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4 08:56:3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锦集[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1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

  1 导语:明确任务 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教后反思

  3 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 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 “

语文教案 篇2

  论 美

  培根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对美的论述

  2.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对美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美的内涵

  教学方法

  引导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

  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誉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著有《论人生》等著作,留下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名言,如: 。

  检查字词:

  肃然起敬( ) 吝啬( )( ) 滑稽( )

  摄取( ) 谚语 ( ) 愧悔( )

  问题设置:

  1. 作者谈论了哪几种美,这几种美之间是什么关系?

  2.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 文章最后作者给我们提出怎样的勉励和希望?

  品味语句:

  例:美言: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赏析(推荐理由): 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涵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美言:

  赏析:

  拓展延伸:

  用发现的眼睛寻找身边的美。

  作业布置: 以“论不美”为题写一篇小随笔。

  论美

  培根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

  2、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3、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过程:

  1、 先从两个观察游戏入手的,第一个游戏是观察猜字,学生说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简单说说理由。第二个游戏观察图形,从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哑铃和毛笔。用这种方式导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老师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清楚地表达、认真地倾听的能力。

  2、 老师要求男同学闭上眼睛,让女同学观察毛笔的位置,然后让女同学来讲述毛笔在图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叙述,不能用动作来指点,男同学要根据女同学的描述找到毛笔。这就是在训练学生清楚地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谁能讲得比她更清楚?”“谁还要补充?”“根据描述,你找到了吗?”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3、 由学习伙伴的话作为引子,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后,老师安排小组交流,要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发现。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其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语言表达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

  4、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你们最感兴趣的发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从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示范怎样进一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5、 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出示一个现场观察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四幅图:随着太阳位置早、中、晚的.变化,猫的瞳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猫的眼睛,引导学生说得更准确。然后再观察图片,向旁边的同学说说在什么时候猫的瞳孔是什么样子?

  6、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 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 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 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 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二、 读读背背

  1、 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 分小组练习背诵。

  3、 说说这个儿歌知道了什么?

  三、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教案 篇4

  课堂导入:

  二十世纪初,三十八岁的史怀哲,拥有三個博士學位,又正式取得醫生執照,但他拋棄了似錦的前程,从法国赶到未开化的黑暗大陸──非洲,為黑人義診。

  史怀哲刚踏上非洲土地,映入他眼簾的是白人欺壓黑人的情境及黑人種種悲慘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而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第一個大手術是為脫腸引起腸閉塞的病人開刀,以往非洲這種病人只能在肚子剧烈疼痛下等死,沒有第二條求生的路。當他救活病人時,病人緊緊握住他的手,久久不肯放開,眼神中充滿著疑惑與感恩。史怀哲告訴他說:“我不是巫師,是‘愛’支持我這樣做。”此時暮色漸漸低垂,白人醫生與黑人病人在靜默中,彼此從心底領略到:“我们都是兄弟。”

  课前预习:

  1.史怀哲(1875-1965)又名可尔贝特施韦策。法国神学家、___家、医生,一生致力于__洲国家的医疗事业,1954年获得诺贝尔___奖。《我的呼吁》便是他在___斯德哥尔摩授奖仪式上的演讲词。

  2.《我有一个呼吁》,主要呼吁什么?

  答:。

  答案:

  1.哲学 非 和平 瑞典

  2.呼吁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呼吁人们从善去恶,远离暴行;呼吁防治大众疫病,呼吁放弃原子武器,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重点难点:

  生:老师,我们觉得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比较难懂,好像是一篇深奥的议论文。

  师:对,这篇文章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在阅读理解时,应注意区别文章的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

  生: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有的地方好区分,有的地方难区分,怎么办?

  师:关键看哪个证明哪个,哪个被哪个证明。比如第一段文字最后两个句子,前一句说“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后一句说“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前为因后为果,后一句证明前一句,前一句是主要信息。

  生:区别段与段,也可以这样吧?

  师:对。

  生:如果段与段之间没有论证与被论证关系呢?

  师:那可能它们就是并列关系,它们共同论证中心论点。比如最后三段文字,都是反对战争,都论证中心论点“尊重生命的伦理”。

  结构图示

  概括提出呼吁

  1、呼吁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2、呼吁从善去恶,爱护并促进生命

  具体论证呼吁

  联系暴行3、呼吁善良善行,超越暴行力量

  联系疾病4、呼吁防治疫病,各色人种以伦理精神相处

  联系战争5、呼吁放弃原子武器,希望互相信任,和平共处

  6、呼吁国家之间的问题,避免战争,和平解决

  7、呼吁国家领袖,力避关系恶化,共同维持和平

  重点研讨:

  1、《我的呼吁》是按照什么思路来演讲的?

