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篇1
一、主题分析:
健康领域要求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大班下学期的孩子生活卫生与自理能力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书包自己整理、玩具和老师一起整理、自己的小板凳不坐时候放到桌子底下、擦桌子每天都在练习;但孩子们不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如小笤帚、小簸箕、小花壶、小拖把),就不能和老师一起打扫。在上小学以前,很有必要学习一下扫地、拖地的技能。只有孩子亲自参与劳动,才有利于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同时能从中体会到劳动的的快乐心情。
二、活动目标
教育目标的确立是在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今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确立的。通过对教材和孩子的分析,确立目标如下:
1、体验为班级服务的快乐心情。
2、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同伴。
3、学习扫地、拖地的技能。
三、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的确立,使教师指导示范、有的放矢。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学会并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
四、活动准备:
在班内投放适宜幼儿使用的小笤帚、小簸箕、小花壶、小拖把,供幼儿做值日生使用,和老师一起做值日。《今天我值日》的歌曲磁带。
五、教学方法:
《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引导者。”活动中,力争形成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精选的教法有语言激励法、谈话法、教师示范法等。
六、学法
为尊重幼儿,突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本次活动中运用的学法主要有:
1.幼儿操作法: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交流讨论法: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学习他人的经验,体验交流的快乐。
3.探索体验法:尝试和探索是使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本次活动中,鼓励幼儿探索体验,最有效的达成教育目标。
七、活动流程:
为了使活动富有趣味性,我由谈话导入入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活动大体流程为:谈话导入—操作探索—交流讨论——语言表达——活动总结。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通过谈论看到小学的哥哥姐姐、老师是怎样干值日的?值日生应做哪些事情?追问幼儿用到哪些劳动工具?工具怎样使用?等问题,很自然的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引导幼儿把平时所观察到的说出来,不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幼儿学习技能。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擦桌、扫地的经验、方法,让发展快的幼儿向更高处自我发展;当小老师教授其他幼儿学习能促进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合作能力。相互拱手拜师即是一个新的经验,又对幼儿的兴趣保持有一个促进作用。
3、评价自己和同伴。
4、与用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
5、总结:
活动中适宜幼儿使用的劳动工具,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幼儿学习技能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对于幼儿在劳动中出现的差错要持宽容态度,并在生活活动中延伸;通过家园联系,鼓励幼儿回家也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夏天到了,各种动物的叫声就象一首美妙动听的交响曲,而这此动物的叫声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又是相当熟悉的,为了激发幼儿学习节奏的兴趣,我根据童话《动物乐队》,设计本艺术活动,让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以及运用利用乡土材料制作的打击乐器练习节奏,为歌曲伴奏。用身体感官感受表现音乐,通过一种特殊的形式掌握一些节奏的特点,使幼儿大胆地进行艺术表演,享受音乐的'欢乐氛围,从而陶冶幼儿的情操,使幼儿获得美的感受。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动物的叫声进行节奏练习并为乐曲伴奏,初步感受强弱拍、弱起拍以及符点音符。
2、学习轮奏、合奏和看指挥演奏,引发幼儿利用多种材料进行节奏活动,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重点:
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练习节奏,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节奏活动。
活动难点:
感受强弱拍和弱起拍,学习轮奏、合奏。
活动准备:
1、 动物图片,节奏卡若干并画有相应的图案;
2、音乐磁带,自制打击乐器若干(莲湘每人一个,响罐10个,竹鱼10个,串铃10个);
3、幼儿熟悉乐曲旋律,一位教师配合弹琴。
活动流程
一、导入部分:
1、幼儿模仿小动物走路并学小动物叫声听音乐进活动场地。听音乐信号入坐,做律动。
2、教师扮演小青蛙出场和小动物们问好:“呱呱呱,我是小青娃,你是谁呀?”
二、动物乐队学练节奏。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小动物们想举办一个庆“六一”音乐会,组成一个动物乐队,用自己的叫声来演奏,到音乐会上去表演。
1、分段练习节奏。
(1)出示节奏卡1:教师示范用青蛙的叫声来演奏。“你想用哪个小动物的声音来演奏?”
