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小组讨论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师非常辛苦。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启发学生想象,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老师会梦见什么?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紫丁香的图片,有关赞美老师的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道入,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花
板书:紫丁香。
简要介绍:紫丁香是一种乔木,开的花是紫色或白色,有香味,大多生长在我国南方,可供人们观赏。
2.板书课题。
提问:这首诗告诉我们,小朋友栽的是多少棵紫丁香呢?(一株)一株是什么意思?
3.齐读课题。(注意知道逗号的停顿)
(二)初学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拼音逐渐读准生字的字音。
2.思考:紫丁香是谁栽的?为什么栽?
3.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记号。
(三)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1.轻声读第一小节,回答问题,紫丁香是谁栽的?栽在哪儿?他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
(紫丁香是学生栽的';学生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学生怕老师发现,所以轻轻地“踮起脚尖儿”走。)
2.指导朗读:小朋友们是悄悄地栽树,不愿惊动老师,读时声音要轻点。
3.自己练习,指名读。
4.朗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请结合课外资料思考。
(A、因为紫丁香有香味,它在夜间时香气就会散发,老师闻到它会很舒服,所以要栽紫丁香。B、因为紫丁香很美,有美丽的花朵,有绿色的枝叶,所以要栽紫丁香。)
5.这一节该怎么读呢?(要读得亲切;要重读“夜夜”,表达对老师的一份爱心。)
6.自由练读,指名读。
7.默读第三——第五小节,想一想: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呢?
(a、紫丁香绿叶的声响为老师做伴。B、紫丁香盛开的小花为老师做伴。C、紫丁香飘出的花香为老师做伴。)
8.指导朗读。
第三、四小节中的“您听”“您看”反复两次。后者要重读,以表达小朋友迫切要让老师知道的一种兴奋的心情,“解除疲倦”“感谢牵挂”都要重读。第五小节要读得轻缓,读出小朋友们对老师的关心与尊敬。
9.自由练习,齐读。
10.小朋友之所以这样尊敬自己的老师是因为老师非常辛苦,你能从这首诗里找出来吗?
11.引导想象,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老师会梦见什么呢?(A、老师会梦见学生考试又得了100分。B、老师会梦见我又得了一张荣誉证书。C、老师梦见我们一本本整齐的作业。)
12.朗读全诗,体会情感。
(四)指导背诵
1.这首诗一共5小节,请你回忆一下,各小节写的是什么
2.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3.学生读课文,试背课文。
板书设计
窗前,一株紫丁香
热爱
绿叶沙沙响——————解除疲倦
盛开的小花——————感谢牵挂
老师
花香飘进梦里—————又香又甜
作业设计
从文中摘录几个赞美老师的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游戏:老师举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字音,看谁学得快。
2.检查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背诵。
(2)指名背诵。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浓绿紫丁香解除疲倦感谢挂牵眨眼又香又甜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窗:上下结构。
紫:上下结构。
脚:左右结构。
进:半包围结构
枝:左右结构。
歌:左右结构。
困:全包围结构。里面是“木”,注意第4笔是点。
甜:左右结构。“甘“左边加”舌“即为”甜“
4.学生书写字头,老师行间巡视指导。
(三)扩词练习
歌:唱歌歌词高歌
甜:甜蜜甘甜香甜
忘:忘记忘怀难忘
进:进门前进进军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绒毛小熊》是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十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诗歌中的“绒毛小熊”虽然又脏又破,可是“冬冬”却把他当成宝贝,足见“冬冬”多么爱与他在一起。在孩子眼中玩具是有生命的,“绒毛小熊”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全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前两句主要介绍了“绒毛小熊”的样子;第二小节着重写了“冬冬与绒毛小熊度过的快乐时光”是课文的重点;第三小节,体现了冬冬对绒毛小熊浓浓的爱;最终老朋友又能天天在一起了,是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教学构想:
教学时,我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们与玩具的感情,用童心教学,用童心朗读。不逐字逐句的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想自己与玩具在一起的快乐心情,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中重点指导“冬冬”与“绒毛小熊”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冬冬”对“绒毛小熊”难以割舍地情感这两部分内容的朗读。
教学构想如下:
一、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让语文知识回归生活,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语文。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学生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冬冬”对“绒毛小熊”的情感,训练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体会“冬冬和绒毛小熊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冬冬对绒毛小熊”难以割舍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字、新词;通过有层次的反复读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歌曲。学生伴着欢快的歌声走进课堂。)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歌中的小熊今天也来到了我们中间,他就是“绒毛小熊”。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如果你认识就把他读出来。(教师板书:绒毛小熊)
2、同学们,当我们刚刚接触到一篇新的课文时,我们都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学习?
