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幸福七彩泡》是中班的一个科学活动,活动内容新奇有趣,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感知不同吹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的同时,别出心裁地让幼儿以吹泡泡的形式给同伴送去祝福。从中体验到吹泡泡的快乐,并感受给别人带去幸福的喜悦感。
活动实录及评析:
一、观赏泡泡,激发活动兴趣
师:宝宝们,你们玩过吹泡泡吗?
幼:玩过
幼:没有
教师出示自制吹泡器(圆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吹泡器,请你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它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幼:圆形的
教师表演吹泡泡,幼儿观察。
(活动评析:活动开始,当孙老师吹出的几个泡泡在空中飘动时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兴奋地大叫起来,有的跑出来用手去抓泡泡,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二、猜测泡泡形状,产生探索的兴趣
师:原来圆形的吹泡器真的会吹出圆形的泡泡,宝宝们都猜对了!现在老师想再考考你们。
看,我这里还有其它形状的吹泡器呢!请你们猜一猜,这些吹泡器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
(出示正方形吹泡器) 师:这个吹泡器是什么形状的?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幼:正方形的
师:这个吹泡器是什么形状的?(出示三角形吹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幼:三角形的
师:这个吹泡器是什么形状的?(出示长方形吹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幼:长方形的
师:看,这里有张表格,现在老师就用这张表格来记录你们猜想的结果。(教师将幼儿猜想的结果一一记录在表格中)
(活动评析:让孩子们进行猜想,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抢着说。但由于教师在示范时用的是圆形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因此当教师出示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吹泡器,引导幼儿猜测时,孩子们都猜测会吹出与吹泡器相同形状的泡泡,没有人反对。)
三、探索幸福七彩泡
师:是这样吗?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吹泡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实验:幼儿自由选一个吹泡器吹泡泡,教师个别询问实验结果。
师:请大家告诉我,你们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和原来猜想的一样吗?
幼:不一样;都是圆的。
师:好奇怪呀!不管是什么形状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真有趣。你们还想玩吗?
幼:想玩
师:那好,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吹泡器,用它朝着你的好朋友吹幸福七彩泡,吹出一个泡泡,就送一句祝福的话好吗?
(活动评析:让幼儿带着猜想进行吹泡泡实验,在具体的操作实验中,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从中感受实验的有趣,并在不经意中获得了新知) 四、互送幸福七彩泡
教师示范吹泡泡送祝福。(祝你天天快乐;祝你笑口常开)
引导幼儿互送祝福。
(活动评析:在相互的吹泡泡和送祝福中,孩子们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既体验了吹泡泡的快乐,又感受到了给别人带去幸福的喜悦。)
五、活动延伸
七彩泡泡里藏着美好的祝福,刚才我们把祝福送给了好朋友,回去后我们把藏着祝福的泡泡送给爸爸妈妈和更多的人,让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开心快乐好吗?
课后总评: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的每个环节,幼儿的新奇感和探索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一个融知识性和游戏性于一体的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案例。总的说来,这个活动是成功的,但也有不少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一、因为天气原因,活动是在室内进行的,所以“七彩泡”的颜色不明显,致使孩子们对其感受不深。可利用阳光好的日子在户外组织开展,着重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颜色。
二、由于小孙老师是一位新教师,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某些方面的交代和讲解不够明确,课堂应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个别幼儿没有吹出泡泡来,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顾全大局的基础上要兼顾个体,要让所有孩子都能体验成功与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有些动物也能预报天气,知道一些常见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表现。
2、通过模仿、表演,掌握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动作。
3、引起幼儿探索关于动物的各种小秘密及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农地、小河的图片各一张、农民伯伯及小朋友游泳的图片、乌龟、蚂蚁、青蛙、燕子、鱼、鸡等动物及与他们相对应的图片、下雨的图片若干张。(也可制作与其相对应的课件)
2、乌龟、蚂蚁、青蛙、燕子、鱼、鸡等动物的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乌云、太阳的头饰个一个;沙包若干。
3、录音机、磁带
4、提前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天气变化,使幼儿对天气有初步的了解。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提问的方式导入
(1)今天天气怎么样?
(2)你是怎么知道今天的天气的?
2、了解知道天气预报的几种方法
(1)教师读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和手机上的天气预报
提问:刚才老师是从哪里知道天气的情况的?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天气?
