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8 10:38:2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10篇[实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10篇[实用]

科学教案 篇1

  1.光的行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

  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蛋宝宝有的为什么会跑得快有的却跑不快。

  2、比较快慢,学习用数字记录快慢。

  3、幼儿大胆尝试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生蛋、熟蛋两个,课前装饰成蛋宝宝,两个大盆标上生熟标志混一起的生蛋和熟蛋若干,两个碗、记录纸、笔。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生蛋滚不快,熟蛋滚得快。

  难点:引导幼儿学会边操作边记录。

  【活动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来了?

  出示两个生熟不同的蛋宝宝跟幼儿打招呼,并说明来意。

  师扮蛋宝宝说:我是生蛋宝宝,(我是熟蛋宝宝)我们今天来就是想请小朋友帮帮忙,帮我们把我们的同伴给分出来回到自己的家。

  师出示混一起的生熟鸡蛋一盆

  二、幼儿交流探讨区分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看怎么把他们区分开

  (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区分鸡蛋的生熟,比如摇晃着放耳边听听看,看看表面蛋壳有什么不一样,再还可以转转看)

  三、幼儿尝试区分生熟蛋

  幼儿分组把生熟鸡蛋区分并做记录

  师:刚才小朋友都用了自己的方法区分出了生蛋和熟蛋并作了记录,现在老师来看看生蛋宝宝和熟蛋宝宝是不是都找对自己的同伴了。

  四、蛋宝宝比赛跑步

  出示小跑道,请一幼儿拿来两个标着不同记录的鸡蛋同时轻轻推动一下鸡蛋,看看滚动情况如何,如果一样快说明两个是同样的一家人,否则就不是一家人,并请幼儿用数字作记录。再请幼儿拿两个鸡蛋进行比赛,以此类推进行分类。分出有不一样的快慢速度后做上标记放两个篮里。

  师检验生熟:

  敲开一个跑得慢的鸡蛋在碗里幼儿看,再敲开一个跑得快的鸡蛋幼儿看,得出结论是:生鸡蛋跑得慢,熟鸡蛋跑得快。

  五、幼儿操作游戏比赛

  幼儿各拿两个鸡蛋在桌上轻轻滚动的速度来区分,重新检验刚才区分的鸡蛋生熟是否正确。

  游戏结束师总结:

  本次活动幼儿都很能干,知道了区分生蛋宝宝和熟蛋宝宝,生蛋熟蛋宝宝也特别表扬我们小朋友,谢谢小朋友的帮忙。

  课后延伸:

  此次活动后留一些蛋宝宝在区域角,让幼儿在区域角再玩一玩蛋宝宝跑步比赛,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游戏结果。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

  4、小队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

  (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队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科学教案 篇4

  探究活动分析:

  1. 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 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 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5.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6.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 揭示学习课题。

  二、 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 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 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

  2.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3.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周围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资料。

  4.能够了解气象者的工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天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而关注天气的'变化。

  2.愿意欣赏美丽的天气,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

  二.教学准备:

  1.各种关于天气的图片、光盘、录象等。

  2.最近一周的天气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讨论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喜欢什么天气?最不喜欢什么天气?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

  2.讨论我们所喜欢的天气。

  (1)学生思考;

  (2)师生共同交流,老师同时将学生说的各种天气板书在黑板上。例如:炎热、干旱、有风、寒冷、有雾、暖和、暴风雨、大风、晴天、下雪、凉爽、沙尘暴、台风、冰雹、下雨等。

  (3)讨论你喜欢的原因。

  (4)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3.用自己的话描述今天的天气,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4.设计记录天气的符号。

  (1)教师示范例。

  (2)学生自己设计,并写在书的格中。

  5.怎样知道或了解天气情况:

  (1)天气预报

  (2)为什么要经常关心天气预报。

  (3)怎样关心天气预报。

  (三)作业:

  课后关心天气预报。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孩子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

  4、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还应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1)的岩石来自哪里?

  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我的岩石观察

  请你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

  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

  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

  你用了哪些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

  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有没有超过自己的估计?

  你对同学的观察描述有没有补充或意见?

  注意,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时,要强调观察方法与观察描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学生的非观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导。

  2、给岩石分类

  (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

  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类标准不要轻易否定。

  (2)给岩石分类

  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

  小组分类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

  (3)岩石分类结果交流

  你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来分的?