二、自学,检查字、词。
(一)无论哪种方法,首先都要自己学。谁能说说自己学时都学习哪些内容?学生交流、自学。
(二)小组检查
小组长先在小组中用生词卡片检查。(教师发放生词卡片,小组检查。)
(三)读词句
1、出示词语卡片:绒毛、幼儿园、乖乖地、很疼、惊讶、随便、请求、年级、屁股、补丁、印象、技术(如读不准,“小组谁来帮帮他?”)
师:好,词先读到这,其他两组同学先不要着急,这还有两个句子等你们读呢。
2、出示句子:小熊当过我的病人。我有时把他当成小狗。
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来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没读准音。
师重点指出:“当”在课文中是多音字,在读课文时,一定要读准。(全班再齐读巩固)
三、细读课文,逐步体会感情。
(一)自己仔细读读书,看看“冬冬”的这只小熊长什么样?
1、学生交流。(他很旧,屁股上还打着补丁,身上的毛乱蓬蓬。它身高五十六厘米,比我生下时还长。)
2、你们觉得小熊怎么样?(学生自由谈感受。)
3、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能够让别人一听,就知道这只小熊非常破旧?
4、就是这样一只破旧的绒毛小熊,冬冬却把他当成宝贝。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读第二小节
1、冬冬和绒毛小熊都玩过哪些游戏?
冬冬和绒毛小熊度过了这么多快乐时光,请你再来把这三组句子读读,你最喜欢哪一组就多练几遍。
2、指学生读:你喜欢冬冬和绒毛小熊做的哪个游戏?(学生随机读,教师重点指导:1、小熊当过我的病人,躺着不动。我打针的技术不高明,他不喊疼。2、小熊当过我的病人,乖乖地躺着一动不动。我打针的技术不高明。他却从来不喊一声疼。)
3、分别指读这两句话。这两组句子你喜欢哪组?为什么?
4、冬冬和绒毛小熊在一起多快活呀。除了书上写的,冬冬绒毛小熊在一起还有可能做些什么?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绒毛小熊在陪伴冬冬长大的过程中和冬冬做了数不清的游戏,度过了无数快乐时光。可是,随着冬冬的一天天长大,绒毛小熊却又脏又破了,妈妈要把它扔掉,同学们你们说行吗?为什么呀?
2、朗读第三小节。重点指导:我听了万分惊讶:老朋友怎么能随便扔掉?
(四)小熊缝好了,两个老朋友又可以天天在一起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四、美文美读:
课文学到这,你喜欢绒毛小熊吗?那就让我们全班合作读课文。你喜欢哪一小节就站起来读哪一小节。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也有喜欢的小玩具吧?谁来说说自己的小玩具什么样?你和他都度过了哪些快乐时光?
六、布置作业:
写写你喜欢的小玩具的样子以及你和他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字词,个别朗读,开火车朗读字词。
2、让学生自由提议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方法记忆新字词。并介绍给大家。
3、新旧知识比较、巩固。
4、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
2、通过阅读积累,让学生领悟写想象作文的方法。
3、通过谈话交流,先引后放,进一步培养学生学写想象作文的能力。
4、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想象,编故事。
5、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材内容及分析】
本次习作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习作要求是:
一、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要求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
二、在故事里,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自由表达,大胆想象)
三、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2)初步掌握写想象作文的方法,并能通过一定的课外阅读来丰富课堂写作。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能够编一个故事。
(2)讲评面向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教学设计理念】
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有一双想象的翅膀。写想象习作,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联想甚至是幻想。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将变得斑斓多彩,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重视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要求。
学生通过自评自改,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即评即改,在改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习作,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而其他同学也在讲评的过程中,博采众长,感悟新知,滋生了重新修改自己习作的想法,从而提高了习作兴趣和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学生学会自己改的能力。引导学生写想象习作,可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CIR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指导课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习作
1、自主交流,开拓想象空间:看到孙悟空的72变,你们是不是很羡慕?想变还不容易,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梦想课堂,可以让你们梦想成真。你想变成什么?你为什么想变成它们?(你说说你的理由等)
2、指名发言,广开言路,师板书“变……”:(激励语)你想到了什么?就尽管说出来吧!有自己独特想法的人才是有创造性的人。
评价语:
(1)(学生变成超人)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2)(学生变成树、河流)想法奇妙,很有爱心,你的思维很活跃,了不起!
