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6 12:14:2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8篇(经典)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8篇(经典)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一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而教师的两张照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容,照片的清晰与否首先引发对相机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学生认识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认识,其次,也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别是近视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铺垫。这是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有效帮助的重要环节。)

  (二)新授:

  1.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

  (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

  (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师板书:照相机: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胶卷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

  (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

  (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

  (4)教师利用多媒体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本内容。)

  (5)教师板书: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3.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

  (1)观察与探讨: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

  (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之处?学生回答。

  (4)比较: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

  4.制作眼球模型

  (1)提问: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

  (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后延伸:

  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

  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

  七、板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

  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照相机: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胶卷

  八、教学后记: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科学教案 篇2

  六、地球在公转吗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3、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收集证据,进行记录。

  4、体会到科学家获得证据的过程中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能为科学家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教学难点: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教学准备:记录表,两根木杆,一把木尺,小纸条,一个红圆片(太阳),两个蓝色圆片(星星)。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在自转的同时是不是还围绕太阳公转呢?

  2、思考:怎样知道地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3、小结:地球的确是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二、探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证据:

  1、思考:在人们不能到天空中观察地球的运动时,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公转的呢?

  2、提问:(在黑板上画一地球运行轨道图,在轨道外画两颗星星)如果地球在公转,在公转的轨道上观察星星,会看到什么现象?

  3、模拟实验。

  (1)谈话: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离地球近,有的离地球远,如果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那么,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就会随着地球的运动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这种变化。

  (2)模拟实验

  ①讲解: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放一个红色小圆片,代表太阳;找两个竹竿,上面分别贴上一个蓝色圆片,分别代表星星,其中一颗星星离地球近,一颗星星离地球远;在远处的星星顶竿上挂一木尺,每隔10厘米贴一个记号;然后找一位同学代表地球,背对着圆圈做圆周运动(公转),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并做好记录

  ②学生到操场模拟实验。

  ③把两根竹竿放的更远一些,再次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变化,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

  (1)当地球公转运动时,星星怎么运动?

  (2)当地球运动到A、B两点时,星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3)当星星离我们更远时,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4)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5、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1)阅读P85页资料,思考:为什么人们长期未能发现恒星的周年视差?

  (2)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为什么能发现恒星周年视差?

  (3)恒星周年视差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三、整理归纳:

  1、关于昼夜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一种?为什么?

  2、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3、小结: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在公转的同时还围绕地轴自转,24小时为一个周期;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时倾斜不变的。

  板书设计:

  地球在公转吗

  公转周期为一年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1)、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三)制订方案 实施探究 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四)、展示交流

  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五)、拓展创新: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科学教案 篇4

  在“彩光变”活动的开始,我和孩子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一起实践,一起研究,一起学习,一起深化我们的活动。

  一开始,老师满怀希望地把手电筒和彩色的皱纹纸放进去,预设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过程,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孩子们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的原因是什么?我向听课的老师请教遇到的问题,希望通过群众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老师建议我可以先观察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然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去深入挖掘。于是我下楼去观察和思考,发现孩子们对“光”变化的现象很感兴趣,但因为我放进去的材料太单一,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规律,这导致了活动的停滞。因此,我找到了很多可以改变手电筒灯光的材料,比如糖纸,各种布料,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等等。实验的结果出乎意料地成功。手电筒的光通过这些材料不仅变得明亮和美丽,而且还改变了形状。这些新发现让孩子们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有趣和快乐。

  实践证明,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跟随孩子的兴趣,选择有价值和有益的活动点,更有利于孩子通过自己的发现,积极地构建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大班理科教学计划

  幼儿园大班科学的教学计划:理解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要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对事物振动的最初理解产生声音。

  3、开发注意力和倾听的潜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的声音

  2、小铃铛、小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听录音,介绍话题,激发孩子的兴趣

  课件:声音

  1、请闭上眼睛听这个声音。

  (1)笑

  (2)哭泣

  (3)打鼾

  请睁开眼睛

  2、你刚才听到什么?