  明确:全文思路呈层进式。首先提出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稍加论证,指出怀善去恶是尊重生命伦理的人生境界;最后联系实际,强调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先讲是什么与为什么,再讲具体怎么做: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2、《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演讲内容,哪些地方相同?

  明确:两篇演讲词在主张种族平等与反对暴力方面是相同的。(1)《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我的呼吁》主张种族平等。(2)《我的呼吁》“呼吁”尊重生命,反对战争;《我有一个梦想》要求黑人进行创造性的斗争,即不用暴力的斗争。

  课堂训练: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豁然开朗 至礼名言 愚昧无知

  B、亲疏远近 慈善事业 军备竟赛

  C、生命伦理 和睦相处 战争暴行

  D、炯然不同 铭记心中 表白信心

  2、下列各句,不是“我”所呼吁的内容的一句是 ( )

  A、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B、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

  C、我相信必定有不少人挺身出来,怀着牺牲的精神替这些受难的人服务。

  D、可是,今天我们还深陷在战争的危机里。

  3、句子与修辞手法不相匹配的一项是 ( )

  A、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设问

  B、耶稣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至理名言:温和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引用

  C、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借喻

  D、希望他们尽快铭记使徒保罗的名言:若是能够,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引用

  4、不是段落中心句的一句是 ( )

  A、第二段: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

  B、第三段:只要有人始终充分地思考,并实践仁爱和真理,世界将属于他。

  C、第四段:防治大众疫病的奋斗是永远需要的。

  D、第七段:希望掌握国家命运的领袖们,能避免一切会使现状恶化、危险化的事业。

  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

  5、史怀哲认为哪些危险正威胁着人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史怀哲为什么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我的呼吁》第一段文字,完成7-11题。

  (1)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2)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3)这种伦理否定这些分别,因为评断生物当中何者较有普遍妥当性所根据的标准,是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的。(4)这标准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5)对全世界有何意义?(6)这种分别必然产生一种见解,以为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7)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8)但事实上,我们的直觉意识到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9)这种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一种精神工作,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能一改以往的生活态度,而开始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10)同时,获得这种想法的人会觉得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11)这时候,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

  7、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1)/(2)(3)(4)(5)(6)/(7)(8)(9)(10)(11)

  B、(1)(2)/(3)(4)(5)(6)(7)/(8)(9)(10)(11)

  C、(1)/(2)(3)(4)(5)(6)(7)/(8)(9)(10)/(11)

  D、(1)(2)/(3)(4)(5)(6)/(7)(8)(9)(10)/(11)

  8、用原文解说:

  (1)“这种伦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往的生活态度”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画线句子直接证明的内容是什么?它又被什么内容所证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这段文字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总提演讲的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B、我们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C、人们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

  D、生命的伦理要求人们注意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

  答案:

  1、C(A至理名言,B军备竞赛,D迥然不同)

  2、D(D仅仅呈现一种不良现状,没有呼吁;B“我仍然确信”与C“我相信”是呼吁的一种表达方式)

  3、A(无疑而问且加强语气,是反问)

  4、B(这一句在证明前一句,是前一句的论据,不是段落中心句)

  5、一是暴行,二是疾病,三是战争

  6、因为这种“分别”容易引起有些人随意破坏或者伤害一些生命,产生一些可恶的暴行

  7、(1)提出对生命伦理的“尊重”,(2)(3)(4)(5)(6)批评与“尊重”相悖的主观“分别”(7)(8)(9)(10)(11)论证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尊重”的基本内涵。

  8、(1)重视尊重生命(2)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

  9、以为昆虫或原生动物没有什么价值,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

  10、(第一问)“这标准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第二问)“对全世界有何意义?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

  11、D(关键在于尊重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课后训练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迥(差得远)然不同 至(极)理名言

  B.生命伦(类)理 战争暴(残暴)行

  C.铭(镌刻)记心中 危机(机会)

  D.表白(表达)信心 愚昧(糊涂)无知

  2.下列对《我的呼吁》的出处介绍,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

  A.出自《敬畏生命》

  B.选自《史怀哲传》

  C.即史怀哲在195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的讲话

  D.选自《新约全书》

  3.下列关于史怀哲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怀哲是法国神学家、哲学家与医生,一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医疗事业。

