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30 09:30:2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实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七课时(句子)

  教学目标:

  1、能把词语整理成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2、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3、能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把词语整理成句子,并加上标点。(总复习三第1题)

  1、读一读词语,想一想按什么句式把它整理成句子。

  2、抽生说,集体评议。

  3、把句子写下来,注意标点。

  二、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总复习三第2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读句子,再读一读后面的问题,想一想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3、抽生说,集体评议。

  4、写下来。

  三、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例:秋天的田野里稻谷黄了。

  秋天的田野里棉花白了。

  2、回忆刚才合并句子的`步骤。

  3、练习:(总复习三第5题)

  四、判断句子的正误并改正。(补充练习)

  1、自己读一读句子,找出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2、讨论、校对。

  五、给句子加标点。(补充练习)

  1、自由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2、给句子加上标点。

  3、反馈、校对。

  六、照样子改写句子。(补充练习)

  1、读懂例句。说说改写后句子有什么变化,明确改写要求。

  2、照样子改写句子。

  反馈、校对。

  第八课时(句子)

  教学目标;

  1、学会理解、分析句子。

  2、能把句子排列成通顺的一段话。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教学过程:

  一、读句子按要求填词。(总复习三第4题)

  1、读懂句子。

  2、独立完成练习。要求学生看清问题,读一个提示对照句子做一题。

  3、反馈、矫正。

  二、读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总复习三第3题)

  1、默读句子,思考句后的问题。

  2、抽生回答。

  三、排列句子。(总复习四第5题)

  1、读读句子,想一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试着把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在句前写上序号。

  3、反馈,集体讨论。

  4、错的改正过来,再连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总复习四1、2、3题)

  1、复习背诵有关的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交换校对。

语文教案 篇2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教科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耀、庄、稼、射”这4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 指导学生学会难字:初、茫、塔、厚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歌曲《四季歌》,边听边记忆:歌中介绍了哪几个季节?

  2.教师出示画面:春夏秋冬,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季节的特点?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共同欣赏初冬的景色,板书课题《初冬》。全班齐读课题。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 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3)看投影,读词语:

  初冬 田野 庄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4)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厚:先写“厂”字头,再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日”不是“白”字,最下面是“子”。要写紧凑。

  塔: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草字头”与一个“合”,注意与“答”的区分。

  茫、芒:这两字的相同点是:两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读音相同;不同点:“茫”比“芒”多一个三点水旁。注意“亡”字的笔顺:点,横,竖折。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刀”。

  淡: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火”字在一起,“淡”的反义词是“浓”。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5)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 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 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 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地谈一谈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读一读生字能把生字和音节用线连起来。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初冬季节的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指导学生学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3.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初冬季节的一些景物特点,理解课文中太阳、田野和树林在雾中、雾后有什么不同。

  教具准备:电脑,录像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有几个季节?

  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走来,万物发生了变化,欢笑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现在正是深秋时节,过些日子冬天即将来临,那冬天刚刚开始的这段时间叫什么呢?巧妙的引出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 《初冬》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路。

  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字词:

  初冬 田野 庄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3.配上音乐,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做到: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评价老师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一)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

  1)这样大的雾,课文中用什么词语形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

  2)读白茫茫,要求:慢一些

  3)看电脑演示,进行品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体现的人物美好的心灵。

  2.探究作者的匠心。

  3.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主题。

  【学习重难点】

  1.探究作者的匠心。(重点)

  2.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主题。(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关于大熊星座的动人故事。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主要作品有《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他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2.知识链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它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若再细分,童话还有古典童话、民间童话等。

  3.识记重点字音。

  干涸(hé) 绊倒(bàn) 瞬间(shùn)

  舔净(tiǎn) 唾沫(tuò) 焦渴(jiāo)

  水罐(guàn) 清澈(chè)

  4.解释词语。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清澈:清而透明。

  5.初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三、合作探究

  (一)思路梳理

  什么让这个水罐变得如此神奇?

  明确:女孩→母亲(孝心)、母亲→女孩(母爱)、女孩→小狗(爱心)、女孩→陌生人(善心)

  (二)写法探究

  小姑娘的水罐极其神奇,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如此神奇?

  明确:小姑娘的水罐“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标题分析

  为什么课文不用“一罐水”而用“七颗钻石”作标题呢?

