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8篇(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看看等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水注喷高的原因。
2.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述出自己的探索结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大胆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喷水台
2.水盆、水、能舀水的容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水
1.请幼儿自己选择器具来玩水。
2.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玩水的几种方法。
二、了解喷泉
1.出示图片-喷泉,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是什么?(喷泉)
你怎么看出来是喷泉呢?
(幼儿知道并说出水是向上喷的。)
2.怎样才能让水喷上去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探索喷泉
1.尝试制造喷泉
教师:小朋友,你们来试一试怎样才能任谁向上喷呢?
请幼儿自由玩水,进行探索。
2.教师巡回观察,并记忆幼儿的.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幼儿的探索情况:哪些幼儿想出了让水向上喷的方法,能使水向上喷。
哪些幼儿找不到让水向上喷的方法。
3.请幼儿演示怎样制造出的喷泉。
4.请幼儿演示不能制造出喷泉。
引导幼儿共同找出不喷水的原因。
四、人工喷泉
1.请幼儿自由结合两人一组进行喷泉比赛,看谁的喷泉喷的高,并讲出自己喷泉喷的高的原因。
2.幼儿讨论如何让喷泉喷的更高。
3.请幼儿寻找合适的材料,制造出喷的更高的喷泉。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并能按一定比例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
2.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在教室里和操场分小组教学。
2.材料: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橡皮泥、小皮球等。
第一课时
一、设计太阳系模型。
1.谈话:根据上节课得到的有关太阳系家族成员的信息,说一说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学生汇报后组织大家在教材第43页的空白处画出太阳系主要成员的位置顺序关系图。
3.提问:如果我们根据已经掌握的太阳系资料做个太阳系模型,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4.学生分小组举行深入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后,教师从八颗行星模型的布局、模拟材料选择以及行星模拟的大小和位置关系等三方面进行总结。
6.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
(1)如果要对九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如何处理?(指导学生认识到需要按照比例来缩小。)
(2)如果要综合利用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九大行星的赤道数据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如何处理呢?(指导学生认识到比例要一致。)
(3)处理数据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如果兼顾体积和距离两个数据是不可能在桌子上完成这个模型的建立工作,其中的原因在教材说明部分已经有过描述,这里不再复述。)
(4)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可以怎么做?(指导学生认识可以分别处理两类数据,做不同类型的模型。)
7.指导学生按照大小比例计算各模拟行星的体积大小。如果以水星模拟大小为0.5厘米直径的圆球为标准,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模拟的大小分别为1厘米、1厘米、0.7厘米、14厘米、12厘米、5厘米和5厘米。
8.指导学生按照距离比例计算各模拟行星的远近数据。如果以水星到太阳模拟距离为0.6厘米为标准,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到太阳模拟距离分别为1厘米、1.5厘米、2.3厘米、7.8厘米、14.3厘米、28.7厘米和45厘米。
二、制作太阳系模型。
1.讲述在室内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步骤:
(1)参照一定比例将各色橡皮泥或准备的其他材料分别加工成“八颗行星”。
(2)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颗行星的轨道平面。然后参照八颗行星分布的图片,调整各行星轨道之间的距离。
(3)参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把行星安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开始制作太阳系模型,教师深入各小组举行指导。
3.制作好模型后教师组织同学分别交流自制的太阳系模型,并对同学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良好品质给予充分肯定。
一、指导学生开展模拟太阳系的游戏。
1.谈话:为了进一步巩固大家对太阳系行星运转轨道的认识,我们进行一项做模拟太阳系的游戏。2.讲解游戏方法:操场中心由一位同学举起一只篮球代表太阳。8位同学举着象征不同行星的小球进场。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转。谁走的路线离“太阳”远近的次序错了则出局,全部走对后开始第二局。(教师在组织这项活动时不要在地上画出轨道圆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扮演的角色确定自己离太阳的远近和“运行轨道”,同时让那些走错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
3.学生游戏,并在活动中熟悉行星运行轨道的认识。
二、指导学生到操场上建造模型。
1.提问: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2.学生思考汇报,教师小结,指出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再按比例缩小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计算好之后会发现“土星”已经距离“太阳”有143米了,一般学校的操场已无法完成这样的建模活动,如果算上最远的'“海王星”更是距离“太阳”有451米之遥!
