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了解碘酒,感知淀粉遇碘会变颜色。
2、提高观察的全面性,思维的发散性及操作的协调性。
3、能大胆地用淀粉水作画,感受画面突现的神奇。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会变颜色。
难点:让幼儿自己通过正确操作实验发现淀粉遇碘会变颜色。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淀粉和碘酒,课前讲述过小小和阿呜的故事。
2、物质准备: 淀粉水、碘酒、醋水、盐水、酒、喷壶若干;各种蔬菜水果切片和盘子若干;滴管、棉签人手一份;一张用淀粉水画的信;两张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出主题。(2分钟)
师:一天,小小给阿呜寄来了一封神秘的信,(出示信)你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咦!为什么什么都没有呢?它还给我们寄来了5瓶药水,我们来看看有什么用呢?。
二、认识碘酒。(6分钟)
1、出示5个装有不同药水的`喷瓶,逐一介绍名称,并让幼儿猜测那一种药水可以让信的内容显示出来。
2、用记录表记录幼儿猜测结果和实际操作结果。
教师操作5个瓶子,看看什么药水能让信的内容显示出来,并用记录表记录操作结果。(碘酒成功)
3、介绍碘酒的特性,让幼儿初步了解碘酒,并让幼儿明了刚才那张画是用淀粉水画的,知道淀粉遇碘会变颜色。
三、找一找淀粉在哪里。(12分钟)
1、刚才我们发现淀粉水遇碘变蓝,那哪些东西里有淀粉呢?(幼儿自己猜)
2、你们说了这么多,到底哪里有淀粉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出示若干蔬菜切片。师示范讲解操作要求:先用滴管吸碘酒,然后滴在在蔬菜切片上,等待几秒钟,变颜色的有淀粉,没变颜色的没有淀粉,分类放在不同的盘子里。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幼儿操作结果,并用实验记录表记录:让幼儿明了究竟什么蔬菜里有淀粉。如有争议教师直接操作,使幼儿明白。
四、幼儿写信。(10分钟)
1、师:我们也画张画送给小小和阿呜吧!让它们知道我们也学到了新本领。
2、幼儿用淀粉水作画,画好后等待10秒钟。
3、教师指导幼儿用碘酒喷在画上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
4、讲评幼儿的作画情况。
延伸活动:将淀粉水和碘酒放在操作区,让幼儿继续探索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画面中的恐龙,了解恐龙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能用比较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恐龙特点。
重点难点:
观察、比较画面中的恐龙,了解恐龙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图片《回到恐龙世界》,相关恐龙的基本介绍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共同阅读幼儿用书中第16~17页的内容,引发幼儿探究恐龙世界的兴趣。
1.第16页上有两只恐龙正在打架,你能看出来两只恐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哪一只恐龙看起来更凶猛?
2.恐爪龙看起来更凶猛,它的爪子是什么样的?哪一个图是它放大的爪子?你怎么知道的?
3.凌齿龙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爪子、牙齿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4.第17页上画了几种恐龙?三角龙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剑龙用什么来保护自己?
二、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18~21页的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中各种恐龙的外形特征,并和身边的同伴说一说。
2.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和互相讲述的过程中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3.在这个完整的画面中有很多只恐龙,你认识哪些恐龙?和同伴说说你看到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三、出示图片,玩“你说我猜”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和比较恐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先说明玩法,并试玩一次:每一次请一名幼儿站在图片前,当猜恐龙的人:教师先指出一只恐龙让其他幼儿看到,然后请他们分别说一句话描述他们所观察的恐龙的外形特点,猜恐龙的'人依据描述该恐龙的特点,知道幼儿指出所描述的恐龙。
四、活动小结
活动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幼儿对恐龙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认识,所以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不仅能让幼儿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 活动目标:
1、 通过系列活动,探索镜子半个变一个的秘密。
2、 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
3、 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记录表、油画棒、教师用的大表格、师生操作用的镜子、盘子、小动物卡片、袋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这个小口袋里,有件小朋友很喜欢的东西,请你们不要用眼睛看,只用手摸,猜猜是什么东西,谁愿意上来摸一摸?(镜子)镜子有什么用,谁知道?(照人和物)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小镜子看一看,你看到了谁?你笑一笑,镜子里的娃娃怎么样?你装出哭的样子,镜子里的娃娃又怎样?笑和哭谁漂亮?现在先请小朋友把镜子放回盘子里,师:刚才小朋友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你们笑的样子真好看,老师最喜欢看到你们的笑脸.现在请你们回忆一下,刚才你们在照镜子的时候,镜子是怎么放的?(是平放着还是立着放?)