  B.史怀哲195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我的呼吁》是他在瑞典授奖仪式上的演讲词。

  C.史怀哲获得三個博士學位与醫生執照,38岁时从法国到非洲大陆,为黑人义诊。

  D.史怀哲对非洲旧殖民地的民众所给予的善良帮助,并不是什么慈善事业而是赎罪。

  4.下列观点与史怀哲倡导的生命伦理的原则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鼓励和维持生命是善良的好事,而毁坏和阻挠生命是丑恶的坏事。

  B.世界上的生物可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

  C.世界上没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不能随意破坏或伤害牠们。

  D.人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

  5.下列观念与史怀哲倡导的生命伦理的观念相同的一项是 ( )

  A.动物解放运动者,呼吁动物权利

  B.生命中心伦理倡导尊重生命个体

  C.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一切价值的来源

  D.生态中心伦理主张给生态系统整体以道德地位

  6.《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针对性与鼓动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纵横

  阅读《我的呼吁》的第三段,完成7-11题。

  7.“可是良善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单纯而继续不断的”一句,论证什么句子?又接受什么句子论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一句中的“危机”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史怀哲呼吁善行的现实针对性是 ( )

  A.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

  B.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

  C.良善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能消除猜疑和误解。

  D.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他人的心理和思想,所以人要认真去冒险行善。

  10.“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一句,其中“杠杆”与“重物”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后引用耶稣的一句名言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践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人类需要种种不同的关怀: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等等。人类的终极关怀导源于人类的终极苦恼。终极苦恼就是对死亡之不可避免的苦恼,对生命短暂的苦恼。人类从自然界中解放出来之日,就是终极苦恼产生之时。动物是没有终极苦恼的,唯有人类看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看到了天与人的对立,看到了宇宙之无限和人生之奇短,从而为摆脱这种终极苦恼而产生了各种不同形态的终极关怀。

  苏珊.朗格在她的《情感与形式》一书中说:“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最普遍是否定死亡的终极性,想象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通过复活、轮回或超生,也就是通常说的从现在超度没有死亡的世界:阴曹、涅磐、天国和天府。”她否定了这种终极关怀,认为这种安抚最终要归于失败,从而提出了她认为“最有启发性”的对生命历程的理解,那就是“在生与死之间尽量寻找尽可能多的生活”,即“即生命的磨砺和自我实现”。

  可见终极关怀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观、人生哲学。积极的科学的终极关怀,不虚幻地否定死亡,而是揭示了如何在有限生命之中去实现无限的意义的正确途径。

  歌德在《浮士德》一书中凝聚了他六十年的人生经验,发现了“智慧的最后结论”,就是“人必须每天来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这段名言可以看成积极的科学的终极关怀的高度概括。一个扩大自身的价值,为发扬有限生命的无限的潜力而追求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人必然是伟人。

  由此可见,人类的上帝就是自己,人类不必从异己的神秘的力量那里去找终极关怀。真正的终极关怀就在于生命的最大限度的燃烧之中,存在于对自己全部生命价值的不断的、无限的追求和开掘之中。这就是对人类所必需的终极关怀的真正科学的解释。

  12.对“终极关怀”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终极关怀就是终极苦恼,即对生与死的苦恼。

  B.终极关怀就是对人生短暂而苦恼的关怀。

  C.终极关怀要求人们每天都来争取生活与自由。

  D.终极关怀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观、人生哲学。

  13.“这种终极关怀”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说“动物是没有苦恼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苏珊.朗格与歌德二人的论述,相同的一项是()

  A.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最普遍是否定死亡的终极性\人必须每天来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B.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人必须每天来争取生活与自由

  C.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人类的上帝就是自己

  D.生命的磨砺和自我实现\智慧的最后结论

  16.最能概括本文中心的一句是()

  A.真正的终极关怀就在于生命的最大限度的燃烧之中,存在于对自己全部生命价值的不断的、无限的追求和开掘之中。

  B.由此可见,人类的上帝就是自己,人类不必从异己的神秘的力量那里去找终极关怀。

  C.积极的科学的终极关怀,不虚幻地否定死亡,而是揭示了如何在有限生命之中去实现无限的意义的正确途径。

  D.一个扩大自身的价值,为发扬有限生命的无限的潜力而追求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人必然是伟人。

  答案:

  1.B(伦,人伦)