(3)(学生变成美人鱼)令人难忘的想法!
(4)(学生变成小鸟)你有一颗等待飞翔的心。
(5)(学生变成有超能力的科学家)你是一个有理想的孩子。还可以竖大拇指,奖励金星等。
3、同桌交流: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那就说给你的同桌听吧!
4、师示范口头习作(课件):看你们说得那么起劲,老师也忍不住想变,因为乌鲁木齐是远离海洋的城市,而我从小就喜欢水,向往大海。所以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如果自己能成为大海里的一滴水珠该有多好啊!有一天,我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正抬头看着天,忽然发现自己真的变成了一滴晶莹透亮的小水珠。我欣喜若狂,快乐地奔向海洋,希望可以马上回到家。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了一株快要渴死的小花儿,枝叶已经枯黄了,花瓣也即将凋落,小花失去了原本的美丽。我看了看花儿,很想去帮助它,可是我也怕失去自己晶莹剔透的衣裳。这时我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帮帮我吧!”我便不再犹豫了,跑过去献出了自己,帮助了花儿。花活了,我也满意地笑了。同伴们知道了这件事后,都纷纷向我学习呢,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3、学习伙伴交流,口头编故事:你也想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吗?那就和你身边的同学讲一讲,你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变?都做了些什么?记得,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你们还可以互相做补充。
4、汇报交流:(教师示意坐端正的姿势,让学生坐好)我们先交流到这儿,好吗?谁想讲一讲?(如果遇到学生讲不出或讲不下去时,教师要入情和学生一起完成他的口头故事。)
评价语:
(1)(学生口头作文流畅的)你的小脑瓜真聪明,故事编得好,讲得也好。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我们都被你的故事陶醉了。
(3)(学生口头习作有问题的)你很有想法,再组织一下语言,你会讲得更好。
(4)(学生和老师故事雷同时)你的故事很特别,老师还想听到更多不同的故事。
三、明确习作要求,开始课堂习作
1、学生自主学习习作要求:听了你们讲的故事,让老师大开眼界,想不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和更多的人分享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136页,看看书上都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和建议呢?拿出笔,一边默读,一边划出你认为重要的部分,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
2、学生汇报发现,师相机板书:
(参考:1、编。2、我想变人、物。3、读。4、认。)
大屏出示习作要求:
一、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
二、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3、教师口头补充习作要求:待会儿习作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找老师,我们商量商量。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用拼音代替,课后用查字典的方法再写上。同学们,现在拿起笔,直接在作文本上写下你心中的故事吧!
4、学生开始习作,教师相机进行常规指导。(例如写字姿势)
讲评课
一、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习作要求)上节课我们按照要求,(大屏幕出示要求内容)完成了习作。感觉怎么样?
2、自读自评习作:想不想给自己打个分呢?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要求?请看大屏幕:
习作自评要求
自评(一片智慧叶)
自评(两片智慧叶)
语句通顺,通过片断习作,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胆想象。
语句通顺、生动;通过片断习作,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
师补充要求: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吧,并把自评的结果写在题目的左边。
3、承接语: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两片智慧叶?(不错啊!)谁愿意到前面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习作?(咱们班的同学很自信!)还要接受同学们的评价呢!(带着同学们给你的建议,你会越写越好。)
4、复习合作评改要求:这学期,我们开始学习四人小组评改习作。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评改学生。评改之前,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合作修改习作有哪些要求呢?
5、师归纳小结,出示课件:说的都不错,总结起来就是三点:
(1)在四人学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圈出错别字,勾画出好词好句。
(2)参照自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并将评价成绩写在题目的右边。
(3)如果可以留下小组评改意见就更好了。
二、四人小组合作评改习作
1、四人小组合作评改习作,课件出示有关内容:非常好,现在就是团队合作的时间了,小组按要求评改习作。如果你们小组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老师可以帮帮你们。刚才每个小组都拿到了这张“今日之星”的奖项单。其中,希望星奖给本组习作最好的同学,冲刺星奖给本组习作进步最大的同学,神笔星奖给书写最棒的同学,聪明星奖给讲评时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2、四人小组互评互议,教师巡视,并参加一个四人小组的评改。
3、教师组织反馈四人学习小组的评改情况: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聪明星?看来你们是最会听的孩子。那神笔星呢?一定是书写最棒的同学。我们的冲刺星呢?你们的进步最大,要再接再厉哦!还有希望星呢,未来的小作家。
4、四人小组汇报评改情况:2—3组。请你们小组到前面来。(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并修改。)
三、教师激励学生完善习作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听了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刚才同学间的汇报,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吗?好,那就让我们现在行动,在原文上改吧。
2、自主习作交流会:修改之后,可以去给你的好朋友或现场的老师读读你修改过后的习作,讲讲你畅想出来的故事,听听他们有什么感受和好的建议吧!