(2)练习节奏2“这一段节奏谁能用动物的叫声来演奏?请个别幼儿表演。选一种动物的叫声集体练习。
(3)练习节奏3“这段节奏有什么不一样?你试试看。”幼儿自选动物叫声演奏。
(4)节奏4:幼儿自由尝试练习。请幼儿用多种动物的声音一起演奏。
2、练习整段节奏。
3、利用叫声分三组进行轮奏、合奏。
4、利用打击乐进行演奏。
5、用动物叫声和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商量举办音乐会的事项。
1、选定节目主持人,编排节目顺序。
2、过渡:律动。手持乐器到舞台上。
四、六一音乐会。
1、主持人报幕:“六一音乐会现在开始,第一个节目:节奏乐,有动物乐队为大家演奏。”
2、下一个节目:《打莲湘》。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认识花生的主要特征及用途;
2、初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体验劳动的快乐及集体分享的乐趣;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一株成熟的花生种在花盆里
2、一块红布
3、花生生长示意图,记录表格
4、每组一只空篓子,干的花生每位幼儿5颗放在每组大篓子里,每人一只菜碟子
5、电炒锅,油,盐,勺
6、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认识花生的茎和叶
1、观察花生的茎和叶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很奇怪的植物,你们看---(揭开红布)
这是什么植物呢?它的名字叫什么?谁知道的?
2、猜谜解疑,引发好奇心
它到底叫什么名字呢?请你们来猜个谜语,猜了这个谜语你们就会知道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
哦,它叫花生。(指盆栽)这是花生的地面以上的部分,也就是花生的茎和叶,那下次看见了你们还会认识吗?从哪儿可以辨认呢?(叶子)
二、认识花生的果实
1、提问设疑:
它叫花生,它也叫花生,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2、了解花生长在泥土里的特性
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小故事,它会帮我们揭开这个谜。(出示花生生长示意图,并以故事的形式简单描述花生的生长过程)
故事讲完了,你们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些什么呢?
哦,原来这地面以上的部分是花生的茎和叶,而果实长在地面以下的.泥土里面,是这样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观察花生的果实,认识其基本特征
(将盆栽中的花生拔出来,抖尽泥土,让幼儿观察)
☆、找果实
谁来找一找,花生的果实在哪儿?
哦,这就是花生的果实,你是怎么知道的?
☆、分析谜语,了解花生果实的特征
刚才那个谜语是怎么说的哩?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是吗?让我们每人从篓子里拿一颗花生仔细观察一下
麻屋子是什么呢?红帐子在哪儿,又是什么呢?白胖子呢?
☆、复述谜语,总结特征
看来这个谜语很经典,让我们再一起来说一遍,回去也让爸爸妈妈猜一猜。
三、花生的作用
1、谈话
花生有什么用呢?就拿这花生米来说吧,这花生米有什么用?
(食用——有哪些吃法?发霉的不能食用、榨油、做种子)
花生米有这么大的用途,花生的茎、叶壳是没用的垃圾吗?
2、教师小结: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花生主要用以榨油,供食用,或制作副食品、糖果,做种子等,果壳可制酒精,榨过油的花生饼是猪和其他家禽的优质饲料,花生的茎、叶和果壳也是家禽爱吃的粗饲料,花生的衣(果仁的外衣)、壳、茎、叶都可以入药,花生衣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3、品尝花生
☆剥花生,并统计数字
花生有这么大的用途,今天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它可以食用的一方面,我想请你们尝一尝油炒花生的滋味是否有那么美味,不知你们愿不愿意?愿意吗?
那好,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把花生的壳去掉,也就是一起来剥——花——生——,剥下的花生米放在自己的篓子里,花生壳放在桌上的大篓子里;剥完后数一数,你剥了多少粒花生米,然后请你记在表格里;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
幼儿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剥花生。
☆教师现场制作油炒花生
哇,你们真棒,剥了这么多的花生米,那老师也来露一手喽(教师现场制作油炒花生)
☆共同分享油炒花生
(教师做闻气味的样子)
你们闻到什么了吗?哦,真香!
花生刚出油锅,很烫,正好让我们来讲一讲分享花生米的规则:你刚才剥了几颗就请你吃几颗,多下来的请值日生想办法处理,但要和别人一起分享。
四、延伸部分
让我们再把这神秘的植物送给大2班、大3班的小朋友去,让他们也来猜猜它的名字,了解他的秘密吧!
