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8 09:28:5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9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经典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 复习巩固。

  出示生字:采取方式:自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二、 激趣导入:

  同学们,王宁同学今天可高兴了,他当上了班里的劳动委员。可他的劳动委员来的与别人真不一样。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提出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展示读书成果

  师:上节课我们认认真真地读了《我选我》这篇课文。我知道很多同学读的都不错。老师没有领读,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课文读下来了,高兴吗?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谁想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进步?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出示: 担任劳动委员的 转到别的学校上学去了,林老师让大家一名劳动委员,大家都在思考选谁当,只有 站起来说。 (交流,齐读)

  四、细读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师:看看这一段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在读这一段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如:

  “他转到/别的学校/上学了。”

  2、讲读第2自然段:

  师:小朋友,这一段有四句话,是哪四句话呢?

  (指四名学生各读一句。)

  ⑴班里没有了劳动委员怎么办?

  指导学生理解“补选”示缺少了补上去的意思。

  (课件出示重点句,老师先范读,学生模仿。)

  句一:

  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1)大家在想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这句话,读出疑问的语气。(2)“静悄悄”表示什么意思?(从“静悄悄”、“想”看出大家都在认真思考选谁当劳动委员。)

  ⑷正在大家认真思考时,发生了什么事?

  句二:(出示课件) 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理解“突然”。

  3、出示第三段,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⑴为什么大家听到王宁说:“我选我”时愣住了呢?(出示课件) 句三:大家都愣住了。

  ⑴为什么大家听到王宁说:“我选我”时愣住了呢?

  什么叫“愣住”了?请小朋友们做一做愣住了的样子,好不好?

  ⑵当林老师问王宁为什么选自己时,王宁时怎样回答的?(出示课件)

  ①读王宁说的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王宁和李小青时好朋友。)

  ②读王宁说的第二句话,你又知道了什么?(李小青爱劳动、爱集体,当劳动委员很负责。)联系实际想一想,李小青可能做了哪些爱劳动、爱集体的事?

  (扫地、擦黑板、关门窗……)

  ③读第三句话,联系上句想想什么叫“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王宁说“像他一样”是什么意思?

  ⑶把王宁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老师小结:

  王宁的话告诉我们,李小青和他是好朋友。李小青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王宁决心像他学习,所以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说明王宁又为大家服务的好思想。

  4、齐读最后一段:

  ⑴师:“刚”是什么意思?

  ⑵“一片掌声”是说同学们都鼓掌了,掌声很响,很热烈。王宁的话刚说完,为什么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呢?

  四人小组每人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1)王宁有做事有自信大胆,勇于表现自己。

  (2)王宁有一颗为别人服务的心。

  小结:这是一片热烈的的掌声,这是一片敬佩的掌声,这也是一

  片欣赏的掌声,让我们再读一读文章最后一句话句话,读出掌声里,同学们对王宁的赞扬、欣赏、敬佩之情吧!生读——

  五、创造性演读课文:

  1)、小组内表演:

  分别扮演老师、王宁。

  2)各组推选优秀“老师”“王宁”上台表演。

  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习作分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完成了习作“味道好极了”,说说看,你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

  大家都用自己手上的笔有滋有味地写下了自己最喜爱的一种美食,欣赏你们的作品真是一种享受。

  这次我们的习作选材很丰富,(媒体:图片)有写到传统美食的,也有写到洋快餐的,有些风味小吃的,也有写各地菜肴的。在写法上,有从色、香、味几个方面介绍的,也有写自己品尝美食经历的。

  大多数同学的习作都能符合要求,可以称作为“较好”,出现了几篇佳作,看了你们的文章就让人馋涎欲滴,老师打了个“好”,也有个别同学的习作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好好修改。

  二、集体修改习作

  1.师:老师征得两位同学的同意,把他们的作文打印了出来,都写得不错,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对照着写作要求,评一评,改一改,相互取长补短。(媒体:写作要求)