3、小结语:今天,我们用手中的这支笔,给想象插上了翅膀了,开心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教师简介
樊铭璐,女,任教于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小学一级教师,自20xx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就立志将献身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把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政治思想坚定。我一直认为从事党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光荣。
工作刻苦努力。在20xx年,我撰写的《匆匆》《菜园里》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分别被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评为二、三等奖。
教学努力创新。20xx年,我执教的《匆匆》在《课程目标与开放教学》语文学科录像课中被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评为二等奖,执教的《鸟的天堂》录像课被自治区课改委员会评为二等奖。平时,我还注重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20xx年我撰写的《和学生一起体会自由表达的快乐》《努力营造口语交际的良好环境》等文章被新疆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评为一等奖。此外,我指导的学生在20xx年天山区小学生书写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20xx年新疆“时空杯”小学生作文竞赛中,我指导的学生一个获三等奖,五个获优秀奖。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深知前进的路还很长,我将以夙兴夜寐、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以一贯之的态度,努力在教学理论上有新的创新,在工作上有新的成就。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活动是围绕“打电话”这一主题展开的。教材通过一组打电话场景展示了打电话时应注意的一般要领,明确打电话应做到先问好,再报名,并把事情说清楚等打电话的方法。接着,结合几组生活中常见的打电话场景,借助不同话题,组织学生学习拨打邀请电话、请假电话及其他电话,意在使学生将所学的打电话技巧通过具体场景演示,运用于生活,并学会拨打各类电话。教学时,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根据通话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礼貌用语。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重点)
2.使学生知道打电话这种交际手段的一般常识和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难点)
课前准备
1.图片、录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师)
2.了解打电话的一般方法。(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 今天老师特地给同学们带来了谜语,你们想听吗?
一个东西生得巧,
十个数字身上装,
有耳朵,有尾巴,
没鼻子,没眼睛。(打生活常见物)
生:手机、电话机……
师:到底谁猜得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确实是电话机,小朋友真厉害。)
师:电话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电话,即使我们相隔很远很远,也可以通过电话来相互了解对方的信息。但要学会正确使用电话,学问可多着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怎样打电话。(出示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采用谜语引入课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情景再现,学打电话
师:同学们你们听,“铃铃铃……”,小明家的电话铃响了,他赶紧去接电话。噢!原来是好朋友芳芳,约他出去玩……(多媒体演示小明接到芳芳电话的情景。)
师:你们觉得芳芳的这通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芳芳在打电话时没有礼貌,她没说“你好”。
师:是的,我们在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有礼貌,电话接通要主动说你好!电话结束时要说再见,尽可能地使用礼貌用语。
生:芳芳在电话里没说让小明什么时候去哪儿去玩儿。小明怎么去呀?
师:你听得真认真。芳芳没把时间、地点说清楚。打电话除了要有礼貌,还要说清你是谁,你找谁,什么事。
师:那请你再看看课文插图,有位叫李中的同学给张阳打电话,(出示课文情境图。)结果是张阳妈妈接的电话。(播放电话录音。)(通过电话录音的示范,明确打电话的方法。)
师:录音里的电话内容怎么样?
生:电话接通时李中问好了,还说了谢谢。很有礼貌。
生:李中说了找谁,还报上了自己的名字,表达得很清楚。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我们再来听一次。(再次播放。)
师:打电话的方法,我们可以总结成一首儿歌,方便我们掌握。(多媒体出示:打电话,先拨号;问声好,把名报;说事情,要简要;说再见,有礼貌。)
设计意图:一样的通话内容,不一样的通话对象,尝试着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既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又总结出了打电话的方法。在朗朗上口的儿歌诵读中,掌握打电话的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设置场景,学打各类电话
1.生生互动,学习拨打邀请电话。
场景一
师:在刚才的场景中,李中想给张阳打电话约他一起出去踢足球。现在请同桌两人合作试着来打打这个电话。
师:哪一对合作伙伴愿意来试一试?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对好朋友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1:喂,你好!我是李中。
生2:李中你好!我是张阳。
生1:明天是星期天,我们一起去踢球,怎么样?
