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6篇(精华)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4.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5.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件展示
二、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
三、跟随课件朗读课文,纠正重点词语(投影)欣然:高兴地念:思考、想到相与:一起遂与外人间隔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但闻屏障中尺一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二、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研习课文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板书设计
6、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7、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8、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9、作业课件展示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与两类人的比较,能说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2、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3、理解作者忧乐观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通过对作者忧乐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过程:
一、美景欣赏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岳阳楼景色的句子,读一读,试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体验
1、划出文中描写人们欣赏景物所产生的情感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造成他们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试作分析。
三、作者之志
1、面对这样两种人的表现,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的宽广胸襟和的政治抱负。
四、文章主题
1、滕子京是否属于“仁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五、“仁人”之心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范仲淹身上,我们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责任心和先苦后乐的忧乐观。面对这样的“仁人之心”,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六、学(教)后记
七、随堂练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加点字词
⑴古仁人之心()⑵或异二者之为()
⑶先天下之忧而忧()⑷微斯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古仁人”的“忧乐”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形成鲜明对比,前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是“”,喜的句子是“”。
4.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此段文字在《岳阳楼记》中是显示主题的段落,作者在此段中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B此段文字探究了古仁人的博大胸怀,揭示了古仁人与上述两种人不同的思想根源。
C此段文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阐发议论,点明全文的中心。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地鉴赏诗歌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重点难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流程自 主 学 习 案
【自学指导】一、复习导入:背诵学习过的杜甫《登高》一诗,说说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象:
意境:
情感: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了解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三、朗读背诵
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四、初步感知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南坼( )乾坤( )凭轩( ) 戎马( ) 涕泗流( )
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吴楚东南坼 (2)、戎马关山北
(3)、凭轩涕泗流 (4)、乾坤日夜浮
3、《登岳阳楼》选自 ,作者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人们誉为“ ”,他被人们称为“ ”
4、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意象: —— 感受:( )
意象: —— 感受:( )
意象: —— 感受:( )
合作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怎样的景和怎样的情?“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
4.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鉴赏品析
1.讨论探究《登岳阳楼》的主旨意境:
2.讨论探究《登岳阳楼》的艺术技巧:
达 标 检 测 案
1、按原文填写
⑴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 。
⑵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的诗句是 , 。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3.说说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 )
⑵戎马关山北(戎马: )⑶凭轩涕泗流(凭轩: )
4.杜甫、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理由。
5.杜甫、范仲淹都是借景抒情,但所抒的情有所不同,请简单加以分析。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江凡》
《江凡》一文是“小英雄”这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记叙了10岁的江凡面对火灾不仅能冷静地想办法进行自救,还救出了奶奶和邻居。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培养学生自救意识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学认17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
2、在认字、写字的过程中注重字义和字形的联系。
3、提高自救意识,学习江凡慌乱中冷静、机智的品质。
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没有遭遇过火灾,不知道火灾中的应急常识,可能无法体验江凡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
课前预习
1、查查不认识的字的拼音。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火灾中的自救常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1、昨天,老师布置大家查找资料,你们找到了哪些?能说一说吗?
2、当火灾发生时,很多大人都有可能被大火吞噬,但在四川南充市却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从大火中救出了30多位邻居,他就是江凡,在发生火灾的紧要关头,他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江凡》。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记下来。
2、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的拼音读一读。
4、小组合作,认识生字:焰、迅、速、烧、咳、嗽、慌、商、摸、终。(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怎么读?想一想这些生字是怎么组成的?他的组成与字义、字音有什么关系?说一说这些生字什么地方容易写错?怎样写才好看?用生字组词、搭配词语或造句。)
5、小组汇报,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
6、游戏检测:请动物到家做客。(每张动物图片的背后写上生字的拼音,老师举起图片,学生找出相关的生字卡片,哪一组的学生全部找对,图片归哪组所有,动物图片最多的组为胜者)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说说你认为江凡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们谈对江凡的初步认识。
3、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江凡是一个镇定机智的人?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指导。
(1)引导学生从火势的严重来体会江凡镇定:
①当时的火势怎样呢?仔细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再读一读课文2、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的火情。
②从课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当时火势庞大,情况紧急?(体会“惊慌”的意思,并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③假如你看到这样紧急的火情,你会想些什么?江凡又是怎么做的?(教师引读,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从江凡的做法来体会江凡的机智镇定。
①自由读课文第3、5段,讨论:从这些段中写了江凡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江凡冷静机智,请找出这些语句来。(抓住有关动词指导朗读)
②江凡为什么拿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
③在什么也看不清的楼道里,江凡为什么能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救出来?