(2)观看录象[CCTV—天气预报]
提问:电视里的阿姨在干什么?
她是怎么给我们播报天气预报的?
天气预报员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变化的? (引导幼儿讨论,充分发挥想象,主动表达自己想到的各种预知天气的方法)
教师总结:“气象专家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观测云象,利用专业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来预知天气。(可出示卫星定位系统。气象仪器等图片)3、知道一些动物于天气的关系
(一)蚂蚁搬家
师:气象员阿姨的本领可真大,每天都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看!农民伯伯正在地里干着活(教师出示农民伯伯干活的'图片)咦!他看到了什么?(教师出示蚂蚁搬家的图片)
幼:蚂蚁搬家!
师:于是农民伯伯就回家了(收起农民伯伯的图片)不一会,天就下雨了(出示下雨的图片,放在蚂蚁搬家图片的后面)
提问:(1)咦!农民伯伯没听天气预报怎么知道天要下雨的呢?
(2)是谁给农民伯伯报的天气呢?(引导幼儿讨论,并根据已有经验和图片的暗示知道是蚂蚁给农民伯伯预报的天气)
(3)蚂蚁是怎么告诉农民伯伯天要下雨的呢?
(4)蚂蚁们为什么要在下雨的时候要搬家呢?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蚂蚁是怎么说的?(教师播放录音机,听蚂蚁说搬家的理由)
(教师小结:原来快要下雨的时候,蚂蚁怕他们的家被雨水淹没,要把家搬到高高的地方去。当人们看到蚂蚁搬家了也就知道天要下雨了。小蚂蚁用搬家来告诉我们,天要下雨了,让我们也能快快找安全的地方躲雨。)
师:,小蚂蚁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真神奇啊!让我们也来学学小蚂蚁搬家预报天气吧!(通过运用肢体语言及沙包,学学蚂蚁搬家,加深幼儿的记忆)
(二)知道鱼儿在下雨前的表现
师:大哥哥在河里游泳,多开心啊!小鱼儿也探出脑袋来凑热闹啦!(出示图片)咦?大哥哥怎么不游回家了呢?(拿走大哥哥的图片)啊呀!下雨啦!(贴上下雨的图片)幸亏大哥哥早回家,不然久要淋雨了!
提问:(1)大哥哥怎么知道天要下雨的呢?
(2)是谁给他报的天气预报呢?(根据蚂蚁搬家的经验,幼儿能很快说出是鱼儿报的天气预报)
(3)鱼儿是怎么告诉大哥哥的呢?
师:我们来听听鱼儿探出脑袋来说了些什么。(播放录音,听鱼儿为什么露出小脑袋)
师:快下雨之前,,水里很闷,鱼儿只好探出小脑袋,到水面来透透气。鱼儿们探出小脑袋也是想告诉人们要下雨拉,快回家吧!鱼儿真神奇,他也能给我们预报天气。我们特来学学鱼儿露出小脑袋预报天气。
(三)出示剩余的几副图片
师:看,这些小动物又在干什么呢?(同时剩余的几副图片,让幼儿说说动物们的表现)
先观察小燕子低飞的图片
提问:小燕子怎么飞的这么低呢?
师:我们来听听小燕子是怎么说的?(播放录音)
提问:(1)小燕子为什么飞的这么低?
(2)小燕子想告诉我们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上对应的下雨图片)
师:小燕子也是个神奇的气象员,它低飞是因为在下雨之前高处的空气潮湿,会打湿昆虫的翅膀,那昆虫只能降低飞行高度,小燕子为了能吃到昆虫,也只能飞低点。我们也让学学小燕子飞的低低,告诉人们要下雨了!
(根据幼儿对小蚂蚁、鱼儿、小燕子预报天气时的现象,剩下的“青蛙呱呱叫、乌龟出汗、鸡在鸡窝门前跑来跑去不肯进窝“等图片,教师可先听录音在提问或者久根据换面提问,可这样提问:它是怎么样来预报天气的呢?并和幼儿一起模仿它们的动作预报天气)
(四)总结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真神奇,,他们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种动作来提醒人们要下雨了。它们是神奇的气象员!那我们小朋友也知道在下雨之前空气会怎么样啊?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如:空气闷热、空气潮湿等)
师:一些动物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小动物们帮助了我们知道天气的变化,他们很厉害。”
4、游戏《我是小小气象预报员》
师:小动物们是神奇的气象员,那我们小朋友也来当回神奇的气象员吧!