生2:好啊!
生1:那我们就明天上午8点在胜利公园的足球场见。
生2:好的,不见不散!
生1:一言为定,再见!
师:对照我们刚才学的打电话方法,说说他们这通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李中在打电话时先问好,又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符合要求。
生:他们在电话里把事情说清楚了,还约好了时间和见面的地点。
师:看来小朋友们听得很仔细。如果张阳有别的事想拒绝李中的邀请,该怎么说呢?(两名学生上前表演。)
生3:喂,你好!我是李中。
生4:你好,我是张阳。
生3:星期天你有时间吗?我想约你一起去踢足球。
生4:真是不好意思,周末我要随爸爸妈妈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奶奶。
生3:哦,那好吧,祝你奶奶早日康复!我再约别的同学。
生4:谢谢,再见!
师:虽然张阳拒绝了李中的邀请,但李中很满意。因为张阳非常有礼貌。
2.师生互动,学生拨打请假电话。
场景二
(演示丽丽生病的情境。)
师:同学们,丽丽因为发烧不能上学,要向老师请假。可丽丽不会打电话,你们能帮帮她吗?
生1:能。
师:现在丽丽就是咱们班同学,她该怎样给班主任打电话,电话里该说什么呢?
生1:说自己得病了。
生2:说要请多长时间的假。
生3:问问老师同不同意给假。
师:现在我就是你们的老师,谁来打这个请假电话?
(师生表演通话。)
师:喂,你好!
生:你好!我是丽丽,是李老师吗?
师:丽丽,你好,我就是李老师。你找我有事吗?
生:李老师,我发烧了,想跟你请半天假,下午再去上课,行吗?
师:当然可以!那谁在家陪你啊?
生:我的妈妈在家陪我。
师:那你在家要注意多休息,别忘了按时吃药啊!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师:再见!
师:这个丽丽电话打得不错,很有礼貌,把跟老师请假的原因及请多长时间的假说得很清楚。老师提醒大家,当和长辈或老师打电话时最好用“您”。这样更能表示对老师或长辈的尊敬。
师:接下来,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当丽丽,谁再来打打这个请假的电话?
(师生表演通话。)
师:我们帮丽丽把电话打得很好,老师相信同学们在生病或有事情时也能把电话打得清楚明白。请同学们都记住你们老师的电话号码。当你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时候,可以随时给老师打电话。
3.创设火灾情境,拨打急救电话。
场景三
师:刚才我们试着打了邀请电话、请假电话,我们都能够做到说话有礼貌,把事情讲清楚。但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的电话,打起来就显得不那么简单了。 (出示:110、119、120。)
师:你们知道这3个电话号码吗?什么时候打这些电话呢?
生:119是救火的电话,110是抓坏人的,120是救人的。
师:119是消防队,110是报警服务台,120是急救中心。
师:这3个号码不能随便拨打。只有发生了紧急情况时,我们才能拨打。而且拨打这样的电话是要有方法的。
师:看,出什么事了?(播放动画。)
生:着火了。
师:拨哪个电话?
生:快打119。
设计意图:学生从虚拟的世界走进了现实生活。“丽丽打电话请假”这个“情境”来自生活。将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模拟如何打常用的请假电话。尤其是师生互动,一起表演,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通过创设各种不同场景,引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打电话,将口语交际与生活紧密结合。
四、联系实际,在游戏中交际
师: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打电话,而且喜欢上了打电话。别急,我们接下来就选择你喜欢的题目来和同桌练习打电话。
多媒体出示:1.忘了作业,打电话给好朋友询问。
2.爸爸出差了,打电话给爸爸。
3.奶奶身体不好 ,打电话问候奶奶。
4.有位叔叔打电话给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
师: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进行表演。(学生练习表演,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评价。)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来表演,其他同学边看边填写手中的评价表格。
生1:我们要表演第四个场景,我来当打电话的叔叔,我的同桌来接我的电话。
生2:喂,你好!请问你找谁?
生1:你好,小朋友,请问这是王主任家吗?能帮我叫你爸爸来听电话吗?
生2:叔叔,不好意思,我爸爸不在家。请您留下您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等爸爸回来我转告他给您回电话。
生1:好的,我姓李,我的电话是……谢谢你,小朋友。再见!
生2:叔叔再见!