  明确:“钻石”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由于爱,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说明爱心像银、金,像钻石般珍贵,作者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说明只要有爱,世界就会充满希望,作者就是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这也就是把“七颗钻石”作为标题的原因。

  (四)主题归纳

  本文是作者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在天空的七颗亮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五)写作特点借鉴

  1.联想丰富,想象无穷。文章通过丰富的联想,让人感知到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的爱心、舍己为人的精神也因想象而精彩。想象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助上了一臂之力。

  2.细致描写水罐的神奇。水罐神奇之处在于,水罐发生了如下变化: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四、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空罐

  有水(孝心感天)

  变银(爱心如银)

  变金(母爱似金)

  跳出钻石,涌出水流(爱心感动天地)

  五、课外拓展

  “我在俄国所看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作响,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以上这段文字摘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查阅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结合资料谈谈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最美的坟墓”。

  明确:能扣住托翁留给人类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及其伟大人格力量谈即可。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万分省略等到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资料交流: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 “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 “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三、介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读

  2、译(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解感悟(把握内容、挖掘内涵)

  4、掌握古汉语知识与古文化常识。

  四、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明确下列汉字的读音:

  阳夏( jiǎ ) 辍耕( chuò ) 鸿鹄( hú ) 闾左(lǚ ) 适戍(zhé shù ) 当行(háng) 度已(duó ) 数谏(shuò jiàn)罾(zēng )间令(jiàn ) 篝火( gōu ) 忿恚(huì) 果笞( chī ) 宁有(nìng )攻蕲( qí ) 铚、酂(zhé zàn ) 柘、谯(zhè qiáo )千骑( jì )社稷(jì ) 怅(chàng)

  嗟(jiē) 鹄(hú) 酂(zàn) 柘(zhè) 度(duó)烹(pēng) 徇(xùn)陈胜王(wàng ) 披坚执锐(p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五、新课讲授:

  1、全班朗读第一段

  2、自读自译:辍耕之垄上:辍,停止;之,到、往。若为佣耕:若,你;

  3、提问理解

  ⑴、陈涉是什么出身?

  明确:“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4、全班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5、自读自译:闾左:借代贫民;次当行:编在戍边队伍中;会天大雨:会,正逢;度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

  6、提问理解: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明确: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这样的高压统治还妄言千秋万代,真如痴人说梦一般。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可谓是拥有造反的本钱了。

  【作业布置】: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暴了动。

  二、新课讲授:

  (一)、学生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二)、分析课文内容:

  1、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阁左适戍渔阳九百人”,一次征发就有900人,可见摇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明确: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明确: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减众”。

  4、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课堂小结:第2自然段作者交代了起义地点、有利条件等起义背景,又进一步描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过程,最后达到了“威众”的目的,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动时期的特点。

  三、熟读背诵。

  【作业布置】:熟读背诵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陈胜吴广大泽乡率九百戍卒起义,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命运会如何发展呢?要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支虎狼之师。

  秦灭六国靠的就是这支战无不胜的大军。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二、新课讲授:

  (一)、疏通文意。

  (二)、讲析课文:

  1、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写了三方面内容,A并杀两尉,B为坛而盟,C.胜利进军。总的来说是叙述了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

  2、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有何用意?

  明确: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

  3、课文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明确:“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之大。

  4、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三、品读、拓展:

  1、背诵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直接原因)

  (2)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起义的舆论准备)

  2、试从课文内容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

  四、布置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哨”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内容;初步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

  3.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学习王二小那种智勇双全、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珍惜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自主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挂图(或幻灯片、课件)。

  2.《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录音磁带。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爱听音乐吗?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录音,把学生带入意境。

  2.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歌是歌唱谁的吗?(根据回答,板书课题23王二小)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借图识字,理解图意

  1.出示三幅挂图,指导学生按顺序一幅一幅地观察,边看图边思索:每幅图画了什么内容?按照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旬话。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他们会想什么,要做什么?

  .引导学生借助挂图引出生字,并认识生字。

  图1:王二小在干什么?(边放牛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认识生字“助”,“哨”。

  图2:敌人在干什么?(大扫荡,要王二小带路),认识生字“敌”,“荡”。

  图3:王二小怎么做的?(装着顺从,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认识生字“顺”。

  假设:结果怎么样?(敌人杀害了王二小,被八路军全部消灭),认识生字“突”,“枪”,“杀害”,“英雄”,“冲”,“部”。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读准生字、新词,反复练习。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生字并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标上“?”,标出自然段。

  3.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

  4.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并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5.请学生分别读课文的五个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听,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自主探究,研读课文

  1.找一找:找出与四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

  2.画一画:在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读一读。

  3.问一问:给时间让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如:儿童团员、扫荡。

  4.议一议:为什么王二小是小英雄呢?

