,小朋友的家里都要挂上灯笼,春联啊,有的家里会挂上老师手上拿的这种中国结,增加过年了喜气洋洋的气氛。小朋友可以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由红色的绳子编织而成的。
(4)、认识鞋带
接下来认识后面的各种绳子,教师总结,再请幼儿谈谈生活中有哪些绳子,比如教室里面哪里用到了绳子之类的。
3、播放图片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些好看的图片,里面有各种各样神奇的'绳子,我们来看看,它们有什么用处呢?请幼儿观看图片里面绳子,引导他们说出图片里的绳子是有什么用处的。绳子拿来做什么的。
第一幅图片:用来扎报纸的绳子。
第二幅图片:绳子编的渔网,渔夫叔叔们用它来捕鱼。
第三幅图片:缆车吊在什么样的绳子上呢?这种绳子是钢绳,非常的结实,可以吊起象几吨重的东西。
第四幅图片:这是用一根根绳子编成的网,小朋友们在网上玩耍。
后面还有补衣服的线,拔河绳子的图片,请幼儿来说,图片上的绳子用来做什么,老师总结。
4、玩绳子
老师先示范绳子的玩法,比如用绳子摆出不同的数字,请小朋友认数字,读数字。还可以用绳子做出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小朋友可以在图形里面玩跳格子。还可以把绳子放在地上,向老师这样在绳子上走直线,也可以把绳子围成圆圈,绕着我们的绳子走。用绳子来甩绳,来跳绳。(拿跳绳出来给小朋友示范)
最后请一到两位幼儿在教室前面示范他们想出来的绳子玩法,然后发给每个幼儿一根绳子,请他们自己到操场去玩,想出不同的玩法,教师在旁指导,注意幼儿安全。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活动过程条理设计清楚,一环扣一环,基本上每个环节幼儿都能掌握得不错,幼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也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示范绳子的玩法时,请幼儿到前面玩绳子,可能教室后面的部分幼儿不能看清楚,于是有个别幼儿离开座位跑到前面观看,是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没有考虑清楚。解决方法应该在教室中间来示范,用绳子摆出马蹄形形状,或者是幼儿认识的数字和图形之类的,请他们读出名字,加深印象。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自从我班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环保小卫士”后幼儿积极性很高,并利用休息时间和家人一起去社区、公园等公共场合间被人们一起的垃圾,孩子们发现垃圾中最多的便是一些花花绿绿的包装袋。“老师,这些花花绿绿的袋子真漂亮,扔了真可惜”提出“这些被遗弃的带子,我们现在还能做什么?”于是生成了此次活动“有趣的'袋子服装”。
提出问题
这些用过的袋子,我们现在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探索与表现
1、谈话引入袋子,引导幼儿认识袋子的类别;
2、谈论:这些用过的袋子,我们现在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A、探究制作方法;B、探究、服装款式、美化新制服装;
4、幼儿介绍、评议自制的服装,教师小结;
5、教师与幼儿一起“服装秀”;
特别提示:
1、活动中幼儿通过认识、感知、分类、操作、讨论等一些劣活动,让幼儿对袋子有了全新的认识,并通过废物巧利用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2、幼儿的动手能力有较大的差异,能力差的幼儿可能会产生挫败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教师要特别注意和鼓励、支持、帮助这些幼儿给他们降低难度和要求,保护这些幼儿制作的愿望和信心,感受过程的乐趣;
3、注意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4、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带子并作分类(教师在活动前进行严格的消毒),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材料;
5、出袋子外还必须准备多种辅助材料;如剪刀、绳子、双面胶、泡沫塑料……等;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较多重视的是幼儿体能的发展和动作的创新能力,忽视了教学活动要素中音乐给孩子所带来的乐趣,在我所从事的艺术特色幼儿园中,孩子对音乐的敏锐性较强,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涉及到了音乐,体育锻炼也不除外,如:晨间活动中的背景音乐能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户外游戏中音乐给孩子带来的情感体验。因此,我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就大胆的尝试了用音乐的节奏来激发幼儿的锻炼兴趣以及提高幼儿的技能水平。下面向大家展示的是我的活动设计及一些说明。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节奏,踩着小脚印变换跳跃的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创造性灵活性。
2、通过锻炼增强幼儿脚的控制能力及跳跃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所想的动作,体验合作跳跃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制的跳舞毯(每人一个),音乐磁带《幸福拍拍手》
2、场地布置
活动重难点:
重点:借助跳舞毯来创造性的变换自己跳跃的动作。
难点: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进行跳跃。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教师:今天天气非常的好,我们到外面玩玩吧!