师:两位同学的电话打完了,你能说说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吗?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选取感兴趣的交际话题,进行打电话表演,将所学的打电话方法运用于实际的交际活动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进而内化所学的交际方法。
五、总结延伸,走进生活
师:打电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让我们用热情的语言,给亲人、朋友打个电话,送去一句真挚的问候,一份春天般的温暖。你们愿意吗?
生齐:愿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打电话,延伸口语交际的空间,并且激发学生将所学的技巧运用到打电话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内化知识。
教学反思
1.巧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不时地将学生引领进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小学生的表演欲都很强,角色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为了演好角色,学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清楚、更完整、更符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锻练,得到了发展。
2.多边互动,培养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所以,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增强交际能力。这节课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有充分地“说”的时间和自由地“说”的空间。整节课上,教师就是这样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分析朗丹夫妇形象,体会作品的讽刺意味。
2.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3.体会心理分析的手法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2.理解作品构思的精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心理分析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珠宝(第1课时)
【教学建议】
1.导入示例。前几天我们刚刚学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今天我们要学莫泊桑的另外一个短篇《珠宝》,几乎是一样的题目,能否写出不一样的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看一下这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是如何编写这个故事的。
2.请同学复述这个故事。
3.讨论主人公性格特点。提问(1)你觉得朗丹夫人是一个怎样的女人?画出文中描写评价朗丹夫人的句子。
(2)在学生对朗丹夫人进行评价后,教师再提问:这些珠宝为什么会变成真的?这背后有一个怎样的故事? 那么,她的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情预测:这个问题学生一时难以分析清楚。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之后,让学生详细研读朗丹先生确定珠宝是真的之后的心理变化过程。画出能够表现他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句子。通过分析心理变化来分析人物形象。)
(3)作者对朗丹夫妇是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4)这篇文章中,哪个人物是作者主要的批判对象?
(5)朗丹夫人的不忠在前文也隐约透露出,文章中可以找得到吗?
4.讨论。《珠宝》的背后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为什么?
珠宝(第2课时)
【教学建议】
1.请同学简述《项链》和《珠宝》的情节。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述感受到两篇小说在情节设计上的异同点。)
2.比较探究。
(1)莫泊桑的这两篇小说,哪一篇的情节构思你更喜欢?哪一篇的人物心理刻画你更欣赏?
(2)看完这两篇文章,你对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看法一样吗?相对来说,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说说理由。
(3)在这两个故事中,一个是失去了钱财,一个是得到了钱财,你觉得谁内心更幸福?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设计这一题,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的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课文中涉及的图片:比如朗丹夫妇的图像、珠宝的图片等。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故事的内容,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2.播放有关的音频、视频。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进入小说情景,从中生发出自己的感受。