游戏玩法:幼儿戴上小动物的头饰,教师戴上太阳的头饰,那小朋友们就随乐玩耍,教师戴上了乌云的头饰,小朋友们就根据自己扮演的动物,用肢体语言预报天气。(游戏可进行数次,每次可让幼儿交换头饰,感受不同动物的表现,也可让幼儿来当太阳和乌云。)
游戏注意点:表演时不可碰到旁边的小朋友,及时根据教师的头饰做相应的反应。
三、活动延伸
请幼儿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做气象员的,并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与天气”这方面的资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幼儿对雨十分好奇,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多疑惑,并对此充满幻想。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幼儿思维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利用视、听、讲、做的结合,帮助幼儿感知和了解雨的特征、用声音和动作对雨进行模仿,引发幼儿对雨的思考,打开幼儿思维的空间,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标:
1、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2、探究云和风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风头饰,纸和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
小花,小草,小树,小鸟和小朋友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帮他们想办法。
二、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三、探究雨的形成。
1、下雨云帮了什么忙?(许多云聚在一起,负荷太重,变成雨滴往下落)
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怎么会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变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风,吹得云很冷很冷,它们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它们变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1、讨论。
2、分组合作画雨循环图。
五、游戏:云彩和风儿
幼儿演风和云。
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气,扮演“云”的幼儿先表现出各自的形态,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力量和它的反作用力。
2、探索用气球使小车向前行驶的方法。
3、愿意交流实验中的发现与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空的力量,知道什么是空气的反作用力。
难点:探索利用空气的反作用力,使小车向前行驶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孩子们有玩气球的经验,会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
2、使用过双面胶粘贴固定物品;
物质准备
1、两个充好气的气球,两根长绳。
2、相同的玩具小汽车若干;
3、记录表、笔、双面胶若干;
4、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通过提问,让幼儿回忆以往玩气球的经验,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提问:(1)、“你们玩过气球吗?都是怎么玩的?”幼儿回忆和交流。
(2)、“气球里有什么?”
2、探索气球会怎样运动。
(1)、教师手持充好气的气球尾部,提问:如果老师松手,气球会怎样?
(2)、教师验证幼儿猜想:把气球的嘴松开,气球会乱飞。
(3)、师幼讨论:当老师松开手的时候,气球刚才向哪个方向移动呢?
(4)、小结:松开气球的嘴,气球会向头部的方向移动。
二、进行部分
1、感知空气的力量。
(1)、情景演示:两名教师分别拉住两根绳子的两头,绳子上固定好用吸管连接的方向、颜色不同的两个气球。
(2)、播放课件,展示气球移动的慢动作,了解空气的反作用力。
2、小车跑起来。
(1)、结合本节活动,引发幼儿思考:“小汽车没电了怎么办?”
提问:“气球放在小汽车的什么位置能使车跑起来呢?”
3、幼儿分组实验:小气球放在汽车的什么位置,汽车可以跑起来?
(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用双面胶将充好气的气球粘在小车的不同部位,小车在跑道上实验,粘在哪个部位能使小车向前跑,并在记录纸上进行记录。
(2)、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做好记录。
(3)、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配合记录表讲解)
(4)、幼儿通过实验结果达到共识:气球放在小车的尾部可以使小车向前跑。
4、教师总结: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是有力量的,今天空气的力量帮助我们让小车跑起来了。那么他还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呢?
三、延伸环节。
播放“喷气式飞机”表演视频,帮助幼儿提升气的反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幼儿继续寻找空气在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活动总结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抓不住的,但空气是有力量的。这一特性很抽象,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对空气教学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
首先,幼儿回忆以往玩气球的经验,通过松手的气球会乱飞,引出猜想“气球的移动有没有方向呢?”继而设计了一个情景为幼儿验证猜想,帮助孩子发现:气球会向气球头部的方向移动。
其次,用空气的力量帮助小车跑起来,这个探索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反作用力这一特点。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次科学活动以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非常熟悉的“纸”为切入点,从孩子的视角去感知自然,认知世界。
现实生活中人们浪费纸的现象比较严重,再生纸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现代社会倡导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再生纸是自然未来的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对自然的保护能根植于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用举手之劳去营造绿色环保的生活。本次科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探索与创造,动手制作再生纸,为幼儿充分提供了动手的机会,满足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意识。
目标:
1.懂得废弃的纸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2.学会看流程图,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体验制作再生纸的快乐。
3.建立幼儿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准备:
再生纸、盆子、搅拌器、废纸、网架、毛巾
过程;
一、了解废弃的纸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1.讨论废纸的去向。
师:孩子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废报纸、废画纸等废纸制品)
你会把这些东西放在哪里呢?幼儿讨论。
2.认识“回收利用的标志”。
教师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这是什么标志?
