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0 09:45:2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6篇(荐)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6篇(荐)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生活中的穿线问题

  2、乐于与同伴交流、探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准备:鞋板、无硬头的黑色鞋带、带有硬头的白色鞋带。

  2、第二次操作材料准备:鞋板、无硬头的黑色鞋带、棍子、铅笔、电线、发夹若干。

  3、第三次操作材料准备:彩色管、糖果袋、绳子、棍子、别针、发夹、展示板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践、获取经验

  1、出示鞋板、黑色鞋带、白色鞋带,提出任务:帮鞋板系上鞋带。

  2、提出操作要求

  一只穿上白色鞋带,另一只穿上黑色鞋带,看看哪种颜色的鞋带最容易穿过去?想一想为什么?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重点启发幼儿思考:哪种颜色的鞋带最容易穿过去?为什么?

  4、集中交流

  ①你发现哪种颜色的绳子容易穿过去?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原来白色的鞋带有硬硬的'头,比鞋洞小就容易穿过洞洞。而黑色鞋带没有硬头、软软的、而且比洞粗不容易穿过去。

  (二)选择适宜的工具帮助软头的鞋带穿过鞋洞

  1、出示工具(棍子、铅笔、电线、发夹),交代任务。

  2、提出操作要求

  ①每一种工具都去试一试,看看哪种工具最适合帮助黑色鞋带穿过鞋洞。

  ②请在最适合的工具下贴上一个花片。

  3、幼儿操作,师重点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这种工具能最快帮绳子穿过洞洞?为什么?

  4、集中交流

  ①相互交流:你认为哪种工具最适合帮助黑色鞋带穿过洞洞?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棍子和发夹都比较硬,又比洞口小,能帮助鞋带穿过鞋洞;铅笔比洞粗,不容易穿过去,而电线软软的也不能帮助它穿过鞋洞。

  (三)迁移经验,解决问题

  1、出示材料及辅助工具,交代任务

  彩色管、绳子:请小朋友帮彩色管穿上绳子做成项链。

  糖果袋、绳子:请小朋友为糖果袋穿上绳子。

  2、提出操作要求

  ①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工具帮助它们穿上绳子。

  ②要与伙伴们一起说说你选用了什么工具帮它们穿过去呢?为什么?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借助工具穿绳子。

  4、交流分享,提升经验

  ①互相交流:你是选择什么工具,帮助彩色管(糖果袋)穿上绳子?你觉得这种工具合适吗?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要帮助不一样的洞洞穿线,所选用的工具也是不一样的。要选择比洞口小的、比较硬的工具,而且要根据你的材料选择最适合的工具。

  (四)活动延伸:平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用到穿线,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试一试。

科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摆动的规律——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让学生认识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

  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3.挂图或投影片:摆钟、荡秋千等。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问学生这是什么东西,它有何作用?

  2.让学生观察,然后说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出示实验装置——单摆。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实验。在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钩码,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钩码,它就会像钟摆、吊灯一样摆动起来。我们把这个实验装置叫做“摆”。每个组有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三)制定方案

  分小组制定探究方案

  (四)实施探究

  (1)学生分组安装、观察。

  (2)汇报观察结果。

  讲述: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1)学生分组观察:通过变换钩码的数量和变换吊线的长度,记录摆的摆动次数。

  (2)讨论: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现摆动有什么规律?

  (钩码的数量不影响摆动次数;吊线的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3)学生分组实验-为什么摆会慢慢的停下来?

  (4)指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5)讨论:

  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②现在你知道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即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3、做一个听话的`摆-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分别让学生做出一分钟摆动50次、90次的摆。

  (五)展示交流

  展示学生研究结果,并交流一下问题。

  (1)钟摆有什么作用?(由于同一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这样就可以利用摆控制钟表内齿轮转动的快慢,使钟表匀速、平稳地走动。)

  (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得慢。)

  (3)钟摆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发条或电池是钟摆的动力)

  (六)拓展创新

  用一条一米左右的细绳悬吊一个沙漏,上端固定在高处,拉动沙漏在略低于上端悬挂点的位置放手,观察沙迹的路线,记录你的发现。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科学教案 篇3