  让孩子们说出他们所听到的,并引起他们对听力的兴趣。

  3、你想听到其他声音吗?

  请再闭上眼睛

  (1)吃饭的声音

  (2)打喷嚏

  (3)秒针

  回答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

  2、识别声音

  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话)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击鼓

  (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振动)

  让孩子们把手放在鼓上。老师将木槌敲几下让孩子们通过

  听觉、手形、视觉和感知物体不断地振动。

  孩子们用什么能听见?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它可以把声音从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给大脑。

  除了声音,你还知道耳朵的功能吗?

  告诉孩子们,我们的耳朵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非常重要。我们必须保护他们!

  3、儿童操作,感应震动,发声

  1、请在桌子上玩小铃铛、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门边观察,听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孩子在物体不断振动时感受到物体的声音。

  概要: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我们用耳朵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2、讨论什么听起来不错。

  (1)播放音乐

  (2)噪声

  让幼儿感受音乐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论各种声音,好声音,坏声音。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观察了解球的外形特征。

  学习抛、接球,锻炼大肌肉群。

  活动准备

  准备不同大小、材质的球若干,塑料大筐若干。各种球的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

  一、自由赏球

  1.提供不同大小、材质、形状的球,引导幼儿欣赏美丽的球。

  2.鼓励幼儿动手摸摸、掂掂、捏捏各种各样的球。

  3.气启发幼儿互相交流各种各样球的名称、形状,想一想可以怎么玩这些球。

  二、合作玩球

  1.启发幼儿自由玩自己喜欢的球。

  2.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一起玩球。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玩球。

  三、分类收球

  1.出示贴有各类球标志的大筐,引导幼儿观察筐上的标志。

  2.交代按类收球的规则,引导幼儿将球收入筐中。

  3.要求幼儿今后都按这种方式整理球。

  四、交流分享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玩球经验。如:玩了什么球?和谁一起玩球?怎么玩球的?

  2.教师小结幼儿的`玩球方法,提升幼儿的经验。

  活动延伸

  提供橄榄球、保龄球、康乐球等不同球的玩法录像让幼儿欣赏,拓展幼儿的知识。

  在体育区投放各种皮球,供幼儿游戏。

  投放皮球在美工区中,供幼儿滚印画。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 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体验“转动”游戏的乐趣;

  2、 尝试探索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

  3、 能关注并说出周围生活中转动的某些现象,发现转动在生

  活中的运用。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物体“转动”的现象。

  2、物质材料准备:地球仪、风车、积木、光盘、笔、圈、绳子、圆罐、纸杯、勺子: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1、 游戏:快乐小转盘

  (请五位小朋友上来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边转圈边喊口令:“快乐小转盘,大家一起转,叽里咕噜转呀转,转出可爱的动物来。”喊完之后停下做出一个可爱动物的动作,没有做出来的淘汰。)

  2、 探索尝试,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3)、师幼一起总结”转动”方法(吹、拧、转、拨、搓等)

  (4)、引出转动和“力“有关

  3、 尝试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四、 转动与生活、并播放PPT课件

  活动总结

  生活中的“转动”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小朋友们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继续观察和探索身边的转动吧!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鸡出生的过程。

  2、发展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对小动物产生爱心。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小鸡是怎么出生的

  2、声音:公鸡,母鸡,小鸡

  活动过程

  一、听听什么声音

  播放声音:鸡叫声音

  提问:请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小朋友知道小鸡是从哪儿来的呢?

  (幼儿互说)

  二、听故事:可爱的小鸡

  1、教师: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那么小鸡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

  请小朋友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2、教师讲故事

  提问:瞧,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小鸡啊!毛茸茸的,他们,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

  (鸡妈妈生的。)

  教师:鸡妈妈是怎么生的呢?