3.了解废弃的纸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并且可以做成再生纸。
师:我们生活当中的废纸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他可以做成再生纸。
4.了解再生纸的定义和意义。
师:以废纸为原材料,经过去色、制浆、消毒等多种工序加工出来的纸就是再生纸。
再生纸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所以也被称为环保形的纸,非常受人们的欢迎。
二、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1.讨论废纸怎样变成纸浆,感受纸浆的特性。
师:你摸摸纸浆,感觉怎样?(湿湿的、粘粘的)
2.会看流程图,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师:请幼儿看看流程图,说说制作的过程。
三、幼儿动手制作再生纸
1.教师提出要求:两个小朋友合作一张再生纸。
2、先看流程图,两个小朋友探讨制作纸浆的办法。
3、幼儿开始制作再生纸。
4、教师有意识巡视指导。
5、做好再生纸,幼儿分工:整理工作台、摆放再生纸。
四、教师小结:我们不要浪费纸张、要节约用纸。要把废纸收集起来变成有用的新纸。人人都来争当环保小卫士。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教育活动,我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语言要简洁、明了,便于孩子理解。孩子们刚看到再生纸的流程图时有些迷茫,不知从哪儿看起。我并没有马上告诉他们方法,而是用简洁的语言提示孩子“图上有什么?箭头的作用是什么?”让幼儿自由思维,孩子们很快找出了看流程图的方法:看箭头——看提示图——看说明。另外,孩子在思考方法的同时,培养了幼儿操作前要看说明的意识。
二、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想到,孩子的`兴趣为什么会很浓厚,参与的积极性为什么很高呢?是因为我设计的这节教育活动是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地探索,让孩子真正动手操作,自如地运用材料,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孩子的兴趣随着成功的体验变得更浓。
三、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活动我体会到,幼儿的合作意识可以多种形式展开:我采取将幼儿分三组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总结再生纸的自作方法。每组的团队意识在此环节得到了增强。在操作的过程中,两个小朋友合作看流程图探讨做再生纸的过程,并合作一张再生纸;而每一组的小朋友又分工合作同时撕纸、共同搅拌纸浆,两人合作、多人合作的团结氛围在此时淋淋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幼儿的合作行为有明显的进步。
活动点评:
本次教育活动教师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探索、操作、实践。教师是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作为孩子们的老师,能较好地把握身边的教育因素,培养他们探究事物的兴趣,并拓展兴趣,这对于孩子们今后走向科学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教师的角色定位于是幼儿的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上。不包办,不限制,使幼儿自由发展。在操作中教师能抓住时机,注重观察,捕捉到幼儿瞬间的问题,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使其得到满意的答案。
本次教育活动让幼儿真正地去动手实践、操作,他们对获得的经验很能感兴趣,幼儿能感受到制作和合作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童年时期对世界的好奇、探究的欲望与冲动,可能对儿童将来走向科学之路产生神奇的影响。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自主探索出三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体滚动路线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积木等。
2、小棒8根。(为游戏《赶小猪》而备的赶“猪”棒。)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
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些我们平时用过、玩过的东西,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
评析:开放、自由的空间很快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
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会滚动的东西,开始有些兴奋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那么作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自由玩的空间,但并不是让幼儿毫无目的地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这个问题就是:想一想,为什么它们都能滚动呢?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滚动物体的特征。
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
评析:幼儿带着问题自由玩,对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时老师及时给予幼儿大胆表达的.机会,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答案:因为它们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会滚动。
二、第二次探索:物体滚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1、游戏:滚进球门。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行。
评析:这个游戏的优点在于,缩短了幼儿等待游戏的时间,一个人滚动物体时,两个合作伙伴能同时观察,共同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所做的就是观察与倾听,必要时和孩子们一起玩,做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鼓励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会发现,有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小组的两个合作伙伴对发现的这一现象进行了质疑、思考、讨论。这时,老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有必要带领全体幼儿对这一发现作一个总结和提升。
2、集体交流,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
老师:“哪些小朋友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幼儿回答、交流后,请幼儿把这些滚不进球门的东西都送到前面来,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师以惊奇的口气提出疑问:“咦,为什么这些纸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滚不进球门呢?”幼儿思考、讨论。
当幼儿回答出“这些东西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滚动的时候会转圈”等答案时,老师及时作现场演示,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重视和赞赏,同时也可以让全体幼儿对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圈这一科学现象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这时再请幼儿上来在大记录纸上记录它们滚动的路线,幼儿都跃跃欲试。在记录出圆锥台滚动路线的基础上,再来记录圆柱体和球体滚进球门的路线对幼儿来说就更容易了。
评析:在这一环节里,幼儿学会了记录,懂得了当自己在科学探究中有了结论或观点时,可以通过记录把他们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学”,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第三次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灵活?