附:教学资源:
1、谜语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
2、故事
我是一粒花生米,因为我的身体很强壮,所以主人把我选出来做种子,春天到了,我和其他花生种子一起被埋到了泥土里,泥土松松软软,我们便在里面睡着了。||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我全身痒痒,想钻出泥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呀!外面真热闹,原来他们也和我一样都钻出了泥土。||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每一天都在长高、变大。||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我们便开始开花,这时主人适时地给我们增加营养。||我们得到养分后便觉得全身有劲,开过花的梗尖很快钻进泥土里长出了果实。||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我们的果实越来越多,越长越结实,大约过了两个月,我们的果实便在泥土里成熟了。
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相邻数。
2、体验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方法:
情景学习法、游戏法、操作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套、学具袋、羊羊数字头饰、灰太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随音乐进入教室
1、律动:一到十的手指操。
2、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
二、谈话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旁边和你挨住坐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指名说)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急着要和我们见面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出示数字卡片1——10)。
2、教师打乱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小朋友认读。
3、请小朋友给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三、初步认识相邻数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
(1)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
(2)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
(3)出示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
2、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我们的宝宝们真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数,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
3、师:数字宝宝很高兴,他想考考我们大家,我们来看一看他给我们出了什么题?(课件出示说一说练习,指导幼儿完成)
4、课件出示写有门牌号的房子,请幼儿说说邻居的门牌号是几?
四、拓展活动,加深幼儿理解。
1、游戏:找朋友
将幼儿每十人分为一组,每组幼儿将1―10的数字头饰看好戴在头上。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2和4找出来并按顺序站成一排,告诉大家,数字3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
游戏前,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一遍,然后游戏继续。
2、游戏<<智救羊羊>>
游戏规则: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并请幼儿记住编号。教师扮演灰太狼。播放音乐《我只是一只羊》,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羊。并告诉其他的羊羊,要想救走这只羊羊就要他的邻居来才行。
五、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葫芦是长在藤蔓上的以及葫芦的常见用途。
2、大胆想象,利用多种材料装饰葫芦。
3、在活动中感受装饰葫芦的趣味幼儿教育m、SmtxJs、Com,萌发作为班级小主人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超轻黏土、白胶、毛线、毛球,葫芦、干花、树叶、种子等自然材料,PPT。
经验准备:
见过葫芦,知道葫芦的生长过程及形态特征。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葫芦娃》,引出葫芦。
师: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问问后面的客人老师我们唱的好听吗?
(以共同哼唱歌曲作为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出葫芦)
二、小葫芦来做客。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葫芦,所以我把小葫芦们请到了咱们班,可是小葫芦说她想考一考咱班的小朋友们,仔细听,他都有哪些问题。
葫芦一:我是长在哪里的呀?
幼:长在葫芦藤上。
葫芦二:我都有哪些本领啊?
幼:可以做成食物,可以变成乐器,可以装饰咱们的'教室。
(以小葫芦提问题的方式帮助幼儿再次了解葫芦是生长在哪里的及其常见的作用,为接下来装饰活动做铺垫。)
三、引出活动:装扮葫芦。
师:你们回答的太棒啦,快看,小葫芦出现啦。
师:你们刚刚说小葫芦长在哪里的呀?
幼:葫芦藤上。
师:快看,那是什么?
师:小葫芦说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它装扮的漂漂亮亮的,然后把它挂在葫芦藤上,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师:为了让小朋友们把小葫芦装扮得更加漂亮,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材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介绍材料使用注意事项,提醒幼儿整理材料。
引导幼儿使用材料,大胆创作。
五、展示与分享。
将葫芦挂在葫芦藤上,引导幼儿相互参观分享。(请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帮助幼儿体验作为班级小主人的自豪感。)
活动反思:
幼儿操作使用白胶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请幼儿提前练习,在幼儿操作时提供一些抹布,便于幼儿保持操作过程中的整洁。鼓励幼儿主动整理材料,提示幼儿说一说自己在操作时的一些想法,让幼儿之间分享自己的创意。在活动目标上设定难度较小,可以将一些目标作为前期铺垫,提升本次活动的目标难度。在活动后期,幼儿操作时可以提供一些音乐,调动幼儿情绪。PPT展示可以再丰富一些,方面幼儿拓展思维。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对称剪纸方法表现人物。
2、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幼儿剪出手拉手的作品。
活动难点: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
活动准备:
每人长条纸、彩纸、剪刀、彩笔、剪纸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引起剪纸的兴趣:
——“想知道这幅手拉手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做的吗?”