  5.说一说:照样子说。

  例: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埋伏圈。

  (1)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2)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

  王二小被八路军把。

  五、随堂巩固,巧妙练习

  1.认读卡片,巩固生字读音,采取开火车的形式。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所学

  1.以卡片检查生字。(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

  二、逐段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明白王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读文。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说说王二小是怎样放哨的?(一边放牛,一边警惕地望着远方。)

  一边……一边……在这里指什么?(指王二小同时做两件事:放牛、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3)句式训练:一边……一边……

  (4)为什么敌人要王二小带路呢?(敌人出来“扫荡”迷了路)

  (5)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6)思考: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1)“顺从”是什么意思?王二小真的顺从吗?从哪个词看出来?(装着)王二小为什么要“装着”?

  (2)讨论:王二小如果不这样做,会怎么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3)“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这句话什么意思?(周围都有八路军在埋伏,敌人被包围了)

  (4)(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

  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6)思考:王二小是为什么牺牲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讨论,汇报: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被敌人杀害的。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三、指导朗读,升华感情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四、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分析字形结构,说说每个字的部首及记忆方法。

  2.全班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练习扩词,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教师示范指导:

  (1)“边、这、进、道”的部首都是“走之”,应重点指导,写时注意:三笔写成、点和横不要连、捺是平捺,不要写斜。

  (2)“从”的第一个人的捺变成点。

  5.学生描红,临写。

  6.优秀作品展示,师生评议。

  五、课后延伸,实践拓展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鸟岛。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积极的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

  2、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1)鸟岛在什么地方?(2)为什么叫“鸟岛”?)

  二、学习课文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2、逐个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问,再去文中找答案,在质疑中困惑,在解疑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个过程犹如放风筝,线在老师手中,但风筝仍能感到在空中放风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问题(1)鸟岛在什么地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说,你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请你来读

  (2)、你们知道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a。出示:闻名中外

  指名读,换个词说说它的意思(驰名中外、中外闻名)

  齐读,放在句子中读,说出你读的感受。

  b。指导读:自豪的语气

  c。齐读

  (3)、填空:鸟岛在(。)

  (换词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词语;而填空则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理解第一自然段,让学生灵活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也有利于背诵,可谓一举多得。)

  4、问题(2)为什么叫“鸟岛”?

  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找找关键词,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a。鸟儿在春天来这里。

  b。“一群一群、陆续”说明“鸟多”板书:鸟多

  读好“一群一群”(速度放慢些)

  理解“陆续”师演示:手里拿画好的群鸟图贴一次,再贴一次,再来一次(边说边贴)

  c。自由练读,再配乐指名读,齐读

  (3)、因为(),所以叫鸟岛。

  (4)、过渡:这么多的鸟来这里干什么?学生接读—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5)、这么多的鸟都来鸟岛,你觉得那里会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气氛,让人感受春天的暖意,让学生酝酿读的节奏,为有感情的读课文打好基础。用贴画的方式理解“陆续”更是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形象而直观。)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谁愿意来读就和老师一起读。

  (2)、用一个词来说说岛上的情景。(热闹)板书

  (3)、具体说说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来?(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a。你从哪里看出这是鸟的世界?(出示幻灯片,练习说话)

  b。鸟儿来这里会干些什么?看图说说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c。学生自由练说

  d。指名说第一句话

  (4)、指导朗读

  岛上的.鸟多,这么热闹,就该读出好的心情。

  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5)、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

  指名讲(鸟窝多、鸟蛋多),你从哪里知道的?

  a。板书:鸟窝多

  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指名读,请一个学生上台画鸟窝,其他同学评价(突出“密密麻麻、挨”),不足之出再请人补充。

  b。“挨”可以换哪个词?(靠)

  (6)、板书:鸟蛋多

  请多人上台画鸟蛋,还要涂上颜色,(突出“窝里窝外、到处“)

  齐读第三句话

  (7)、小结:其实“窝多、蛋多”也反映了岛上的“鸟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感受鸟多吧!

  (8)、齐读

  (9)、练习背诵: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指名背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

  师:鸟岛上真热闹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来岛上游玩的人(),他们(),随手(),可是(),因为(

  )。

  (2)、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爱鸟护鸟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热闹”一词做文章,找文中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游人多突出小岛的与众不同。用画鸟窝,画鸟蛋的方法使台上台下的交流更为活跃,互动性,及时性,准确性,形象性的长处一一展现,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起到主体的作用。)

  三、朗读、总结课文

  1、总结: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游人也多,真是热闹非凡,让我们也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去吧!