1、游戏“赶小猪”。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这是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小朋友自愿组合成三人组,其中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在“两棵小树”中间绕“8”字型走,三人轮流进行。
评析:上一个环节中,幼儿已经自主探索出三种物体的滚动路线,但对圆柱体和球体滚动路线的异同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作为教师,有必要为幼儿提供更进一步的观察、经历、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出球体、圆柱体的外型与它们滚动路线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设计了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赶小猪。这个游戏巧妙之处在于,幼儿在赶这两种小猪绕“8”字走时,由于圆柱体和球体的不同特性,幼儿赶着它们转弯会有很明显的差别,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为顺利解决活动难点埋下伏笔。教师在游戏中继续扮演活动支持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探究活动尽量不去打扰。
游戏结束后,老师提问:
“刚才,我们赶了‘圆筒小猪’和‘皮球小猪’,你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
评析:这一问题给了幼儿较大的发散思维空间,由于幼儿都分别赶过这两种“小猪”,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所以都有话说,乐于说。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幼儿经过思考和观察发现圆柱体是一个长长的圆筒,而皮球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很圆,由于它们形状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滚动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教师这时及时演示,同时请幼儿上来说一说,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赞赏幼儿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从上到下一样大的圆筒,我们把它往哪儿推,它就只能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
得出结论后,让幼儿在记录纸上补充出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任意滚动的路线。
四、结束活动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对积极参与游戏和探索的幼儿给予表扬,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滚一滚,把它们滚动的路线也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给大家看。”
评析:会滚动的东西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幼儿所看到的,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幼儿对它们依然有好奇和疑问,于是老师顺理成章地在活动小结以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幼儿课后继续进行滚动路线的探究和记录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小百科:滚动,汉语词汇,释义为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背景: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非常感兴趣,他们经常对着镜子点头、弯腰、挤鼻子弄眼等等。孩子们这种无意识的行为说明他们有好奇心、有求知欲。针对大班孩子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这节探索学习活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身体的主要关节,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了解人体的主要关节,知道关节的名称。
2、感知关节的运动功能,体验运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欢快的`音乐
2、沙包、拉力器、毽子、皮球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创境激发兴趣
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跳舞,活动全身。
二、感官体验探索
1、问:跳舞时你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为什么会动?进而引出关节概念。
2、摸:找出关节,学习关节名称。
三、游戏强化认知
1、看谁指得又快又准:老师说关节名称幼儿指出自己相应的关节。
2、看谁说得又快又对:教师活动关节,幼儿说出相应的关节名称。
3、音乐游戏:动动你的关节。
四、图片(x线像)呈现模样
五、活动体验作用
1、玩中体验: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关节与运动的关系。
2、看中寻找:让幼儿观察周围老师的活动,发现关节与工作、生活的关系。
六、尝试懂得保护
用纸筒固定关节,让幼儿尝试关节受伤后的不便,初步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七、总结提升经验
八、舞蹈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我的教育行为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这次活动让我更加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探索中领悟知识。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自然的认识了关节,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