3.将一颗直径1.4厘米的玻璃珠或橡皮泥球代表太阳,在草场上分别量出距“太阳”0.58米、1.8米、1.5米、2.3米、7.8
米、14.3米、28.8米和45.1米的8个点,在这些位置上安排分别代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进行一次“太空之旅”,当走到某一行星前时,不仅强调该行星距离太阳的位置关系,还可以邀请同学说一说他们自己对该行星其他特点的认识。
4.小结:说一说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太阳系天体及天体运动特点。
2.会查阅资料,并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
教学准备
各种有关太阳系天体介绍的书籍和多媒体资料。
一根1.5米长的细绳、一截6厘米长的塑料管、一个有孔的橡皮塞、一只秒表、一个砝码或几个垫圈。
第一课时
1.提出问题。
(1)播放录像:太阳系各天体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2)教师提问:关于刚才播放的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2.推断与猜想。
(1)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推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例如:太阳有很强的引力、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能量使得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还在不停的运动、天体之间有磁场在不断的吸引和排斥的过程中使得它们不停地运动。
(2)学生思考上述问题,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教师板书要点。
3.制定方案。
(1)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大多数同学都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如何分工,如何记录等。
(2)小组汇报研究方案。学生可以吸取别人方案的长处,修改完善自己的方案,也可以指出别的小组方案中明显的问题或漏洞,帮助他人完善研究方案。
4.考察与研究。
(1)各学习小组按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搜集相关资料
(2)教师在各小组巡回参观,但不发表评价意见。当学生按研究方案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提供帮助;当研究方案出现问题,到了不修改无法进行下一步研究时,教师可提供指导。
5.交流与小结。
(1)各小组汇报研究的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相同的研究项目,研究结论不同的小组,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其他小组帮助分析原因,最终确定合理的结论。
(2)选评“研究计划最周密、结论最令人信服的学习小组”。
6.办专题小报。
(1)学生小组讨论完善专题小报的制作前的设计工作。
(2)组织学生按照既定计划制作专题小报。
(3)根据学生专题小报制作完成情况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展示、介绍和评比。
第二课时
1.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行星绕太阳转动都有各自的轨迹,而且转动的周期也各不相同,你知道行星公转周期与什么有关吗?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谈话:猜想一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怎样影响行星公转周期的,把你的假设写在实验记录上。
4.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
5.在学生设计实验汇报并给予评价的基础上,讲解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有什么关系实验的有效方法:首先,把细绳穿过塑料管,一头拴上橡皮塞,一头拴上砝码;其次,捏住塑料管,举过头顶,让橡皮塞做匀速圆周运动,橡皮塞旋转形成的圆代表行星的轨道。注意:使塑料管下的绳长保持不变;第三,分别使转动的绳长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计算橡皮塞的不同运转周期。
教师在组织同学开展此项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事项:
(1)先组织学生进行假设,例如: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短。然后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2)在此实验中,保持橡皮塞的匀速运动是操作难点。为此。课文设计了套管装置,使实验者能利用重物砝码来显示橡皮塞是否匀速运动。在实验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在橡皮塞转动过程中,塑料管下端的绳长保持不变时,说明运转基本达到匀速,这时开始计时和记录橡皮塞转动的圈数。
(3)可在拴橡皮塞一端的绳子上用彩笔或贴纸、橡皮筋分别标出离橡皮塞20厘米、40厘米、60厘米的位置,以便学生控制转动橡皮塞的力量,使转动的半径保持恒定。
(4)要求学生每次转10圈,然后用转动所用时间除以10,要至少重复3次实验,取平均值,为其公转周期。
(5)注意小组内学生的分工合作。可通过小组讨论或指派的方法,确定转橡皮塞、计时、记录、监督的人选,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本活动适合在操场上散开进行。
6.学生分组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和实验结论写下来,从而验证假设。
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小结。
8.谈话:在这个实验中,你还发现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好奇心。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名称:
科学《传声筒》
活动准备:
自制传声筒(实心、空心)每位幼儿各一根。
活动过程:
一: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玩空心纸棒(每个幼儿一根)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
2、幼儿玩纸棒。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有兴趣的对幼儿说……..
2、幼儿两人一组玩“传声筒”
3、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话了吗?”(幼儿纷纷抢着回答) 教师小结:这个长长地,圆圆的,空心的纸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塞进纸团的传声筒 幼儿都发现听到的声音也不清晰,这是为什么?