  2.师:拿到文章以后,认真地读一读,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片皮鸭(媒体出示)

  臭豆腐(媒体出示)

  学生交流。

  3.师:接着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从你们的习作中撷取的几个精彩片断,他们把美食的外形、味道等都写得特别具体,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作者读)

  (1)黄鱼

  (2)方糕

  (3)八宝饭

  4.师: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的写法值得我们好好借鉴一下。欣赏了几个精彩片断,下面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帮助一位同学来修改一下他的习作。认真地读读这篇《宁波汤团》,发现问题改一改,可以做些记号。一组同学重点看一下文章是不是存在语病,如果有,帮他改好。另一组的同学,重点品品文章中描写味道有没有写具体,如果没有,想想怎么改?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师:经过这么一改,宁波汤团的.味道也名副其实了。其实呀,好文章就是改出来的!

  5.师:最后,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一篇文章,这位小作者很有创意,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写出了一种特殊的味道,外婆生日那天,全家人到饭店吃饭,美味的鱼翅上桌,大家都品尝起来。 而小作者却把他的那份鱼翅让给了年迈、牙齿不太好的外婆,虽然他最后并没有品尝到这美味,但付出了爱心,得到了长辈们的夸奖,这样的人生体验对他来说也同样是──味道好极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拟声词”在表达中的作用,并学着运用。

  2.积累富有哲理的名句,获得人生教益。

  3.把握写读后感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

  4.与同学交流看电影或看电视后的感受。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通读四个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感受。可去掉带点的词语对比体会。

  3.带点的词都是模拟声音的词语,读起来铿锵有声,句子更形象生动。再读读小女孩的话:句子里用上一些模拟声音的词语,显得生动形象。

  4.仿说几个句子。

  二、词语拾贝

  1.多种形式读成语。

  2.自主理解词义,再交流。

  3.说说从成语中你明白哪些哲理?

  4.自主记成语,学习运用。

  三、互动平台

  1.分角色读题中几个人的对话。

  2.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明白读书时“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可边读边批,也可写读后感。

  4.交流归纳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四、口语交际

  1.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革命影视片的内容或情节。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说具体、说生动。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从中学习别人好的表述方法。

  (3)能接收别人的建议,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好习惯。

  2.教学过程。

  (1)读题,明确要求。

  ①这次口语交际要讲哪些方面的内容?

  ②回忆印象最深的影片或电视。哪部印象最深?说一说。

  (2)交流,小组活动。

  ①自己打腹稿试讲。

  ②小组内个别交流,引发共同评议。

  ③针对组内交流情况,共同评议一部影片推荐到全班交流。适时引导介绍要具体、生动。

  (3)总结评议。

  五、习作百花园

  1.教学目标。

  (1)学习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重要内容。

  (2)能抓住感动的一点,联系文章或生活实际谈感受。

  (3)能把自己读书的感受清楚地写下来。

  2.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在我们的学习中,许多课文令我们感动。哪些课文感动了你?

  如果我们读别人的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还不算读。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浮想联翩,会感慨万千……我们说这也是“读出了自己”。我们把这种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感想叫做读后感。

  (2)回忆“互动平台”学到的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在你感兴趣或感触深的地方仔细阅读,把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认真思考,然后写下来。

  (3)指导写作。

  ①拟题。直接拟题:如读《七颗钻石》有感。

  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做正题,如,珍惜生活——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②老师可以在方法、结构上进行引导,给以帮助。(介、议、联、应)

  第一部分: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与感点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

  第二部分: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

  第三部分:联(具体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感受。)

  第四部分:应(总结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动的地方,总结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

  (4)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5)习作交流,互评,老师点评指导。

  (6)修改、抄写。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读全文,说说作者受到哪些感动?