3.展示本节课应完成的探究及训练任务。
课件使用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有关的音频、视频。
2.评析资料
客观真实的描写,意味深长的讽刺(阮航)
一
笔者对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理解,是从著名的《项链》开始的。一般的读者大概亦然。一个贪慕虚荣的少妇为了参加一个豪华宴会,从其朋友贵妇人处借得一条钻石项链赴会,结果却于宴会后丢失,为了赔偿,夫妇两人到处借贷筹款,买回一串酷似原来的项链归还友人,然后节衣缩食,吃尽千辛万苦还债务。十年后,债务居然还清。一天,少妇快乐地走在公园里,碰到当年借首饰的友人,才得知原来她借的项链是假造的人造金钻!如此的结局实在令人难以忘怀,而亦有一定可信度,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然而,笔者认为,《项链》并非作者的最上乘之作,而《珠宝》(或译《首饰》)当置于莫泊桑“最好的短篇”之列。这篇和《项链》甚为酷似的故事也与首饰有关。
中产阶级贤淑的朗丹太太有两种嗜好为丈夫所不满,一是爱看戏,二是爱假珠宝。一个冬天的晚上她看戏回来受了冻,害了肺炎,一个星期后便去世了。拙于理财的朗丹先生“捉襟见肘,陷于窘困之中,情急之余,打定主意变卖东西,换点法郎来过日子。他首先想的是妻子的那些叫他生气的假首饰,决定卖掉她似乎特别喜欢的那串大项链,因为那假东西做工还考究,估计可以值七八个法郎。怎知假首饰拿到珠宝店估价,竟发现是真首饰,朗丹惊得愣住了。当他把首饰拿到另一家店时,店主认出这首饰是他们店里卖出去的。经过询问,查账簿,这是件真首饰确凿无疑。朗丹先生惊讶得简真要发疯,以至于回家时几次走错路,最后竟昏倒在地。幸有过路人把他抬进药房里,醒后送他回家,伤心、疲乏似一击击重锤,使他昏睡至第二天。他无法再工作,权衡再三,再度走入首饰店,卖了那串大项链,并将妻子留下的珠宝(几乎全都是这店卖出的)全部卖给这家店;辞了职并告诉科长。说他继承了一笔五十万法郎的遗产,同时向同事宣布他未来的计划,晚上和几个妓女混了一夜。半年后他再婚,继室是个淑德女人,但臭脾气让他苦不堪言。
表面看来,这是一篇乏味而平铺直叙的小说(除了假首饰变成真珠宝的惊奇之外,其他便见惯不怪)。但是,如果有足够的耐心,细细阅读的话,读者可以发现所谓简单的事件不尽如此单纯。
正如左拉在莫泊桑墓前所说的:“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在作品中,莫泊桑为主人公的生活和行为,留下了最多的空隙与空白,可以让读者用联想来补充,用思索来完成创作,并使读者仔细地玩味其中的丰富底蕴,去思索复杂的人生。
【教学总结】
《珠宝》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它在内容上属于“人生况味”的主题,但在形式上是属于莫泊桑的小说艺术,是本单元第二篇莫泊桑小说,在一册书中一个单元中这么密集的选编莫泊桑小说,主编的意图是不难揣摩,《珠宝》所承载教学价值是用来与《项链》作比较,从而进一步理解《项链》所表演“人生况味”的主题,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一主题内容,形式,具体说就是《珠宝》的艺术手法,所以,我通过反复思考,把目标有传统意义上解读小说情节,任务,环境而改为解读小说的艺术手法。这篇小说的情节极为简单.人物形象学生也会读而自明,而作者借以表现人物形象艺术手法都是值得咀嚼品位的,那就是莫泊桑小说讽刺,批评的艺术.再者,如果本篇小说仅反停留在对故事本身的理解上.那就失去了语文课所承载的任务了,我所理解的语文学习,是学习经典文本承载或表现内容形式或者说是技巧.然后用以学生自己表达,课堂上带领学生去探究形式远远比局限于对内容理解更有意义,这样才具有“语文味”.
教学目标可以单纯些、再单纯些。文本教学价值肯定不是单一的,及即使们选择好了“教什么”,它的意义也并不是单一的,面对“丰富”“选择”的价值式意义,我们拿什么奉献给学生或者说更拿什么重点奉献给学生,这是我们面对文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有一段话说的好:“语文教育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育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课上得单纯一些.其实就是头绪简化,目标单纯。越单纯越容易走的深入,解得深刻,所以,我把教学《珠宝》的目标单纯的定位:“探讨《珠宝》中讽刺与批评的艺术,”就是想内容集中一些。重点突出一些,而不是你花了半天说来说去,我其实早懂了,我真正需要你帮助的,反而得不到。
教学设计要深入浅出,别吓着学生。教学设计可以以活动或问题,形式出现,但是学生可以轻松走进文本,通过对文本揣摩,师生交流达到深刻解读,用《珠宝》的文图设计是简单的,比如,在探讨讽刺艺术的时候,我仅仅问学生:“朗丹为什么娶了朗丹夫人.你是朗丹。你会说什么?”“你们婚后生活幸福么?”这样的问题,是简单,拿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走进文本寻找答案,而且可以轻松找到,在他们取得成功而沾沾自喜时,一定是自然养成了,这样就不会有学生面对问题时愁眉苦脸的思考或者不知所以的茫然或者害怕被提起表达思考的恐惧了,这样,课堂上也许就不会有绷紧神经了吧?久而久之,语文的学习也不再那么难了吧?