(1)、教师将范例若干幅发至各小组,供幼儿研究。
(2)、小结:这幅画上的主要内容是许多手拉手、大小相同、连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将纸对折几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并贴在纸上,最后进行人物装饰及丰富背景画面。
3、学习折、剪、画的方法:
(1)、将长条纸对折2——3次。
(2)、在纸上画出一个小朋友的轮廓线,将小朋友的手一直画到纸的.边缘。
(3)、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注意“手”处的边缘不要剪断。
(4、)剪好后将折叠的纸打开,画出不同服装、头发。
4、幼儿制作,教师给与指导和帮助:
帮助个别幼儿掌握剪的方法。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在一次影视欣赏的课余活动中,《超人》的形象令孩子们印象深刻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班自发开展了“超人”的模仿秀活动,有的“穿”得像个超人,有的“走”的`像个超人,更有孩子看上了一米多高的玩具柜,想要“飞”得像个超人。由此我想,何不模拟一个“翻墙”场景,让孩子们体验翻越高墙的感觉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5—6岁幼儿应“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于是活动《“墙”去哪儿了》便应运而生,我将向来“躺着”的垫子“站”了起来,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体验超人般飞檐走壁的英雄角色,锻炼孩子助跑跨跳动作技能,及手臂、腿部大肌肉的协同发展。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助跑纵跳、上肢撑垫子等连续动作顺利翻越“垫子墙”。
2、敢于自我挑战,体验逐步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会助跑纵跳、上肢撑垫子等连续动作顺利翻越“垫子墙”。
活动难点:
掌握助跑纵跳、上肢撑垫子等连续动作要领。
活动准备:
五块海绵垫子(规格为1、0m*1、9m*0、1)、哨子、起跑线、终点线。
活动过程:
一、身体总动员——通过热身运动,舒展上、下肢及脚腕等部位。
1、渲染情景,幼儿自主抬垫入场。
2、根据哨音节奏锻炼身体各部位。
(1)上肢训练(垫子上俯卧撑,臂撑)
(2)下肢训练(俯卧绷脚上踢腿)
(3)脚腕训练(仰卧转动脚腕)
二、飞越垫子墙——通过连续动作的练习,体验挑战的成功感。
1、出示垫子墙,引发幼儿探索翻越“垫子墙”的方法。
(1)幼儿分组尝试翻越“垫子墙”的方法。
(2)幼儿分享及讨论各自的方法。
2、分组尝试,帮助幼儿逐步掌握助跑纵跳、上肢撑等连续动作的要领。
(1)教师完整示范,引导幼儿观察。
(2)个别幼儿尝试借助连续动作翻越垫子墙。
(3)集体练习,教师鼓励幼儿不断尝试通过连续动作翻越垫子墙,辅助、调整个别动作不正确的幼儿。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设计意图:
在以往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中,我们常常把某一具体事物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内容,尽管我们也强调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让他们去感受并获得有关事物特征的经验,但是我们关注的是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过程。科、艺整合教育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宗旨,把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诸要素实施整合,以达到科学与艺术教育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通过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让幼儿了解浅显的科学知识、简单的艺术表达基本技能;通过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全面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提高幼儿在实际的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活动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生活中孩子们经常见到蜡烛,例如:过生日的生日蛋糕上、停电的时候应急……我问孩子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常见的蜡烛还有什么其它的作用时,孩子们的反应十分强烈,对我的问题很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设计了本节活动,通过对比实验与艺术创作,让幼儿发现"水蜡不溶"的科学原理,引导幼儿对蜡烛的特点有进一步的认知。
活动预设目标:
1。结合生活中对蜡烛的了解,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操作探究和利用蜡烛艺术创作,观察发现蜡不溶于水的简单科学道理。
2。幼儿能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和创作自己的想法和作品。
3。渗透严谨的科学认知态度,培养幼儿对科学、艺术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蜡不溶于水"的科学现象。
2。难点: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利用"蜡不溶于水"的科学现象解决问题和艺术创作。
活动准备:
1。幼儿生活中对蜡烛有初步认识;
2。蜡烛若干、打火机一个、透明果冻盒若干、食盐、水粉、毛笔、画纸(以上物品每名幼儿一套);
3。水、容器一个;
4。幼儿分成5组进行活动。
教、学法:
教法:谈话法、提问法、演示法;学法:对比式指导法、操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艺术表现法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烛光,引起兴趣。
1。教师带领孩子伴着音乐进入活动室,在感受美丽又温馨的烛光中进入教学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小火苗会随风"跳舞"……(同时进行安全教育提示)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掌握的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如: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打灯笼的时候……)
二、小组形式进行探究实验,从中发现问题,总结原理。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把融化的蜡油滴到壳子里,你们看看会怎么样?";(教师边说边把蜡烛滴在每组幼儿的壳子里让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关于蜡烛的小实验!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盐块、蜡片、装有水的小壳子、搅拌棒。"——实验开始。
师:"现在请每组贴苹果的小朋友把盐块放进每个小朋友的壳子里,小朋友请你们用搅拌棒和老师一起搅拌水,看看有什么发现?"总结:盐和水溶在一起了"请贴苹果的小朋友把蜡滴每个小朋友的壳子里,还是用搅拌棒和老师一起搅拌,你发现了什么?"总结:蜡和水不能溶在一起
三、教师引导,现场示范,自由发挥。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好不好?(出示用蜡画的画纸)你们看,上面有什么?
