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6 13:14:2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科学教案汇编(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初步了解盐的特性。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1、材料的准备可更加科学性与严谨性。比如每个杯子里的盐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误;再是提供给孩子们操作的水杯,可贴上标记,这样孩子们更加容易发现水的多少与加入盐的多少的关系。

  2、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可更加深入,以便让孩子们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长到5、6岁时,原来的乳牙开始逐渐脱落,换上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恒牙,如任其自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及时教给幼儿换牙的知识,则可使他们尽快适应这一生理变化,学会科学地保护牙齿。美观、整齐、健康的牙齿将有益于孩子将来的生活与工作。

  活动目标

  (一)知道不健康的牙齿会给人们带来身体的痛苦,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二)认识牙齿,了解换牙的知识,了解牙齿的功用,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长出美观、整齐的牙齿。

  (三)懂得如何保护牙齿,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齿。

  活动准备

  角色扮演:医生和病人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观察牙科诊所的环境,牙科医生的`工作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有些什么器械?那些牙科医生在干什么。

  2.观察牙科诊所的宣传栏。引导幼儿观看宣传栏里的图片并说说内容。

  3.观察哪些病人到牙科诊所看病。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病人怎么了?他们得了什么病?

  (2)引导幼儿谈论他们为什么要请医生治好牙病?

  (3)教师小结:这些病人得了牙病后,牙很痛,吃东西会很不舒服,疼痛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要请医生帮助他们,治好牙病.

  4.活动结束,就幼儿参观的所见所闻组织谈话,并引导幼儿思考议论:"他们为什么会生牙病?"教师小结:"由于病人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牙齿,所以生牙病了,小朋友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发射光。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2、物质准备: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用即时贴剪出飞机、花、小鸟等镂空图案,并贴到部分镜面上;水彩笔等。

  3、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引出活动主题。

  根据需要可做以下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

  小结:亮光是从外面来的,是镜子反射的太阳的光。

  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1、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活动室。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活动室的?并做一做。

  请没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活动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

  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4、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

  1、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

  2、请幼儿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

  3、鼓励幼儿探索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反射光的东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亮度强的物体,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强;小的东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锈钢茶杯、脸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图案或文字的镜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图案或文字。。。

  四、玩游戏“捕光捉影”。

  1、出示帖有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让幼儿猜猜会反射出什么。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两人一组,一幼儿手持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用镜子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追逐、“轰炸”另一幼儿用平面镜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覆盖一次得1分,几分钟后幼儿互换镜子,游戏继续进行,覆盖次数多的为胜。

  3、师幼一起玩游戏“捕光捉影”。

  活动延伸:

  1、将手电筒、各种镜子投放到发现区,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光的反射现象。

  2、家长、教师等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了解生活中或自然界里光的反射现象。

  活动反思:

  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发现隐含的教育价值随即生成的活动,由于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整个活动过程充分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效果很好,圆满的完成了活动目标。

  整个活动,教师为幼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丰富可操作的材料,鼓励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支持、鼓励他们大胆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不断的抛出问题,如“亮光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活动室的?为什么有些小朋友没有把光反射到活动室” “反射进活动室的光是怎样的?他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一步步深入地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幼儿在与材料、与同伴、与老师互动的过程中习得新的知识经验,增强了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体验了探索的快乐。

  一节活动暂时结束,但幼儿的探索欲望却并未就此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于是把幼儿的探索活动有效的延伸到发现区和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知道除了太阳光,还有其他很多光源也可以形成光的反射,还有很多物品也可以反射光。

  小百科:光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电子获得额外能量。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益虫,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 青蛙头饰 录音机 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有尾。

  幼儿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青蛙图片,问幼儿青蛙长什么样子,并叫幼儿学青蛙叫、学青蛙跳。

  二、学习青蛙的生长过程

  1、引题性提问: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跟它妈妈长得一样吗?它们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呢?

  2、放幻灯片青蛙的生长过程,听完解说后跟老师复述。

  3、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幼儿根据它的生长顺序给图片贴上相应的数字或是给所有的图片排列顺序,做得好的幼儿将给一张贴图。

  4、用头饰玩游戏:青蛙妈妈找宝宝。

  三、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

  1、告诉幼儿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简单讲解青蛙捕虫的知识。

  3、观看青蛙捕虫的幻灯片。

  4、讨论:说说自己怎样保护青蛙。

  四、结束活动

  1、做律动《我是小青蛙》。

  2、老师戴头饰扮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们在乐曲伴奏下,蹦跳出教室做“小青蛙捉虫子”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小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

  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认识磁铁、探究磁铁有磁性、认识磁极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研究磁铁磁性的各项合作探究活动,在实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2、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磁铁有磁性,磁铁有两极。

  4、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磁铁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磁铁有磁性,磁铁有两极。

  难点: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材料:钓鱼游戏材料、课件

  学生用材料:磁铁(各种形状)、铜钥匙、铝钥匙、橡皮、塑料尺、皮筋、棉线、纸片、塑料片等

  材料超市:回形针、大头针、图钉、小铁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 游戏竞赛。

  ·教师引入钓鱼游戏。

  ·两名学生参与钓鱼活动。

  2、问题引入。

  ·教师提问:为什么一位同学钓的鱼多,另一位同学钓的鱼少呢?

