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3 10:04:0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10篇(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10篇(荐)

科学教案 篇1

  探究问题:

  1.这些纸是否来源于生活?各种纸

  2.是否能进一步引发幼儿思考,生活中纸的用途?

  3.当幼儿生成出重的纸沉入水里,轻的纸浮在水面上时,

  4.老师是否要回应?(是否需要预设集体活动)

  需要的理由:

  1.关于吸水性的问题

  2.解决沉浮的问题

  专家的话:

  沉浮是否与纸的吸水性有关?

  孩子有出错权,应避免出现误导的实验

  怎样回应:

  方案一:包装鲜花

  方案二:滴水(在各种纸上)

  方案三:看谁爬得高

  方案四:用布和纸进行比较

  根据孩子的经验、角度来想。

  做中学目的:

  让孩子学会比较、观察事物,关注生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专家的话:

  做中学的任务:三个层次

  认识社会

  学会方法

  体验科学的性质(以事实来说话,以数据来说明,以逻辑为目的,以怀疑为出发点)

  做中学不仅仅为了解决知识点

  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决定了他选择今后的生活方式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也要做中学,错误的经历没关系,但不能有错误的结论。

  方案:用布和纸进行比较

  通过纸,想到生活中有许多和纸有相同特性的东西

  通过比较进一步感知纸的特性,学会比较不同的事物,建立事物和人、事物之间的关系

  疑问:

  根据生活的需要来设计出各种纸为生活服务,人和事物的关系,人很聪明

  专家的话:

  1.是不是每个生活中的问题都要设计活动,是不是每个生成的问题都值得用做中学的方式进行。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对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不能理解,不如不说。

  2.做中学只能案例研究,做中学是项目,发现现有的不足,提出合理建议,为今后幼教科学教育服务。体验科学性质,需要案例讨论。

  3.需要讲究科学的态度,不讲权威。平等互动才能形成研究。关注收获。

  下一步:带好孩子们的问题来研讨,真正成功的案例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进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纸》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粉笔。

  2、匹配图片人手一份。

  3、锯子一把,故事图两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笔上划一划,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

  2、引导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有的小朋友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4、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5、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也有一个聪明人,他的'名字叫鲁班。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2、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3、出示匹配图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连线匹配。

  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通过竞猜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1)渔网(蜘蛛网)

  (2)母子雨衣(袋鼠)

  (3)电鼻子(猎狗)

  (4)脚蹼(蛙蹼)

  (5)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来告诉老师,好吗?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电线可以随意弯折扭曲的特性。

  2.运用多种方法玩电线,并尝试造型。

  3.能积极探究,大胆想象和表达。

  活动准备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电线的软硬适合幼儿操作。

  2.课件“好玩的电线”(电线弯折成的太阳、大树、花朵、飞机、汽车等),音乐《欢乐舞》,电线弯折的跳舞小人。

  3.幼儿经验准备:有认识弧线、螺旋线与波浪线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请来的小客人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会是谁呀?这个小人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2.师(举起一把彩色电线):电线宝宝来到我们班,小朋友要热情一点哦。

  (采用情景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观察感知电线宝宝

  1.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根电线宝宝,把它找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比一比,再跟好朋友说一说你的电线宝宝像什么,有什么特点。

  2.师:你在哪里看到过电线宝宝?它有哪些用途?废旧的电线宝宝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强调“废旧的.电线”)

  (幼儿在这一环节逐步感知、了解了各种电线的特点,为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做好了经验准备。)

  三、用电线宝宝变魔术

  1.教师用电线宝宝表演魔术。

  师:老师想为你们表演魔术,你们想看吗?