  2.D(《新约全书》是《圣经》中的一部分,《我的呼吁》与之无关)

  3.D(对史怀哲来说,应是慈善事业,不是赎罪)

  4.B(这个观点正是史怀哲批判的内容)

  5.B(A范围太窄,C人类中心主义与生命伦理相反,D生态中心伦理比生命伦理范围大)

  6.从标题看,“我有一个梦想”是针对美国黑人权益危机提出来的,比如当时曾发生一个黑人妇女没有给白人让坐而被拘捕的事件;“我的呼吁”是针对世界缺乏生命伦理提出来的,比如国家内部的暴行与国家之间战争。两篇演讲词的语言都有明显的鼓动性。《我有一个梦想》题目就有一种诗意和美感,对听众有较强的鼓动作用;《我的呼吁》通过直接“呼吁”听众,亦有鼓动作用。从语句看,《我有一个梦想》多用排比句,《我的呼吁》多用对比句,都具有非常强烈的鼓动性。

  7.该句论证“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接受“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论证

  8.良善解决问题时的无力或尴尬

  9.A(B是暴力的后果,C与D是良善的意义,三者不是善行的针对对象)

  10.“杠杆”喻良善,“重物”喻难以解剖的矛盾或问题

  11.温柔的人容易得到幸福,一定会得到上帝应许的土地

  12.A(终极苦恼是终极关怀产生的原因,并还是终极关怀本身。)

  13.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最普遍是否定死亡的终极性,想象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通过复活、轮回或超生,也就是通常说的从现在超度没有死亡的世界:阴曹、涅槃、天国和天府(因为“这种终极关怀”是苏珊.朗格引用来进行否定的。)

  14.因为动物缺乏智力思维活动,处在麻木与混沌状态(这道题在文中找不到答案,需要运用考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思考。)

  15.D(A前者“否定死亡的终极性”是苏珊.朗格所否定的反面观点,与后者歌德所肯定和观点不同;B前者“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是苏珊.朗格所否定的反面观点,后者歌德所肯定和观点不同;C前者范围太大,后者并不是歌德的观点。)

  16.A(B仅仅从范围与否定角度论述,不能概括本文中心;C虽然正确,但太笼统;D重心偏移,侧重论述伟人的特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以及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板书设计)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同学们,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我的心愿可多了。我想穿越时空去会古人,揭开古老的历史的谜底;我想登上时光穿梭机,到未来去看一看;我真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钻到他的脑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绝症病人

  3、同桌说说自己的.心愿。

  4、这么多心愿能实现吗?(不能)谁说不行,看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

  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1、想想:

  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和孙悟空一比高下呢!咱们也来变一变呢?想一想,你也在变,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一粒药丸,福尔摩斯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你变成了什么?

  2、指名说说:

  我的愿望是什么?我变成了什么?

  教师随机点拨:变的人可以是现实中的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歌星等)、身边的人(亲人、同学)社会上的(清洁工)、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历史的(伽利略、)科幻人物(蓝猫、外星人)、动物、植物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食品卫生、穷人、自然灾害等等。

  3、想想:

  我变成了以后,干了什么事情。

  请4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你们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也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变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过程丰富起来,好吗?

  ⑴ 小组选代表交流:

  同学们交流得非常愉快,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呀?

  ⑵ 其他同学倾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教师注意点评: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

  4、教师小结:

  其实,说出你的心愿,你变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把这些连起来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想象作文了。

  五、写作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你可以给文章,自己加个小题目。

  六、写完后,读给爸爸或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修改一下

  【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述说,随机板书)

  我想变

  想象丰富

  美好心愿 变成谁 做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6

  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习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自备田字格,游戏题板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认识八个生字,写好“说、话”两个汉字。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后)师引导说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

  2.我们来做“春“字开花的游戏吧(选择板书:春雷 春雨 春风 春燕 )

  3.(出示课文插图)瞧,在美丽的春天里,小朋友们来到哪里干什么呀?(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二、初读,了解短文,认识生字。

  1. 春风里,软软的柳枝正在迎风飘舞。沉睡了一冬的柳树是怎么醒来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课文第1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反馈读音。

  (1) 板书课题:1.柳树 了

  (2) 春天来了,柳树怎么啦?(贴上“醒”字后让再读课题)识记“醒”字。

  (3) 除“醒”字外,你们还会认儿歌中的哪些汉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请看字卡。(老师出示字卡,请学生读字并组词)

  3.和生字交上朋友了,一定会读得更好,自己试试吧。

  三、再读,熟悉短文,巩固识字。

  1.分节读文,读通读顺。(指名——分组或者齐读。)

  2.再读课文,疏通内容。

  (1)读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柳树 醒了

  ①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春雷)教师板书:春雷 说话

  ②春雷怎样跟柳树说话,小柳树睡醒了,会怎么说呢?