  ·学生分析,讨论。

  3、展示部分课题。

  ·引题:(板书:磁铁)

  [利用钓鱼活动,质疑,讨论,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二)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教师提问,出示课件,引领学生说出磁铁的名称。

  ·学生说出自己所见过的磁铁的形状。

  [引领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磁铁,并说出磁铁的名称]

  (三)探究磁铁有磁性:

  1、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学生举例说明。

  [回顾生活中磁铁的用途]

  2、教师在学生介绍磁铁用途的过程中自然的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进行磁铁磁性的研究。

  ·学生小组探究磁铁的磁性,并讨论实验情况,说出他们的发现。

  [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磁铁性质的活动中]

  3、教师:我们把磁铁吸铁的性质叫做磁铁的磁性。板书:吸引铁 磁性

  [学生介绍自己与小组同学合作过程中的发现,认识了磁铁的.“磁性”。]

  (四)认识磁极:

  1、教师质疑。

  ·你们认识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一样吗?

  ·学生猜测。

  ·你们的猜测有依据吗?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运用“猜测”的方法使学生对“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的认识产生疑义,从而诱发学生研究方案、合作实验、讨论评价。]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探究情况质疑、评价。

  ·学生探究实验、讨论实验情况。

  3、教师定义:我们把磁铁磁性最强的两端叫做磁铁的“磁极”。板书:磁极。

  ·问题:磁铁有几个磁极?

  ·学生:两个。

  [通过探究理解磁极]

  (五) 利用磁铁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设置解疑情景。

  ·学生活动,解决问题。

  [利用磁铁的磁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在看、摸、玩小脚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感知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体操垫、各种豆子、木板制成的小路。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带着孩子出去散步,来到了音乐厅惊奇的发现了几条特别的小路。

  2、激发幼儿想亲自体验的欲望。师问:“咦!这里有三条好特别的小路哦,走在上面会是什么感觉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下?”。请幼儿脱掉鞋子,在路上走走,亲自体验一下。并请幼儿说出走在不同小路上的.感觉。

  3、探究。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的脚,发现脚的秘密(知道脚是由脚趾、脚趾甲、脚跟、脚心、脚背、骨头等组成的)。请小朋友比一比自己的脚和别人的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小不一样)。还请小朋友说一说脚的本领(走、跑、跳、踢)。

  4、讨论如何保护小脚。不打赤脚、勤洗脚、勤剪脚趾甲、勤换袜子、不要穿太大或太小的鞋子等。

  5、结束。音乐游戏(光脚丫)。

  附儿歌1:光脚丫

  大脚丫,小脚丫,

  一群光脚丫。

  变成小鸭鸭,

  呷呷呷!呷呷呷!

  附儿歌2:光脚丫

  小娃娃,光脚丫,

  扶着走,跪着爬,

  蹲一蹲,站一站,

  蹦蹦跳,快长大。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产生

  中班的孩子们总能从身边的事物发现问题,当我给孩子们讲到包公利用水和油断案时,孩子们显得十分感兴趣,一方面是对包公这个人物的兴趣,一方面是对断案采用的方法原理感兴趣。《纲要》中说: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并把握时机,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

  为此,我借着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本次活动。我想,只要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答孩子们的的疑问,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最常见的事物,如水和油的关系,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奥妙,就有助于孩子们保持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到能力和知识。

  二、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水和油在相互混合之后的状态,知道油比水轻。

  2、能用语言和记录的方式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

  3、喜欢动手实验,能与人协商,合作,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活动准备

  1、水,色拉油,透明一次性杯子,蜡笔,吸管,记录表等。

  2、理解科学词汇:液体,混合,浮,静止,不溶于水,溶解。

  四、活动过程

  1、 情景导入

  师出示水和油: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一杯水和一杯油,你知道哪一杯是水,哪一杯是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水和油的关系。

  2、 问题探究

  1)、师介绍记录表,幼儿商量做实验一。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

  2)、师介绍记录表,幼儿商量做实验二。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

  3)、师介绍记录表,幼儿商量做实验三。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油浮在水的'上面。

  3、 集体总结

  原来不论是水倒入油中,还是油倒入水中,或者把水和油一起倒入杯子,并用管子搅拌,等它静止下来之后,最终的结果都是分成两层,油在上面,水在下面。这说明水和油相比,油轻,水重,轻的浮在上面,重的沉在下面。

  4、 延伸:

  师:小朋友,上一次,我们听了《包公破案》的故事,那么你现在知道包公是怎么知道那些钱是卖油条的,而不是矮胖子的了吗?(幼儿讨论回答)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科学教案(经典)08-23