  请幼儿闭上眼睛,一起数到“3”睁开,教师将电线扭一扭成波浪线形状,提问:电线宝宝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教师分别用彩色电线变出弧线和螺旋线,边变边说出变的方法,让幼儿能够观看清楚。

  师:谁能说一说刚才老师用电线宝宝变出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你可以用手比画比画。

  小结变波浪线、螺旋线和弧线的方法:电线宝宝扭一扭,变出一个波浪线宝宝;电线宝宝弯弯腰,变出一个弧线小宝宝;电线宝宝绕圈圈,变出一个螺旋线宝宝。

  2.幼儿操作尝试。

  师:电线宝宝非常想和你们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布置任务:那就请你们用电线宝宝绕一绕、弯一弯、扭一扭,变出自己喜欢的线宝宝吧。变好的小朋友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变的是什么线宝宝,它们还像什么。

  3.和电线宝宝一起舞蹈。

  师:我们变出了这么好看的线宝宝,和它们一起跳个舞吧。(师生随音乐自由舞蹈)音乐停时,摆成各自电线宝宝的造型。

  (用提问和变魔术两种形式巩固幼儿的已有经验,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掌握了电线的各种玩法。随音乐舞蹈既活跃了气氛,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四、电线宝宝变变变

  1.师:电线宝宝真好玩,能变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形状。看,老师带来了一些电线变的图片,你喜欢哪幅图?是用几根电线变出来的?

  2.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变出更好看的东西呢?可以去找好朋友一起商量着变图形哦。

  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并将变好的图形拍照。

  3.观看照片,启发思考。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变的图形,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还像什么?

  (幼儿边玩边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既发展了想象力,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五、游戏“我是电线小宝宝”

  玩法1:单独游戏

  幼儿扮演电线宝宝,教师出示变好形状的电线,要求幼儿用身体变出这个形状,并说说变的是什么。如教师出现一个圆圈,幼儿用手臂、身体、手指等做出圆形,并说出自己变的是太阳、气球、包子等。

  玩法2:合作游戏

  先分组合作游戏,再全班合作游戏,如变成长长的火车。游戏数次后,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将废旧电线投放到活动区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电线造型,并根据这些造型创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展开活动。活动过程中以开放性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中,提升了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了变废为宝的乐趣。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作为支持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

  我觉得在活动前还应再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件作品,让全体幼儿都有小小的成就感,这样就更能激发每一个幼儿探索和操作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叙述25亿年前至今地壳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图片,了解地球初始的模样以及在25亿年前至今地球发生的变化。通过米勒模拟实验,认识生命诞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设和其他假设,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以辨证唯物的眼光看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对“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同时,随着课程的深入,同学也初步形成了科学宇宙观。但是现阶段同学们还是存在着“地球的初始是怎么样的?”、“恐龙为何会从地球上消失”和“生命是怎么样诞生的?”等问题。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已十分活跃,有利于开展《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这一课程。

  重点难点

  1、地球及地球上生命演化的历程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回顾】“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主要内容

  太阳以及太阳系中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来自宇宙中同一星云,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化而逐渐形成的。星云不停地旋转,使中心部分聚集收缩,成为原始太阳。星云周围的气体尘埃物质逐渐聚集成为太阳系中的大大小小的行星。

  活动2【讲授】一、地球的演化

  【讨论】我们知道地球距今已有46亿年,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它的模样和现在一样吗?根据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你能想象地球诞生时得“模样”吗?

  【引导】 我们可以想象,组成地球的星云物质在收缩聚集中也跟太阳一样,产生着高温,由于地球起初内核还没有完全成形,所以到处发生着剧烈的化学变化,处于一个熔融状态。

  【总结】起初地球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

  【提问】既然地球起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那我们现在的陆地又是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比较下p12页最下面的两幅图片。并且思考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又是如何形成的?