  你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4)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

  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呢?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提供的相应的岩石,也可以由学生来提供。

  三、小结

  师:课后,你可以再找些岩石来观察。想一想,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岩石。

  板书设计:

  4.1 各种各样的岩石

  1、开个石头展览会

  2、给岩石分类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证明?给实验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说说植物的根和茎除了吸收水和养分、输送水和养分以外,还有什么作用?(还有支撑植物,使它们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1、利用课外时间注意观察。

  2、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

  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考察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位置 学生准备: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image.png

  一、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5.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3.学生观察并汇报。

  4.阅读课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就是阻隔他们的一条河流。)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5.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6.小结: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四、应用拓展

  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一课是第五单元《水的变化》的总结课。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前几节课学习的水的形态变化的知识综合起来,从构成水的形态变化的相互关系与循环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另一方面要以此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联系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将水的三态变化知识扩展到自然界循环变化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是有着较好的知识经验基础的,我们应当相信孩子们具有思考的潜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安全、自由、宽松的思考氛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在自然界里是循环运动的。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是名副其实的“水星”,水是地球上各种生命的源泉,这节课我们综合认识自然界的水。

  二、学习新课

  1.找水

  ⑴水藏在自然界的哪些地方?我们都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⑵学生交流

  ⑶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汇报

  ⑷出示自然界景观示意图,学生书写各种水的名称,在图上粘贴,以丰富其感性认识。

  小结:水在自然界里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水有多种形态。

  2.建立联系

  ⑴各个地方的水有什么联系?水的形态会发生哪些变化?

  ⑵学生交流

  ⑶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汇报。

  小结:

  下雨、下雪是天上的水降下来;陆地上的水会通过江河流入海洋;陆地上和海洋里的水会蒸发到天上;陆地上的水会渗入地下;地下水会变成泉水冒出地面或被人抽出地面、水还会进入动植物体内……

  3.综合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

  ⑴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水在整个自然界里是怎样运动的?怎样把你的想法有条理地说出来?

  ⑵学生讨论

  ⑶学生试说明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运动的。

  ⑷能不能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把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过程表示出来?

  ⑸学生画草图(表达形式自定)

  ⑹汇报交流

  ⑺讨论、修改、完善

  三、学习拓展

  1.在你所搜集的资料中,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比如:地球上水资源的总量是多少?淡水总量有多少?人类可以

  2.化工厂排放污水是否会影响到其它地方?为什么?

  通过以上两组问题继续引导他们基于自己所掌握的学习资料展开讨论与交流,既深化了他们对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的理解,又渗透了对他们进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布置作业:

  调查我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怎样进入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并对其危害提出建议。利用的淡水又有多少?针对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

科学教案 篇10

  一、引入学习

  师:老师给大家玩个魔术。(师用白醋和酚酞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红色。)

  (生惊奇地欢呼。)

  评析: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新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中用到的白醋又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之一;魔术也蕴含了“两种物质混合后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一概念。

  师:刚才玩魔术时用到了这瓶液体(出示白醋),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生:想!

  师: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什么?

  生:看它的颜色。

  生:摸摸它的温度是热的还是冷的,还可以摸它粘不粘。

  生:打开瓶盖闻它是什么气味的。

  生:尝一口也能知道它是什么。

  师:在不知道这种液体是什么的情况下,可以随便尝、摸吗?

  生:可以!

  师:那你敢不敢尝一口?

  生摇头:不行,万一它有毒就糟了。(全班笑)

  师:!在不知道这种材料是否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尝、摸、闻。

  评析:指导学生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而形成科学的观察方法、严谨的观察态度又尤为重要。教师特别强调了“在不知道一种物质是什么的情况下,绝对不可以随便尝、摸、闻”,又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意识的教育。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这里还有一包白色的粉末,它又是什么呢?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两种材料,请同学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观察,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请各小组从桌下取出材料,开始!

  (学生对白醋和小苏打进行观察,教师参与观察,并予以指导)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向大家说说?

  生:这瓶液体是醋,味道酸酸的;这包白色的粉末有点像盐,咸咸的。

  生:这瓶液体是白醋,这包粉末是小苏打。

  师:能肯定吗?

  生:我们这组的材料上有标签,上面写的有名称。

  师:看标签也是对事物的一种观察方法。对这两种材料的特点还有补充的吗?