  一、课题:艺术与科学

  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十六册第一课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学生分析: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发现、科技进步对艺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艺术想象审美追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和设计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在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与科学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对艺术与科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才能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通过例子分析生活中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思考、如何将已有的科学体系,进行整合以及怎么看待和处理不同学科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问题。

  五、教材分析:

  人们经常把科学与艺术比作一棵文化之树上结出的两只硕果、但它们却是同源、异质而又互动的。科学技术发达的时期也产生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两者共存共荣。

  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很少把美术教育和其他相关的学科,尤其是和科学技术进行联系。但在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重视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和探究空间。

  六、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了解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作经历,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七、教学重点:

  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八、教学难点:

  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九、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物品和图片。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雾形成的原因。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活动准备1.生活中有雾天气的图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雾的样子。

  教师:小朋友,你们谁见过雾?它是什么样子的?有雾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你喜不喜欢雾?

  说说理由。

  2、引导幼儿围绕教师提的问题,交流经验和感受。

  3、教师和幼儿一同观察雾的图片。

  小结:雾是白白的,感觉潮潮的,有雾时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二、通过故事了解雾形成的原因。1、教师:小朋友们都见过雾,有谁知道为什么会有雾?雾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兔子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兔妈妈是怎么告诉小兔子的吧!

  2、教师借助幼儿用书给幼儿讲述发生在小兔子身上的故事。

  教师:故事讲完了,兔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3、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兔妈妈说的话。

  小结:雾是一种天气现象,他是由许多小水滴和空气中的小尘埃结合而成的。

  三、了解有雾的天气出门需要注意些什么。1、教师:有雾的天气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小朋友如果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2、小结:不离开家长太远;知道有雾的天气,开车时要开雾灯、慢性等。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能力,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通过实验,感知物质在水中的溶化现象,溶解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3.愉快参与实验,感受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

  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感受色彩变化带来的惊喜。难点:感知彩虹糖溶化现象,溶解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小朋友认识彩虹糖,知道水的特性。

  2.多媒体准备;彩虹糖溶解视频,彩虹堂造型以及彩虹糖做成的食物 PPT。

  3.物质准备:彩虹糖若干,小勺子若干,冷热水挂图一份,刻量杯子一个, 装热水的保温杯,透明碗及杯子每人一份,白陶瓷碟子幼儿每人一份,抹布,托盘,小黑板。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水和两粒彩虹糖导入活动,引发幼儿猜想为什么会变颜色。

  1.先引导小朋友观察水的特性。

  师:今天,廖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碗水,请小朋友们闻一闻水有味道吗? 看一看水有颜色吗?

  小结:水是透明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2.让小朋友感受彩虹糖的融化现象。

  师:在桌面上的小杯子里面有两粒彩虹糖,如果把一粒彩虹糖放进水里,小朋友们来猜一猜,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幼儿讨论一会儿。如果把另外一粒彩虹糖含在口中小舌头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小朋友们来猜一猜,互相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一粒放进小碗里,另外一粒含在嘴巴里。

  当把彩虹糖放在水中的时候,轻轻地拿起小勺子搅一搅,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含在口中的糖,用舌头舔一下,甜不甜?伸出舌头,看一看你的小舌头有什么变化呢?怎么会有颜色呢?

  3.让小朋友边吃边搅拌,过一段时间后,大家一起讨论说一说水怎么会有颜色?小舌头怎么会有颜色。

  师:刚才水是透明的,现在水怎么会变成有颜色呢?

  小结:水把彩虹糖溶化了,所以水变成有颜色,嘴巴里有口水,有温度,把彩虹糖溶化了,颜色留在舌头上,所以小舌头会有颜色.