  (鸡妈妈蹲在鸡蛋上,生出来的。)

  教师:那么,蛋是从哪儿来的呢(母鸡生的)

  三、了解鸡的成长

  1、课件:鸡的成长

  母鸡生蛋→母鸡孵蛋→小鸡啄破壳出来了→变成毛茸茸的小鸡→小鸡长成公鸡、母鸡(环形圈)

  2、提问

  (1)鸡蛋怎样才能变成小鸡呢?(鸡要蹲在上面)

  对了,鸡妈妈用自己的身体来暖和这些鸡蛋,鸡蛋在妈妈身体下面很暖和很暖和,

  鸡妈妈要化好长的.时间,这些鸡蛋里才能长出小鸡。

  (2)鸡妈妈蹲在上面这叫什么呢?(这叫孵蛋)

  谁会用完整的话来讲一遍?(鸡妈妈蹲在鸡蛋上这叫孵蛋)

  小朋友都来学鸡妈妈孵蛋(动作)

  3、教师:鸡蛋里长出了小鸡,小鸡看到外面很热闹,它们可想出来了,可是小鸡它怎么出来呢?

  (它用嘴巴把鸡蛋壳啄破,就出来了。)

  哪个小朋友会说,小鸡怎么出来的?(小鸡啄破壳。)

  请小朋友一边学习鸡啄破壳,一边说(动作,语言)

  教师:小鸡啄破壳出来了,变得毛茸茸的,可爱极了。

  4、教师:小鸡每天要吃很多东西,你知道小鸡它吃些什么东西吗?(米、虫、菜)

  5、教师:小鸡一天天长大了,变成什么了?(公、母鸡)

  公鸡怎样叫?母鸣怎样叫?

  四、请幼儿看图书说一说鸡的成长

  1、这是谁?它在干什么?

  2、小鸡是怎么出来的?

  3、小鸡变得怎么样?

  4、小鸡长大变成什么啦?

  五、教师总结

  小朋友都知道小鸡是从哪里来的了,请小朋轻轻跟着老师说,

  母鸡生蛋→鸡妈妈孵蛋→小鸣啄破壳出来了→变成毛茸茸的小鸡→小鸡吃很多东西→

  又长成大公鸡和大母鸡→大母鸡又能生蛋了。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3、知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了世界上五人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重点:

  了解我国农和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理解。难点:列成对我国农业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发展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2、阅读与介绍。

  在阅读袁隆平院的照片和文字时,进一步讨论:“袁隆平院科学研究的'成果增产了那么多粮食,这说明了什么呢?”(科学技术具胡巨大的力量,是第一生产力。)

  在欣赏玻璃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照片和文字时,讨论无土栽培技术。对学生可能不十分清楚的这部分内容,老师可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片进行讲解。

  在欣赏网箱养殖、规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畜的照片和文字时,讨论“这些是何生产公式?,这些生产技术有什么好处?”者可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延伸性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3、老师总结:“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才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代劳的生活提供站越来越丰富的优质产品。”

  第二课时:

  1、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迈进了现代农业的门槛,科学技术又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向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甸的农业不仅为我国,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伟大贡献。”

  2、阅读与讨论。(1)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只占世界十分之一耕地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免除了饥饿。(2)我国有4.7亿人口从事立契农业劳动,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着农产品的交流。通过讨论知道,我国既出口农产品,也进口农产品,这就是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3、小组探究。指导学生分小组读教科书上的图,查找一下我国出口哪些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什么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是从世界哪些地方进口的。组织学生指图讨论。

  4、发表与交流。

  (1)各小组进行识图汇报和交流,同时也可以边汇报,边组织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注我国出口和进口农产品的情况,老师引导学生我国的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又从世界各国购进必需的农产品。

  (2)学生汇报见过和吃过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

  5、老师总结。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除垢》科学教案04-10

昆虫科学教案04-10

科学教案设计04-11

【精选】科学教案九篇01-04

神奇的水科学教案08-23

旋转的彩球科学教案02-07

科学教案八篇06-28

【精选】科学教案9篇06-28

【精选】科学教案7篇06-29

科学教案九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