4、你认为江凡是英雄吗?你对江凡说的话是怎样看的?
5、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江凡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想一想我们该向江凡学习些什么?”
6.学生交流感受以后,再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7、小组比赛,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火灾扑灭了,邻居们也得救了,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被救人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你会用一句怎样的话来称赞这位年纪小小的少先队员?你会对江凡说些什么呢?
语文教案 篇5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聆听一场演讲,你想知道演讲者是谁吗?
对了,是陶行知。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全心全意办教育,他对待学生、对待教育真可以称得上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篇课文是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
在这篇演讲中,陶行知校长要求我们,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进步?又进步了多少?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从这篇演讲稿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校长对我们同学的关怀和爱护,也由此认识了陶行知这样一位关心学生、热爱教育的好校长。
演讲稿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了这次演讲的主题,希望大家做到每天四问。
第2至5自然段,对每天四问进行具体的解释,分别要求大家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并分别阐述了为什么要这样问。
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争取在各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断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
点评:
(1)开头就点明观点,很直接。
(2)有了和否则在对比中,说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把第二个离不开去掉,你读读看,感觉怎么样?
(4)堡垒原来指难于攻破的防御工事,这里用来比喻健康的身体。
【欣赏】
陶校长在这一段的演讲中,要求我们要有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观念,自觉持久地锻炼,科学合理地生活作息。讲得很朴实,很能打动我们的心,尤其是他把我们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很让我们感动。我们要听陶校长的话,好好锻炼,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另外,这一段演讲的语言非常口语化,几乎都是短小的句子,也没有什么深奥的词语,读着,就仿佛在听着一个人在对你讲话一样,句句入耳。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通俗易懂、多用口头语
--演讲稿对语言的要求
这是我们在所有课文的学习中,读到的第一篇演讲稿。
读了这篇演讲稿,你一定会说,这篇课文好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以前的课文,用的词语都非常考究,有的还很华丽,而且句子也很讲究。而《陶校长的演讲》就显得太普通、太平实了,甚至都没什么好词好句,就像一个人在对着大家说话一样。
其实,并不是陶校长不会使用好词好句,而是因为这就是演讲的一个特点:语言要通俗易懂,而且要多采用口头化的语言。
你想想,演讲是当着很多很多人的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对哪个问题的看法的。你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和道理给大家讲明白,就必须用大家都容易听得明白、听得清楚的话,而不能绕圈子,在那里铺陈描述。
你看课文,陶校长演讲时的开场白: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这就非常简单、明了,让人一下子就听清楚了他要讲什么。
如果你想着不管干什么,都得用上好词好句,给这段话改头换面,那可就要画蛇添足,要出笑话了。
你看,如果,给陶校长的开场白加上点好词好句,会变成什么样:
今天,阳光灿烂,天空中还漂浮着缕缕白云。在这样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心旷神怡,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研究探讨四个迫在眉梢的问题,这四个问题的名称是每天四问。
如果陶校长的演讲是这样开头的,听的同学不笑破肚子才怪呢!
所以,要是你有机会要进行一次演讲,可千万记住了最关键的一点: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多用口头化的语言。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找一篇或者自己写一篇演讲稿,在同学们面前进行演讲,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附课后练习4提示:
(1)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2)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3)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演讲是怎么一回事?
演讲,是在群众集会或者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说明道理、发表讲话。
演讲往往具有真实性和鼓动性两个特点。
真实性,就是说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说的是实在话。比如《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谈的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语言非常朴实,听众很能够接受。
鼓动性,就是说演讲者必须带有强烈的感情,使演讲具备强大的感召力,使听众听了能够受到鼓舞或者触动。
演讲的文稿叫做演讲稿。这种稿子和平时的文章在语言上有些不同。它的语言必须口语化,浅显易懂,不能用生僻的词语,也尽量不用之乎者也等的古文句式。
演讲稿在正文之前要有称呼,也就是演讲的听众,陶校长演讲稿的称呼是各位同学,因为他演讲的听众是他的学生。正文要层次清楚,一步一步地把问题说清楚。
此外,演讲时还要注意与听众进行眼神、语言等的交流;要注意礼仪,演讲结束时要有一段祝语,对听众提出希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母鸡教案04-18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