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8 10:19:1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集合8篇

语文教案 篇1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研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或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例)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2、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例1: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例2: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三、作业

  ① 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 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三、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积累、拓展

  1、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2、背诵课文

  五、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六、教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巩固复习认读过的生字,正确地区别平舌音与卷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积累词语。

  2.进行用字组词,用词语造句的练习,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3.读一读,猜一猜,知道蜻蜓的特点及其本领和对人类的益处。

  4.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巩固对公鸡本领及对人类益处的了解。

  5.读一读,能够借助拼音阅读短文并理解短文的内容。

  6.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识字量。

  7.通过猜一猜,古诗的诵读,短文的阅读,再次感知各种动物的本领及对人类的贡献,教育孩子保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巩固复习会认、会写字词,积累词语。

  2.读中了解常见的动物的本领及对人类的益处,教育孩子保护动物。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认读过的生字,正确地区别平舌与卷舌音节、前鼻音和后鼻音、n和l,积累词语。

  教具准备

  相关的词句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又到了和《积累与运用》见面的日子了,今天我们要复习哪些字词,锻炼哪些本领呢?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看看课文的内容安排。

  2.教师介绍每题的大概内容,学生从中感知本组积累与运用的要求。

  3.教师导入:高楼大厦平地起,现在咱们从基础的字词练起。

  二、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文中的'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其他学生评议。

  3.全班齐读。

  4.指名回答:你们读了这几组词语后,有什么发现呢?

  5.教师总结强调,指导读好这些音节。

  6.学生再次读,争取读正确、流利。

  7.检查读。

  三、巩固生字的认读,积累词语

  1.出示,文中的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同桌互相指读,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3.指名读。

  4.调节课堂,活跃气氛,开火车认读,看看哪个小组认读得又快又好。

  5.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全班再次巩固认读。

  四、用字组词,用词造句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读一读,明确题目的要求。

  2.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3.指名反馈,教师对学生组的词语,造的句子,进行适当的点评。

  五、读一读,猜一猜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

  2.指名读,其他评议。

  3.学生齐读。

  4.你们猜出来是什么了吗?

  5.蜻蜓有什么本领呢?它能为人类做什么?

  6.你还了解哪些会帮助捉害虫的动物?

  7.再读谜语。

  教后感

  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巩固对公鸡本领及对人类益处的了解。

  2.读一读,能够借助拼音阅读短文并理解短文的内容。再次感知各种动物的本领及对人类的贡献,教育孩子保护动物。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识字量。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还记得昨天我们学生的谜语吗?

  2.这些谜语让我们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学习古诗

  1.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画鸡》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为人类最熟悉的朋友——鸡。(出示课文插图)

  2.指导读题。

  3.出示挂图,学生观察,感知内容。

  4.说说图上画的公鸡是什么样?

  5.诵读古诗。

  6.鼓励动手画一画,并根据古诗的内容涂上颜色。

  7.展示学生作品,互相欣赏、评议。

  三、阅读短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短文。

  2.反馈学生读的情况。

  3.指名读,其他评议,互相帮助,以便读得更好。

  4.通过读短文,你们知道这篇短文又给我们介绍什么动物呢?

  5.从读文中,你了解到鸽子的哪些知识?

  6.你们还了解哪些关于鸽子的知识?

  7.再读短文,整体感知。

  四、自主识字

  1.小朋友们,你们看,多美丽的花园哪,你们喜欢哪一朵呢?

  2.只要你们会认、会教小朋友们认你喜欢的花上的字,老师就把那朵花送给你们。

  3.教师说明要求:

  (1)花上都有字,会认的字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不会认的字,和同学交流,学会了也可以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识字。

  5.指名认读,后教其他小朋友认读。

  6.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五、布置作业

  把你喜欢的动物画下来,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本领。

  教后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

  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关于列宁的图片和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圈出来。

  2、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 小小虫,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打一动物( )

  2、教师简介列宁生平

  列宁(1870 —1924)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

  3、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生字。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好中差兼顾,开火车认读。

  3、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一、二、四段内容。

  1、从图切入,(出示课文插图)在蜜蜂向导的带领下,列宁找到了养蜂人,你看到了什么?文中哪段话介绍了这部分内容?