二、第一次操作“镜子应该怎样放,才能从镜子里看到桌上的图片”
1、师:“小朋友的桌面上贴着一只小动物,大家猜一猜、镜子应该怎么放,才能从镜子里看到桌面的小动物?”(立着)
2、幼儿自由猜想,并请几位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操作:现在就请大家拿起镜子,动手试试看,镜子怎么放,才能从镜子里看到桌上的小动物。
4、请几名幼儿演示并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三、第二次操作“请小朋友用镜子找出图案的另一半,让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1、师:“请小朋友拿出操作表,看看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都只有一半),如果想把这些图案变完整,请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你们手上的镜子很神奇,它能把这些一半的图案都变完整,请大家猜猜看,镜子要怎么放,才能把图案变完整呢?”(把镜子立在图案的旁边)
2、幼儿自由猜想,并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操作:①“现在请小朋友动手试试看,镜子立在什么颜色的线上,可以看到另一半,让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图案?”②“你用镜子在什么颜色的线上找到完整的图案,就用相应颜色的笔在图案下方的表格里画一条横线。”
四、师幼同梳理交流探索的结果,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师:“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你在什么颜色的线上找到完整的图案?”
1、 请个别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表向大家介绍记录结果。
2、 师幼共同验证幼儿操作的结果。
3、讨论引申:镜子放在图案的什么位置,可以得到完整的图案?你是怎么知道的.?
4、结论:“镜子放在图案的中间,就可以从镜子里找到它的另一半。”
五、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分区活动的时候,还有很多一半的礼物藏在图中,请你们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把它们变完整好吗?”
游戏:请大家带着镜子到操场上去,我们来玩小动物跳舞的游戏。引导幼儿用贴有各种小动物图案的镜子,反射阳光到墙上,并不断移动,引起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愿望。捉动物教师用贴有老虎或狮子图案的镜子反射在墙上,去捉幼儿用的镜子反射在墙上的小动物。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里孩子们可玩的玩具不是很多,而吹泡泡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游戏,经常看到幼儿买来玩,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活动。
活动目标
1. 通过制作吹泡泡水的小实验,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探索的'兴趣。
2. 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制作吹泡泡水的过程,水和原料的比例。
活动准备
塑料杯和吸管若干、干净水、洗衣粉、洗洁精、洗发精、沐浴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吹泡泡,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这节课,老师就教你们怎样制作吹泡泡水。”
二.探索活动
1.老师拿出一杯清水,用吸管吹,幼儿观察能不能吹出泡泡。
2.老师往水里倒入洗衣粉,充分搅拌。用吸管吹,让幼儿观察后回答,吹出泡泡了没有?