四:引导幼儿比较;两根传声筒。
五:小结 刚才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已经知道了为什么塞了纸团传声筒的声音不清楚?原来是里面的纸团堵住了声音,所以从这样的传声筒里传过来的声音就不清楚了。没有塞纸团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就清楚了。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幼儿表现的很好,他们对于传声筒很好奇,在幼儿自由一组玩游戏的时候,我听到有的小朋友说“这个东西好像孙悟空的金龔棒”,还有的说像……他们说出了很多的想法,我很高兴,但是在我告诉他们这是什么的时候,他们一下安静下来,他们很好奇,在我说出这个东西怎么玩的时候,讲述了怎么玩怎样玩,他们又高兴的玩了起来,总而言之,在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地听老师认真的讲述。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纸奶奶过生日》 是一个科学童话故事,以纸奶奶过生日为线索、引导幼儿认识有多种特殊功能的纸,如音乐纸、变色纸、吸复纸、防皱纸、贴身纸等,帮助幼儿初歩了解纸的发展变化,引导幼儿体会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并具对未来的新型纸产生美好的遐想《纸奶奶过生日》最大的特点是将科学知识渗透于童话故事之中,内容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有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引导幼儿 欣赏故事,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达对未来新型纸的创想,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中音乐纸、变色纸、吸复纸、防皱纸、贴身纸的.特殊功能,丰富词汇:恭恭敬敬、慢条斯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根据不同纸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3、大胆想象未来的新型纸,萌发初步的创新意。
活动准备:
纸奶奶的图片,“幼儿学习材料”——《生活中的发现》,《幼儿素质发展课程- 语言》CD。
活动建议:
一、创设“纸奶奶过生日”情境,引出故事内容。
1、出示纸奶奶的图片,带领幼儿为纸奶奶唱生日歌。
2、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生活中见过的各种各样的纸及它们的用途。提问:会有哪些纸宝宝来参加纸奶奶的生日?
二、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中有哪些纸宝宝来给纸奶奶过生日?它们分别有什么本领?
三、分段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幼儿了解各种新型纸的特殊功能,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1、播放故事第1 一 3段,丰富词汇:恭恭敬敬。
提问:第一个赶来的是谁?它有什么本领?如果你有一张音乐纸,你想做什么?哪些时候我们会恭恭敬敬的?
2、播放故事第4—6段。
提问:变色纸有什么本领?防皱纸是怎样介紹自己的?听了它们的介绍,你想用变色纸和防皱纸做什么?
3、播放故事第7-9段,丰富词汇:慢条斯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提问:吸复纸可以用来干什么?多功能贴身纸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它有什么特殊本领?纸
奶奶听了孙子们的介绍是怎么说的?
4、请幼儿自主阅读《生活中的发现》第17—19页,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5、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自己对未来的新型纸的创想,激发幼儿初步的创新意识。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最喜欢什么纸?为什么?你还想发明什么纸?你发明的纸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电动玩具需要用电池。
2、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探究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电动玩具车,电池。
三、活动过程
1:提供电动小汽车若干辆,其中有1~2辆车没有装电池。
幼儿玩汽车,发现问题:“小汽车为什么不会动?”
2、寻找原因:“为什么有的小汽车能开动,而有的不能开动?”
幼儿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罗列幼儿的几种想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幼儿思考。
3、尝试实践:“我们给这两辆不会开动的车装上电池试试。”
老师与幼儿一起给汽车装电池。
请幼儿试一试,现在汽车是否能开动。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动汽车装上了电池就能开动了。
老师留疑:“是不是装上电池,汽车就一定会开动呢?请你试一试。”
四、活动反思
让幼儿知道每一样电动玩具都是需要电池的,如果没有电池电动的玩具是开不起来的。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冰的名称,感受冰是冷的。
2、引导幼儿懂得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
3、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用冰画画
2、冰块若干,冰水、温水、热水每组各一杯。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出玩冰块的感受。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很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
2、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摸到了什么?
3、幼儿自由玩冰块,说说玩了冰块后手里感觉怎么样?
4、小结:冰握在手里的感觉是又冷又滑。
二、引导幼儿知道0摄式度以下水才结冰。
1、你在什么时候见过冰?水龙头会结冰吗?
2、为什么现在是冬天,我们屋里的水龙头没结冰呢?
3、教师小结:只有在0摄式度以下水才会结冰,我们屋里很暖和所以水龙头不结冰。
三、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1、教师:刚才玩的'冰块是老师把水放在冰箱里结成的,里面放了一些彩色的纽扣,谁能想个办法把纽扣取出来?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
3、教师请大家想办法,做实验。
(1)摸摸三杯水,说说不同的感受。
(2)将三块冰放在三杯水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丰富词汇:融化)
(3)观察讨论:为什么热水里冰块化得快,冷水里化得慢?