  生:白醋的气味很酸,有点冲鼻,摸起来凉凉的。

  生:小苏打像面粉一样,比面粉粗一些,都是白色的小颗粒。

  评析: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材料中,有的贴有标签,有的没有贴标签,这其实也暗藏了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看标签和说明。学生通过对标签的阅读以及和其他小组的沟通,共同认识这两种材料。

  三、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混合在一起可能醋也变白了。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我喝牛奶时就是这样,我认为小苏打和醋混合就像奶粉和水混合一样的。

  生:我觉得可能小苏打可能会溶解在白醋里,看不见了,白醋还是清的。

  生:我认为可能会改变颜色,变成红的,就像刚才老师玩的魔术那样。

  生:有可能会出现很多泡沫 ……

  评析: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现象进行预测。猜想到底正确与否,将激发学生对猜想进行探究。

  四、讨论混合的方法

  师: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我们可能有很多方法,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白醋、小苏打、烧杯、勺子(教师依次出示实物),用这些材料你打算怎样混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予以指导)

  师:你们想到了哪些混合的方法?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们的方法和你们的一样吗?

  生:我们组想了3种方法。第一种是先把小苏打倒进烧杯里,后倒白醋;第二种是先倒白醋后倒小苏打;第三种是把小苏打和白醋同时倒入烧杯中。

  师:白醋和小苏打分别放多少合适呢?都放完吗?

  生:不行,都放完太多了,放不下,我们打算都放一半。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们组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白醋放的多点,小苏打少放一点;第二种把小苏打放多点,白醋放少点。

  生:还可以不用烧杯,把小苏打直接倒进白醋瓶中,盖上盖子摇一摇。

  生:我们组还可以把白醋一点一点滴在小苏打里面。

  生:先把小苏打放一点在烧杯里,然后加一点白醋用勺子搅拌,再加一点小苏打,放一点白醋,直到把小苏打全部淹没,然后一直搅拌,让它们全部溶解。

  师:大家说出了这么多实验方法,你认为哪种最好?等会儿实验时,你们小组打算选择哪种实验方案?请各小组进行讨论,把选定的方案记录在《科学记录表》上。

  评析: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方法,看似简单,而实质上却体现了学生搞科学的精髓:材料放的顺序,多少,不同的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现象出现!这就是搞科学!

  (学生讨论,制定详细方案,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

  师:哪些小组写好了?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生:我们小组选定的实验方案是:先倒1厘米高的白醋在烧杯里,然后用勺子放1勺小苏打,再用勺子搅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师:待会实验时,你们小组打算怎样分工?谁记录?谁操作?……实验中怎样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请各小组讨论好之后派代表领取实验材料。

  (学生讨论之后分组领取实验材料)

  评析:什么方法才是更为合理的方法?学生在想出了许多混合的方法后,要选择自己小组认为是合理的方法,就需要把自己小组的各种方法进行对比,把自己小组的和其他小组的方法对比,教师又加以指导,这样就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实验计划。

  五、学生实验

  师:请大家按照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发现的多!

  (学生有计划的进行实验,小组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评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师:请各小组把材料放回原处,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向大家说说?

  评析:把材料放回原处,是一个细节,是许多教师上课没有注意到的,却又恰恰是实验课上学生教学秩序混乱的大敌。学生在许多实验材料的吸引下,会不由自主地去玩,这是孩子的天性。而把材料收起来,就避免了材料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实验现象的汇报和交流上来。

  生:杯子里的醋变成白色,并且往上冒泡泡,一会泡泡又下去了。摸起来冰冰的、凉凉的,味道有点酸还有点咸。过了一会醋又变成透明的,小苏打变少了。

  生:我们观察到把小苏打和醋混合后,它们变成一些泡泡在里面泛起来,还能听到咕噜咕噜的响声,过了一会变成乳白色,还有一些气泡从下往上冒。

  生:我们组看见混合后像啤酒一样冒起来,然后下降很快,摇一摇泡泡又变多了,闻起来甜甜的,味道酸中带甜,还有点刺鼻。

  生:我们组观察到混合后慢慢的起白泡,而且往上冲,过一会又变成透亮的水,瓶底还有小苏打,里面还有很小的泡泡,搅拌一会水有些浑,过一会水就清了,再放一些醋,里面的泡泡非常猛的往上冲,过一会小苏打更少了。

  ……

  评析:可以看出来学生观察到的现象非常丰富。在这些不同的现象描述之际,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实验方法,如果追问:“你们是怎样做的?”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实验方法会出现的不同的实验现象”这一结果。

  师:你们是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吗?