  2.结合互动平台。引导学生讨论这篇读后感中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8 小猫种鱼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

  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说)

  (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

  3.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己练习读一读。

  (1)学生自己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

  1.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

  2.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

  3.读第3自然段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练读。

  (2)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结合,学懂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二)知道小猫的错误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动脑筋,把事情做坏了。

  (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背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小猫为什么会做错事的道理。

  (二)练背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词语卡片:种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述图画的意思的。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谁的事?

  (2)读读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图的事?(指名读)告诉学生这叫前半句话。

  (3)前半句讲了谁?(农民)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种在地里)师述:前半句告诉我们谁、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

  ①“种”在这是什么意思?看图说一说。(翻土、挖沟、播种、盖土)板书:种

  ②农民把什么种在地里了?(玉米)

  ③种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种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书:玉米

  ④读读前半句。

  (4)读一读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说的是谁?怎么样了。(农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课文里有“农民”两个字吗?(这是半句话,跟前半句合起来是一句话,前半句话里有谁(农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着说的,说的还是他<农民>)

  ②后半句讲的是在什么季节,谁收到了什么。板书: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很多”在图上画的筐里玉米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地里的玉米杆上还长着许多没有掰下来的)

  师述:在春天播下种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许多的玉米,农民心情怎么样?

  (5)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出农民的高兴心情来。

  (6)练习背诵。

  ①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的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收了什么?这种背诵形式与填空背诵一样,但是难度比填空背诵大。

  ③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农民种玉米收玉米

  这种背诵形式比上述两种都难一些。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自读课文。

  (2)看图,读文,回答问题。

  ①第2自然段与哪两幅图相对应?

  ②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与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与“玉米”)

  ③前半句讲了谁?在干什么?(读文自己说说)在什么时间种花生?

  板书:农民种花生

  ④农民怎样种花生?(进一步理解:“种”字)

  ⑤后半句讲的谁?到了什么时间?收到了什么?

  板书: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农民怎样收花生?(看图说说)

  ⑦读全句话,问:句子中的两个“花生”各指什么说的?(农民种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

  ⑧农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图说说怎样多?(农民叔叔身边的筐里装满了花生果,地里还有很多没有刨出来的)

  ⑨读课文,读出农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

  4.练习背诵课文。

  (1)第1自然段会背了,这个自然段只要把“花生”这一词语换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总结两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农民在什么时间,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什么?

  (2)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种—秋收)

  6.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课文,想想这段有几句话?讲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哪幅图与这段话对应?

  (2)读第1句话,回答问题。

  ①小猫看见了什么?(看到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实)

  ②所以小猫就怎么做了?(把小鱼种在地里)

  ③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种在地里呢?(因为他看到农民春天种了种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实,他也想种上小鱼,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鱼)读熟第1句话。

  (3)读第2句话,这句话讲了小猫的想法,他是怎样想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确定不变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猫确信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实现)读第2句话。

  (5)问:小猫能收到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种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吗?

  ③小鱼怎样繁殖?

  师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种在地里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小鱼是动物,它生活在水中,要在水中繁殖生存。所以小猫到秋天不会收到很多小鱼。

  (6)看图读读全段课文,说说小猫错在哪里?(小猫看见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收到很多果实,他就学着种小鱼,可他不动脑筋,不想想小鱼在土地里是不能活的,更不会长出很多小鱼的)

  师述:小猫向别人学习是好的,但是不动脑筋,把别人的办法生搬硬套到自己这里来,就不对了。

  7.练习背诵。

  (1)填空练习背诵。

  小猫( )( )( ),把小鱼( )( )( )( )。他想,到了秋天,( )( )( )收到( )( )( )( )。

  (2)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①小猫干什么了?