  二、换场地,自主探究彩虹糖的造型,自由摆放图案。

  1.出示彩虹糖

  师:小朋友,廖老师准备了好多的彩虹糖,用彩虹糖摆好看的造型。

  2.欣赏彩虹糖不同的造型。

  师:请看!(贴在小黑板的彩图翻到正面来),欣赏一下这些好看的造型。

  3、播放视频,知道摆放的方法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彩这个叔叔是怎么摆放的。

  4.请小朋友自主探究彩虹糖的造型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彩虹糖一粒一粒地倒出来,在碟子上自由地摆造型,看谁的图案摆得最好看最有创意。(随机指导,启发幼儿摆不同样式的图案) 小结:小朋友真棒,各种各样的造型都有,有的……有的……还有的…… 三、用冷热水做实验,感知彩虹糖的溶化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1.感知冷热水,拿出冷热水挂图。

  师:小朋友请看这幅图,有两个杯子,你们来猜一猜哪个杯子是装热水的那个是装冷水的?

  端两杯水(一杯热一杯冷)给孩子摸一摸,知道哪杯是热的哪杯是冷的。

  师:那我们来摸一摸,看看哪杯是热的哪杯是冷的。

  2.用冷热水做实验。提前摆位置贴好标签,一边是热水另一边是冷水师:请小朋友每人在托盘上拿一杯水。先拿好,不要倒。

  3.倒冷热水在碟子里观察彩虹糖的溶化现象。猜一猜那种水溶化的快?哪种水溶化的慢?

  师:小朋友们先拿好水,你们猜一猜什么水溶化的快,什么水溶化的慢? 老师叫 123 倒水,大家一起倒。好,1-2-3,倒!

  师:哇,这些彩虹糖颜色有什么变化呢?冷水先溶化还是热水先溶化?

  你看这边碟子上的颜色扩散的很快,全部都有颜色,那边的碟子扩散的比较慢,碟子中间还白色的.。

  小结:热水溶化的快,冷水溶化的慢,热水的温度比较高,溶解度大,扩散的快,所以彩虹糖颜色溶化的快。

  四、活动延伸

  播放课件,更多的摆放造型加水后所显现的溶化效果,增加趣味性。了解在生活中的常见的彩虹糖做成的食物,美味可口,吸引幼儿。

  师:下课回到家里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尝试做彩虹糖实验。也可以叫爸爸妈妈带你们去吃这些可口美味的食物。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材料准备充分,彩虹糖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也是幼儿喜欢吃的糖,很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为什么彩虹糖会变颜色?在老师的启发下一步一步地猜想,然后做彩虹糖溶化的实验,验证小朋友们的猜想,原来彩虹糖会变颜色,是因为溶化了。通过感知冷热水,去做实验,用冷水热水作比较,知道彩虹糖的溶解速度与温度的关系,也很好地达到了本次的活动目标。但也有存在不足的地方,在提问的时候,个别小朋友回答的挺好的,也说出了他自己的发现,作为上课老师没有及时发现,按照他的回答引向活动的目标效果会更好。在摆造型那环节出示彩图几种造型,有些限定了孩子的思维,压抑住了丰富的想象力,孩子的世

  界是丰富多彩的,应该让他们不看图的情况下,发挥想象力自由地摆造型。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2.能大胆地进行设计和创造,体验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

  1.格子桌布,各种有规律排列的花布。

  2.提供颜色,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水彩笔,16开纸,树叶,花瓣,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有规律排列的花布,引导幼儿发现其排列规律。

  (1)格子桌布中颜色相间交错。

  (2)花布的图案排列,或横排,或竖排,或以圆为中心分布排列。

  2.指导幼儿设计花布。

  (1)教师示范讲解:将纸上下对折,左右对折,折出8个格子。

  (2)用黑色水笔画出折痕迹.

  (3)挑选两种喜爱的颜色,先在第一排的4个格子里画上颜色记号,再在第二排的4个格子里画上与第一排相反的颜色记号,把纸张变成漂亮的花布.

  (4)也可以用橡皮泥,树叶,花瓣等有规律地装饰格子布.

  3.幼儿设计制作花布,教师指导,引导能力较强幼儿也可以在格子里交替画上两种图形并涂上颜色,把它变成有规律的'花布。

  4.将装饰好的花布在展示在区域中,引导幼儿欣赏并交流。

  活动延伸:

  在散步及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积极地探究周围建筑物,公园花卉的排列形式,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科学教案(经典)10-04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科学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