  2、教学第四自然段,自由读第四段内容,注意他们此时的表情,交流:惊讶、笑着,引导识记“讶”什么情况下你感到惊讶?

  3 、 回读1、2段,认读词语。

  养蜂的人看到列宁时。为什么这样惊讶?自由读一读1、2自然段思考。(1)、这篇课文一共有六个要求会认的字,有五个生字朋友都躲在第一自然段里了,你能读通吗?先看这些词语:莫斯科、附近、派人、谈天。

  认读,引导识记字形,理解意思:莫斯科(城市名),附近(谁坐在谁的附近?你家附近有哪些建筑?)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 2)、看来列宁和养蜂的人常常见面,可为什么养蜂的人见到列宁感到惊讶?指名朗读第二段。

  比较句子: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小黑板出示课后相关练习)

  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①分别为这两个词语找反义词。

  ②这两个词语能交换吗?

  (3)、指名朗读1、2自然段。

  4、回读第四段。难怪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引导读出惊讶的语气。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派”字右边不是“瓜”。建议在范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字中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的不宜太长,竖撇勿忘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宜短。

  “敲”字的右边不是“支”,应当提醒学生注意。

  2、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

  1、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2、搜集列宁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读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1、默读这一段,思考: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 ——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2、小组讨论: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3、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重点引导展开合理想象。(出示小黑板)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想到。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2)、他想的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哪个词语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理解“果然”。

  (3)、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练习口头表述。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4、再次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2)、扩展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列宁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四、拓展交流。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4

  20xx年下半的面试又要开始报名,最近微信里陆续接到一些考生的面试问题,尤其是第一次准备面试的考生,问题比较多,大家关注最多的就是试讲教案的问题,10分钟写什么,写多少,怎么设计,那么今天朱老师和大家聊一聊试讲教案那些事!

  问题一:有考生问我,朱老师我们是10分钟的试讲,那10分钟的试讲教案你有吗?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考生这样想,而是很多考生都是这样去理解10分钟试讲,第一次准备面试的考生可能都是根据面试的字面意义去理解10分钟试讲。

  这里面存在着一些理解误区,我们先来明确下试讲教案的复习目的`;

  首先面试的要求是随机抽题,不限版本,不限内容,随机知识点给到大家,你抽到一个题目,要20分钟备课,去设计教学思路,对于零基础的小白,没有接触过课堂教学,没有备课经验,那么拿到的题目就不知道如何设计重难点,教学过程,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参考试讲教案,并且是详细的试讲教案,不是10分钟,记住不是按照时间去找试讲教案。

  因为是随机,因为是不知道会抽到什么,那么你需要根据你的科目内容,不同的知识点自己要通过详细试讲教案来做复习,比如语文,可能会给你一篇文章,比如英语,可能给你2个单词,那么也要讲10分钟,对知识点不熟悉,那么10分钟内就没东西讲,知识点也拓展不出,这样解释现在是不是理解为什么要看详细教案,而不是找10分钟的试讲教案。

  所以,试讲教案不是按照时间去设计,正确理解10分钟试讲,是根据咱抽到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在10分钟内展示你的授课技能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附板书: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探究发现

  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②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

  ③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结果)

  ④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

  (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

  (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较)

  (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换言之,除却作为妲己一类的亡国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历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权、男权衰亡、崩塌之即。)

  ⑤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五、布置作业

  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谨慎机警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

  白鹅

  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观察自己喜欢的卫星,说说你对它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几种卫星?

  3、谁来说一说课文如何介绍卫星的?

  二、学习新课。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3、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

  4、出示表格。

  5、归纳学法:

  读课文——找词语——填表格——谈体会

  6、按照这种方法自学5-9自然段。

  7、展示交流。[鼓励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答案,可以给同学提意见,看看如何进行改善。]

  8、学生交流、展示后,师出示自己的表格。

  9、师生共同看表格,进行巩固。

  三、感悟、品读。

  1、把自己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词语、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老师也有几句体会比较深的句子,下面请大家来和我共同体会。师出示: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①宛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什么词?(好像、仿佛)②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

  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2)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到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部所在的位置。”

  ①它指谁呢?②它说话的语气怎样呢?[十分得意]③为什么十分得意?④它有几种功能?⑤这一句话中运用了一个什么关联词?[还]表示更进一步⑥谁能用它来造句?