  ②小猫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填空:

  农民种( ),收到( )。农民种( ),收到( )。小猫种( ),收不到( )。

语文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反复朗读,理解寓言的含义。

  能力目标:

  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情感目标: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方式:

  朗读、讨论。

  教学用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反复朗读《白兔和月亮》,理解寓言的含义,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白兔和月亮

  周国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二、朗读《白兔和月亮》,整体感知: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掌握课文内容。

  三、学生自由地散读,讨论理解寓意。

  思考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第二问,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思考2: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围绕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不鼓吹一无所有。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讽刺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

  思考3: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正确面对得失,把握人生态度。

  思考4:由你读到的这个故事思考:什么是寓言?

  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短小而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中,就叫寓言。

  基本特征:象征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四、个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五、感知语言: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让学生试着仿写,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句子。

  1、 _______________皎洁的月色。

  2、 _______________无忧无虑的嬉戏。

  3、 _______________心旷神怡地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举世无双。

  5、 _______________一扫而光。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站上网阅读,进行网络学习。

  2、通过阅读网页上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

  3、通过网络学习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摘抄的习惯,并乐于与别人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共同进步。

  4、教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外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自己的日记、采蜜集。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野。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新朋友,新老师。当然我们少年儿童应该选择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站,进行网络阅读,这个网站就是“童网”

  2、师:有谁知道童网的网址呀?(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可以直接告诉给学生) 随生回答师生一起进入童网。

  3、师;现在我们来到了小豆豆之家,请同学们看一看,小豆豆之家里都有哪些板块呢?

  4、生自己观看网页,发现有:小脚印、天天日记、同伴之间、科学迷宫、休闲天地、智利快餐、语文乐园、爸爸妈妈请进来。这些板块。

  5、师;每一个板块都有我们喜欢的内容,我们先来进入“天天日记”去看一看吧!

  6、点击“天天日记”,“斗嘴儿”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则小日记“斗嘴儿”。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在日记中你都读到了什么?

  7、师:是呀,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我们都要记下来,写入自己的日记,积累起来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平时你都写过哪些成功的日记,拿出自己的日记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最得意的一篇日记。

  二、进入“好听的歌”

  1、师:欣赏完了日记,让我们一起走进“好听的歌”,读一读这首《跳绳歌》,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说出自己从儿歌中读到的,感悟到的)

  2、师:把我们课下玩的'游戏编成儿歌,多有创意呀,让我们一齐拍手学唱这首儿歌,好吗?

  3、学生拍手唱儿歌。

  三、进入“语文乐园”

  1、师:学会了好听的儿歌,让我们再到“语文乐园”走一走,看一看那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好礼物。

  2、学生自己阅读摘抄板中的内容,说一说“”安静“宁静”的区别。

  3、师:平时你有没有摘抄的好习惯呢?拿出自己的“采蜜集”看一看你都摘抄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与你的小组同学分享。

  四、自由阅读

  1、师:刚才,我们光顾了“小豆豆之家”的这么多好地方,相信你的收获一定很多。你还想光顾那个板块,请自己选择吧。

  2、学生自己选择板块自由阅读,把自己的收获记下来。

  五、扩展延伸 课下阅读童网中自己喜欢的板块,选自己喜欢的记下来,与全班同学交流。

  六、课下作业 利用业余时间,上适合少年儿童的网站,查资料,找图片,做网络学习的小主人。准备网络学习交流会。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书写i和y。

  2.学会认读音节yi,并读准四声。

  3.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儿歌,有兴趣地学拼音。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i、y、yi的发音。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孩子们,咱们在学校里已经有好几天了,相信你一定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吧,谁愿意拉着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听?你还认识哪几个拼音朋友呢?能介绍给大家吗?(我认识拼音朋友ɑ,它还经常戴着不同的帽子呢!)

  今天,又有几个拼音朋友想和你们交朋友,想认识他们吗?

  二、学习单韵母i及四声

  1.让学生借助图片学习单韵母i(课件出示:衣服图)。

  (1)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一件毛衣)

  (2)你觉得这件毛衣怎么样?

  2.学习单韵母i。

  (1)在这件漂亮的毛衣前面,来了一个拼音朋友,哪个小朋友认识它?(课件i)认识的小朋友大声地喊一喊它的名字好吗?