幼:什么都没有。
师:这张纸上什么都没有,老师用一支毛笔蘸点儿水彩,在这张纸上转几圈,跳个舞,这张纸上出现什么了?
幼:……师:小朋友想不想也来试一试?(请一名幼儿到前面在另外一张纸上画)师:小朋友,我们看XX小朋友画出什么了?为什么老师能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出奇妙的画儿,而小朋友却不能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小秘密?
2。(教师边讲边示范)先用蜡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然后再用毛笔蘸着水彩涂到纸上,奇妙的画就会出现了。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幼:因为蜡不溶于水。
师:因为蜡不溶于水,在往纸上涂水彩的时候,用蜡画过的地方不容易被水沾湿,就像穿上了小雨衣一样,而旁边没有蜡的地方容易吸水,吸住了水彩,所以老师就会画出这样奇妙的画。你们想不想也画一张这样的画?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纸、笔、蜡和水彩,小朋友在作画的时候每次都少蘸水彩,以免蘸多了滴得到处都是。
3。"小朋友,你们也用蜡烛变一幅美丽的画吧!"幼儿进行蜡烛画创作,并展出作品。
四。延展性实验"小朋友们看!老师画的水上出现了什么?我们看看老师的纸船能不能在真的水上行驶呢。"布置任务:请你和你的爸爸妈妈或者你的好朋友一起动动手动动脑想想怎么能让蜡烛帮助小纸船在真正的水上也可以行驶!
五。幼儿在音乐中把自己的画送给喜欢的老师,并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节艺术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在于培植幼儿的.好奇心、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将科学教育渗透在美术活动中,有利于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构建科学经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情感。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所以我在活动设计时,尽量让幼儿多进行操作活动,在活动中探索发现。通过孩子的玩和说,来培养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这一活动,目的是想通过让幼儿观察、动手操作,理解蜡不溶于水的简单科学道理,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再以变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变"出一幅美丽的水蜡画,使幼儿感到很神奇,然后请一名幼儿到前面在另一张白纸上涂色,引导幼儿发现什么也没有,接着我又示范了一次,从而使幼儿了解了"奇妙的画"的秘密是水蜡不溶。最后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创作自己喜欢的"蜡画"。在这个环节深深地抓住幼儿的眼球,我相信会有许多幼儿能画出非常优秀的水蜡画。这个绘画活动再一次让幼儿感知"水蜡不溶"的原理,实现了科学与艺术双重教育的价值。
在活动结束之前我布置了一个延展性的实验,让幼儿和家长一起通过动手操作解决"怎么让蜡烛帮助小纸船不沉"的问题。
大班教案 篇9
一、设计思路
本篇故事《田鼠太太的项链》适宜在大班的“动物大世界”“有用的植物”“寒冷的冬天”等主题中进行教学。
(一)对作品教学价值的分析:
1、故事内容有趣,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教学中可以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推测,从而让幼儿具有辩证思维和多维思考的经历和体验。
2、故事通过田鼠太太的一系列行为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想清楚,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最需要去做的。
(二)对幼儿经验能力的分析:
对动物过冬不同方式的了解,处于大班(上)学龄的幼儿已积累了零星的认知经验。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了,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价;大班幼儿也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并对生活中一些事件和现象进行“对与错”“行与否”的选择与判断。
(三)对幼儿学习方式的分析:
大班幼儿喜欢对故事内容与情节发展进行推测,思维也能比较自如地在“发散”和“集中”之间转换。所以,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开放式提问,采用多种方式来呈现故事内容,使大班幼儿在有意倾听、问题讨论、模仿练习、自主阅读、小组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中,感受并理解作品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各种体验,积累语言学习经验,激发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快乐的、主动的语言学习者”。
二、活动目标
(一)通过倾听故事,能对田鼠太太的行为展开积极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简单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事先想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三、活动准备
根据绘本故事制作ppt,选择一段抒情性的乐曲。
四、活动过程
(一)经验谈话导入,引出并认识角色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式”引入,密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使幼儿放松、自信地表达已有经验;教师通过了解幼儿前期经验,自然地引出故事。)
预设以下提问:
1、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季节?“丰收的季节”表示什么意思?