  【总结】46亿——26亿年前,岩浆慢慢的收缩冷却凝固,固态地壳逐渐的形成;此间,高温岩浆不断的喷发释放出来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构成了非常稀薄的原始大气;随着地球温度的降低,水蒸气凝结成水滴降到地表,汇流成原始海洋,从此地球进入了海洋时代。

  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温度下降使岩浆凝固——形成固态地壳;

  岩浆喷发释放的气体——形成原始大气;

  温度下降使水气凝结——形成原始海洋。(38亿)

  【讲述】从地壳形成到现在大陆的形成,地球有经历了那些呢,让我们回到25亿年,看看那时候的地球是怎么样的。25~6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气气,大气中氧气含量逐渐增多。6亿~2.5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大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2.5~0.7亿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出现。0.7亿前年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

  【归纳、总结】

  时期/距今 地壳 植物 动物 25亿年~6亿年元古代 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 藻类植物 6亿年~2.5亿年古生代 地球上的陆地大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 裸蕨类植物 昆虫

  鱼类

  两栖类 2.5亿年~0.7亿年中生代 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裸子植物 爬行类 距今0.7亿年新生代 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 被子植物 鸟类

  哺乳类动物

  【讨论】根据表哥你能推测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么?【阅读】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活动3【讲授】二、生命的诞生

  【讲述】小时候,常有同学问我“人从何而来?”,我会说是猩猩演变而来的',“那么猩猩又是从何而来呢?”我就吱吱唔唔答不上来了。

  那究竟原始的生命从何而来呢?我们知道原始生命在距今38亿年前在海洋中诞生。那时候的场景是怎么样的呢?【讲述】科学家米勒模拟了38亿年前地球的状态,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实验的。

  实验条件:

  1.原始大气:CH4、NH3、H2O、H2、H2S、HCN、CO、CO2 (真空泵抽成真空后充入,模拟原始大气)

  2.能量:闪电、紫外线、宇宙射线(主要是闪电、电极产生的电火花,模拟自然界的闪电现象)

  3.场所:原始海洋(沸水和冷凝后的水,模拟原始海洋)

  实验过程:模拟原始大气用真空泵抽成真空后充入,再把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电极产生火花放电七天,最后在冷凝管冷却后的产物沉淀在最低处。

  米勒发现了沉淀物中含有氨基酸、有机酸、尿素等有机物。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阅读】其他学说

  宇宙胚种说:宇宙胚种说则认为,地球上生命的种子来自宇宙,还有人推断,是同地球碰撞的彗星之一带着一个生命的胚胎,穿过宇宙,将其留在了刚刚诞生的地球之上,从而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

  【扩展】

  如果把地球“有生以来”作为24小时,那么地球在0时诞生,6时以后才在海水中出现最原始的细胞,21时以后海洋中出现三叶虫,22时45分开始有恐龙出现,23时20分哺乳动物出现,直到23时59分,才出现了最早的猿人。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竹笋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2、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礼物包裹、竹笋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说说,引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大熊猫图片)今天大熊猫收到了朋友们送的一份神秘礼物,它们是大熊猫最爱吃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竹子)

  师:你们猜对了,大熊猫最爱吃的就是竹子。(出示竹子图片)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竹子》含PPT课件

  2、玩玩、剥剥,认识竹笋。

  师:可是熊猫最爱吃竹子,为什么要送一根竹笋呢?你能猜出这个秘密吗?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原来竹笋长大了就变成竹子了。

  师:竹笋是怎样长大的呢?(出示竹笋生长过程图)请幼儿观看竹笋生长过程,并做动作扮演。

  师:这里有很多竹笋,熊猫也想要请你们吃,可是现在就能吃吗?(要剥壳)

  师:笋宝宝的秘密藏在它的衣服里,现在请你去试一试,剥一剥。幼儿操作剥笋。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剥的才不破?你用什么办法剥的这么快?

  小结:原来剥笋要轻轻地,一层一层剥才不会破。

  儿歌总结:小朋友们快快来,我们一起来剥笋,从外剥到里,从下剥到上,一层一层往里剥,笋宝宝露脸微微笑。

  3、结束

  师:笋剥好了,我们送厨房请阿姨去制作美味的'菜肴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利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了解花灯的多种造型、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并初步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花灯展。

  2.幼儿人手一个自制花灯(亲子共制)。

  3.逛花灯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1.“逛灯会”,体验元宵节的快乐。

  (播放背景音乐)师: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节日,这一天祖国各地热闹非凡,晚上街头一盏盏花灯把整条街照得通明,有兔子灯、金鱼灯、荷花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人们。我们也一起来欣赏!