  ③你能想像着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吗?

  ④看板书,小结。

  接下来分小组学习第二、三、四小节。方法:同桌互相读一遍,看看是否读准;2、说一说,谁给谁干什么,怎么样了?3、试试,会背了吗?(注意评价学习情况)

  (2)春雷的朋友们还和柳树在一起做什么啦?

  ①以小组形式汇报,老师板书,然后检查该组朗读、背诵;(评价学习情况)

  ②其他小组学习朗读,练习背诵;

  ③分组比赛朗读;看板书加上动作练习背诵。(评价学习情况)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看看柳树在干什么?

  ①齐读第五小节。

  ②请同学说一说又知道什么啦?教师板书: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③看着板书,加上动作背一背。

  (4) 同学们,春天万物都在生长,除了柳树醒了,还有什么也醒了呢?

  (5)美丽的春天令人陶醉,让我们拿起书,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自由读)

  (6)会背了吗?看着板书试试吧。

  四、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1.看板书再读词。

  2.指导书写。

  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写好两个相同偏旁的汉字,你们看田字格表里是哪两个字(说话)

  ②这两个字的偏旁谁认识?(言字旁)

  ③示范:写言字旁时第一笔点起笔不能太低,横要向上斜一点,折要向左斜一点,注意左边偏旁窄一些,右边部分宽一些。

  ④描红。⑤自己练写,对比范字。⑥成果展示。

  1 柳树醒了

  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复习本课生字、词语,背诵课文。2.写好“朋、友、春、高”四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开火车抽读字卡:醒、雷、澡、枝、软、梳、梢、耍

  2.请同学领读词语:(老师出词语,同学领读)

  (二)读背课文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齐背。

  (三)仿照课文编诗句。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师生评议。

  (五)作业设计

  1、完成练字作业。

  2、词语连线练习。

  3、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太空“清洁工”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用途?

  2.知道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3.阅读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太空“清洁工”产生的'原因和用途,从而对太空、科技产生兴趣。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太空“清洁工”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太空“清洁工”

  2、你们看,美丽浩瀚的太空你们可曾知道,那里充满着危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空“清洁工”》

  (二)初读课文。要求:轻声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把这段话读正确、流利。

  (2)圈一圈:太空“清洁工”是什么?

  (3)划一划:太空“清洁工”是怎么样的?

  (4)写一写:太空“清洁工”有什么用途?

  2、学生按要求学习。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学习。

  3、交流反馈。

  4、交流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复述课文。

  现在,你是太空“清洁工”。如果你是太空“清洁工”中的一种,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

  学生自由准备。要求:说清楚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和用处。

  指名学生复述,评议。

  (五)展开想象。

  读了《太空“清洁工”》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语文教案 篇8

  第二单元 快乐校园

  (A卷)

  测试部分

  题号

  总分

  等级

  得分

  小朋友们,我是花仙子 ,让我们一起去采集学习的硕果吧!

  一、比一比,哪座房子最漂亮。

  我能准确拼读这些词语,还能写得漂漂亮亮。(16分)

  二、请帮助这些小动物找到它们的好朋友。(16分)

  ( )问 ( )笔 桥( ) 形( )

  ( )线 ( )才 高( ) 粗( )

  广( ) ( )难 ( )面 ( )少

  四( ) ( )为 到( ) ( )阳

  三、看好要求,再写也不迟。

  超级模仿秀。(10分)

  1、照样子,写出下面字的部首。(4分)

  徐( ) 盆( ) 凉( ) 级( ) 底( )

  2、⑴ 照样子,写字。(3分)

  手—(把) 衣—( ) 土—( ) 舟—( )

  ⑵你还发现哪些字做部首时样子变了,请再写出三个。(3分)

  — — —

  四、请找到和下列字读音相同的字,再组词。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9分)

  深——( )( ) 手——( )( )

  做——( )( ) 笑——( )( )

  鱼——( )( ) 园——( )( )

  五、把能搭配的词语的手拉起来。(8分)