  2、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全文。

  附板书:

  鸟多

  鸟窝多

  19、鸟岛(热闹)鸟蛋多

  游人多(爱鸟护鸟)

  (设计意图:紧扣主题,简洁明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一、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文是一则新闻,文章中的表层意思学生不难理解,放手让学生自学,文中一些数字所包含的具体意义以及部分句子的含义,需要加以引导。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则新闻,作者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说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串串生动而又令人惊讶的数字以及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阅读为主,读中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四、教学难点分析

  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唱歌曲导入,解释课题

  1、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吗?我们共同唱一下这首歌好不好?

  学生:齐唱歌曲

  教师:这首歌曲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回答

  2、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教师:写作消息的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迅速及时;二是要用事实说话,不能有半点的虚假。消息没有固定的写法,但从结构上说,它常常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四个部分。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

  (2)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3)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4)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交流同时把说明中国变化之大的句子找出来。

  教师:通过阅读、交流,同学们能告诉我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吗?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教师: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卢森堡43,940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教师:看到这份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学生: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三)学习写法

  教师:这篇课文都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

  教师:数字表达的作用是什么?从数字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教师:找出文章中几处比较方法的使用,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展开统计,用具体的数字,国际、国内横向、纵向的比较,生动地说明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七、课堂练习

  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介绍身边发生的一个变化。

  八、作业安排

  上网查找资料: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变化怎样?我国现在还有大约多少贫困人口?

  九、附录

  1、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卢森堡43,940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2、板书设计

  中国一日

  改革开放 变化巨大

  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采用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向学生介绍新闻的结构,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紧紧围绕重点去读、去画、去讨论,同时又做到课外向课内延伸、课内向课外拓展,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好人物对话;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激发兴趣

  课前准备:小蝴蝶和毛毛虫头饰、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认识两种小动物,(板书“蝴蝶”、“毛毛虫”)发现了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小蝴蝶和毛毛虫》,来具体了解小蝴蝶和毛毛虫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朗读,随机学习字词

  三、再读课文,找出两者的关系(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

  两种小动物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再读课文,去找一找

  汇报交流引导发现其发育过程:(板书:卵——毛毛虫——蛹——蝴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小蝴蝶和毛毛虫》春天到了,美丽的小蝴蝶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用课件逐个出示词语)

  1.指名朗读

  2.齐读

  二、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美

  三、细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示自读要求(用课件提示):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毛毛虫和小蝴蝶的对话

  2.指名读出具体段落,细细品读

  出示对话部分的第一段:毛毛虫抬起头来惊喜的'喊:“妈妈,妈妈!”毛毛虫说话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毛毛虫会“惊喜”?并读出毛毛虫的惊喜

  3.分小组讨论找出像“惊喜”这样表示语气的词语,依次体会并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4.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

  (1)糊涂的小蝴蝶和委屈的毛毛虫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2)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蝴蝶妈妈的话

  (3)齐读、指名读

  (4)听了蝴蝶妈妈的话你们明白了什么?

  (5)小组讨论,选出代表用自己的话说出蝴蝶发育的过程同时

  出示蝴蝶发育的变化过程的动画,使学生进一步明白蝴蝶发育的变化过程,再次强调的同时,板书:卵——毛毛虫——蛹——蝴蝶

  5.在熟读和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蝴蝶和毛毛虫的头饰加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拓展激趣

  小蝴蝶小时候和长大了不一样,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小时候和长大了不一样吗?大自然中蕴含着无数秘密,只要你仔细观察细细去想,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读书推荐:

  作家安徒生写的《安徒生童话》中的一篇名叫“丑小鸭”的童话,相信大家读了那篇文章,一定会有更多的想法!

  五、板书

  7.小蝴蝶和毛毛虫

  卵——毛毛虫——蛹——蝴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xx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生自主讨论交流。

  2、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 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一、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丧母,青年失去心爱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儿女夭折。但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 ”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语文教案 篇10

  一、二、三(1、2)与方案一同。三(3)可设计为对本诗的欣赏品味,着重从诗歌的意境、语言、主题(因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鉴赏、评价。课堂训练可采用课文中练习五,将本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作比较分析。

  附:备教资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母鸡教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