3.介绍制作吹泡泡水小实验材料。
4.让幼儿说说老师刚才是怎样制作吹泡泡水的。
5. 分发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
让幼儿分别用洗衣粉、洗洁精、洗发水、沐浴露调试。
6.师幼共同小结。
用水和洗衣粉、洗洁精、洗发水、沐浴露都能制出吹泡泡水。
三.延伸活动。
让幼儿到操场比赛,看谁吹的泡泡最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由于我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有重结果的倾向,指导得不是很到位。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玩乐中发现哪些液体可以吹出泡泡,并了解泡泡液体受光的折射可呈现美丽多彩的颜色。
3、初步探索出不同形状的圈吹出的泡泡都是一致的。
4、尝试用简单的符号学做记录。
【活动准备】
1、割好的大饮料瓶五个、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液、白猫洗涤剂液、泡泡水。
2、每个幼儿一个吸管,不同形状的小铁圈若干(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3、做好的笑脸图形和不高兴脸型图形若干个、裁割好的吹塑板五张、大夹子五个、推动的黑板一块、彩色打印的五种液体的图案、大数字1、2、3、4、5。小桌子五张、三张画好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一支记号笔
4、先把五种液体的图案分别贴在五张吹塑板上,然后再把五个数字分别贴在五个图案的上面,把图案遮挡好后用夹子夹住吹塑板放在五张桌子上。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教师以游戏<<吹泡泡>>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幼儿谈话。
二、探索活动:哪种液体可以吹出泡泡。
教师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吹过泡泡吗?(吹过)我这儿有五种液体,他们分别是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水、洗涤剂水和泡泡水,请你们猜一猜哪种液体能吹出泡泡?哪种液体吹出的泡泡最漂亮,哪种液体吹不出泡泡。
1、请幼儿进行大胆尝试,启发幼儿自己学做记录。幼儿自己拿一根吸管挨着吹,觉得不能吹泡泡的拿一个不高兴的脸贴在用大夹子撑起的液体板放上,能吹泡泡的拿一个笑脸也贴在液体板上。
2、鼓励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3、先让幼儿观看幼儿自己做的记录,然后老师依次把数字拿开,露出背后的.液体让幼儿初步了解每一组都是什么液体。
4、教师从1号桌依次吹泡泡与幼儿猜想进行对照来验证幼儿自己的试验是否正确。
三、探索活动:尝试用几何图形做记录。
1、出示几何图表,让幼儿猜猜这些图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在图表上做好记录。要求教师把每个幼儿不同的猜想都记录在内。
2、对三角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3、长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4、正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5、幼儿分成三组进行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6、让每组选出一名幼儿把结论告诉大家。
7、各组交换用具分别尝试。
得出结论:不同形状的圈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并没有随着圈的形状而改变。
四、探索活动:观察泡泡的颜色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哪种液体能吹出大的泡泡?哪种液体能吹出小泡泡?哪种液体吹不出泡泡。加深幼儿对液体的印象。
2、教师:那么这些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让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在教室内和教室外分别进行尝试观察是否一样,引导幼儿发现,在有光的地方泡泡有颜色,而背光的地方泡泡没有颜色。
教师小结:泡泡是反射的太阳光的颜色。而不是自己的颜色。
【延伸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吹泡泡,观看泡泡的大小、颜色等。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生长变化感兴趣。
2、观察感知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了解向日葵种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对身边的动植物感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按变化排序经验。了解平时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
2、物质准备:有关向日葵的视频3、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向日葵》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谜语: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像太阳,籽香又香。(谜底:向日葵)
二、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图片(用葵花籽制作的食品和工艺品等)
引导语:看看这些是什么?你见过吗?猜一猜这些食品和工艺品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引导幼儿观看有关向日葵的视频,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1、出示教育挂图《向日葵》,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和朝阳的.特性。
2、出示《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A、引导语: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你认为这些图怎样排列更合适,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B、提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向日葵是怎样长大的呢?
四、品尝用向日葵种子制作的食品,感知向日葵与人们的关系。
1、引导语:你们尝过葵花籽吗?好吃吗?
2、幼儿与教师一起品尝用葵花子制作的食品,边品尝边交流食品的味道。
3、讨论:向日葵种子做得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种子还能做什么?
五、种植与记录引导语:
春天到了,我们有这么多向日葵的种子,大家一起来种一种,看看到底是不是按照我们知道的过程长大的。大家要细致地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做一个很棒的小小记录员。
六、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种植葵花籽。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风化作用及地表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2、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从而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3、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表岩石的变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教学准备:
酒精灯、试管夹、玻璃、一杯冷水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视频资料,感受“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小组讨论后回答:
(1)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想象“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2、推测:山脉的变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
3、交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设。
4、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模拟实验研究一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2、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认识风化作用。
三、拓展延伸
1、看图,认识蘑菇石。
2、推测蘑菇石形成的原因。
3、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测并写出实验报告。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现象,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2、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实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沉浮的乐趣。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水、毛巾、铅笔、记录卡、木头、塑料、泡沫、玻璃、金属、石头
教学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师: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记录卡,引导幼儿看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提醒幼儿记录的方法。
二、分组实验,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
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铅笔到记录卡做好物体沉浮现象的记录。
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温馨提示:
①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
②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④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
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记录,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4、表达与交流
请个别组幼儿汇报、分享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
三、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卡作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物体“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
四、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物体放在水中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科学教案(经典)10-04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精选]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