经典文本,语言朗读,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体现语文味,重要合作,这就告诉我们,内容和形式有时是不分家的,也是分不开的,但因为备课还欠充足,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太差,所以对语言品位尚且不够,留下了许多以遗憾。
语文教案 篇6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果断的判断》《语言的魅力》《六个馒头》
略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42个生字
2、能说出课文的大意,并提出不懂得问题
3、用“和谐”“目的”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相信自己作出的正确判断;要有同情心,要善于体贴尊重人、乐于帮助人、乐于奉献,并感受语言的魅力。
6、继续学习体会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意义。
三、重点分析:
1、继续学习体会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意义
2、了解法国著名诗人用语言帮助盲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句
四、难点分析:
1、能说出课文的大意,并提出不懂得问题
2、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相信自己作出的正确判断;要有同情心,要善于体贴尊重人、乐于帮助人、乐于奉献,并感受语言的魅力
3、体会《六个馒头》中同学间的纯真、丰厚的友谊。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本单元延承上一学期默读课文的学习,继续有关于默读的训练。此外,依旧重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写作内容与课文联系比较紧密,可以把读写结合起来,在学习《语言的'魅力》后就让学生尝试写作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的能力,查字典及积累词语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能力,通过介绍自己成长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
七、课时分配:
精读课文《果断的判断》《语言的魅力》《六个馒头》 分别两课时
略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 为一课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 为三课时
语文教案 篇7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1、齐诵《忆江南》
2、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板书课题。西湖,就是镶嵌在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自主学习,我尝试
初读课文,自学提示:
(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认识、理解这些生字词,并将这些字词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理清脉络: 把课文再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怎样介绍西湖的。
合作交流,我参与
1、 对子互相学习字词。(充分体现互助互学精神)
2、 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展示探究,
(1)展示字词。漂浮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犹如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心旷心怡 夜幕初垂注意读好前鼻音“嵌、掩、绵”,后鼻音“扬、层、荡、漾、轻、旷”,翘舌音“初、垂”。注意区分多音字“华”在“华灯”中读“huá”。
(2)课文朗读。
(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3)理解词语:素、镶嵌、放眼远眺、连绵起伏、硕大、掩映、心旷神怡、荡漾、宛如、悠扬(设计意图:读好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理解不懂的字词,为下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4)作者是怎样介绍西湖的?
达标测试
1、 我能把生字写的工整、漂亮。
2、我记住了好多词语。
西 湖
本周习惯养成:认真倾听、乐于表达
学校:芹池中心小学
主备人:孟粉红
审核:
课型:自主合作
总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我尝试
1、 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2、 边读课文边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
3、 把你心中感受到的西湖的美读出来。
合作学习,我参与
1、 互相朗读指导,取长补短。
2、 小组成员赛读,读出水平。
展示探究
1、 朗读展示,读出西湖的美。小组赛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老师配乐)
2、 感受西湖的美,从朗读评价中说出你对这些句子的感受。
3、 学会运用。用“犹如”“好像”练习说话,感受比喻句的好处。
4、 谈收获。说说从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我会做(第三课时)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站在 的西湖边放眼远眺, 是层层叠叠、 的山峦, , , , ,真像一幅 。 , 一面硕大的银镜。 白鸥掠过 ,在阳光下 , 。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 ,仿佛 。在这 的西湖边 , ,怎能不令人 呢!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 ,
在碧水之上。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 ,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 在湖中,宛如 在游动。[]
我成我们 我们
【教学总结】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品析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景点“苏堤春晓”、白堤(断桥残雪)、孤山、湖心及四周的镶边”。另外还介绍了第四自然段月光下西湖的明月东升、湖水荡漾、琴声悠扬。从而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西湖的赞美及喜爱之情。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大体上还是可以的。比如从小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时互动流程。大多数组的组员及组长表现相当出色。但有个别成员如李柯瑶在回答用“宛如”造句时,脑筋没有及时转过弯来。还好,别的同学帮了她,让她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比喻词:“像、仿佛、、真像、好像、就是、犹如、宛如”说出了不同的比喻句,从而亲身体会了比喻句的形象生动。从而从中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多用比喻句的妙处。
学生在对自己喜爱的句子进行朗读时读得很有情感,松弛有度,抑扬顿挫,升华了自己对文本作者思想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是:小组里的个别成员上课回答在语言组织上还很稚嫩,行动不够踊跃。我感觉这几个成员一定对课文理解不够有深度,或者说对课文的了解,意识还比较模糊,寻不到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吧。当然,这个也是我平时未能提醒关注、对学困生耐心不够的集中体现。以后在这个问题上我得加强对学困生的培养。培养他或者她,节有所思、想有所言的切身感受,去收获胜利的喜悦、去品味自信的结果。
再一个不足是:我在板书“近看”这一块时,可以写成“四周、湖中。”月光下可写成:“明月、湖水、琴声。”这样板书看起来简洁明了。
还有一个不足是学生讨论时,个别组比如:前进组的陈美言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给人的感觉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见这个学生没有用大脑去思考,即根本没有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所以这一点也是我值得提醒学生注意的。
总之,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自己去发挥、去修正、去提升、去开拓。让课堂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广阔天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跳水》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