  生:不是,我们本来打算把小苏打放进醋瓶子里面进行实验的,后来一想,觉得太浪费材料了,做实验的时候,我们把白醋先倒了一半在烧杯中,然后再放的小苏打。

  师:他们为了节约材料。你们呢?

  生 :我们觉得放的白醋太少了,观察的不明显,我们又把醋多放了几次。

  师:科学家有时也会根据需要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哪些小组在实验时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了调整?

  (学生举手)

  评析:教师对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问题-“调整实验方案”进行肯定,实际上又蕴含着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师: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能冒泡泡?

  生:冒完泡泡后,为什么再加点白醋还能继续泛泡?

  生:做完实验以后,白醋是浑的,为什么过一会就能变的透明了?

  生:混合以后的气味为什么有点甜甜的,像雪碧的气味?

  ……

  评析:学生在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必然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实验器材也有限,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兴趣是一种必要的鼓励。

  七、解释新物质

  师:大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后我们还会继续研究。刚才在实验中大家都看到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以后会产生气泡,气泡里的气体会是空气吗?

  生:我觉得应该不是空气。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水里本来没有气泡,小苏打倒进白醋里才开始冒泡的,我认为应该不是空气。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也许是空气吧,是空气跑到泡泡里面的.。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也许是二氧化碳。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笑:我猜的。

  师:用什么办法证明它到底是不是空气呢?

  生:闻它的气味,空气是没有味的。

  生:不行,白醋也有气味,不好分辨是气体的还是白醋的气味。

  师:那怎么办?还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积极思考,但一时想不出其他方法。)

  师:这里有一盒火柴(出示实物),火柴在空气中能燃烧(点燃火柴),能不能利用火柴进行验证?

  生:可以放在气体中看它能不能也让火柴燃烧。

  师:如果不能呢?

  生:那它就不是空气。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瓶子,里面有什么?(出示瓶子)

  生:没有。

  生:不是,有空气!

  师:对!这里面是空气,现在把其中一瓶倒入白醋,放一勺小苏打(师边说边示范),现在这两瓶还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一瓶是空气,一瓶是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师把燃烧的火柴放入空气中)火柴放进空气中,能否继续燃烧?

  生:还在继续燃烧。

  师:注意看(师另点燃一个火柴放入另一瓶气体中),放进这种气体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火柴熄灭了!

  师:对,这是一种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它是空气吗?

  生:不是。

  师:大家玩过氢气球吗?如果手一松,氢气球就会飞走,这是为什么?

  生:氢气球里面是氢气,它比空气轻,所以它能飞走。

  师:这种气体会不会是氢气?

  生:不会,如果是氢气就飞走了,我们用火柴就检测不到它了。

  师:这是一种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气体,它到底是什么,我们以后还会继续进行研究。实验后的白醋还是白醋吗?

  生:不是,它的味道变了。

  师:小苏打呢?

  生:我们组的变少了,他们的小苏打看不见了。

  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板书)你还发现生活中哪些物质混合也能产生新物质的现象?

  评析:产生的新物质是什么,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有些困难,对新物质的探究过程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很重要。想象归想象,事实是事实,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气泡里是什么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是空气?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火柴。是否支持燃烧,成为判定气泡里的气体是否是空气的简单判别方法。虽然不能解决是什么气体,但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认识、判别事物的方法。

  八、小结评价

  师:你现在知道科学课是什么样的了吗?

  生:科学课就是让我们感受科学的课。

  生:科学课就是让我们自己做实验,自己发现问题的课。

  生:科学课是很有意思的课,它让我们知道了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

  师:你们小组的同学表现的如何?

  生:他们表现的很好,都在认真的观察,都在积极的思考问题。

  生:我们小组的同学都很团结。

  生:我们观察到了很多现象,记录的也不错。

  生:我们选择的方法有一点问题,但我们及时调整了。

  ……

  师:老师认为大家今天的确有许多新的发现,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认真观察生活中有趣的混合现象。请同学们把材料整理好,上交到老师这来,下课!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经典】科学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