1、注重激发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本次活动开头以一段舞蹈引起幼儿的兴趣,自然导入课题。首先我让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当这段热身活动结束后我请幼儿想一想我们的身体这么灵活?手指头为什么会弯曲?让幼儿从自身对手指会弯曲这一认识入手,知道我们的手指上有关节。从而让幼儿比较容易进入探究状态,并保持持续的求知欲望。
在认识关节这一活动过程中,我着眼于以活动各个关节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幼儿通过想象在关节上画画,使幼儿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玩中体验,玩中交流,玩中探究。
2、注重幼儿的亲历过程。
在初步认识了我们身体上的关节后,我又以如果不弯曲手指关节,能不能拿到我手里的东西?为游戏,让幼儿亲自体验人体关节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认识、探究自己身体的兴趣。通过这样的亲历活动,使幼儿较好的掌握和理解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
3、注重幼儿对关节这一概念是否准确理解。
在引出关节这一概念时,我强调了它是骨头与骨头之间可以动的连接部分叫关节。但有一幼儿说我们的舌头上也有关节,他认为舌头能活动就有关节,这无疑是不正确的。于是我就问他:我们的舌头上有骨头吗?(没有),这样就自然地让幼儿明白了我们的舌头上是没有关节的。
不过,在这个环节中,我还可以让幼儿发现我们的眼皮、心脏、鼻子、嘴唇等地方都可以活动,但它们都不是关节。从而让幼儿对关节的概念更加准确的理解。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云的外形特征、形成及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云,启发幼儿根据云的.形状去想想他们像什么;
2.酒精灯1盏、烧杯1个,玻璃瓶每人一个,玻璃片每人1块,毛笔,火柴。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幼儿猜出后,让他们去讨论:云是怎么来的?
二、探索发现
1.教师动手实验
(1)将毛笔浸湿,在黑板上画画,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画渐渐看不见了。
(2)将放有冷水的烧杯放在燃烧的酒精等上,引导幼儿观察蒸发现象,让幼儿知道水烧开就形成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启发幼儿见过的蒸发现象。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水蒸气;江河里的水被太阳一晒也变成了水蒸气。
3.讨论:那么多的水蒸气都飞到哪儿去了?(飞到天空去了)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呢?
4.让幼儿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给幼儿桌前的玻璃瓶倒入开水,幼儿先观察水蒸气蒸发的现象,然后提醒幼儿摸一摸玻璃片,感觉其冷热,将玻璃片盖在瓶口上,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5.启发幼儿联想地面上那么多的水蒸气正发到很冷的天空后会怎样?(变成许多小水珠)天上的水珠为什么没有立即掉下来?(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它们已相互连在一起,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幼儿讨论)
三、云的形成
水遇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蒸发到天空后遇到冷空气,变成了许多小水珠,越聚越多的小水珠沾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真实存在的,发现空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特性。
3、体验空气在塑料袋里被挤压爆炸“嘭”一声的乐趣,了解空气污染方面的知识。
【活动准备】: 塑料袋、凳子、垃圾桶、扇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直接出示塑料袋,绕着所有幼儿从幼儿前面走过套一袋空气。(直接导入,不让导入过程显得繁杂、冗长)
二、空气是怎么样的?
1、 询问老师袋子里装的是什么?(空气)
2、请幼儿观察老师手中的空气有何特性?(无色)
3、请幼儿上前问一下袋子里装的空气有什么味道?(无味)
三、空气会流动
1、撕破充满空气的'塑料袋并挤压,问幼儿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请几个幼儿上前用身体来感受袋口空气的流动。并向其他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
2、之前我们用我们自身来感受,还可以借助什么来帮助我们知道空气流动起来就是风吗?(引导:例如扇子)适当延伸至如果空气流通速度和量变大会变成风。
四、在哪里能找到空气
1、老师之前在自己的面前装了一袋子的空气,还有哪些地方我们没找?那里也有空气吗?
2、分发塑料袋,把幼儿分组,分别安排到教室的不同地方装一袋空气,回到座位上。
3、请每组的小朋友说自己是在哪里装的空气。
4、教师展示往塑料袋里吹气。原来我们身体里也有空气的呀!空气真是无处不在。
5、请小朋友往袋子里吹气,捏紧塑料袋,然后一起“放鞭炮”。然后将破损的垃圾袋放到面前的垃圾桶内。
五、空气污染
1、请小朋友们用右手捏住自己的鼻子,左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并维持一段时间,之后询问幼儿的感受,引导其了解空气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你们知道有哪个东西会污染我们身边的空气吗?(汽车尾气、爸爸抽烟的烟雾等)
3、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减少空气污染呢?(植树造林、少抽烟、少开私家车等。)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