  ①播放ppt,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感受闹花灯的喜庆气氛。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幼儿园也要举办花灯展,而且还特意邀请你们去参加呢!我们一起看花灯喽,好不好?

  ②亲子自制花灯展览,幼儿看一看、说一说。

  2.接触实物,摆弄花灯。

  ①幼儿玩灯、欣赏并相互交流自己灯的主要特点。

  让幼儿自有观察,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广阔发挥空间。

  ②介绍自己的等,引导幼儿从颜色、造型等方面进行介绍。

  ③幼儿提灯游行,自由交往。

  3.游戏“花灯找朋友”,巩固幼儿对花灯的认识。

  ①集体游戏:根据花灯的某一特征找朋友。

  ②自由游戏:随着儿歌幼儿自由按花灯的某一特征找朋友。

  附:儿歌

  花灯谣元宵节,真热闹,我们大家来看灯。

  兔子灯,金鱼灯,我们都是××灯。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明确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 能排除颜色、排列方式等干扰,寻找与密码箱相匹配的钥匙;

  3. 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主要形式

  集体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正确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明确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活动难点

  能排除颜色、排列方式等干扰,寻找与密码箱相匹配的钥匙

  教学准备

  1.用废旧盒制作的密码箱7个,每只箱子上有2组8以内的数量;

  2.纸制钥匙若干;

  3.幼儿操作用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密码箱,了解破译密码的`方法

  1.今天,森林里的小熊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它的密码箱打不开了(出示密码箱)。

  2.小朋友们看看密码箱上有什么?

  3.密码就藏在这些小圆点里。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线的左边有几个小圆点。(幼:6个。)

  师:“6个小圆点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幼:“数字6”)。右边又有几个小圆点呢?用数字几来表示?(8)

  4.密码就是由数字6和8组成的。

  5.(出示3把钥匙)知道了这个密码,看看哪把钥匙才能打开这个密码箱呢?

  二、分组为密码箱寻找钥匙,学习感知8以内物体与数量的关系

  1.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学会破译密码的方法了。这里还有6个密码箱,每个箱子有6把钥匙,这么多,小熊都被弄糊涂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一组合作,一起帮忙找出正确的钥匙。(提醒:找到后把密码箱和正确的钥匙送上来放在指定的位置上)

  2.幼儿小组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3.集体检验: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你们找的钥匙对不对(依次检查每组)。

  三、个别练习,学习排除颜色等干扰,感知8以内物体与数量的关系

  1.除了小熊,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密码箱呢(出示表格),而且密码都不一样,仔细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箱子密码颜色不一样,有箱子密码形状不一样,还有箱子密码排的不一样。)找钥匙时可要看清楚密码。

  2幼儿操作,找到正确的钥匙后,用浆糊贴在对应的小框里。

  3.集体检验

  四.延伸活动

  将不同形状、排列、颜色的作业纸投放在区角,使幼儿继续练习巩固。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愿意主动参与探索实验活动,体会探索菠菜的乐趣。

  2、了解菠菜叶的组成、叶子里面含叶绿素及其作用,学习用正确方法操作实验发现菠菜叶里面的秘密(叶绿素)。

  3、能运用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方法探索菠菜叶(叶柄、叶脉、叶肉)的构成。

  活动重难点:

  叶绿素操作实验,把菠菜叶撕得非常小,与酒精搅拌融合产生叶绿素。

  活动准备:

  1、菠菜叶、酒精杯、棉签、白纸幼儿人手一份。

  2、 菠菜叶结构图。

  活动过程:

  1、实物导入:“菠菜”,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们见过吗?它是一种蔬菜叫——菠菜。

  2、谈话引出“闯关游戏”。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勇敢的小朋友。那你们想接受挑战玩闯难的.游戏吗?今天的闯关就和菠菜有关。

  3、闯关游戏第一关——感知叶子的结构。

  (1)给每一位幼儿分发一片菠菜叶,引导幼儿发现叶子的结构。

  师:第一关就请你们用火眼金睛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菠菜叶身上有什么?