在奇妙的音乐声中带领幼儿做一些准备活动,主要针对下肢各部位进行锻炼。
(锻炼下肢主要是为“跳”来做准备服务的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自如的发挥)
(二)、基本活动:
1、通过游戏石头、剪子、布引入课题。进行幼儿的第一次的尝试跳
教师:“小朋友,你们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
“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玩这个游戏的?”
“今天,我们就用脚来玩这个游戏,试试看吧。”
2、出示跳舞毯,引导幼儿想出跳的不同动作。
(幼儿借助小脚印进行第二次的尝试)
(1)、教师:原来,我们的小脚很能干,他除了走路、跑步外还会玩游戏呢!
其实小脚他有一个本领,就是会跳舞。今天老师带来一张神奇的跳舞毯,我们一起来看看。
(2)、教师出示跳舞毯,让幼儿尝试在跳舞毯上可以怎样踩着脚印跳舞。
师:跳舞毯上画着什么?
(大班幼儿对各种新奇的事物较感兴趣,对物品的认知能力也较强,通过物品的投放,孩子锻炼的积极性会很快的被调动上来)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试试到跳舞毯上来跳舞,但是我有一个要求,就是每次跳完后两只脚都要踩在脚印上。
3、集中幼儿展示尝试效果
教师:刚才你们都在跳舞毯上试过了,你是怎样跳的?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2—3名幼儿)
4、加入音乐《幸福拍拍手》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练习,进行跳跃的
第三次尝试(加大难度,给予幼儿一定的挑战以便更多的创新)
(1)、尝试幼儿一人跳
播放音乐《幸福拍拍手》
“如果感幸福你就跳一跳”引导幼儿在音乐的后半句进行跳跃,还可以加入手上的动作。
(大班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教强,对音乐的节奏把握的也比较的快,用节奏开带动幼儿锻炼,既可以让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感受节奏,又可以通过节
奏来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教师:在活动中教师对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指导
(2)、尝试两两合作跳
教师:播放音乐,现在请小动物们去找一个好朋友跳一跳。
(通过第一次的感知,幼儿能够基本能够把动作和节奏有机的协调在一起,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很强,通过两人合作可以将幼儿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同时可以让幼儿在动作的创新上得到一个再提高)
(3)、集体合作,进行大圆跳
(通过多种跳法,激发孩子的创新的跳法,体验成功)
教师:与幼儿商量朝一个方向,在老师的歌声中尝试跳;(活动的高潮将是通过集体活动来体验乐趣,在这里幼儿集体合作,共同商量,才能体现孩子的活动自主性)
教师:播放音乐一起来跳舞。
(可以鼓励幼儿边唱边跳)
玩的开心还可以请周围的老师也加入到舞蹈中来。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成效与反思:
本次活动我充分利用自然物——木桩作为体育器械开展教学,让孩子们感到新奇又好玩,孩子在整个活动中的情绪一直表现积极,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个活动的技能目标是学会双脚并拢在木桩上跳上跳下,由于木桩高度不同,面积也较小,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是最后的连续跳木桩接力赛,技能和体能锻炼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木桩一定还有很多有趣的玩法,如果让孩子们在得到锻炼并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挖掘出更有创意、更有挑战性的动作和玩法,那会使整个活动更加有效、更加具有趣味性。
在最后的放松活动中,虽然音乐很轻柔,动作也很优美,但是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腿脚已经有了很大强度的运动,而芭蕾舞立起脚尖的动作根本不能让孩子的腿部得到休息。因此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尽量考虑周全,使孩子的身心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对话与解读:
本次活动从材料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创新之处。充分挖掘大自然所赋予的优势,发挥教师的特长,创造出丰富的活动器具,并利用活动器具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达到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目的。
《纲要》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我选择了农村随处可以看到的自然物——木桩作为运动材料,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木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自然体育器具,在玩跳木桩的过程中孩子们既感到亲近自然,又感到新奇好玩。活动一开始,当孩子们看到排列好的一大片木桩的时候,就难掩兴奋的神情。整个活动从头至尾围绕木桩开展,既满足了孩子们渴望亲近大自然的意愿,同时又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得到了身体的锻炼。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5. 交流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的教案11-26
【经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精选)07-23
大班教案[经典]07-23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精选]08-11
[精选]大班教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