  (2)同桌互读,观察口型的变化,然后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i的发音要领:发i的音时,口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面前部抬高,嘴角稍往两侧咧。

  (4)学生练读,教师随机指导。

  (5)说说你是怎样记住i的。学生自由想象。编出儿歌帮助孩子们记忆:牙齿对齐iii,小棒加点iii,小1加点iii。

  3.学习i的四声。

  (1)孩子们,还记得ɑ戴帽子的样子吗?复习ɑ的四声。

  (2)小i也想戴帽子,我们来给它戴戴好吗?(课件出示i的四声)仔细看看,小i戴上帽子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3)学生观察后回答。

  (4)教师小结:小i小i戴小帽,头上小点都丢掉。

  (5)分组读小i的四声:开火车读;抽读带调卡片。

  三、学习大写字母Y

  1.读准Y的音。

  孩子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单韵母小i(课件i),你们想不想知道小i的妈妈是谁呀?

  (1)(课件:Y)这就是小i的妈妈。知道小i的妈妈叫什么吗?

  (2)它的读音跟小i一样,为了分清楚,我们就叫它大Y。

  (3)老师范读Y。

  (4)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

  2.认清Y的形。

  (1)孩子们,你们仔细观察,Y像什么?(生:像树杈)

  (2)编一首儿歌:树杈树杈YYY,小i的妈妈是大Y。

  四、学习音节yi及四声

  1.教顺口溜引出音节yi:小i小i胆子小,出门要把大y找,大y在前小i后,组成音节yiyiyi。

  2.认读yi的四声。

  (1)音节yi和小i一样,也有四种声调,要注意,音节yi的.声调也是加在小i的头上的。课件出示:yī、yí、yǐ、yì。怎么读呢?我们先来听听课件中小朋友的朗读。(放课件中的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齐读,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4)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读,请一个小朋友把老师读的音节指出来。(老师打乱顺序读音节,让学生上台指。)

  (5)认识了音节yi就可以帮助我们认字啦,瞧,这个字(课件:姨)你认识吗?如果老师给这个字注上音(课件:yí),你一定会认识的。那么这几个字念什么呢?(课件:医yī、椅yǐ、意yì)

  (6)练习含yi四声的儿歌。

  妈妈是医生,阿姨来看病,坐在椅子上,妈妈注意听。

  3.师小结:汉语拼音的用处真大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很多很多的字呢。

  师生一起念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习普通话,我们一定学好它,学好它!

  五、看图学儿歌

  1.孩子们,拼音能帮助我们认识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2.指导看图:图上画的谁?在干什么?你看到过妈妈为你织毛衣吗?容易吗?

  3.有人把这幅图写成了一首儿歌,我们来读读好吗?

  (1)先用笔从儿歌中找出刚才我们学过的音节画上圈。

  (2)老师教读儿歌。

  (3)自由读、同桌互读。

  (4)背一背。

  六、指导书写i、y

  1.今天,我们在拼音王国里又结识了几位拼音朋友,他们是谁?读读书中第一题。它们已经和我们成了好朋友了。不管是站在我们面前,还是藏在儿歌里,我们都能把它找出来,并大声喊出名字。可是拼音朋友出来的时间太长了,我们还是送它们回家吧。

  2.观察i、y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1)教师范写。

  i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小竖,要占满格,然后在竖的头上离开二线的地方写小点。

  y占中下格,先写右斜,再写左斜,两笔写成。

  (2)学生在课本上临摹。

  (3)在拼音本上练习。

  (4)师巡视检查指导。

  七、练习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2.用带调的音节yi和yɑ口头组词语。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韩愈的有关情况及“说”的文体特点

  2、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重点句子,能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作者托物寓意,以马喻人的写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人才观

  重 点

  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重点句子,作者托物寓意,以马喻人的写法

  难 点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人才观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重点字词