2、秋天到了,人们忙着收获水果和粮食。那么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3、瞧!谁来了? (认读文字“田鼠太太”)“太太”是什么意思?
4、(重点提问)秋天里,田鼠太太会忙些什么呢?
(二)看看听听议议,初步了解作品内容
(设计意图:借助“插问”让幼儿进行适度的推测和适当的对话练习,从而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
教师在讲述故事中预设以下插问(追问):
1、你听见花母鸡说什么了? (模仿话语)“高贵”是什么意思?(极为珍贵、贵重的意思)
2、你认为花母鸡的话有道理吗?田鼠太太会怎么想、怎么做?
3、听了兔子的话,田鼠太太会怎么做?
4、刺猬看着田鼠太太的鞋子,它和乌龟可能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5、听了刺猬说的话,你认为田鼠太太会怎么做?会不会再去用粮食换新鞋子?请说出“换还是不换”的理由。
6、(重点提问)秋天过去了,冬天来到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过渡性结语)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听听冬天来到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完整欣赏故事,设问讨论,理解作品内容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讨论,引导幼儿一起对田鼠太太的行为展开讨论,并理解作品的深层内容。)
听完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
预设以下讨论问题:
1、田鼠太太已经准备了许多过冬的粮食,最后怎么会昏倒在雪地里?
2、田鼠太太准备了哪些过冬粮食?这些过冬的粮食都到哪里去了呢?
3、(重点提问)你认为田鼠太太拿过冬的粮食去换新衣服……的做法值得吗?为什么?
4、(推进)那么田鼠太太为什么要把这些粮食换成新衣服、新鞋子?
5、到底漂亮重要还是安全过冬重要?如果你是田鼠太太会怎么做?
(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考虑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不能为了漂亮,以小失大。
(四)小组辩论,深化情感,引发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选择”,再次激起幼儿思维与表达的积极性,培养幼儿辩证看待人物的态度,引发幼儿对动物过冬方式的进一步探究与发现。)
预设以下问题:
1。(重点提问)你喜欢田鼠太太吗?请说出理由(分组讨论,集体辩论)
2。让我们赶快帮田鼠太太想想办法,怎么让田鼠太太和孩子们安全地过冬呢?
(教师结语)请你们把田鼠太太一家怎么过冬的故事编出来吧。
(五)延伸活动
1、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围绕故事内容提供的各种材料让幼儿阅读、绘画、续编和表演。
2、随着冬季的到来,开展“动物过冬”的探究活动,并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
教学反思
有效的集体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教学前的精心预设,更需要教师教学中的灵活执行,还需要教师教学后的及时反思。本次活动带给我的体会是:
精心预设意义重大 由于对教材解读比较准确,对教材的修改、补充合理,达到了预设的目的,实现了文学作品熏陶幼儿美好情感,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发展的主要功能。故事开头和结尾部分内容的添加,比较好地帮助了幼儿从不同角度选择“喜欢还是不喜欢田鼠太太,或者有点喜欢和不喜欢田鼠太太”,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有理由地进行“选择”,从中也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美好的情感:对角色的喜爱、对角色的认识,进而尝试如何辩证地评价角色。
教法探索实效明显 在大班幼儿故事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听为主”“听一讲一听”等教法,采用“倾听一讨论法”“看听讲做结合法”,有效地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主动性,也有效处理好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我采用的“阅读观察”“插问讨论”“多向交流”“角色体验”和“争论选择”等方式,使幼儿在“倾听”(输入)故事内容中积极“表达”(输出)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大班幼儿在故事教学中自然地“输入”和“输出”,并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观察分析、推测想象、判断推理,因此教学方式体现了一定的实效性。
重在关注幼儿表现 教师在教学预设中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考虑幼儿可以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而在教学过程中,则应该更多地关注现场幼儿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关注和尊重幼儿的认知经验的表现以及每个幼儿学习中的差异表现。在教学中,我能运用多种方式与幼儿互动,能关注并满足每个幼儿的表达愿望,鼓励并尊重每个幼儿的自我认识。
附:故事《田鼠太太的项链》
秋天到来的时候,田鼠太太就已经开始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田鼠太太每天一大早就来到田地里找粮食,找啊找啊,一直找到天黑才回家。衣服弄脏了,裤子被树枝钩出了洞,连鞋子都走破了。可田鼠太太心里还是很高兴,因为它找到了很多粮食。
秋天快过去的时候,田鼠太太已经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有谷子、有苞米,还有花生仁。她想:这些粮食足够我和孩子们过冬啦!
