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5 12:20:4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集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犭”旁。

  2诵读课文。想像国庆大典的盛况,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具:教学挂图、投影片、录像带、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

  2、能指导看图,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3、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4、学会书写“桥、检、陆”这三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

  同学们,一年中我们要过好多节日,请你说一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节日。

  1月1日 3月8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10月1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

  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

  二、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三、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多媒体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和国歌及天安门升旗仪式片断。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

  (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断,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习第三行。

  (1)播放“狂欢夜”录像。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

  4指导学习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中国龙”。

  四、复习阅读,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配以相应的乐曲和画面,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指导写字。

  (1)学生找出相同偏旁的字:桥、检;炮、焰。说说左右结构比例。

  (2)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去掉“火”后剩余部分的笔顺。(或用多媒体显示)

  (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教室里播放适合的乐曲)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此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在品味过程中,通过想象、表演、比较等方式理解蜗牛的'小心谨慎。]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

  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了解到蜗牛实在是胆小。下面我们再随着作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从何而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一:比和比例

  【重点】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 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提问】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 掌握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

  2、 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89页下面的3个问题,思考:

  1、什么叫做比?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什么叫做

  2。略

  3、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举例说明。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思考、填空。

  (二)检测(课本第89页的例4)

  1、找3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

  (二)讨论

  1、看第(1)个题的式子,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72:96=3:46:8=3:4

  2、上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什么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看第(3)题的算式,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生说,师小结:

  5、看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若对,问:认为对的请举手。 若错,追问:为什么?错在了哪里?

  6、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过渡:老师发现,从上课到现在每个同学都很认真,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们敢不敢来挑战啊?(生:想)

  六、补充练习

  1、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师:同学们,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课本练习十七)

  第2、3、4、5题

  八、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例尺的知识。本节课知识的呈现是这样的:

  教材先把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归纳整理成表,通过对比使学生弄清比和比例的概念,再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等形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其中,求比值和化简比是学生容易混淆发生错误的地方,复习时应从“一般方法”和“结果”两方面加以比较,以便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掌握“比较”的学习方法。在复习比例尺时,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着重训练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依据: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则)《期行》

  二、教学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三、教学重点: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难点:激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和感悟文本。

  六、教学方法:活动型阅读教学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讲故事:《狼来了》。

  2、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3、引入:我们探讨一篇关于“诚信”话题的文章——《期行》。

  (二)、学法引导:

  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三)、组织探究:

  活动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1)互动求助,读准字音。

  (2)合理停顿,读准节奏。

  A、教师范读:(学生划停顿符号“/”)

  B、分组朗读:(纠正其读音与停顿的不当之处)

  C、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活动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1)生生互动,理解词句。

  (2)整体理解:逐句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3)梳理情节:

  这是一篇文言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

  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元方反驳,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活动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1)小组复述:组长复述,其余同学补充。

  (2)探究: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结: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都应当讲究诚信。

  活动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1)人物评价: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哪一位?为什么?谈谈你的想法。

  (2)情境体验:假如你是太丘,回来知道故事里的.情况,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元方,父亲回来后,你将怎么做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友人,太丘回来后你又将怎么做呢?

  (3)感悟讨论:学习本文,你懂得了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

  (四)、结束: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合作很成功,但愿我们明天的合作更精彩。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首诗歌或短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体验提供空间。

  2、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唤起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以利于知识积累。

  3、读中悟、悟中读,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体会句子中两个事物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重点难点:

  个性化朗读《小花鹿》

  教学准备:

  课题及栏目等图片、汉字组合体卡片、动物(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教学“我的发现”

  1、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

  2、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

  3、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板书这些字。

  4、拓展练习:从“树、春、园”等组合体或字中,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个,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够拆分的字,小组内互相考一考。

  5、又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高兴不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日积月累”

  1、“我会接”──词语接龙

  (1)以书中词“父亲→亲人→……”为例,通过教师有节奏的示范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2)任选一个非课本上的词(如“园地”)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

  (3)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

  2、“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1)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分读、齐读。

  (2)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齐读、体会。

  (3)拓展训练。

  ①以课堂环境、实物等随机内容,结合教师表情、动作演示等,练习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头转换。

  ②教师只以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两种句子的相互转换。

  3、“读读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请一个同学藏在讲台后面,带上小花鹿头饰,语言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鹿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

  (2)指名说出对小花鹿的可爱的感受,培养情感。

  (3)自由读《小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评议:读出了小花鹿的可爱吗?

  (5)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小花鹿》(熟读成诵)。

  (6)情感渗透:喜欢它们吗?(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夏》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