  (2)幼儿以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

  (4)教师出示挂图展示叶子的各部分结构并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说得也很好,可以拿在手上,连着叶的小柄叫“叶柄”。摸上去软软的,就象我们人身上的肉一样,叫叶肉。还有中间的小小的“小经”叫“叶脉”。

  4、闯关游戏第二关——探索树叶里面的秘密。

  师:我们刚才通过观察发现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的,下面我们加大难度,挑战第二关。请你们来猜猜看,菠菜叶里面会藏着什么秘密呢?

  (1)介绍材料。。

  师:我需要一个好朋友的帮助(拿出酒精) 小朋友猜猜看这是什么?(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闻一闻,给所有小朋友闻闻 (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闻)。

  (2)讲解做法与要求:首先要把菠菜撕的非常非常小、然后放到杯子里面,再加入酒精然后用棉签搅拌30圈。

  (3)教师操作实验,幼儿仔细观察大胆猜想结果。

  (4)教师小结:通过酒精的帮助把菠菜叶里面的秘密找了出来,杯子中这些绿色的汁,它就是叶绿素, 叶绿素的本领很大,它能够制造出氧气,让人们呼吸;还可以帮助我们净化环境,给我们带来好心情。

  (5)幼儿操作实验。

  重点指导:叶子要适量,撕得非常小后,再倒入酒精。引导幼儿和同伴观察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5、叶绿素作画,评价及欣赏作品。

  (1)教师引导幼儿用叶绿素作画。

  师:这些叶绿素还可以用来画画。我们一起用棉签来画一幅漂漂亮亮的画吧!

  (2)师幼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欣赏。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找生活中的叶子是不是也由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构成。不同的叶子里面是不是也有叶绿素?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能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交流与动手中探究、解决问题;能搜集、了解各种资料信息;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比较。

  2.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敢于挑战,大胆设想,勇于改革创新,善于观察,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知道自行车中用到了简单机械的原理。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自行车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

  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研究。

  【器材准备】

  1、教室外选择好场地一块,并为每一小组准备一辆自行车。(必用,可让骑车的同学准备)

  2、螺丝刀、钳子、锤子、扳手等若干。(供学生选用)

  3、自行车图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 .回顾上节课发现的自行车上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及所起的作用。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的机械起什么作用

  龙头(把手) 轮轴 轻松地控制方向

  踏脚板与齿轮 轮轴 省力

  刹车 杠杆 省力

  大车轮与小车轴 轮轴 加快速度

  大齿轮与小齿轮 轮轴 提高转速

  螺丝与螺帽 斜面 省力

  2 .师:那么,这些自行车上的机械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会省力或加快速度?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一步研究自行车上的机械问题。

  二、重点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机械问题

  a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小组讨论: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适合自己小组的研究问题。

  师提示可以参考课本、同学的发言。

  全班交流各组选择的研究问题。

  b .制定研究计划。

  让我们来写个研究计划吧!你觉得研究计划应该包含哪些部分内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引导明确研究计划应包括:

  ·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数据记录

科学教案 篇10

  本单元由《我从哪里来》、《人的一生》、《细胞》、《我像谁》、四课组成。主要是研究人作为生命世界的一部分如何繁殖下一代、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构成和遗传变异现象,以及认识生命个体、科学技术研究的现状,提高学生对生命延续意义的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他们在身体形态和功能等方面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一阶段他们难免会对自己身体发育的特点和青春期应该怎样搞好卫生保健产生疑问;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体验到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里,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体,也会产生“各种生物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儿女的'相貌往往和父母相似,又有些不同,这是为什么”等问题。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了解与生命的延续相关的科学知识,解决学生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是本单元编排的主要目的。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根据《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来编写的。本单元相关的生命世界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是: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懂得交流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能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并做好观察记录。

  4.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6.能够对同一现象作出不同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能够尊重证据。

  3、能够珍爱生命。

  4、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

  1、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2、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3、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精选】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