  赞许地 通过 抬 桌子

  顺利地 检查 抓 小鸡

  仔细地 走着 搬 木头

  兴奋地 点头 捕 鲨鱼

  小朋友们,你们可要帮帮俺老孙哪。

  六、这道题是八戒 出给孙悟空的,他要悟空把不是一类的划出来。(8分)

  1、蜜蜂 松鼠 蜘蛛 蚊子

  2、猴子 山羊 麻雀 猫头鹰

  3、飞蛾 蝙蝠 燕子 乌鸦

  4、黄瓜 丝瓜 西瓜 南瓜

  七、认真朗读下面的句子。把语气相同的句子连起来。(6分)

  邓爷爷来了? 这道题好答! 你行吗?

  邓爷爷来了。 这道题好答? 你 行!

  邓爷爷来了! 这道题好答。 你真行。

  八、这样的'句子我也会写。(4分)

  小朋友们,可要细心呦!

  例: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劳动委员是我们班的李小青。

  刘阳是我的好朋友。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2、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雷切尔?卡森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一、课文导入

  我国清代时期的洪亮吉提出:人们无不愿意做盛世之民,但盛世人口激增,吃的问题、住的问题、穿的问题等无法解决,写作了《治平篇》让皇帝思考这个问题。但当时的朝廷没有想出好的应付办法,只好不了了之。英国人马尔萨斯向全世界公布他的人口理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财富以算术级数增长,他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控制人口是必需要做的事,我国的马寅初则在解放初期就正面提出计划生育的问题,当时中央的观点是“人多力量大”,“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马寅初自然遭到了彻底批判。无独有偶,远在大洋彼岸的科学家雷切尔?

  卡森1962出版《寂静的春天》,结果引出了轩然大波,化学工业界对《寂静的春天》及其作者进行了有组织的攻击,他们指斥该书,说它“比它所谴责的杀虫剂毒性更大”。他们贬损卡森,指称她是“歇斯底里的病人”,甚至以她终生未婚进行人身攻击。“为什么一个没有结婚的老处女会如此关心遗传基因的问题?”他们都是站在人们思想的前列提出问题的学者,是人类的先知,可是他们都不被理解,甚至受到批判。

  当然,他们的心血也没有白费。我国新时期即着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美国人把卡森《寂静的春天》与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提并论,认为两本珍贵的书都改变了他们的社会。

  二、课文内容解读

  第一部分:①—⑧介绍说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①概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但是,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②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令人不安。介绍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之大,而且其隐蔽性极大。

  ③着重介绍漫长的发展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与平衡,然而现在的环境变化太快了,人类无法适应。

  ④介绍了人类的急躁轻率使新情况不断产生。

  ⑤人类来不及适应这些化学药品。

  ⑥简介这些化学药品被利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

  ⑦各种化学药品被广泛应用。

  ⑧化学药物的使用陷入了恶性循环。

  第二部分:⑨小结本文内容,指出不进行环境保护的后果是“我们的一大灾祸”,是“打击整个地球”。

  板书:寂静的春天

  第一部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①生物的环境的相互作用

  ②污染空气、土地

  ③化学药品对人类的危害

  ④人类没有时间适应世界变化

  ⑤人类创造化学物质

  ⑥化学物质被人类使用

  ⑦这些化学物质的.危害

  ⑧导致恶性循环

  第二部分:⑨小结全文:使用化学药品,是“打击整个地球”

  三、写作手法讨论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课文的一大特色:

  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

  20世纪中叶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对比)突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在很大的程度上,地球上动植的形体和习性是由环境造成的,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只有在20世纪较短的时光瞬间中,一个物种,——人——才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变他所在世界的大自然。)

  滥用化学药品对自然有污染破坏

  众所周知的核污染(对比)突出化学药品的危害

  (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锶—90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的草、玉米或者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骼里直到人死去。//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者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性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或者随着地下溪水神秘地流淌直到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对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

  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缓慢

  人类发明制造化学药品速度惊人(对比)突出人类无法适应被污染的环境

  (要生成现今栖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适应、相平衡的状态。//单是在美国,每年就有约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的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去与之适应,它们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

  课堂练习:口头作文

  设想一下,如果人类不对化学药品进行控制使用,50年后的地球将是一个什么样子?

  课后练习:写作训练

  为儿孙留一片净土——《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母鸡教案04-1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9-23

[精选]语文教案09-15

语文教案[精选]10-12

语文教案【经典】09-16

[经典]语文教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