一天,趁天气还不是特别冷,田鼠太太在树林里散步,突然,她看到了一串项链:“哇,多么高贵的项链啊!”田鼠太太快活得马上把项链挂在了脖子上。
田鼠太太在大街上遇见了花母鸡,花母鸡看了项链对她说:“可惜你的衣服太旧了,配不上这串高贵的项链。”
于是,田鼠太太急急忙忙回家,拿出准备过冬的谷子,用谷子换来了一件崭新的时装穿在身上,项链立刻显得高贵了。
田鼠太太在大街上遇见了兔子,兔子对着田鼠太太说:“哎呀呀!你的裤腿上裂了一个口子,跟这串高贵的项链和美丽的时装一点也不配。”
田鼠太太马上回家,拿出准备过冬的苞米,换到了一条漂亮的裤子。
田鼠太太走到大街上,头抬得高高的,好让大家能看到它脖子上的项链。
“嘻嘻,瞧她,鞋头破了一个洞,脚趾都露出来了。”刺猬对小乌龟说。
田鼠太太听见了,立即回家拿出了准备过冬吃的的花生仁,换来了一双新鞋,穿在脚上。
现在,田鼠太太是多么地美丽和高贵啊!
秋天过去了,冬天来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中飘着大雪,天冷极了。田鼠太太饿得“咕咕、咕咕”直叫,她的孩子们也哭着直叫“妈妈,肚子饿、肚子饿……”田鼠太太说:“别哭别哭,妈妈去找吃的。”没办法了,田鼠太太只好戴着高贵的项链,穿着新衣和新鞋,在雪地里寻找吃的东西。
可是,什么东西都找不到。最后,田鼠太太又饿又累,晕倒在雪地里。
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体验纵跳灌篮的动作,提高弹跳能力与动作协调性。
2、能遵守游戏规则,有序参与并敢于挑战不同的高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观看过相关篮球灌篮的视频,有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可调节高度的篮球架若干(教师提前设置成不同的.高度)、小篮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幼儿持球绕场慢跑、拍球等,跟随教师做热身活动。
二、基本游戏
1、原地起跳灌篮动作模仿练习:幼儿在篮球架前的标志处起跳灌篮,尝试模仿做灌篮高手的灌篮动作。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高度的篮球架,在起点处排队依次进行自主尝试练习,模仿灌篮高手一样进行灌篮动作练习。
教师关注幼儿的分组情况,观察幼儿的练习活动,从中选择能跳起一定的高度并进行双手灌篮,动作自然、协调的幼儿作为示范资源。
2、示范展示:邀请2--3名幼儿进行动作示范,提示其他幼儿关注他是如何跳起并进行灌篮动作的要点。
组织全体幼儿进行集体模仿练习。
3、助跑起跳灌篮模仿练习:组织幼儿自助跑起点处持球跑完成灌篮动作练习。
幼儿自主选择难度尝试练习,教师关注幼儿练习情况并选择资源。
4、示范展示:再次邀请个别幼儿进行动作展示,组织全体幼儿集体模仿练习。
5、灌篮大赛:将幼儿分组,进行灌篮大赛,以进球个数多者为胜。
三、放松活动
幼儿跟随教师做放松活动,重点放松上下肢。共同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6
大班教案【精选】07-26
大班教案(经典)09-05
大班教案(精选)07-23
大班教案[经典]07-23
【经典】大班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