  (3)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

  ①这一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

  为了说明这种导航卫星的导航功能,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4)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在三万六千米的高空,跟地球同步运行。

  ①找出这一句话中的数词。说明性的文章经常用到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

  四、活动巩固。

  1、创设活动情境。

  如果你是一颗卫星,你会如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你的特点和功能,让卫星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好好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说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这颗“卫星”,看谁能成为最耀眼的“卫星”。

  2、生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结合事先收集到的材料。

  [师提示要求:要注意讲清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并且要注意推销过程中的礼貌用语。]

  3、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卫星。

  [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如用自身实例,很有说服力,善于说服力,把特点和作用说得很清楚,用了很多广告词。]

  五、齐读课文第9、10自然段。

  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是球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棱柱体……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①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各是什么意思?②这一句话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排比)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吗?

  1、师展示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卫星。

  2、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

  六、课外实践活动。

  多拉A梦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还需要些什么人造卫星来为人类服务?

  师赠言:做个热爱科学的人吧,那会产生许多奇迹的。

语文教案 篇8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居里夫人是世界科学史上卓越的科学家,她为世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一生拥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感受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充分自学,加强自主实践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

  (2)在文中找出三克镭的来历和各自的用途。

  (3)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多读几次,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三、细读品位,感悟人格。

  (一)第一克镭

  1、谁来说说第一克镭是怎么来的。

  生:自己提炼的 板书:自己提炼

  师:居里夫人用来干什么了?

  生:公布于众 板书:公布于众

  2、当麦隆内夫人见到居里夫人时,是什么给麦隆内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找出语句)

  3、为什么会这样?

  生: 镭当初的身价每克曾高达75万法郎,这位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这项专利技术,居里夫人早就应该富甲一方了。而居里夫人却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了镭的提纯方法。

  4、镭当初的身价每克高达75万法郎,这大约相当450万人民币。按理说居里夫人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 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

  师:这些居里夫人有吗?

  生:没有

  师:那她有的只是……

  生:简陋的实验室

  师: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

  生: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5、面对着惊讶不已的麦隆内夫人,居里夫人如何解释的?

  学生找出句子,教师出示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请大家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师: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居里夫人觉得将镭的提纯方法公布于众这样做很平常。

  师: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生:他们夫妇把自己的专利毫无保留地公布于众,是非常不平凡的举动。

  师:谁来读读

  6、学生交流,你觉得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7、请大家带着感情再读读1、2自然段。

  (二)第二克镭

  1、居里夫人的第二克镭是怎么来的?

  生:作为镭元素的.最早发现者,此时最需要的东西就是一克镭,于是麦隆内夫人,决定帮助她,以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于是就有了第二克镭。 板书:捐赠

  师:居里夫人用第二克镭干什么了?板书:科学研究

  2、学生自由地朗读3、4、5自然段,要求:从中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感受。

  3、找句子谈感受。

  4、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师:现在你就是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你将怎样对那些有钱的美国妇女说?如何让大家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从而为居里夫人需要的一克镭捐款?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

  5、请几组学生进行交流

  师:课文中对那些有钱的美国妇女的描写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三)第三克镭

  1、居里夫人的第三克镭是怎么来的?

  数年之后,当她想在自己祖国的首都创设镭研究室勇于治疗癌症美国公众再次向她捐赠了一克镭。板书:再次捐赠

  2、居里夫人用这第三克镭又干了什么?

  生:创设一所镭研究院,开展治疗癌症工作。 板书:治疗癌症

  四、体会人格

  1、对于居里夫人没有能力购买一克镭继续进行研究的情况,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镭的问题上固执得令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上签个字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居里夫人在自传里是怎么写的?

  2、出示自传中的这段话

  3、用心读一读这段话。如果是你,你喜欢做这样的人吗?为什么?

  4、开拓思路: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箱居里夫人那样具有伟大的人格?

  5、在这些“醉心”于事业和梦想的科学家的心理只有什么?

  生:科学研究、科学的进步、为人类造福。

  6、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来评价这些人吗?

  生:伟大、大公无私……板书:伟大、大公无私

  五、课堂小结

  居里夫人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值得我们学习吗?从居里夫人的身上,你想到了什么?写下你的感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园地教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