  ① 生字:骈pián死 槽枥cáolì 食sì马者 不外见xiàn

  ② 词义:只辱 于 骈 骈死 或 尽粟

  食 马者 是 马也 虽 有千里之能 外见 且

  与常马等 安 求其能 策 之不以 其道

  执 策 而临 之 无马邪

  ③ 一词多义:食、以、之、其、策(语文书p16-17)

  ④、通假字:《三级训练》p10 六2 (2)练习

  2、朗读课文至熟,初步疏通,注意语气词“也”

  3、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

  韩愈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与孟郊齐名。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4、“说”的文体特点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注意句读,小组交流并解决生字词、词义

  2、疏通课文,难点句子,疑难点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3、讨论: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②、千里马的命运如何?遭遇怎样?“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那些?从文中找出来。

  ③、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千里马比喻什么?伯乐比喻什么?食马者比喻什么?

  ④、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它暗示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是怎样对待真正的人才的?

  ⑤、文中哪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凸现文章的主旨?

  ⑥、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三、精讲释疑

  解决自主合作问题

  1、略

  2、注意重点句式: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排比)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结合文后练习四)

  3、讨论:

  ①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千里马的命运只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遭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④、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暗示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无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实。

  ⑤、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凸现文章的主旨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愤懑与不平,对统治者不能知人善任的嘲讽与鞭挞。

  ⑥、作者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主要是因为:作者长期不得志,屡遭贬谪,而且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是封建社会的一大弊端。

  四、目标达成练习,三级训练,(P9-10第六大题)

  五、归纳总结

  1、文章结构:△(1——)正面提出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2——) 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3——) 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2、写作手法:托物寓意(教参p42)。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人才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但通

  篇无一字直接谈到人才。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与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文章生动形象、含蓄深刻,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成功的作品。

  六、延伸迁移

  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在封建时代,如果没有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伯乐,确实什么样的人才也会被埋没。那么,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伯乐的作用?应该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关键在于你是不是金子。

  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

  4、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事,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布置作业:1《三级训练》 2 背诵课文并默写

  板书设计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论点) 借马论人

  辱

  名马 (现状 反证 ) 压抑人才

  骈死

  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不知马也 (结论) 埋没人才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中区分同音字的含义。

  2、诵读与积累中赏析汪国真的诗《我不期望回报》,明确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感悟人生的价值,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3、写好钢笔字。

  4、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注意采访的注意点,以及采访的具体要求。

  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及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语文与生活

  目的:同音词的辨析

  1、 读题目要求

  2、 回忆“开心辞典”节目,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思考为什么选择此答案,同桌交流。

  4、 自己独立完成第二题的内容,将词语放在具体的句子中进行朗读,分析句子的意思。

  5、 同学互相订正答案

  6、 学生朗读完成的题目。

  7、 学生互相出题,在互动中完成思维训练。

  诵读与感悟

  1、 教师范读。

  2、 学生反复诵读。

  3、 讨论理解。第一节讲“我”给予后不期望回报;第二节讲“我”乐意作装点湖水的`堤岸和山岭的青草;第三节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4、教师总结:

  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感悟人生的价值,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5、写好钢笔字。

  提醒学生:字应写在每行的中间,标点符号占一个字的位置。

  6、写好毛笔字。

  学生观察字的共同点

  7、总结书写要点:

  右边的部首写得略小些,左边的部分可以写得大点,但右边的部首却可以写得长些。

  8、教师示范。

  9、学生模仿书写。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 读题

  2、 播放电视采访录像,学生讨论采访时的注意点

  3、 总结概括采访的注意点:

  (1) 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那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的问题

  (2)确定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的内容。

  4、 作好采访的准备,在班级开展一次采访活动。

  5、 请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互相指出优缺点,评出“最佳采访者”。

  6、 课后可进行拓展,采访各行各业的人。

  7、 写出采访记录。

  总结:

  布置作业

  课后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园地教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