(4)小结:冰块吸收热量后会融化,吸收热量越多化得越快,吸收热量少化得慢。
(5)让幼儿观察实验结果。
四、让幼儿观察刚才玩的冰块,思考讨论:
1、说说冰块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冰块也融化了?
3、教师小结:手有热量,空气里也有热量,冰块吸收热量就融化了。
4、总结:刚才我们玩了冰块,冰是又冷又滑的,它受热后会融化成水。
五、趣味练习:用冰画画
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利用自己动手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变化,喜欢探索风的秘密。
2、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风筝、塑料袋、幼儿自己制作风车的材料(彩纸、图钉、高粱杆、小剪刀)。
活动准备:
2、关于风的图片(风的作用与危害)。
3、幼儿用书大班上2第10页。
活动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
谈话:今天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一看,你认识它吗?(展示风筝让幼儿看,并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老师带来这件礼物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问题:怎样让它飞上天?
2、想一想,看一看:
(1)一年四季的风有什么不同?(春天的风柔柔的、暖暖的,夏天的风热热的,秋天的风凉凉的,冬天的风冷冷的)
(2)你知道人们利用风做了哪些事情?(鼓励幼儿想一想,大胆发言,老师可作适当提示)
展示图片,让幼儿看一看,老师小结:人们利用风发电、风可以把我们的湿衣服吹干、庄稼可以借助风传播花粉、小朋友们利用风把风筝送让天、风还能吹响风铃……
老师: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有时却能造成很大危害。
(3)看图片,让幼儿了解台风、飓风的危害:引发海啸、吹倒大树房屋、翻船等,它是一种自然灾害,但人类有信心有一天能征服它。
3、试一试,做一做:
风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风就在我们身边,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做游戏?
指导幼儿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风车(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4、玩一玩,找一找:
让幼儿玩风车,感受风速、风向变化对风车的影响。
(1)让幼儿站在原地,观察风车,说一说它的转动速度。
(2)让幼儿试着慢慢走,观察风车的变化。
(3)跑起来,让幼儿再观察风车的.变化。(幼儿跑动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不要让风车正对小朋友的脸)
教师小结:风车转动的快慢和风速、风向有关,风速越大风车转动的越快、迎着风转动的快。
5、听一听,学一学:
秋风起来了,树叶在慢慢地落下来,有时它在院子里到处飞,是谁让它飞起来的?(风)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除了树叶会被风吹起来,还有什么东西会让风吹起来?(塑料袋、纸)
如果让这些垃圾消失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会变得更美!(培养幼儿不随地扔垃圾、见到纸屑捡起的好习惯)
6、课堂延伸:
小朋友们制作一个风铃,试一试,挂到房间的哪一个位置,发出的声音最响亮。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活动遵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说一说,在知道风筝上天需要风的基础上,了解风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也知道过大的风带来的危害,不过随后给幼儿提示不要对风产生恐惧,风还是我们的朋友。指导幼儿做一做,玩一玩,让他们去感受风的“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尝试中探索风的秘密。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能排除物体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说出物体的总数。
3.培养幼儿排除干扰,正确计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幼儿根据实物、直观教具等手段准确感知数与物体数量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让幼儿将实物与数建立起相对应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10个红辣椒,请幼儿一起点数;然后观察教室里有哪些可以用数字表示的物品?(如窗户、桌子等)
二、基本部分。
1.老师这里有一幅美丽的图画,小朋友想不想看?让小朋友仔细看画上都有什么?
2.大家再仔细数一数,它们各是几个?举手回答。
3.小朋友,我们来做一个摆雪花片的游戏好吗?老师拿出数字卡片,小朋友看上面的数字是几就在桌子上摆几个雪花片。
4.我们再来做一个补画糖球的游戏。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按照数字把缺少的补上吧
三、结束部分。
1.讲评作业。
2.请小朋友到院子里或回家看看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字表示?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除垢》科学教案04-10
昆虫科学教案04-10
科学教案设计04-11
幼儿园科学教案03-22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电珠05-10
《海底世界》中班科学教案05-05
好吃的西瓜小班科学教案04-30
小学科学教案(通用4篇)03-29
大班科学教案(通用3篇)03-23
昼夜交替科学教案(通用6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